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才子-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文章才算大成。

到了科举考场上,一篇八股文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

这份卷子不过九百来字,也就是说,没个部分都只有区区几十百余字的回旋余地,对考生对笔墨的控制能力要求极高。

对此,吴节倒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反正他最近背了不少范文,随便拿一篇出来就足够过关的。现在只需要考虑一下,究竟那篇才能对了知府大人和一众考官的胃口。

今科府试第一场是一篇八股文,题目是《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同真实历史上一样。

这一句出自《孟子》,意思是:这浩然之气,最雄大最刚强,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且不去有所伤害,那它就会充塞在天与地之间。

也是孟子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句子,任何对国学有所涉猎之人都是耳熟能详。

同样,这个句子在古代也经常作为八股文的题目。

就吴节手中的范文来看,至少有一百篇,从状元范文到普通乡试的卷子都有。

现在,他只需要选一篇合适的誊录上去就可以了。

可着手头的资源有限,名家名篇用一篇少一篇的原则。状元范文和名家作文就算了,吴节本打算随便弄一篇乡试文章上去,可想了想,却总觉得有些不妥。

至于什么地方不好,他也说不上来。

提起水壶往砚台里注了点水,吴节慢慢地磨起墨来。

刚开始的时候,他心中还略微有些乱,磨起墨来也没有章法。可随着墨锭一圈圈在砚台里划动,心也渐渐地静了下来。只觉得所有的心绪都顺着这些奥妙的圆一点点被磨碎了,糅合在这天地之间。

一时间,再没有半点烦乱,只霍霍之声连绵而来,不可断绝。

心也被彻底熨贴了,流畅了。

“怎么这么安静。”吴节本已沉浸在这特殊的氛围之中,突然意识到这突如而来的静谧,猛地抬头四下看起,却见周围的考舍中,所有的考生都没有动,而是呆呆地看着自己。好象正在等着他率先动笔。

“敢不为天下先!”

一个声音猛地在心中炸想,吴节差点跳了起来,立即明白自己究竟该写什么样的文章了。

是的,八股文虽然在后世名声极坏,被认为是禁锢思想的第一杀手。甚至有人说,这玩意儿一无思想,二无引人深思的地方,三,缺乏优美的词句。

可就吴节所看过的那些名家八股文章,却文字严格,意境深邃。

八股文好手中的王眼明和张居正的作品,简直就是一件艺术精品。

正如《儒林外史》中所说,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

文学作品,或者说写文章都要符合艺术规律,而八股文因为有严格规矩,要求写作在这这个规矩中尽量显示出自己的才华,这才是真本事。八股是考试文体,考的是文字驾驭水准和逻辑能力。

说穿了,就是炫才。

林知府刚才之所以搞出这么大动静,让吴节在众目睽睽下作文,想得就是要让吴节尽力的炫耀才华。

“如此说来,林知府是要让我吴节做头名案首。”吴节心中一震:“若不抄一篇足以让所有挑刺的人都哑口无言的文章出来,岂不要辜负了知府的期许?”

“才华,我吴节缺吗?”

“好普通的文章我就不抄了,要抄就抄名篇。以绝对的势力,一路压服!”

吴节磨完墨,猛地站起身来,一口气将身边那盏灯笼吹熄灭。

然后提起笔,摸黑在纸上写了起来。

“天下之人莫不有气。气者,心之发而已。”

这是破题。

一蹴而就。

第六十四章文魂

“天下之人莫不有气。气者,心之发而已。”

天下之人,心中都有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

人之初,性本善,自然豁达光明。

浩然之气者,只需秉着本心行事,就能自然而然生成。

这就是“心之发而已。”

这就是吴节这篇文章的破题。

可惜因为吹灭了灯,却没有人能够看到。

正值黎明时分,四周一片漆黑。只考舍里有星星点点油灯,望之如璀璨的星河。

晨风中,吴节挺身玉立,奋笔疾书,大袖瓢飘,有一种说不出的气度。

看到他吹灭了灯笼,文同知一惊,猛地站起来,正要大声呵斥。林知府却一笑拉住他的袖子:“且看看。”

文同知这才醒悟过来,原来考卷中引有红色暗格,每个字的大小都是规格。这黑灯瞎火的,换成普通人,根本没办法把字填进格子里,一不小心就会使得这份卷子彻底报废,失去了考试资格。

只有那种对书法有极深造诣的人才能笔随意转,从容潇洒而不逾矩。

文同知当年读书的时候在书法上也磨练了许多年,这人学习书法,一开始讲究是笔下重若千斤,每个字下去都需力透纸面。当初,他为了锻炼腕力,还在手上棒过小沙袋。

待到手上有力了,才谈得上笔锋和劲道。

然后,就该训练对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的熟悉程度。这个时候要求写核桃大字,等有了一定认识之后,才能开始写蝇头小楷。

