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投机者-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年,还没有那么阴险。

于是喻培棣说道:“整军最大的问题是士兵出路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好。整顿出去的士兵就会沦落为盗匪,反留下隐患;其实这还不是最差的,最差的是士兵知道没有出路,他们会在有心人的挑拨下起来作乱。”

“作乱估计不会,喻师长可能不知道,受革命形势发展的影响,广东军队地革命觉悟普遍高于外省军队。特别是最近的反帝抗议运动高涨,广东无论军人还是平民都热情参与。都受到一次思想教育。”

喻培棣点点头。他同意这个说法,广州参加游行的人中有各种身份,但他对思想觉悟就能阻止动乱。不太认同。

“思想觉悟还能有这种作用?”喻培棣怀疑的问。

“当然,您看,”庄继华指指矗立的墓碑:“当初你们自由几百人就敢于向清政府发起进攻,人人冲锋在前,不惧牺牲,给敌人造成重大损伤,从军事角度上可以说是战斗力惊人,可你们的战斗力是从那来的呢?你们的武器比敌人好,还是人数比敌人多?都不是,而是你们地思想比他们强大,如果现在广东军队能有当初烈士们地觉悟,这支军队就能横扫天下。”

喻培棣静静的看着墓碑,七十二烈士之墓,不仅思绪联翩。当年那些年青的、热血地、音容笑貌,又在眼前浮现。二十年的血雨腥风,换来的是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为什么会这样,午夜回首,愁绪万分。或许这个年青人说得没错,多点公心,少点私利,国家或许就不是这个样子。

庄继华假装没注意喻培棣的神态,专注的看着记功坊上的自由女神像,女神左手挟书,右手举槌,裙袂飘飘。庄继华有些纳闷,法国的自由女神是手拿钢枪,引导人民;美国的女神是手持火炬,这个怎么拿根棒槌。庄继华有些好笑,却没时间去细想。

“刚才我说贵军来得不巧,其实这是一方面,还有另一方面,政府新立,必然牵扯众多的人事变更,以熊锦公的资历能力,恐怕政府不会让他仅仅担任川军司令。”

喻培棣听到庄继华的话,心中不由泛起一丝异样,这一年多的颠沛流离,对川军上下的打击非常大,不但在低级军官,就算高级军官中失败倾向也很严重,熊克武赖以起家的九人团成员现在也不过就剩下他、但辛、张冲、余际唐,川军的支柱之一原参谋长李蔚如都因绝望而离开了部队。

也许这也是一条路,只要能给两万多川军将士找到条生路,整编也不是不可以。

“如果真的这样,川军整编也是件好事。”喻培棣想清楚后,决定通过庄继华向大本营高层透个信,表示自己支持整编,他认为熊克武也会赞成的。

“如果?喻师长这是何意?”庄继华听到喻培棣表态并没有立刻接受,而是敏锐感到喻培棣话里的异味。

“我们从四川到广东,沿途吃了多少苦,目的就是想继续革命,文革,即便依照你的条件,我们川军将士的觉悟也不低,愿意继续革命的都留在这,不愿意的早走了。”喻培棣落寂的说。

庄继华这下总算把握到喻培棣的心思了,喻培棣现在是左右为难,继续干下去,前途看不见。走吧,川军数万人是他们从四川带出来的,跟随他们多年,把他们扔下自己逃了,以后恐怕都不敢回四川。更深层地因素恐怕还有躺在这里的喻培伦,七十二烈士中最有名的就是他和林觉民。冲着喻培伦的名声,喻培就算不想干也要硬撑下去。看来名人的亲属也不好干呀,庄继华看看喻培棣。眼光中隐藏了一丝怜悯。

回到司令部。庄继华还没来得及喘口气。贺衷寒就冲进他的办公室。

“文革,你可算回来了。”贺衷寒把手里的资料递给庄继华:“有两件事需要立刻决定;第一,范汉杰是留在粤军还是回党军;第二、发展青年的章程要定下来交给校长。”

桂军覆灭,范汉杰地使命就算结束了,他本人已经几次提出回党军,可庄继华就是不答复,把范汉杰憋得难受。现在陈铭枢找到范汉杰。表示希望他能去他地部队,而且一去就给个团长地职务,范汉杰立刻就报告了,但表示自己不想去,而是想回来。可由于不知道庄继华的想法,他也没拒绝陈铭枢,可陈铭枢希望他能尽快决定。

“呵,还有这样的好事。这可是天上掉馅饼。”庄继华笑了。范汉杰的事他一直在犹豫,党军扩编需要人才,把他调回来也是个办法。不过就这样调回来,庄继华又有些不甘心,他认为范汉杰还可以有更大的作用,现在陈铭枢送上了机会,庄继华立刻决定让范汉杰继续在粤军中潜伏。

“告诉范汉杰,接受陈铭枢的邀请,继续留在粤军中。”庄继华对贺衷寒说道。贺衷寒点头答应,其实他也是这个意思。

“你早知道陈铭枢会要范汉杰?”贺衷寒问。在陈铭枢邀请之前,他认为范汉杰的任务已经完成,建议把他调回来,他不明白庄继华为什么要犹豫,但现在看来,庄继华地犹豫是有道理的。

