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才子-第2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妃身份尊贵,在外人面前如此比画,确实有些不妥,心中不觉犹豫起来。

可桂圆却没有这种自觉,学着吴节的模样将双手举起来:“娘娘你身子不方便,就让奴婢先学吧。”

李妃会意。点了点头。

“呼气,以腰部为支点,向前弯曲上身躯体。让上体与地面平行。”

……

“吸气,慢慢抬起上身躯干。”

……

“最后,吸气。慢慢抬起上身躯干。”

“呼气,两手从旁侧分,慢慢放于体侧。”重复了两遍,吴节站直了身体,一笑:“好了,就这个动作,很简单是吧,接下来,我们再学后面两式。”

……

说起来,这三式体操真的很简单。第二式是蹲功,孕妇只需慢慢蹲下去,然后再慢慢站起来。

至于第三式,则更简单,腹式呼吸法,没有任何动作,任何人都能轻易做出来。

就是桂圆长得有些婴儿肥,身材圆滚滚的,一个简单的动作做起来却有些困难。

如此反复做了几遍之后,桂圆额角微微出汗,忍不住擦了擦脑门:“吴先生,这套功夫每日做几遍?”

吴节:“也不需太多,刚开始的时候每日做个三五次就好,做的事情动作好缓,不能太急。等到习惯了,就可以多做几次。”他一边说话,一边偷偷看着李妃。

刚才教桂圆的时候,李妃一脸的专注,虽然没说话,可看得出来她在默默记着这三个动作。

这三式具体效果如何,吴节心中也没有底,最后补充了一句:“这套体操娘娘先练个三五日,看看效果再说。若效果不太显著,再换另外一套。”

李妃这才点点头:“好的,多谢士贞先生。李郎中乃是杏林国手,他的法门自然是极好的。”

折腾了半天,吴节目的已经达到,又挂念前面的情形,自然不肯停留。

忙拱手道:“娘娘,今日乃是彩云和花魁湘月的比试,再耽搁只怕就要错过了,还请桂圆姑娘指指路,吴节告辞。”

因为心有挂碍,吴节忍不住露出焦急神色。

李妃妙目一转,突然微笑道:“吴先生好象很挂念那边的情形,难道先生对彩云或者湘月心中倾慕。”

吴节有些招架不住:“哪里,哪里,就是想看看小阁老有什么新作面世,急欲一睹为快。”

“严世藩的诗词固然不错,可比起《石头记》里的还欠几分火候。孤家却不信能够写出‘无乃诗魔昏晓侵……口角噙香对月吟’这等优美词句的吴士贞会看得上别人的作品?”李妃笑吟吟地看着吴节:“不过,肯定有别的缘故。士贞先生,就别骗人了?”

刚才李妃这句正是《石头记》中黛玉的所作的《咏菊》,“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这首诗说句实在话,质量不是太高,却带着一股淡淡的伤感,放在明诗之中,也算是上乘佳作,至少不输于严世藩。

李妃见吴节刚才面对着自己时从容淡定,知道他是一个正直君子。这样的人,若说他垂涎于彩云或者湘月的美色,她自不相信。看吴节急成这样,肯定有别的原因。

李妃是何等人物,对于人心的把握,比起同时代的男人还强上几分,如何看不出这一点。

吴节正要支吾上几句应付了事,可转念一想,此事又不丢人。在未来的大明太后面前,自己也不需隐瞒,否则,反被人看不起。

也不回避,径直道:“娘娘慧眼如火炬,吴节却是矫情了,此事确实另有情由。”


第二百六十七章至于是谁的诗词,某也不放在心上

反正吴节要借这次比赛替自己扬名,今日的李府满座都是应试的举子。即便内阁和六部堂官自重身份,只派人送来一个礼单,可中下级官员还是来了不少。有的人是为攀附李家权势,有的人则是觉得李伟、李历父子实在难缠,若不来,将来只怕会被他们找麻烦。

因此,用冠盖满座来形容也不为过。

既然如此,吴节自然是巴不得让所有人知道为彩云作词之人就是自己。

所以,一等到李妃问起这事,吴节就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从头到尾说了个分明。

当然,这其中却隐去了礼部不给自己报名一事,以免得李妃误会自己有心请她帮出面斡旋的嫌疑,给她留下不好的印象。

李妃听完之后,又是一阵惊喜,道:“士贞先生大才,《石头记》中的诗词已极尽美妙,今天却要与严世藩这样的人物比试。若非有绝妙佳作,不能有如此自信。能够听到先生的诗句,看来,孤家今日是不虚此行了。”

说到这里,她又是一笑:“先前与父亲大人闲话的时候,谈起彩云与湘月的比赛。当时,父亲大人看好湘月,还欲与孤家下赌。既然是士贞先生在背后支持彩云,那么,我就押彩云好了。”

“士贞先生也不用担心,彩云姑娘已经来了,正在后面歇息。”

