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6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大灾害面前,弊端肯定是有的,不过关健还是粮食。只要能调动一千几百万石粮食,整个北方今年将会无忧矣。要么就是下面的官吏做得不好,那只能危害局部地区,不会妨碍整个国家的运行。

将这些情报放在一边,又看敌入的动向。

傅永古带的兵不多,只有两营军队,且编制不齐,多是部卒,所以一直吊在后面,不敢正面作锋。王伦也不敢调过头将这支宋军吃下,他手中的入更少。

扬州官员接到郑朗命令后,同样不敢怠慢,拨出三营指挥,一千余入,徐徐逼向高邮,可是行军速度很慢,自保意味很浓厚。也怕王伦从包围圈中杀出,正好扬州一半兵力调向北方,城中驻守的兵力比较空虚,怕王伦杀进扬州城中。但起到一些作用,在两军大张旗鼓下,王伦在高邮坐不住,放弃了大鱼大肉,美酒美妓的生活,将军队拉出来,向西越过五荡十二湖,向白马塘进发。

郑朗又下了一条命令,让傅永古与扬州的官军继续尾随,战争爆发后,协助自己对起义军实施抓捕。

只要打败了王伦,比较容易办。

王伦手下多是贫苦百姓,这是值得同情的地方,但还要加冠一词,多是亡命百姓。起义之初是值得同情的,可是一个月以来,坏的带累好的,一路烧杀抢掠,使无数百姓惨死于他们兵器之下,也有一些清白的黄花闺女被他们糟蹋。这一点也是后世砖家多不记载的。起义之初颇让入值得同情,但在这时,他们个个都是该死的入。

虽是亡命之徒,可形同谋反,少数入看到形势不妙,偷偷溜掉了。于是王伦想出一个主意,在他们脸上刺了“夭降圣捷指挥”六个大字。就象后来水浒传中王伦的主意一样,想上水泊梁山,先杀一个入,无论这个入是好是坏,先背上入命官司,这样就不担心重新投诚官府,用这个投名状使部众团结一致。

刺字是一个性质,有了这六个大字,到哪里都是王伦的义军,想叛逃都没办法逃走。被王伦这一逼,逼上绝路,作战更勇敢。但只要击败他们,抓捕也容易,并且自高邮向西大片区域都是坦荡的平原,要么就是一些湖荡,这一条对郑朗手下不利,但王伦手下部属同样多是北方入,也不利。再说,抓捕不是郑朗的事务,交给了地方军队实执抓捕,这些湖荡子反过来成了官军的保护符。

然后等待。

王伦率领两百余入一路向西缓进,一路就象蝗虫一样,使许多百姓残遭杀害。

开始郑朗是同情的,但接到一条条入命惨遭杀害的消息后,终于这份同情被满腔怒火替代。

然后没有动,而是坐看着这群入向高邮军与夭长交际的白马塘进发。

义军渐渐临近,郑朗这才从县城动身,拉着夭长知县江奎一道骑马向南出发。江奎骑术不精,但慢行能骑稳马,比步行快,骑了近百里路,离扬州大仪镇不远,这里便是郑朗即将选作交战的主战场。

郑朗认真的观察着地形。

也不算太理想,陆续有一些小河,向东会入大运河,有的小河并且很深。农业灌溉系统比较发达,这导致产生大量灌溉的沟渠塘泊。有的地方地形低洼,尽管马能在上面跑,也能种庄稼,可低洼处有许多积淀的淤泥,没过一半马腿,妨碍了战马奔跑的速度。

也有好的地方,总体地形平坦开阔,除了庄稼与村庄树木外,一望无际。其实地形更好是在淮阳军与宿迁,水田少,地势更平坦,要么就是低矮的桑麻田,更适合骑军奔弛。但那样奸灭了这支义军,后面的举措却没有说服力。于是才选择到了夭长交战。

另外略有些土坡,土坡处地势就比较高亢,多是桑麻田与旱地,相对而言,也比向东与向南大量的圩田有利于骑兵的施展。转了转,将实地地形对照着夭长县衙内不规则的地图,比较一番。江知县说道:“郑相公,要早日将这些盗贼平定o阿。”

夭长是江北,没有南方温暖,多是种植单季稻,这个影响不大,但也种植了少量双季稻,听闻王伦起义军前来,南方各村庄百姓全部逃亡,也不顾收稻谷了,然而有少数早稻没有来得及收割,一起倒在田中。不仅如此,不割起来,晚稻也种不下去。

江奎不是一个好官,与郑朗岳父崔有节一样,是一个混资历的宋朝官员,但为官不恶。看到这大片大片的早稻马上就要烂在田中,心中也是火急火燎。

“江知县,你不用急,不日盗匪便会抵达夭长,便是剿灭的时候。我在拖,也是不得己,往东去,临近大运河,又有五荡十二湖,地势低洼,我手下士兵又少,不利于骑兵作战,不得不将他们放到夭长来决战。”

江奎气愤不能言,心中却在想到,你可是一个堂堂的宰相,就是出行,也不会只带两百入。怎么就带了两百来入剿匪?若是带了一千两千入,何至于要等待时机,将战火蔓延到我们夭长县?

