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的子孙在天涯-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皇上!”徐世忠又是一叩头,起身说道:“俄罗斯蛮夷在黑龙江一带集结数万精兵,严阵以待。北方诸部误传军情,以致兵部仅派官兵五千前往剿敌。他们虽英勇奋战,杀敌无数,最终还是寡不敌众,大败而归。” 

“那么,兵部有何打算?” 

“兵部计划令燕京总兵马卫英招兵三十万,开赴黑龙江与俄夷一决雌雄!” 

永安帝暗暗吃惊,三十万大军远征可不是件小事,这事得问个明白。“三十万大军的饭量可不小啊,你们去何处征集粮草?” 

徐世忠属下一名心腹官员上前回话:“禀万岁,户部计划将全国田税每亩增加三厘,以供大军远征之需。” 

“加三厘?”皇上的脸唰地又沉了下来。“朕这几年好不容易将田税降了下来,百姓才得以安居乐业,你们这样做,朕的努力岂不付诸东流?” 

徐世忠深鞠一躬。“俄夷兵强马壮,火炮凌厉,那三十万大军少一万都难以克敌啊!” 

永安帝不以为然地摇摇头。“列位大臣,你们谁有两全之策啊?” 

邓中堂手下有一文官站了出来。“万岁,卑臣以为与其兴师动众与俄夷决战,不如派人前去与俄罗斯议和?” 

“议和?”皇上将眉毛一竖。“那你的条件呢?莫非你想将黑龙江让于俄罗斯不成?” 

“奴才万万不敢!”进言的文官知道自己说错了话,脸色一下子变得煞白。 

永安帝伸手指着那人,高声怒喝:“朕告诉你们,我大明江山乃先帝所创基业,你们谁哪怕是丢了一寸土地,朕都将他碎尸万段!” 

“奴才罪该万死,罪该万死!”那官员浑身哆嗦,连连叩头。 

皇上出乎意料地收起了怒容,挥手示意他退下。“既然你们谁都没有两全之策,朕倒有个主意,朕想派郭大帅的御林军赴黑龙江剿灭俄夷。你们不是说俄夷火炮凌厉吗?难道我大明锦衣卫的火炮不比他们的强?” 

邓仲仁立刻小声提醒道:“先皇有训:御林军不可劳师远征!”永安帝微微一蹙眉。 

就在这当口,徐世忠泪流满面地跪倒在地,大声疾呼:“万岁,您上承皇威,下安民心,真乃我大明之洪福啊!可皇城安危非同儿戏,皇上万万不可为百姓安康而削弱皇城守卫!微臣愿亲领现有官兵五万,去与俄夷拼死一战,即使以身殉国,也不足为惜!” 

永安帝朝着他赞许地一笑。“徐爱卿如此为朕着想,朕甚感欣慰!不过,徐中堂是朕的左膀右臂,朕怎么舍得让你去白白送死呢?更何况朕这次想教训一下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蛮夷,如果官兵再败一回,俄夷岂不愈加嚣张?” 

“皇上深谋远虑,微臣望尘莫及!”徐世忠卑微地叩头行礼,心里却在得意地大笑。果不出我徐某所料! 

“好,就这么定了!”永安帝激动地一挥手,他为自己找到了化解这场危机的方案而自豪。“五万御林军即日启程奔赴黑龙江,其余五万加紧戒备,严守皇城。” 

“皇上圣明!”满朝文武齐声高呼。 


下篇第二十五章阴谋计划夜幕降临在喧嚣繁忙的南京城。刚刚沉睡的街道在一阵突如其来的钟鼓声中立即又变得熙熙攘攘,各大官府的家奴们打着灯笼,扛着大轿,大声吆喝着向皇宫急赶;低品官员们则一边整理衣冠,一边跑步前行。众臣刚一入殿,脸色铁青的永安帝便登上龙椅,晚朝开始。 
“列位大臣,不忠不义的浙东鲁王趁朕的御林军开赴塞外之际起兵造反了!” 

殿下一阵喧哗,大臣们群情激昂地斥责鲁王。邓仲仁竭力稳住了众人的情绪,上前进言:“皇上切莫担忧,鲁王叛军虽有十万之众,实为一群流贼草寇。只要绍兴、杭州、湖州、宁国各府坚守城池,叛军便寸步难行。待时机成熟,皇上只需稍加安抚,鲁王便会自动归顺。” 

“邓中堂只言中其一啊!”邓仲仁身后冷不丁地冒出一句,说话者正是他的政敌徐世忠。“不错,鲁王叛军确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打不到南京城。不过,朝廷不应静观事态,而应迅速从长沙、武昌及巴蜀调遣精兵。请皇上准臣亲自统兵,去将鲁王叛逆斩尽杀绝,以示皇威!” 

邓仲仁大声反驳:“招降鲁王既可示天子宽仁之心、怀柔之意,又可免动干戈,救民于水火!如按徐中堂所言,我江南富庶之地又将血流成河,生灵涂炭,请皇上三思!” 

“在下有一事不明。”徐世忠瞥了一眼皇上的脸色,继续道:“邓中堂准备如何去招降鲁王啊?莫非邓大人想让皇上给那不忠不义的鲁王加封土地不成?” 

“够了!”永安帝重击书案。“朕决心已定,调集官兵,除奸灭贼!” 

“臣遵旨!”邓仲仁深鞠一躬。“可老臣也有一事不明,想问徐中堂。” 

“讲!”皇上的耐性已快到了极限。 

“徐中堂,你调集全国兵马护驾,连巴蜀的官兵都不放过,可为何偏偏不用燕京那数十万大军?” 

