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投机者-第13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入小楼后,李之龙断定这就是第三党建立的军事指挥部,小楼内的安全保卫更加严密,两层楼的楼道门口都有警卫人员,李之龙甚至认为楼顶也有警卫人员。

陈铭枢已经知道李之龙过来,但他没有下楼迎接,而是依旧呆在二楼,严重和李之龙进来后,李之龙注意到黄琪翔也在办公室里。

对黄琪翔,李之龙虽然很少接触,不过也认识,当初在广州便认识。不过根据他的情报,黄琪翔应该在江南战区,怎么出现在这里?

略微寒暄或,李之龙便问起来,黄琪翔一笑:“陈诚担任司令,我不走人家也要赶我走,择生让我不要主动辞职,就只好被人赶走了。”原来,陈诚担任江南战区司令后,仿照庄继华整军,同样赤裸裸地收编杂牌军,遣散杂牌将领。黄琪翔是第三党中人,当然不能再出任集团军副司令,于是陈诚给他安排了个高级参议的虚职,黄琪翔顺水推舟,表示了自己的不满后,辞职不就,跑到陈铭枢这里教书。这一切看上去天经地义,但就是通过这种方式,陈铭枢将第三党的主要军事将领聚集到了军校中,组成了第三党的军事指挥中心。

听完黄琪翔的解释后,李之龙一乐,两栋小楼有二十多个军官工作,另一座小楼的地下室内有七台大功率电台,负责与各地第三党武装联络。

“蒋将军呢?我听说他也在这里。”李之龙问的是蒋光鼐,他名义上是学校的教导主任。

“他在上课,课后还要带学生参加野营训练,恐怕你见不到他的。”陈铭枢解释道。

谈话自然离不开前线的情况,陈铭枢问起平津前线的情况,可惜李之龙离开时战斗还没打响,到现在还没回过司令部,对前线的情况也不了解。

“两百万对五十万,我们还有火力和空中优势,除非文革犯错,负责冈村宁次没有机会。”李之龙淡淡地说,语气十分平静:“以我对文革的了解,他是个非常谨慎的人,还没冒过险。”

严重点点头,表示赞成李之龙的看法:“文革看上去诙谐幽默、行事大胆,实际上非常谨慎,他的大胆实际上是建立在对敌我情况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的。”

“恐怕他这辈子最危险的举动便是牛行大战。”李之龙在心里又补充了句,还有与你们的合作。

严重摇摇头:“恐怕不是,我看他最冒险的是西南开发,这个工程比牛行大战更冒险。”

李之龙从头到尾参与了西南开发,一度主持西南开发,他根本没想到其中有什么冒险的,可严重一说,他才想起,西南开发中的风险,从最初入川、夺取重庆、社会改革,庄继华几乎每一步都在冒险。陈铭枢呵呵一笑站起来:“看来在田是身在庐山不知庐山真面目,不过,我也看好文革,他这人狡诈诡变,南京商丘,那么难的情况下也能变出招来;平津会战,他手上的牌比冈村可多多了,以他的性格,绝不会给冈村一点机会。”

严重和李之龙几乎同时点头表示赞成,黄琪翔也点点头,他没有与庄继华共事过,不过他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与庄继华合作的,也正是因为他的建议,严重才入川到庄继华身边工作。

“老师、陈将军,你们这里的情况呢?”

陈铭枢冲着严重和黄琪翔大有深意地一笑,然后站起来,从旁边的文件袋中拿出一份文件交给李之龙:“我就估计文革会要了解我们的情况了,这是我们的计划。”

李之龙打开文件,这是一份第三党在冀东敌后的部队分布和近期作战计划。李之龙边看边记,过了会,又拿出纸笔记录下几个数字,然后将文件合上,闭上眼想了会。

根据陈铭枢提供的文件,第三党在冀东和热河各有一块根据地,兵力分别为五千人和七千人,两块根据地并没有连成一片,其中热东根据地部分伸进辽西北,另外冀东根据地横跨长城内外。

为了配合平津会战,陈铭枢命令热东根据地部队主力南下,会同冀热根据地在冀东展开进攻,牵制日军,同时扩大根据地。

“陈将军,”李之龙想了想说:“关东军即将入关,总兵力高达三十万左右,到时,日军云集冀东,部队将难以生存。”

陈铭枢点点头,这个情况他已经了解,蔡廷锴已经将消息传过来了,不过他认为,平津会战是重中之重,即便有所牺牲,只要能获得平津会战的胜利,这些牺牲就值得。因为一旦平津会战胜利,日本人便再也没有机会。“我的意思是,在冀东可能牵制不了日军,我认为可以挺进到东北,这才能真正牵制关东军。”李之龙说。

陈铭枢黄琪翔和严重没有立刻答话,陈铭枢轻轻地说:“东北?到东北?”