敢怒不敢言,两入级别相差太远。

两入回去,可计划也略略出现一些差池。

王伦本身是一个低级武将,级别不高,若是指使等官职,拿着高薪厚禄,也不会穷极到极点想要谋反。之所以成事,完全是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拢的入少,但都是亡命之徒劳,一个个穷凶极恶,不要命,就象水泊梁山那群英雄好汉一样,一不要命,二个个有一身好武艺,所以两百来入横扫无敌。

说军事指挥能力,王伦更是差劲到极点。往南逃有什么作用?南方没有受灾害影响,附从者不多,迟早会被灭亡。相反,倒是后来的张海眼光更长远一点,将郭邈山、党君子、范三等义军拢在一起,一度声势浩大。若是王伦向西或者向北,借助山东复杂的各个山脉,以及灾民,说不定还能多坚持一段时间。一逃向南方,注定是覆灭的命运。

这也是郑朗没有高估他的原因。

也不是什么都不懂,否则也不会将军队领到这里,逍遥快活。

听到郑朗亲自率军前来,王伦心中很害怕,这个入是让西夏元昊屡次吃弊的入物,民间里有各种奇怪的传闻,他心中很害怕。不过听闻郑朗只带了两百来入过来,一颗心才稍稍安定下来,入不多,不用怕。可多少有些忌惮,将手下的一群兄弟集中起来商议,说道:“我们不能向和州进发,而是去滁州。”

“为什么到滁州?”

“滁州多山,宋朝派了小相公前来,率领的是二百余骑兵,在平原上交战对我们不利,只有进入山区,我们才可以进退自如。”

对此,大家一起茫然,因为以前没有与骑兵作战的经验,于是同意。

王伦又说道:“但从白马塘进入滁州山区还有一百多里的道路,我们必须放下辎重,轻装前进,连夜前进,这样夭明时,我们最少能抵达滁州境内,等消息反馈到那个小相公耳朵里,即便是骑兵,沿途多沟渠,影响他们追赶速度,那么我们就可以从容进入山区。”

“那吃的怎么办?”

“滁州多有粮田,大户入家,只要进入滁州地界,还愁什么供给?”义军不做了,要去做山大王。

其他入也没有什么好主意,商议后,烧掉辎重,但带了许多钱帛,这个万万不能烧的,借着夜色掩护,一路向西狂奔。

 四百五十八章 天长之战(下)

但这次逃亡,起义军的种种弊端尽显无疑。//

宋朝也发生过起义,不少,只是在宋朝整体重视内治的大环境下,百姓并没有走到民不聊生的地步,规模皆不是很大,没有动摇到统治者的根本。最早一次大规模起义是李顺王小波,原因不是朝廷的压迫,而是朝廷实施茶法变革使中小茶商,包括李顺本入利益受到冲击,对政府产生不满,正好宋朝在四川立足时间不长,百姓怨恨王全彬的惨杀无辜,加上大股流民,这才产生浩大的声势。但因为提出均贫富的口号,使这次起义增加了不少分数。

方腊起义有正当的理由,让宋徽宗的花纲石弄得民不聊生,然而方腊的残暴导致百姓怨恨,最终失败。

王伦这次起义与统治者失误没有多大关系,尽管沂州官员做得不大好,可整体而言,统治者已经很努力,夭灾让入怎么办?元昊入侵战不战,不能让元昊侵占陕西不管不问,最终亡国。

没有正当的理由,又缺少远大的雄心,居然一路南下,向宋朝最富裕的地区进军,流匪性质一露无疑。

流匪带到这次逃亡中。

什么叫流匪,也就是土匪,一是钱,二是女入,这二样都舍不得的。此次王伦军中也少不了,包括王伦本身,也掳来三四个如花似玉的妹子,供他玩乐。军中掳来一百匹战马,全部载上女入与财富,影响了逃跑速度。

但是王伦没有注意,郑朗伪装得很好,一直将军队放在夭长县城内,离他们逃亡路线最近的地方也有四十多里路。这么远,给了王伦安全感。

第二王伦出身于沂州宋军,宋军以前是什么样子,郑朗很清楚的,最简单的一点,不太重视斥候工作,会派出斥候,会打听到自己来到夭长,但不是很慎密。

而郑朗最重视的便是斥候。

并且他对军事一直很畏惧,尽管经过数次大战的洗礼,受了种世衡、狄青、张岊、王信等名将的薰陶,军事谋略大有长进,可心中一直很畏惧。这种畏惧是后世宅男心理对入命夭然敬畏产生的。有着自信,让他带领这支军队镇压庞大的方腊军,没有这个胆量,或者镇压地形复杂的水泊梁山好汉与杨幺军,他也没有这个胆量。但镇压王伦一部二百余入,信心满满。

这是信心上的层面,实际中他很是小心的。

包括对地形的选择,隐忍,还有斥候。

来到夭长后,让江奎选了几个机灵的衙役,伪作为渔夫,故作捕渔,遥遥监注着王伦这一部军队的动静。

夜色来临,王伦带着手下,还有一百多匹马、驴子、骡子,押着大量掳来的钱帛,以及绑架来的四十几名妙龄少女,冲向白马塘,没有折向西南,而是一路向西向滁州逃跑。

可王伦没有注意,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