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才子-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惜蛾子说吴节身体还很虚弱,不能吹风,没办法,只能老实呆在轿子上。好在成都离新津只有三十公里,倒不至于坐得人不耐烦。

几个脚夫的身体健康得让人吃惊,抬着吴节一口气走了二十里路,也不带半点喘息,却将他颠得有点晕。

天气开始热起来,所有的人都换上了单衣。可吴节身上还是被蛾子盖上了一床薄被,捂得他浑身出汗。

不想在这上面同蛾子多费口舌,吴节只能认命了。躺在凉轿上,他的心绪已经飞到府试上面。

府试是童子试的第二关,同县试的场次、内容基本一样。

实际上,前几日成都府就已经贴了告示,公布了考试日期和场次。依旧是三场,分三日考完。考试结束,三天之后张榜公示。

这三场分别是杂文一场,试贴诗一场和策论一场。

第一场考一天,写一篇杂文,也就是八股文。这个是吴节的强项,倒不怕。

第二天是试贴诗,反正试题在手,抄上去就是了。

唯一同县试的区别是多了一场策论,按照规则要考两天。不过,今年成都知府政务繁忙,也没功夫在府试上花太多时间,就压缩成一日。

说起来,这三场考试对吴节来说毫无难度。反正试题在手,又早半个月将范文背了个滚瓜烂熟,就当是一次人生的经历好了。

成都知府不耐烦,吴节更不耐烦。相比起县试而言,府试要正规许多,有正式的考场不说,考生还不能带任何物品进场,进去之前先得搜身。考完之后还不得离场,当天夜里就得睡在考舍里,直到三日考期结束才能回家。

要在考场地呆满三天简直就是非人折磨,别考生进了考场,还得审题、写草稿、答题,然后检查,三天时间虽长,却也过得充实。可怜吴节只需将预先背熟的范文抄上去即可,根本就花不了多长时间。难不成,接下来要在考场里发呆?

好在府试和县试一样,考官可以当场阅卷,只要主考看你的文章顺眼了,当场就可以将你录取,也不用再考舍里无所事事地受整整三天煎熬。

因此,吴节决定一次性过关。也不用藏拙,索性抄一篇名人名作上去,然后挥了挥衣袖,带着头名案首的荣誉离开。

至于后面的两场试帖诗和策论,让它们见鬼去吧!

实际上,第一场的八股文题目很简单,自己手中的资料中至少有十篇范文可供选择。其中还有几篇名人名作。可选那一篇上去,却让他有些犯难。

正因为童子试中的县试和府试两关实在不正规,同考官的个人口味关系极大。对了主考胃口,一切好说。否则,就算你写得再好,也一概不取。

如果知府大人是一个飞扬跳脱,风流儒雅的人物,你偏偏抄一篇老成厚重的八股上去;或者,知府是一个稳重君子,喜欢厚实圆润的文字,你偏偏将文章写得花团锦簇,结果只怕和预想得正好相反。

就好象后世那本有名的小说《儒林外传》中的范进中举一样,范进应该是一个老实憨厚的人物,写出来的东西也老成木讷,暮气沉沉。考了一辈子,死活也中不了。可后来就因为对了主考的胃口,终于功成名就,终于被巨大的喜悦弄成了疯子。

对于成都知府究竟姓甚名谁,喜欢什么样的文字,吴节是一无所知。正因为府试因人成事,就不能凭感乱搞。事先摸摸知府的底还是很有必要的。

好在吴节同文同知在唐家诗会上见过一面,这次去成都正要登门拜访,一来请他作保,二来也可探听一下知府的为人和禀性,以便对症下药。

凉轿在路上行了一日,也是脚夫们的脚程不错,总算在天黑关城门前进了城。

一路上实在太累,也顾不得其他,就在南门府河桥附近找了家干净的客栈歇下,美美地睡了一晚。

待到第二日醒来,吴节这才托店家买了一分礼物,又写了拜帖,到衙门问清了文同知的住址,自去拜访。

在现代社会里,吴节也来过一次成都。说起来还是大学时的事情了,同宿舍的一个室友就是成都人,大二暑假的时候,得他相邀,来旅游过一次。

那家伙好象就住在人民南路旁边的红照壁,恰好,文同知家也在这里。

同后世满眼高楼大厦不同,眼前都是连片的青瓦小院,只正北方的四川布政使司、成都知府衙门和一个什么王爷的王府挤在一起,显得巍峨雄伟,地点正好位于现代社会的省展览官位置。只不过,毛老人家那具高大的的伸手向前的雕像被一栋城楼子所代替。

看了半天老成都风貌,吴节这才去叫门。

文同知看起来也不是一个富裕的人,身为成都府行政二把手,却住着一栋普通的两进宅子,房屋也显得甚为破旧。

“原来是名震蜀中的吴节吴才子啊,现在满城的青楼楚馆都在传唱你的诗词!我家老爷这几天正念叨着你,说是恨不能与你一会晤。今日吴才子你竟然亲自上门,他老人家知道了还不知欢喜成什么样子。”门中出来的是一个四十出头的门接了吴节递过去的片子,看了一眼,态度非常客气。就将他引进客厅,看了茶,说声:“稍等”,就进后院去了。

吴节心中得意,悠闲地坐在客厅里喝起茶来。

可等不了片刻,那门子却走了过来,态度非常恶劣地将拜帖扔到吴节面前的茶几上,冷冷道:“同知大人正忙,且侯着吧。”

吴节闻言心中一惊,按说以先前这个门子所说的话,自己在诗会上所作的一诗一词已经震动了整个成都,而文同知对他也是非常欣赏。可怎么一转眼,这门子的态度就变了呢?