“不知道。”庄继华摇头说道:“不过范大哥的经历特殊,在其他军队中有很好的人脉关系。应该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旦调回来,所有变化都没有。这才是我犹豫的原因。”

“陈铭枢为什么还要老范?”这对陈铭枢的动作不理解,要知道范汉杰在桂军叛乱时,带领桂军学校的学生旗帜鲜明地支持大本营,黄埔色彩很浓了。

“这里就要问陈铭枢了。”庄继华笑笑说:“大慨他认为这么长时间过去了,范大哥还留在军校中,没有回党军,说明范大哥只是基于觉悟自发地行动。想想看,这也合理,如果在黄埔军校受训这么久,刘震寰一叛,范大哥就参加,那才不正常。”

“告诉范大哥,让他作好长期潜伏的准备,他这颗棋子,恐怕要过很多年才能起作用。”庄继华想想又补充道。

“好,老范的事就这样,发展青年地章程怎么作?”贺衷寒问。

说道这事,庄继华心里挺烦,发展青年入党是他的建议,可他万万没想到,会让孙学会主持,而且还让他这个不是孙学会的成员主持。

“校长不知怎么想的,我都不是学会成员,”庄继华说到这里,又停下来,看看贺衷寒,心里有了主意。

“君山,这样好不好,我们分分工,校长的命令也说是我们俩负责,你知道我现在多少事要做,没有那么多精力,你帮我好不好。”庄继华见贺衷寒要开口推辞,便赶紧堵上他的嘴。

贺衷寒心里其实求之不得,不过他不敢先提出来,而且庄继华提出来他还要推迟一番。孙学会是在他手里发展起来的,现在仅广州就有上万会员,不但有黄埔军校学员,还有海军、粤军讲武堂,中山大学、师范学校等军内外成员,发展速度远远超过青年军人联合会。

贺衷寒组织孙学会当然希望能依靠这个组织使仕途更平坦,现在组织发展了,就要发挥作用了,可没想到蒋介石居然塞进个庄继华,而且让庄继华负责,这让他有些不甘心,但却根本不敢表示出来。庄继华的眼光和手段,他也见识过,自认远远不足。

现在庄继华主动提出分工,让他独当一面,这正中他的下怀,不过面子上他还是要表示一下。

“分工我没意见,不过校长那里?”

“校长那里我去说,”庄继华毫不在乎的说:“君山,以你的才干,这件事完全可以交给你做,校长让我参加进来,我想他的意思恐怕是让我在一旁提醒你们一下,并不是要我插手具体工作。”

听到这话贺衷寒心里更不是滋味了,庄继华也感到这话说得太白,有伤贺衷寒自尊心,便补充说:“君山,其实这事是我惹起的…。”说着便把自己的那份报告的部分内容告诉了贺衷寒。

“不过我不知道的是校长居然会让孙学会来做发展青年入党的事,这也许是支奇兵。”贺衷寒对庄继华话没有丝毫怀疑,前几天庄继华夜以继日的在写文件,他没想到庄继华居然在设计这么大的动作,但这已经不能让他惊讶了,庄继华让他惊讶的地方已经太多发。不过他也总算明白蒋介石让庄继华参加进来的目的,那就是让庄继华来保证工作方向不发生偏差。

“好,既然这样,文革,你说说怎么分工吧。”明白过来的贺衷寒也不再谦虚了。

“你负责具体工作,我呢只管政策方向,你看怎么样。”庄继华说。

“好,我没意见。”

“那好我先说说我的想法。”庄继华说:“首先不能为入党而入党,因此先挑选孙学会中的积极分子入党;其次,要解决入党后的工作,不能让他们有那种入党就什么都有的感觉;还记得我们梅县时谈过的问题吗?”

贺衷寒在脑子里仔细回忆,当初在梅县庄继华与他们的谈话,他想起那天晚上庄继华拿着一篇文章走进他和曾扩情的办公室,后来跟他们说工厂农村。

“工厂和农村,工人和农民,有人说共产党组织工会,把工人都网络过去了;组织农会,把农民都网络过去了。这是废话,你不组织,人家组织,人当然跟着人家跑了。所以工会农会是我党工作空白,我们必须把它补上。”

 第一节 夺军(十四)

文革,工会和农会一直都是共产党在干,我们没什么过他们吗?”贺衷寒感到有些为难。

“争不争得过另说,不去争怎么…。”庄继华说到这里,“一肚子坏水。”陈的话吐纳起来蹦进脑子里,突然之间他想明白了,蒋介石这是逼他与共产党对抗,什么情报科长孙学会负责,都是一个目的,让他走上前台,与共产党公开对抗。

“蒋校长呀蒋校长,你这想法不可谓不毒呀。”明白归明白,可具体怎么办,这计划还没想明白。

“君山,你们和青军会的协调会还开吗?”庄继华问。

“回广州后就没开过。”贺衷寒叹息一声说:“不过据我所知,军校里我们的人与青军会的关系紧张,两方见面不是吵就是打。难办呀。”

“唉,这些人怎么啦?吵架打架,这事泼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