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第1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据〖中〗国〖中〗央政府做的统计,在一九一八年五月到一九一九年四月的一年里,德资企业在华投资就高达十八亿帝国马克,约和两百亿华元,相当于〖中〗国在当年获得的境外投资的百分之七十。

德资企业积极入华,也带动了其他国家的大企业。

比如,美资企业在这一年间的在华投资达到了二点四亿美元,占美国企业对外总投资的百分之二十二。

对〖中〗国来说,利用外资是快速发展的唯一办法。

当然,前提是做好控制。

对此,冯承乾提出了一个非常直接、也非常有效的办法,即所有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必须与〖中〗国本土企业组建合资企业,而且〖中〗国本土企业所占股份不得低于百分之五十,从而使〖中〗国本土企业能够在合作中发展壮大。此外,〖中〗央政府也将给予与外资合作的本土企业一些税费上的减免。

说白了,在鼓励外资入华投资的同时,还得鼓励与支持民族企业发展壮大。

从根本上讲,只有民族企业发展壮大,〖中〗国才能发展壮大。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不可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外资身上。

更重娶的是,外资在华投资,只是为了利益。

真正在为国家复兴、民族崛起做贡献的,只有民族企业,因此不管如何鼓励外资到华投资,都必须把民族企业摆在首位。

一年不算长,也不算短。

在这一年里,〖中〗国的民族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而且部分有实力、有技术的民族企业已经发展壮大。

比如,由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江南制造局就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制造企业了。

到一九一九年中期,江南制造局已经改组为江南集团,下设造船、

钢铁、机械制造与军火等四家子公司,而设在黄浦江畔的江南造船厂是〖中〗国最大的本土造船厂,江南钢铁公司则是〖中〗国本土最大的钢铁冶炼企业,江南军械制造公司则是仅次于青岛兵工厂的第二大军火制造企业,而江南机械制造公司则在一九二零年制造出了〖中〗国的第一台机车头、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七个能够制造机车头的国家。

越迈越快的工业化步伐,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即工业布局。

到一九一九年下半年,在江南地区尽数由〖中〗央政府控制之后,国家工业布局成为了〖中〗央政府的头号大事。

七月,冯承乾回到北京,提出了“一江一岸”的工业布局战略。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沿长江与海岸线,部署国家的重工业,充分利用水运,抵消铁路等基础建设不足产生的问题。

如果采用别的工业布局,交通将成为主要瓶颈。

要知道,到这个时候,〖中〗国的铁路总长度还不到两千公里,而且主要分布在华北,江南几乎没有铁路。建立起覆盖全国的铁路网,没有二十年、以及巨大的投资,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毫无疑问,一九一九的〖中〗国,根本没有办法指望像德意志第二帝国那样,在短期内建立起娶盖全国的铁路网。如此一来,加强水运,特别是充分利用长江、

珠江、以及海运便捷的沿海地区,就成为了唯一选择。

当然,工业布局不仅仅依靠交通,还得依靠资源。

〖中〗国有足够多的资源,铁矿石、铜矿石、煤炭这些都不少,而且冯承乾知道,〖中〗国的石油储量也不少,只是还没有开发出来。可以说,这是〖中〗国比德意志第二帝国优越的地方,即在发展工业的时候,不用考虑遭到敌对国的封锁与限制,本土资源就足够了,根本不需要从海外获取资源。

如此一来,资源产地也成为了决定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一九一九年底,在冯承乾与宋靖国的推动下,〖中〗央政府启动了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即在国内勘探油田。

全球工业化已经走过了蒸汽时代,正在向内燃机时代迈进。

在下一场战争中,内燃机驱动的飞机、坦克、舰艇必然成为各个战场的主角,而谁能走在前面,谁就有望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第四章 政治体制

一九二零开春,冯承乾就收到了一条天大的好消息。 //

勘探队经过数个月努力,在天津附近发现了一座储量惊人的油田,初步探测结果估计该油田的储量在五千万吨以上。当然,冯承乾知道,这就是大港油田,是〖中〗国渤海湾附近最大的油田。

这个发现,马上就让〖中〗国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只是,新的问题出来了。

开发油田需要巨额投资,而〖中〗国政府没有这么多资金,〖中〗国的民族企业也没有强大到可以单独开发一座五千吨储量的油田。

显然,引资成为必然选择。

三月初,宋靖国开始于几家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企业进行接触,商讨共同开发天津油田的可能xing。

