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二战之救赎-第6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哎,但愿吧。噢,艾里克你说我们守卫的这个营地里面到底是做什么用的,我怎么看到那么多的人每天都在摆弄那些电台天线啊?”墨菲问道。

“这你就外行了吧我可是以前干过通讯兵的,我告诉你吧,那并不是什么天线,而是无线电测向仪。是用来测定无线电发射源位置的。功能上有点像空军的雷达,可以根据受到的无线电波的强弱来判断发射源的方向,但不会发出任何信号。”艾里克说道。

“噢,原来是这么一回事。你要说无线电测向仪我当然知道,那些海军教官和空军教官给我们上课是不是给我们讲过这些吗?可是我们这里并没有什么军舰,也不知道弄这些东西是做什么的。”墨菲说道。

“做什么?我看你的目标分析推理课简直都是白听了。你没见到那些工程师有很多都是我们的熟人吗,我们在非洲西多舍尔时都见过的。这些人是做什么的你应该清楚吧”艾里克问道。

“我当然知道这些人都是Fi103火箭的专家,我也看见了那些正在组装的Fi103,我只是不明白这Fi103跟无线电测向有什么关系。”墨菲问道。

“当然会有关系,我想这些与海军与空军的定位导航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将两个或更多不同地点的无线电测量出的方向汇在地图上,而最终交叉的地点代表的是发出信号的目标,只要实现掌握对方的精确位置,我想Fi103就可以更加准确的攻击目标了。”艾里克说道。

“原来是这样,看来我们真的有点落伍了”

“嘘,有动静”

墨菲一听有动静赶忙闭上了嘴,然后抄起了自己加装了4倍瞄准镜的r98步枪向前方望去。艾里克用手语告诉墨菲五百米外一点钟方向的草丛位置有情况。墨菲不由得朝艾里克所说的那个草丛望去。果然没错,那处的草丛呈现出不规则的晃动,根本就不是风的力量所能造成的。墨菲当时就屏住了呼吸,然后让自己迅速进入了待击发状态,手指已经非常轻柔的放在了r98步枪的扳机之上。

时间一秒一秒的过去,瞄准镜中的草丛已经恢复了平静,但是墨菲却一点也不敢大意,因为墨菲知道,如果对面的草丛中埋伏着一个久经百战的狙击手的话,那么说不定什么自己一个小小的疏忽就会导致自己变成一具冰冷的尸体。对于狙击手而言,绝大部分疏忽都是致命的。

将近五分钟的时间,墨菲虽然是趴在地上,但是却因为高度精力集中而耗费了大量的体力,要不是墨菲在柏林步兵学校中受过的严酷的训练,眼下恐怕已经体力不支了。但是墨菲却仍然坚持着,墨菲尽量放缓自己的呼吸,让手依然保持着高度的灵敏,然后静静的等待目标出现的那一刻。

终于目标出现了,可是墨菲却并没有开枪。因为出现的目标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只兔子。这只兔子似乎也感觉到了危险,只是从草丛中露了一下头后又迅速的缩了回去,然后借着草丛的掩护跑到了别的地方。

“警报解除”艾里克轻轻的说道。

墨菲这才放下了手中的步枪,然后大口的喘开了粗气。一边喘一边说道:“真T的见了鬼,不是野猪就是狐狸,这次又蹦出一只兔子来。再要这样下去早晚有一天我非崩溃了不可。”

艾里克轻轻的一笑后说道:“我说墨菲你就不要抱怨了,至少表明俄国人还没对我们产生注意,我可不想被俄国人每天都惦记着”

艾里克的话刚说完,树林中就传出了两声布谷鸟的叫声。艾里克立刻捏住喉咙也学了两声布谷鸟的叫声。随后树林中传回三声布谷鸟的叫声。艾里克转身轻轻的说道:“墨菲,我们可以撤了,面包和手雷来换我们的岗了”

墨菲点了点头说道:“我知道是这两个小子,你给他们说让他们来我们这个位置,这个地方的视野好。”

艾里克一边转身向后方爬一边说道:“墨菲你就不要操心这个了,那两个小子的坑比我们的多,根本就瞧不上我们的这小坑。”

两人在地上匍匐了一段距离后,让树林挡住自己的身体后才从地上爬了起来走向了密林深处。走了大约十几分钟后,两人来到了一片空地之上,这片空地大约有三四个足球场大小。树木已经全部伐光,而替换上来的则是一片一片的绿色的伪装网,伪装网下面则是三个超过20米长的金属滑轨,一群身穿德军制服的士兵正在按照身穿工作服的工程师的要求紧张的忙碌着。

不用问大家已经猜到了,这就是德军的Fi103临时发射阵地。自从上次刘七在西多舍尔在美国第二军身上试验过Fi103,并见到Fi103那超过800g的战斗部的威力后,自然而然是不会放弃这么厉害的一个杀手锏武器,这次来库尔斯克之前刘七专门找到布劳恩,想弄些Fi103到库尔斯克。不过布劳恩却没有同意刘七的要求,原因是这Fi103还并未定型投产,依然处于试验阶段,未解决或未发现的技术问题依然多多。

