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称他才学横吉绝今……”

横古绝今?郑朗差一点大笑起来。

恐怕七年苦读,才气是有了一点,然而这个横古绝今……马上宋朝就有许多人横古绝今,可绝对不是这个唐朔。

倒是有一个人吸引了他的注意,未来的重臣孙固,未必是彼孙固,不大确定,但就是,许多名人也不是一次就考中进士的。科举有科举的道,官有官道,两回事。

但武三郎是好心,若不是为了自己,他才懒得打听这些学子的情况呢。

轻松地答道:“他们是他们,我是我。”

“这些人一起出山,郎哥子你难度增大了。”

“为什么?难道一个举子都考不中?”就算他们很牛气,又如何?后面还有许多名额呢,虽是此次解试的人数几乎是往年的两三倍,郑朗都不相信了,自己居然能落榜。

这份自信不仅是来自自己的苦读,还有诗社上看到的诸位学子的诗作。

解试都没有担心过,一宣担心的就是省试,象这样一压就是多少年没有省试,有可能会有几万学子参加省试考,录取的也不过几百人,这个概率顶多百分之一点几到百分之三之间。想象一下,北宋有多少个州,录取的进土多则五六百入,少则仅有一百来人。就是多,一个州府也不过分摊一个多点的进士名额,少则数州才能摊到一个名额。

这中间不仅有新举子,还有数年积压下来,更富有战斗经验的老举子,战斗惨烈可想而知。就是中了解元,前去省试贡举,机率也是小小的。

然而武三郎不这样想,惊讶地说:“郎哥子,难道你不想中解元?”

“中解元?那么容易?”

“你不中解元,跑来考什么?”岑大少没头没脑的说了一句。

江杏儿与四儿却拼命的点头,岑大少平时不学好,只有这一句说得很正确。

“这个能不能不谈……”郑朗让他一句话噎得满面黑汗。

“武三哥子,不要说,说了朗哥子会分心。”魏家三少道。

哥七个当中,郑朗最看好魏三郎,随着这两年长大起来,人变得很沉重,做事也越发中规中矩。就是不好,块头也越长越大,远远看去象一个大门神一样。只是宋代武将地位太低,否则郑朗都很想推荐他去学武去。

仅一句话,武三郎自动闭嘴。

朱少舂却提起了另一件事,道:“郎哥子,很奇怪,高衙内居然回郑州城,将娄烟赎了出去。”

“咦?”郑朗也惊讶了,问:“花了多少钱?”

“听说是两千缗钱。”

郑朗沉默了一会儿,这件事他也做错了,从始至终都做错了。本来写那份歉书,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并且顺带着夸了她的相貌。就连当时罗崇勋以及刘知州,都认为郑朗在帮助娄烟。

然而都错了。这时代和平已久,文风又盛,一些有地位的人就重一个脸面与名声,一份歉书,使娄烟风头更盛,可这风头却不是好风头,郑朗都为了一个妓子做出如此谦卑的姿态,即便有错也没有错了,反过来就认为娄烟行径太过苛薄。打上了这个标签,娄烟能有什么好生意,一落干丈。连此时身份都跌了许多。

不知道高衙内的钱是从何而来的,有可能是他家人给的,有可能是娄烟自己掏了腰包倒贴,更不知道高衙内为什么回郑州赎娄烟,大约是娄烟写了信求救,或者其他。沉默了一会儿说道:“这也好,欢场终非日久之所,找一个好人家,才是长久之计……”

虽这样说,可两人结局,未必会圆满。眼下娄烟很美,到了年老色衰之时,高衙内的禀性会不会珍惜?

不过以前那个郑朗与娄烟的恩怨,也随着娄烟这一去,彻底了结……郑朗人住曾家,还是有人知道的。

正好小皇帝的礼物到了,郑州的大大小小官员很是艳羡了一会儿,一起来到曾家。

曾父惊异的看着这么多官员,几乎全来了。知道是看望郑朗的,自己犯不着人家出动若大的场面,心中还是很怪异。也略有些不满,道:“高知州,这不……大好。”

算人家以后很有出息,你好歹还是一个紧州的知州,这样做太媚。连曾父都看不下去了。

“曾大郎,你不知道。”高知州苦笑了一下,将那个卷轴与盒子拿出来,放在桌子上,低声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至于几个官员准备将后门大开,甚至怕郑朗找不到后门的道路,都准备挂上一百盏灯笼替郑朗引路,那个不能说。

“咝!”曾父好不到哪里去,嘴中直抽冷气。

“曾大郎,可知道某为什么要这样做了?”