这样三五年下来,不管是大字小字,写出来都是法度森严,密不透风,宽可走马。

所以,对一个合格的书法家而言,即便是蒙上了眼睛,也能在一粒米上写字。

看到吴节在黑漆漆的夜里作文,文同知这才大为吃惊。当初,锦江夜宴他可没去参加,无缘见识吴节的那一手张旭狂草。此刻忍不住抽了一口冷气:看来,这个吴节在书道上已经浸淫了多年,否则也不敢如此拖大。

但书闭目写字,文同知自认也能办到。可现在是在考场上,你得一边斟酌文辞,一边答卷,一心二用,一不留神,就将卷子写废了。

吴节此举,难道他在一瞬间就已经打好了腹稿,这才流畅地写下去。

一篇八股文章,只一刹那就想好了,即便是七步成诗的曹子建也不过如此。

这个吴节,难道真是天生的怪才?

文同知深深震撼。

同样感到震撼的还是同期的考生,吴节正好坐在小广场的正中,被一圈考舍围在正中。他的一举一动都被超过两百人同时看到。

没有人敢于动笔,甚至没有人磨墨,就那么盯着吴节看。

只觉得天地之间只吴节一个人在苍茫的晨曦中,深沉的黑色中高袖回舞,极像一个从滚滚汉字长河里跃将而出的文字,不断变换,与神同行。

是的,汉字最早只被掌握在祭师手中,刻在甲骨之上,是用来与天地沟通的,自然而然就带着一股魔力。

而吴节在这片亘古一般的夜色中,就是那一颗即将发出光芒的文魂。

“行道之人,一朝之忿而斗焉,以忘其身,是以气也。方其斗也,不知其身之为小也,不知天地之大,福祸可畏也,然而是气之不养者也。”

这是承题。

“不养之气横行于中,则无所不为而不自知,于是有进而为勇,有退而为怯。”

这是起讲。

然后是“其进而为勇也,非吾欲勇,不养之气盛而莫禁也;其退而为怯,非吾欲怯也,不养之气衰而不敢也。”

如此文字,已经大大地高出了同时代人一大截,足可比肩张居正、王阳明这样的八股文大家,甚至尤有过之。

至少,明朝的人写不出这样的文章。非关水准,而是没有那种经过唐风浩瀚、宋韵典雅的洗礼。

是的,这就是传说中的八大家散文。

是三苏中排名第二的苏辙。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主要文体,后世之人提起这一文体,大多此文始于明初。其实,源头却是北宋的经义考试。

北宋的经义考试,因为没有明清时的那么多束缚,行问酣畅恣肆,就其意境和美感,比起后人来根本就是浩月与萤火之别。

尤其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苏和王安石,更是个中妙手。

刚开始的时候,吴节还想过抄一篇明末八股好手赵南星、顾宪成等人的文章上去,以他们在八股文上的圆熟融通,想拿第一不过是探囊取物。

可意识到这次考试不但要赢,还要赢得漂亮时,吴节决定抄八大家的文章。

本来王安石和苏东坡是最佳选择,可惜他们没写过同题的文章,恰好苏辙有一篇同题作文,只好退而求其次。

可即便如此,依旧足够秒杀一切了。

苏辙是苏轼的弟弟,在古文写作中成就极高,否则也不可能挤身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辙的文章风格汪洋澹泊,也有秀杰深醇之气。而吴节成名靠的却是杜甫的《咏怀》诗和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三篇作品题材虽然不同,却都蕴涵一股滂沱大气,与苏辙文字中的浑厚精妙一脉相承,正好适用。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就在这时候浓得化不开的黎明的黑暗之中,吴节将最后一句写完:“故曰: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养志以致气,盛气以克体,体充而莫敢逆,然后其气塞于天地矣。“

至此,这一篇九百字的八股文终于写完了。

手心微微发热,可情绪却已经被完全调动起来。

吴节只觉得一身的精气神都好象被这最后一笔耗尽了。

他扔掉笔,缓缓坐下,转头对旁边的衙役微笑道:“麻烦,掌灯!”

抬头看去,一线天光隐约从东方透来。

吴节突然暗叹:如此文章一出,十年之内,再没有考官会以此句做为考题了!就算换当世第一作文好手张居正、谭纶、高拱来写,也不可能比苏子由写得更好。

这就是文化的代差。

灯笼终于亮了,眼前一片通明让吴节微微虚起了眼睛。

文同知突然急冲冲地跑过来,低头看去,却见吴节所写的文章字字都不过蚕豆大小,规矩方正地填在红色暗格中,干净得好象是雕版印刷一样,竟无一字潦草。

而这一切却都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写出来的。

又定了定神,文同知有仔细地看起了文章的内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