第四十二章不白

“好的,吴节就在这里等同知老大人。”

“那么就等着吧。”门子撂下这一句,就将吴节扔在那里不管。

吴节就定了定神,正襟危坐等在厅堂里。

今天也不知道是见了什么鬼,等了半天,文大人死活也不肯出来同吴节见面。

时间一点一点流逝,直坐得双腿发麻,腰杆涨得没有知觉,也没见有人出来。其间,不断有人前来拜见文同知,都顺利地被门子引到后院去了,独独没有人理睬吴节。

眼见到了中午,杯中的茶水已经喝白,腹中雷鸣。

吴节心中好象有些明白,这文大人是不肯同自己见面的。

虽然弄不明白,可吴节这次过来拜访文同知关系到未来的府试,怎能就这么离去?

咬了咬牙,依旧面带微笑地苦苦坚持。

那门子在旁边看得明白,吴节已经在这里等了快两个时辰。一般人就这么被晾到一边,早就东倒西歪,申请沮丧,可他却一脸恬淡,身体依旧如松树般笔直,有一种从容淡定的风致。

门子心中赞叹一声:好一个吴士贞,不愧是成都府新一代才子,单就这分风度而言,也只在省、府里那些进士出身的老大人身上看到,非饱学之士不能,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触怒了文大人?

可他就这么等下去也不是办法,门子轻轻叹息一声,决定帮他一次。

这个门子本是文同知的族侄,读过几年私塾,没有功名。当吴节的一诗一词传到成都之后,立即将他震得心魄动摇,这几日,脑海里全是那些或婉约得令人落泪或豪迈的让人须发俱张的诗句。

这次终于见到吴节,心中难免有些激动。

一冲动,门子又去报告文同知:“同知老大人,新津士子吴节还在厅堂里候着,老大人你是不是……毕竟是士林后起之秀,大人素有提携后辈的美名,此事若传了出去,对大人清誉有损。小人不明白您老人家为什么这样。”

文同知正看书房里看书,闻言一塄:“还没走?”

门子也不回话,只苦笑一声。

文同知摆摆头:“这个吴士贞,也罢,本官这就去将他打发了。”

说完话,文同知站起身来,朝厅堂走去。远远地就看到了吴节笔直的端坐在那里,心中略微一动。

读书人讲究的形、行、性,举止都要合乎礼仪。

吴节的慎独功夫倒是不错。

可表面上,文同知还是一脸鄙夷,走进去之后,也不理吴节的长长一揖,鼻子里哼了一声:“吴节,你来本官这里做什么?”

文同知恶劣的态度落到吴节眼里,让他心中一个咯噔。但还是缓缓直起身子:“晚生自那日诗会与大人分别之后,一直在家读书备考。恰逢府试之期将近,来成都应考,就来府上拜望大人。”

“拜望我?”文同知冷笑一声:“难不成你还想来走本官的门子?”

吴节摇头:“大人何出此言。”

文大人还在冷笑,却不回答吴节的提问,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科举乃是国家轮才大典,靠的是读书人的真本事,投机取巧又有何用。君子宁向直中取,莫往曲中求,人的品性才是安身立命的大事。吴节啊吴节,枉本官从前那么看重你,以为我四川竟出了一个不世出的大才。却不想你是如此龌龊不堪之人,让人好生失望。”

吴节心中微微一惊,镇定地说道:“大人的话,晚生不明白。”

“你是真不明白还是假装不明白?”

吴节:“还请大人明示。”

“好,你既然不要脸,本大人也不再给你留脸面了。”文同知见吴节听到这样的话还是一脸恬淡,心中的怒气骤然爆发,一拍桌子:“吴节,本官且问你,那日在牧马山诗会上,那一诗一词,可是你的手笔?”

吴节这下才是真的大吃一惊了:“确实是晚生所作?”他心中也是疑惑,暗道:难道说小晏和杜甫的这两首诗词已经有人写了。或者说,这两人在这个时空出现了?

这个可能性极大啊,虽然唐、宋两朝并没有在这个世界出现。可有人历史人物还是存在的,比如李白,就是一个大将军、剑仙。没准杜甫和小晏在这一个世界的历史上还是诗人词人,而自己抄他们的作品,岂不闹出一个大笑话?

这个乌龙可摆大了,后果是严重的,足以让自己万劫不复,从此绝了在科场、文坛和官场厮混的可能。

有大滴的汗珠从背心渗出。

看到吴节惶恐的表情,文同知已经确信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