所幸的是,这几家德国企业也对这座油田很有兴趣。

要知道,德意志第二帝国才是真正的贫油国。一直以来,帝国企业都在海外寻找可以开采的油田。大战结束后,德意志第二帝国企业进入中东,只是中东油田大部分控制在英国企业手中,可供德国企业发展的空间并不大。至于其他几个产油区,比如当时已经在印度尼西亚探明的油田掌握在荷兰企业手里,而德国与荷兰的关系还算不错,因此德国企业很难进入东南亚。又比如,俄国已经在里海北岸发现了几座大油田,但是布尔什维克政府采取了排他政策,并且以之前没有约定开采里海油田为由,拒绝德国企业参与开采工作。至于美国在墨西哥湾地区发现的油田,更与德国企业无关。

可以说,除了罗马尼亚,德国在境外根本就没有控制多少油田。

在宋靖国发出信号之后,德国企业立即来了兴趣,当月就有四家德国企业的老总来到北京,与〖中〗国政府进行协商。

谈判到当年四月底结束,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参与油田开发的四家德国企业将共同出资购买开采设备、建设通往港口的输油管道等,

〖中〗国〖中〗央政府将负责在天津港修建一座专门供油轮停靠的码头、以及征收开采与石油加工等企业用地,参与合作的三家〖中〗国民营企业则负责招募工人等。在开采所得方面,四家德国企业将在支付基本的资源开采税之后,获得百分之四十的份额,〖中〗国〖中〗央政府获得百分之三十的份额,三家〖中〗国民营企业则获得另外百分之三十的份额。

因为是公司化经营,所以〖中〗央政府随后组建了“〖中〗国石油开集与开发公司”。

这是〖中〗国的第一家国营企业。

只是在当时,这家企业并不属于〖中〗央政府,而是属于〖中〗国海军,其主要职责也是为〖中〗国海军提供舰船用油。

别忘了,德意志第二帝国送给〖中〗国的战舰,全都采用了燃油锅炉。

俗话说,喜事逢双。

五月,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云南地方政府正式宣布拥护〖中〗央政府,并且解除了地方武装,政府官员也由〖中〗央任命。二是〖中〗央军ting进大西北,攻占了兰州,控制了通往青海与新疆的要道。

在统一大业上,剩下就的是四个边疆地区了,即西藏、新疆、méng古与东北。

显然,南征大业的进展速度比冯承乾与吴铁生预料的都要快,仅用了一年多,〖中〗央军就占领了长江以南的所有地区,还控制了甘肃。也正是如此,六月份的时候,吴铁生正式提出北伐。

冯承乾没有反对,只是希望吴铁生把北伐时间推迟到一九二零年。

原因很简单,国内有太多的事情需要huā精力去处理,而且〖中〗央军刚刚结束南征,紧接着北伐,对士气也有不利影响。

事实上,当时最严重的问题,仍然是〖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吴铁生坚持〖中〗央集权,即地方政府官员由〖中〗央任命,并且直接向〖中〗央负责,地方军队也必须由〖中〗央改组。冯承乾并不反对〖中〗央集权,但是认为应该给予地方一定的自治权,比如在经济层面上,就应该让地方有更大的自主权,以便根据自身情况,决定如何发展,而不是由〖中〗央统一指挥。

在吴铁生提出北伐后,冯承乾提出了一个更加关键的问题,即〖中〗国应该施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有没有必要在完成统一之后进行全民大选,以及有没有把必要把选举制度确定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当然,这也引出了很多问题,比如什么样的人才具有选举权。

冯承乾想搞〖民〗主,可是他非常清楚,别说现在,即便再过一百年,只要〖中〗国民众的基本价值观、思想意识等没有发生根本xing转变,也就是没有认识到〖民〗主的重要xing,没有把前清留下的奴xing抹去,那么任何〖民〗主政治都不可能在〖中〗国生根发芽,因此在国家还不够稳定的情况下搞大选,不可能有任何好的结果。

事实上,这就是〖中〗国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不可否认,在推翻清朝的〖革〗命中、以及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有志之士,而且这些人都知道〖民〗主的重要xing,更加清楚〖中〗国必须向西方国家学习,才能摆脱积贫积弱的帽子。

问题是,这些人有多少?

即便把在校学生算上,愿意搞〖民〗主、而且表现积极的〖中〗国人,所占比例也不会超过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一。

这就意味着,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中〗国人,也许压根就不知道“〖民〗主”是个什么东西。

显然,仅仅是教育,根本无法改变这个列,实。

推广〖民〗主观念,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时间,二是经济。

事实上,西方施行〖民〗主政治的国家,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拿英国来说,在工业化时代之前,依然是王国,国王就是法律、国王就是一切。大〖革〗命之后,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复辟,也正是因为不具备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即便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