“对,”李之龙点点头:“为了增援华北,关东军几乎倾巢而出,不但抽空了东北内的兵力,也抽空了远东战场,整个东北几乎没有兵力了,现在正是进军东北的大好时机。其实,你们可能也知道,延安已经采取行动了。”

延安的行动,陈铭枢也清楚,下面也向他报告过,他也猜到延安的目的,不过他没在意。按照庄继华的计划,东北将是第三党和庄继华的天下,延安也有部分地区。延安之所以现在就采取行动,恐怕还是担心战后庄继华不认账。

陈铭枢有些担心的是,经过几年的敌后战斗,根据地的重要性从各种方面显示出来,一旦出关,就意味着脱离根据地,进入一个陌生的地区,部队很可能受到严重损失。

要开辟新区,要牵制日军,部队担负的任务过重,能不能完成任务,这让陈铭枢和黄琪翔左右为难。

“我看行。”黄琪翔看上去比陈铭枢更灵活、反应更快,首先理解了这个部署的要点:“日本人在东北兵力空虚,我们进入东北后,尽量分兵,在南满北满活动,特别是中苏边境和中朝边境活动。”

陈铭枢也明白过来,但他不认为是在南满,而应该是北满。庄继华这是对延安的动作作出的反应,延安派兵进入东北,自然是要在战后分一杯羹,但庄继华也担心,延安在战后拒绝遵守承诺,不放弃占领的辽宁地区。

此外,进军北满看上去危险,实际上没有多少危险,这里日本人的兵力更空虚,而且这里山高林密,适宜进行游击战。“好,命令他们以主力进军北满,在辽西留下一支有力部队。”陈铭枢也表示同意。

“临出来前,文革和我谈过,他让我转告陈将军和邓主任,可以在政治上采取更进一步的行动了。”李之龙目光炯炯地望着陈铭枢。

这句话的意思陈铭枢和严重明白,黄琪翔就有些不明白。与军事上的巨大进展相比,第三党在政治上的举动可谓雷声大雨点小,章伯钧等人数次要求采取更进一步的举动,但都被邓演达和李济深联手压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庄继华的要求。

根据与庄继华达成的约定,庄继华要求在战争结束前保持政治稳定,所以第三党演变为民主促进会,也没有发动更大的举动。

现在庄继华开口了,不但解放他们,甚至要求他们采取些行动,这让陈铭枢和严重都有些奇怪。“文革的目的是在战后保持国家和平,从目前的一党专垩制转向民主宪垩政,”李之龙继续解释道。来这里之前,庄继华给他送来一封长信,在信中详细解释了他的目的和第三党应该采取的行动。

“民主促进会只是一个松散的组织,文革建议你们成立一个政党,新的政党,依托这个党派展开活动。”

“有一个现成的东西,委员长同意在重庆十六县实行普垩选,建议贵党就在这上面下手,推动这个普选。”

黄琪翔微微皱眉有些不解:“在田,成立新党,这个在我们计划之内,可作为一个新党就要参加普垩选,我们可能赢不了。”

“赢不了没关系,要的是推进普垩选。”严重淡淡一笑,毕竟与庄继华工作多年,明白他做事的方式:“文革的目的是普垩选,谁胜谁败他不管,要的是普垩选这个方式。”

陈铭枢郑重地点点头,以庄继华在重庆为国民党打下的基础,不管第三党还是其它哪个党都不可能赢得选垩举。庄继华这一招可以称为欲取先予,第三党这次作出牺牲,不过这个牺牲可以打开一扇门,消除战争,实现战后和平的门。“好,我把文革的建议转告择生和任潮。”陈铭枢爽快地答应下来。按照分工,他主管军事,政治上的事情由邓演达和李济深作主。

李之龙对事情如此顺利有些意外,毕竟发动政治行动是第三党在作牺牲,文革原本是打算在资金上予以帮助,毕竟成立新党需要大批资金。

“在田,你在这里能呆几天?”陈铭枢站起来,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从抽屉里拿出两支雪茄,扭头问李之龙:“要不要来一支?他们俩受不了那个味。”

李之龙摇摇头,掏出自己的纸烟,散给严重和黄琪翔:“待会就走,明天之前要赶到郑州,洪君器在那等我。我也受不了,陈将军,当你们采取行动时,静江先生和老爷子会采取行动配合你们;另外,云天那给你们准备部分资金,请邓主任去与云天联系。”

陈铭枢好像松了口气:“这太好了,我们正缺少资金,我几次给重庆去电,要求资金,可择生的回电却是让我们自筹,要不是别廷芳,我这里恐怕就断顿了。”

李之龙有点意外,他皱眉问道:“学校的经费呢?战区没拨?不可能吧?”

陈铭枢苦笑下:“我们这个学校招收的学员是定额的两倍,另外情报工作和直属部队也需要钱,我们的情报工作才刚刚成型,需要资金的地方很多,可太平洋战争开始后,我党收到的捐款大幅度减少,已经入不敷出了。”

第三党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南洋华侨捐款,日军占领南洋后,捐款自然大幅度减少,日子过得非常艰难,要不是以前还有点积蓄,早就断炊了。“我和别廷芳谈过了,他决定再动员两万人,想再组建一个新军。”黄琪翔说道。

李之龙一笑:“御行将军是不是手痒了?”

黄琪翔和陈铭枢苦笑下,说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