布劳恩的话让刘七十分的奇怪:“这玩意连巴顿的坦克都给削翻了,明明都已经实用型了,竟然还说是处于试验阶段,这到底要试验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其实刘七并不知道,他所认为的实用型其实对布劳恩来说只是一次侥幸的成功而已。因为经过事后对战场上Fi103的残留弹坑以及弹片散布的分析,布劳恩惊讶的发现,所有的Fi103竟然都莫名其妙的打中了目标。这简直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而且根据各种数据表明,出现这种事情的概率连十万亿分之一都不到,理论上,Fi103在100m内攻击精度也不过是100落到目标10m的范围内,80落到5m范围内,20落到2m的范围内。

虽然对于刘七来说那次的实验是成功的,那是因为他意识雷达的作用。但是对于布劳恩来说,这诡异的成功是科学所解释不通的,所以布劳恩认为在西多舍尔的实战试验其实是一次表面上成功,实质上失败的试验。

有些事情就是这样,你学会了屠龙之技吧,这龙早就灭绝了。你研究的飞弹失败了吧,可是这失败的飞弹却偏偏打的贼准。也不由不让布劳恩感叹到这世界实在是太复杂了。但是失败就是失败了,在布劳恩这种只能用科学来解释一切的人的眼中,是没有任何侥幸存在的。

刘七在后来知道此时之后很是觉得布劳恩是属于榆木脑袋不开窍,但是对于布劳恩这种榆木脑袋刘七也真是没有什么好办法。刘七总不能告诉布劳恩这Fi103打的那样准是因为自己意识雷达的作用吧,那样的话说不定布劳恩为了科学是决定做一次生物学家,打开刘七的脑袋来看看意识雷达到底是什么结构的。刘七可不想变成什么科学试验用的小白鼠。

历史上的Fi103或者说V1使用的是由空气驱动的里程计,磁罗盘和陀螺仪组成的简易制导系统控制的,说是制导系统,实际上那个系统也就只是一个惯性导航设备,Fi103本身不具备任何的大角度航向矫正能力,只能依靠垂直尾翼和升降舵控制基本的航向和高度。理论上,攻击90m外的目标,命中精度是大约9090。4)的导弹能够落在目标10公里的范围内,大约5047落在5公里的范围内,而只有大约60的导弹才能落在目标2。5m的范围内,如果距离增加精度还要继续下降。

冯布劳恩在接手FZG76研究项目Fi103的保密代号)后,就发现这个系统的设计有很大的缺陷:精度高是按固定的天气情况来计算的,如果天气不好怎么办?这世界上又不是除了晴天和微风就什么都没了。于是冯布劳恩对Fi103的制导系统做了针对性的改进。由于佩内明德火箭研究基地有梅塞施密特AG公司的3项目,在他们的帮助下,Fi103做了一系列的优化设计,体型扩大了一些,重心也经过重新分配,不再像原来那样的脆弱了,发动机舱与机身的距离也更近了,最重要的是,新的Fi103有了副翼,这意味着,他不会像原来的Fi103那样只能做微小的航向矫正,足以做出180度转向,只要制导系统没问题。而且,他也不会在大风天气里被吹翻了,在原来的历史上,因为英吉利海峡那恶劣的天气原因导致发射失败Fi103的总数一点也不少。

冯布劳恩首先尝试的就是将原本用在A4上的被动无线电搜索制导系统安装到了新的Fi103上。由于原来的Fi103的制导系统主要是依靠压缩空气维持运转的,而新的制导系统主要是靠电池驱动的,所以,原本被压缩空气占据的巨大空间节省了下来,因此额外添加的设备如无线电测向仪,信号接收天线,信号处理器什么的,基本上不需要重新设计弹体只是重新设计了下电路图和设备结构图什么的就装了进去,除此之外还在添加了足够多的炸药,还有部分设置在设备中间的炸药,确保Fi103落地后可以将所有的设备摧毁。这就是Fi103,但是在西多舍尔使用的却是第二个型号:Fi103C。

Fi103C使用的是和原来的Fi103原理相同的制导系统,只不过新的制导系统是在负责A4导弹再入段制导的惯性导航系统的基础上开发的,因此开发进度很快,而且由于拆除掉了被动无线电搜索制导系统,因此战斗部达到了990千克在非洲西多舍尔截杀巴顿所带领的美国第2军时,就被证明破坏力完全达到甚至超越了预定的指标。威力是足够了,但是布劳恩没有搞清这Fi103为什么会毫无偏差的完美的击中目标,决定将这次实验的结果作废,所以才迟迟没有向军备部提交批量生产的建议,事实证明布劳恩的这种做法是完全正确的。试想,如果德国如果真的在这时大规模的投产Fi103C,这些Fi103就会因为制导系统与控制系统的兼容问题没有较好的解决,以及缺少对制导系统的计算参数的研究等问题而出现大量的没有命中目标的问题,这无疑是对紧缺的战争资源的一种严重的浪费。

刘七对这种情况当然也十分清楚,毕竟自己的意识雷达不可能涵盖整个德军的战场。自己不可能每次都用意识雷达来导航Fi103来击中目标,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