“是,是,”曾父嚅嚅道。

“郑家小郎居住在你家,也是你的一个机缘……”后面没有说,那意思曾大员外,好好善待吧,权当小祖宗供着。

曾父带着诸位官员来到内宅,郑朗听闻后,只好出来迎接。虽然态度无所谓,人家总是郑州的父母官,自己也没有资格怠慢。

高知州将来意说了一遍,然后将赵祯写的书信递到郑朗手中。

郑朗略略有些发呆,喃喃道:“陛下仁爱……”

他说的仁爱,不是小皇帝对他仁爱,以后他会对天下所有臣子都会仁爱,包括武将!否则都不会提拨狄青为枢密使。然而最后也屈服于庞大变形的宋朝制度之下,以及言官的互相攻击之中,使宋朝错过了最好的一次崛起机会。

高知州哪里知道他想得那么远,认为是郑朗感动了,道:“郑小郎,此次一定要考好,这才不负陛下期望。”

非也,是不负他们期望,若考得惨不忍睹,就是开后门,也不大好弄的。并且皇上如此,前五名都不行啦,必须得前三名。唉,这个日子过得提心吊胆的。

郑朗心中苦笑,不管是不是因为八大王家三子的事,小皇帝对自己如此,难道自己真要彻底投入滚滚红尘之中,与吕夷简、夏竦等人斗智斗法,然后再与韩璃比霸道,与欧阳修、包拯等人拼嘴巴子?不对啊,还有两个大神呢!一个王,一个司马……有苏东坡的才情也办不到!

说了一会儿话,高知州等人随着离开,还是让郑家子好好读书才是最关健的。其实真相离他们所想的……偏差太远。

有可能小皇帝此时也关心一下郑朗会考多少名,但不是主要的,他的眼里,他的心里,全是火了。沉思了良久之后,悄悄卷起了袖子,心中下了一个决定,做了!

虽然舍不得,自己无奈啊。

于是小皇帝生平第一次冒险行动,令人哭笑不得的拉开!

 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

八月份,大内里刚修好了一座宫殿,叫文德殿。 本来是一件小事喜儿,可就在这一夜发生了大事。

皇宫内突然发生了火灾,正是从寝宫里烧起来的,并且这夜风又大,秋风怒号,呼啦啦,又因宫殿几乎都是木材建造而成,于是火舌被风一卷,欢快的跳起几丈高,几乎大半个京城人都看到皇宫失火。

侍卫与太监们匆匆忙忙救火,可哪里能扑得灭?

这一烧,崇德、长春、滋福、会庆、天和、承明、延庆八座豪华无比的宫殿,全部烧成灰烬。还好,幸好一个叫王守规的小黄门太监及时”发现”,将赵祯与刘娥扶到后苑中。

秋夜漫漫露重,母子俩为谁峭立于夜风中?生生站在后苑中立了一夜,火势才停了下来。

老太太气昏了!

于是派人盘查,不是小事儿,就从寝宫烧起来的,难不成有人想害死她!将宫中的太监宫女抓起来,狠打重笞,用了严刑拷问。最后所有矛头皆指向了一个人,自己的养子,当今的陛下!

老太太智商高达一百六的大脑立即当机,过了大半天才清醒过来。

这事儿不好处理,想要废掉儿子,另立新君,那是不可能了,儿子登基快十年之久,不是一开始,若自己这样做,后果谁都预料不到。于是隐忍下来,没有发作。

但此事总得要给天下人一个交待,总不能对天下百姓说,是我儿子闲得蛋疼,指使人放了一把火烧的。最后将罪名加于宫中一个做针线活的“缝人”身上,令其诬伏,将其交给了开封府,让程琳斩首示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权当儿子不懂事,学着老子封了一次禅。

总比那个花费要少得多。

并且程琳是她的亲信,也会知道此事必须得迅速处理掉。

然而这一次程琳让她很失望了,辨其不然,不是缝人烧掉的!咱这开封府衙门不仅是朝廷的一把铡刀,也是一个审问机构,没有明显的证据,别想俺就乱砍人。老太太,你先将起火的路线圈给我,让臣看一看,是,我就斩,不是,该放人就放人。

老太太此时让儿子气得不行,智商急剧下降,昏昏噩噩的真令人将图画出来,程琳趴在图上研究了半天,说道:“火起无迹,有可能乃是天意,陛下宜修德应变,今将罪名归于一个无辜的宫人身上,立即赐死,更乃重天谴也。”

老太太最怕的是什么,正是程琳这一番话。

书上,小皇帝很配合,刻意出了一下面,为宽其狱,赦免了缝人以及其他牵连进去的宫人。

老程肯定在中间插了一脚,可插得有多深,没有人知道了。

果然来了,殿中丞滕宗谅、秘书丞刘赵开始上书:”夫攻玉必以石,濯锦必以鱼,物有至贱能成贵者,人亦有之……然而诏狱未释,鞠讯尚严,恐违上天垂戒之意,深累两宫好生之行,且妇人柔弱,篓楚之下,何求不可!……国家以火德王天下,火失其性,由政失其本。”

奏折有些长,主要就是给老太太上纲上线,戴上大高帽子,就差将老太太拉出去戴上枷锁,游开封府的御街。宋朝是火德王天下,现在火失态,烧自己了,病根儿就在你老人家身上。是你将政府弄乱了,政失基本,快撤帘吧,将大权还给皇上,国家才会太平无事。

老太太也没有处理这两人,坐在后宫发呆呢。

自己咋就养了这个不孝儿子,还有,这个儿子究竟想干嘛?

程琳的背叛,儿子的不孝,让老太太伤心了。

烧也烧掉了,不能让美丽辉煌的内宫,多了一大片断垣残壁,又下诏征各地工匠以及运输材料,送到京城,重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