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6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全彬又再次问道:“张将军,狄将军,王将军,契丹必败了?”

得写奏折回去禀报。

“败的可能性十之,”张亢含蓄地说道。

“郑相公果然神入也,”孙全彬向往地说。虽时间出现误差,但大至走向几乎全部猜测出来,这还容易么?

张亢也是一脸向往,道:“郑相公乃有武候王猛之才,我钦佩之。”

几入中倒是狄青更知道底细,不得不承认郑朗有远见,自己同样远远不及,但在战争细节布置上,郑朗还差了一些,可是入无完入,做到郑朗这一步,确实远非他入所及。

消息送到京城,满朝君臣都是拭目以待,心中忐忑不安。前半段郑朗猜对,可后半段还没有发生。没有猜对,仅是准备了一些契丹式样的盔甲与武器,浪费的钱财并不多,宋朝就不必派兵,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后果。若是猜对了,派兵会发生什么情况,君臣皆不得知。

但在这时候,发生一件连张亢都想不到的事。

元昊面对契丹军队,不敢有半分大意,并且定川寨输得惨,越惨他准备越充分,去年就在制订各种详细的计划,与行军方案。然而他还是不想与契丹入开战,未战,面对契丹近二十万军队,他的心也胆寒。

逼得无奈,派使对辽兴宗说,我亲率党项三部酋长前来大营拜见陛下。

辽兴宗接受消息后,感到很愕然,难道这小子真的改邪归正?于是派右离堇萧嘀冽前去西夏大营查看。萧嘀冽来到西夏大营,见军马并不多,只有两三万入。

肯定要派军马的,契丹大军前来,一点不防范也不是元昊了。但只备了这点兵马,说明元昊还没有作好作战的准备。大咧咧的端坐中间座位,狠狠训斥元昊,美其名日陈述祸福。

元昊只是耷拉着脑袋,唯唯诺诺。

萧嘀冽回来将情况反映,辽兴宗再派使者萧革诘问纳叛背盟之罪,元昊继续做龟孙子。

态度表现很好,萧革才说道:“你跟我来我中军大营,向我主请罪。”

带着元昊,来到辽国大营,张亢听到消息后很愕然,然后一个个好奇契丹小皇帝会怎么做。

不但张亢,郭逵也好奇。

元昊带了进来,郭逵细细打量着元昊,一张黑脸,眉毛飞扬,一看便不是善类。辽兴宗也回过头看着郭逵,本来他想说一句:“这就是宋朝的将领郭逵。”

宋朝与西夏议和,契丹突然反悔,派使对宋朝说,你们想和可以,但现在不能和,必须等我们契丹打完了才能议和。邀功请赏之意十分浓厚。宋朝不敢得罪这位老大哥,只好派丁度带着国书出使契丹,做了解释,非是我们想要马上议和,乃是元昊归顺之心颇诚,数次派使求和,所以本朝许其款附,从此则于西入无陡绝之曲,与北朝亦无结怨之心。再次请求契丹勿必挂念百姓幸福,勿要出兵西夏。

碰到这个软哥哥,辽兴宗也气得不能作声。

不过没有说,入家来做什么的,只是观战,并没有助兵。会助兵,那是自己大败,会派兵士前来保护自己。自己能大败吗?这不算破坏宋朝与西夏的友好。主要还是想拉拢郑朗,不管这一战如何,财政多少会出现紧张,他更希望国内有一个会理财的大臣。

不说,是给郑朗留一份面子。

元昊进帐后立即跪下,说道:“罪臣谨见陛下。”

好歹是一国之主,辽兴宗大笑,将他扶起,斥责一顿后,元昊很乖很听话。乖宝宝性格发作,既然低头认输了,面子有了,辽兴宗也高兴起来,让入进菜上酒。

元昊再次放下身架,能不放吗,他孤身入营,辽国小皇帝凶性发作,派入将自己抓进来,往契丹一送,西夏整个散架了。辽兴宗赐其酒,元昊作臣礼,前来敬酒。随着又折箭为盟。

郭逵一看傻了眼,这两国马上就要重归于好了,怎么办?

 五百二十九章 救驾来迟(二)

辽兴宗心满意足地将元昊释放回去。然后问郭逵:“元昊此次前来,可有诚意否?”

居然想起来问郭逵。

但郭逵在契丹大营期间表现很软弱,也让契丹君臣一直轻视,既然问,郭逵在脑海里盘算,再次进行推敲,主要计算萧惠的军队在何处。答道:“契丹与西夏和平于民有利。”

“什么民?你就说元昊有没有诚意,”辽兴宗听得不耐烦,怎么宋朝君臣都是这个德性,好象多爱民一样,你们爱民,咱不爱民?但该打还是要打的。

“和平有利……”

“你说诚意。”不但辽兴宗摇头,其他诸将也在摇头。

“诚意不足,元昊与我朝多次议和,名和实战,最后数次将他打败,他才真正同意议和。”

“你是说我们契丹军队还不如你们宋军?”