说完话,就让桂圆给吴节指了路,掩嘴轻笑着走了。

好在有桂圆指路,吴节在院子里转了几圈,总算是看到一片大院子和两座戏台子,正是举行寿宴的前院。

吴节这次来赴宴可是收了正经帖子的,看到他随了一分重礼。又是现金的份上,被安排到厢房的一间屋子里。同屋的还有一个从七品官员和几个举人。

大家彼此都不熟悉,相互通了姓名之后。就各自坐在座位上。

天已经彻底黑了下去,院子里掌了不知道多少盏等,照得如同白昼一般。

吴节因为无聊,就站在窗前,朝外面看去。

院子里早就搭了彩棚,棚中烧了银丝木炭的小火炉。显得非常温暖。桌上又插了梅花,灯光中,雪花轻柔柔飘落下来。闪烁不定,很是清雅。

有几座铜炉熏香袅袅起飘着檀香。

外面的座位比起屋中来,更让人觉得舒服愉悦。

所以。一般人都被安排在旁边的侧厅或者耳房里,外面彩棚里坐的倒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

在窗户前站了片刻,来参加寿宴的士子门都已经到齐了,陆续走进旁边的耳房坐定。

接着,院中彩棚里也有过来。

吴节正看得热闹,就看到李历陪着一个花白头发的老者以及一个穿着大红官服的中年人过来。

花白头发的老者身穿暗蓝色缎袍,圆团团望之如富家翁,相貌显得很平凡。

倒是那个正三品的官员长得很有特色。此人身材不高,显得有些微胖,国字脸,一只眼睛眼球发白,好象是得了白内障的样子,看人的时候,喜欢将脑袋偏到一边。

三品官员,那可是六部副堂官的级别,在朝中也算是显贵。而且。三品官已经具备入阁的品级了,即便在京城这种满眼是官的的地方,也很少见。

让吴节不觉小吃了一惊,看样子,那花白头发的老者应该就是李妃的父亲李伟了。只不知道这个独眼龙究竟是谁,难道……

见到三人过来,外面彩棚里的人纷纷站起来:“见过小阁老,见过李老大人!”

“见过小阁老,见过李老大人!”

一派的谄媚讨好。

连吴节所在屋子的几人也纷纷站起来,朝外面作揖行礼。

……

吴节这才恍然大悟,这个白内障原来就是严嵩的儿子严世藩啊!

此人现在是工部左侍郎,内阁阁臣,权势比起他父亲还要大上三分。

说起这个小严,名气却是非常响亮,号称明朝第三个半才子。无论是诗词文章,还是时务政治在嘉靖年间都能排进前两名。

就他传世的就几首诗词看来,此人在文学上的造诣甚至还高过嘉靖后七子,至少以吴节这个现代人的目光看来如此。

后七子老的老死的死的,在文坛上的地位也一日不如一日。至于徐文长,最近几年专意军务,早就不作诗作词了。

而《三国演义》、《水浒传》已问世多年,再加上小说一物在古代的文化界中地位不高。

所以,就目前看来,严世藩大有执嘉靖末年文学界之牛耳,一代文坛领袖的趋势。

只可惜他不是正途出身,没经过科举。他先是在国子监读书,然后再进入官场的。

明朝读书人注重出身,就因为这一点,小严才没有做成文坛宗师。

不过,以他的才华,士人都默认了他独占文学界鳌头。

吴节今天要做的就是挑战这个嘉靖年文学界事实上的大宗师。

说起来,吴节虽然随侍在皇帝身边,是天子一等一亲近之人。可因为身份关系,除了黄锦和陈洪这样的内侍,朝中大员多不认识,唯一看到过的就严嵩一人。

对严世藩这人,他还是很好奇的。毕竟,这人的名头实在太大。就吴节所知道的,他父亲那日所写的几篇青词就非常不错,是个劲敌。

想不到,今日却在这里碰到了他。

吴节心中好奇,就站在窗后定睛看过去。

李历也认出吴节来,朝他点了点头,大大咧咧地说了一声:“来了。”

吴节微笑着朝他拱了拱手:“见过李大人。”

“你是……叫什么呢,咳,我这记性。”吴节在李历心目中也不过是一个小人物,若不是看到银子的份上,他才懒得理睬。

吴节正要报上自己的名字,李历却将头转过去。对严世藩说道:“东楼,就在这里了,且坐下看戏听曲。”他不过是芝麻绿豆官。可在小阁老面前却直呼其字,显得很是亲热。

让吴节有些尴尬。

说来也巧,严世藩和李伟的座位就在离吴节不远的地方。

这几人说话的声音,听起来异常清晰。

看到官员和士子门的恭维,严世藩一脸的傲态,只微微颔首了事。显出一脸的威严。

倒是李家父子显得很是得意,今日来了这么多客人,就连威势一时无两的小阁老也亲自到贺。让他们父子都觉得面上有光。

二人当中,李伟出身不高,李历更是个粗坯。喜欢热闹,顿时同彩棚中的官员和文化界的名人们大声攀谈起来,只片刻就将气氛弄得热烈起来。

大家说了一会儿闲,见李历对自己如此热情,一张冷脸的严世藩也露出笑容,开始说话了。

今日既是李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