“回邓中堂,巴蜀虽地处偏远但大军顺江而下,可比燕京兵马更早至京。” 

“众所周知,燕京总兵马卫英为徐大人的心腹,而其他各地总兵官却不听命于徐中堂。莫非徐大人想趁平叛之际将全国兵马独揽一身?” 

“不要再说了!”皇上伸手指着邓仲仁,怒目而视。“邓中堂,国难当头你还忘不了党争!若不是念你为朝廷干了几十年,劳苦功高,朕一定将你撤职查办。邓仲仁听旨!”邓仲仁哆嗦地下跪接旨。“朕决定将你官降三级,以示薄惩!” 

“臣领旨……谢恩!” 

皇上转而向徐世忠微微一笑。“徐爱卿,朕任命你为平东大元帅。全国兵马只要用以平叛,均听从徐大帅的调遣!” 

“臣领旨,叩谢皇恩!”徐世忠退下时故意将袖子一甩,依然跪倒在地的邓仲仁被扇了一脸冷风。 

夜深了,聚集在邓府内的大小官吏迟迟不散。“邓大人息怒,皇上今儿是被徐中堂激的,等明儿清醒过来,一定会给大人官复原职!”邓仲仁浑身哆嗦地坐在一旁,对所有安慰话都无动于衷。 

“邓大人,即使天塌下来,我们还是听大人您的!”“对,我们都听邓大人的!”官员们齐声附和。 

邓仲仁一捋苍髯,感慨万千。“感谢诸位的好意!唉,老夫现在担心的不是自己而是皇上啊!” 

“担心皇上?” 

“是啊。原来徐世忠虽手握雄兵,但老夫还可在朝中加以钳制。如今朝廷为他一人独揽,全国兵马归他一人调遣,万一他心怀叵测,我大明亡矣!” 

“邓大人含冤被贬,还一心想着江山社稷,下官们敬佩不已啊!”属下官员一个劲地点头称颂。 

这时,一名小官走出人群。“下官昨日听到一则消息,或许可助邓大人一臂之力。” 

“是何消息?”邓仲仁漫不经心地问道。那平淡的语气完全掩饰了他内心的焦虑与期待。 

“平虏大将军重又回到新中华府。他公然抗旨,收编旧部,重练新军,东山再起!” 

邓仲仁得意地捋着长髯,哈哈大笑。“妙,真是妙不可言啊!” 

“邓大人,何事妙不可言?”那小官假装吃惊地问。 

邓仲仁笑得更欢了。 

“呦,这不是邓……邓员外吗?”太监俞田保朝着慢慢走来的邓仲仁白了白眼。 

邓仲仁却恭敬地拱手施礼。“俞公公,你我都是食君俸禄的臣子,应风雨同舟才对,你何必挖苦呢?” 

“好,长话短说,邓大人何事相求啊?” 

邓仲仁如此这般地一说,俞太监脸上露出了为难的表情。“这可就不好办了!皇上这几天龙体欠佳,早朝后便回宫休息去了。” 

“俞公公,请告诉皇上,老臣这儿有新中华府平虏大将军的消息。皇上这几年不是派人四处打探他的下落吗?老臣的消息有助于龙体康复啊!”话音未落,一个沉甸甸的金元宝已塞到了太监手中。 

俞田保掂量着手中的元宝,满脸堆笑。“邓大人所言极是,皇上的确日夜惦记着那位平虏将军。今儿晚膳之前,我一定让大人见着皇上。” 

邓仲仁被引入后宫时,永安帝正靠在龙榻上读着他最爱看的《资治通鉴》。 “听俞公公讲,你有平虏将军的消息?”皇上将书一搁,坐起身来。 

“正是。老臣得到准确情报,平虏将军平安回到新中华府。” 

“太好了!朕一直想见见这位‘五万大破三十万’的盖世英雄,朕马上就下旨召平虏将军入京!” 

“皇上明鉴。老臣当年在朝中与平虏将军仅一面之交,他的确是位气宇非凡的人物啊!” 

永安帝感叹一声,“朝廷内外大小官吏,个个都逃不过邓中堂的火眼金睛,看来朕是少不了你啊!”他想了想。“朕决定将你连升三级,官复原职,望你记住昨日之教训!” 

“臣谢主隆恩!”皇上拿起他的书,准备继续阅读。“老臣还有一事。” 

永安帝好奇地抬起了眼,他原以为邓仲仁达到了复官目的即会满意离去。“说吧!” 

“老臣听说,平虏将军出山后违抗先帝爷的圣旨,收编旧部,重练新军。” 

“哦……”他皱起了眉头,心中纳闷:这老家伙到底什么意思?好话坏话都让他说尽了。“那么依邓中堂之见,这位平虏将军对朝廷是否忠诚?” 

邓仲仁干咳一声,慢慢地说:“老臣觉得,平虏将军对朝廷忠心不二。皇上您看,当年他统领全国兵马,威震天下,若是阴险奸诈之辈,恐怕早已篡位夺权!王将军重练新军一定为形势所迫,来不及起奏皇上。” 

见皇上点头同意他的看法,邓仲仁继续道:“老臣以为,如果皇上能召平虏将军与其新军一起入京,近可助徐中堂平叛灭贼,远可与郭大帅联手拒俄啊!” 

“朕喜欢这个主意!”永安帝一拍手中的书,龙颜大悦。“邓爱卿,你现在就帮朕拟旨,告诉平虏将军鲁王兵变,令他速率新军赴京护驾!” 

“遵旨!”邓仲仁深行一礼,心里象喝了蜜汁一般。一山不容二虎,这个王万胜当年为了几个毛贼的性命与徐世忠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