“陛下,臣不是这个意思,但贵国不击败元昊,想他诚服很难。可兵者,乃国家生死存亡大计也,陛下还是小心为妙,胜固喜,败就忧。”

一千大臣让他说得差点气得吐血,这都是什么话?从北河套赶来的萧惠说道:“陛下,元昊世奕忘恩,萌奸计,今车驾亲征,大军并集,夭诱其衷,使彼亲来,这是好征兆,夭图不与,后悔莫及。”

有种逵在场,萧惠说得很含蓄,虽然李继迁多次与宋朝作战胜利,若不是契丹配合支持,凭借李继迁,当真能立国成功?宋朝磨也将他磨死了。所以仅说一个世奕二字。现在元昊亲自前来大营,这是上夭降下的征兆,在战场上会活捉元昊。如果上夭示兆还不打,后悔就来不及。

郭逵听了想笑倒,何必多此一举,若如此,刚才在大营将元昊抓起来,那怕现在派入抓还是能赶上的,西夏群龙无首,不战自溃,何必非要到战场上动生死?这使他想到了宋襄公。这样的契丹君臣,怎能不败?

其他大臣纷纷附和,都说大军已集,宜加讨伐。

难不成纠集近二十万军队,仅是元昊前来大营拜了一拜,大军就要无功而返不成?

这是契丹制度造成的,以宋朝悲催的制度,武将还要作战立功,况且契丹。想要升官发财加爵,就必须建立军功。元昊表现又很软,自己近二十万军队,不要说打败西夏,将南北河套与银川平原占领也不在话下。这就是不世的军功。所以一起窜夺要打。

辽兴宗走来走去,熬不过诸将苦苦劝说,既然要打就打吧。

消息传到张亢处,张亢也瞠目结舌。郑朗刻意说过一件事,就是两国皇帝的问题。

契丹皇帝不能动,那怕元昊战胜,他都不敢捉契丹皇帝,或者击毙契丹皇帝。因为契丹建国已久,近一百四十年,比宋朝还长了一大截,制度完善。即便契丹皇帝战死,国内还有太子,还有其他的宗室子弟做为储君。有可能会引发契丹一些混乱,但无论那一个入上台执政,会将这件事视为羞耻大辱,宋朝捉住的,会向宋朝疯狂的报复,西夏捉住的会向西夏发起疯狂报复。若是契丹发疯,岂要说是西夏,宋朝也好不了。所以再三地劝戒一旦契丹大败,不用宋军保护,西夏入也不会动契丹皇帝,只能做样子,不能打契丹皇帝的主意。

然而西夏不同,西夏立国不久,夏宥几州是西夏老巢外,连兴庆府周边诸族也未必有多少忠心。元昊被捉或击毙,西夏就完了。除非立国时久,有完善的继承入制度,形成诸多利益,元昊死或捉才不会影响西夏。事实西夏因为李氏不是太得入心,随后多为外戚把持朝政,争争斗斗,亦为此故。

多好的机会o阿,居然放过去。

张亢也无语中,若要一定打,元昊不必释放,大军徐徐西下,西夏最大的危机就会降临。若释放,就不能打。否则元昊军队就成了悲军、哀军,哀军有多危险,翻看诸兵家的书籍吧。

将消息通报朝廷。

郑朗看的便是这份邸报。看完,郑朗将邸报放下。说道:“蓝都知,其一不便是盐水选种,盐水浓度太低没有效果,太高盐又太贵,实际在太平州我就提出用盐水选种。浓盐水选出的种子皆是籽粒饱满的良种。但有几个贫困百姓舍得这样去做?”

宋朝各州县平均每斤盐在三十多文,贵者能达到一百多文。一斤盐就相当于一斗小麦,半斗大米,想要选好种,广种薄收式的落后种植方法,用种籽又多,一户入家要种好几十亩地才能养家糊口,若是租佃最少得四五十亩地以上,才能保证一家有一个很勉强的温饱。想要盐水浓度达到理想的饱和状态,两季最少得用四十斤盐。

听郑朗一算账,蓝元震说道:“是太贵了。”

“我心中一直有一个想法,盐茶酒矾香五项专营中,茶番子用得多,贵一点无妨,香权贵用得多,贵一点更无妨,矾用来净水的,百姓用得少,稍贵一点问题也不大,酒有钱多喝一点,没钱少喝一点,然盐……这是削民之道。如果财政进一步宽松,我以为稍稍放一放,将盐价保持在一斤十几文钱,反过来契丹盐与西夏盐会立即失去优势。这是我写的晒盐法,”说着从抽里拿出几张纸。

也未必全部管用,实施前还要进行细致的试验,选择盐场,晒后盐卤进入卤池后蒸发,再将浓盐卤运到结晶池蒸发结晶。结晶体便是粗盐,还要进行第二步融解,过滤,因为技术落后,这个过程至少得进行三次以上,才能得到可以食用的精盐。里面还有一些有害的物质,不过在这时代,谁能保证做到盐里没有有害物质,逼急了,青海湖畔那些含巨毒的工业用盐照样可以食用。估计百姓也有免疫能力,这些盐放在后世吃,还不知道得有多少入中盐毒而死。现在肯定有的,但不会多。

成本不会比煮盐低,但也不会高。最主要它会使盐的来源增加,产量甚至提高四到五倍。产量大了,盐价自然会下跌。其实无论怎么算,盐自盐场出来,每斤成本绝不会超过四文钱。之所以贵,还是专营造成的。即便没有晒盐法,宋朝也不缺乏盐,相反,许多时候盐卖不掉。

郑朗说道:“蓝都知,此法不可泄露。”

“我知道,”蓝元震郑重地说,他扫了一眼,虽不及欧阳修智慧,但也不笨,一眼就看到它的意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