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1625-第2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切,有大姐给你做后台,你还怕没私房钱?”郑佳盈甩了甩手上的支票,笑道:“我买胭脂水粉去了,没时间和你扯,回见……”她的轿子瞬间也跑得没了影儿。

“有其兄必有其弟妹……”郑佳怡叹了口气:“咱们家的门风,都被大哥给带歪了。”

郑佳忻温柔一笑,不接妹妹的嘴。

处理完家务,郑晓路回过头来,又一把抓着徐申懋道:“走,老子也要去监考,你且给我说说,除了‘呜呼哉’,你还有多少暗号?”

徐申懋脸色一苦,心叫,惨了,还以为挨了一脚就没事儿了,结果……还是要算帐啊。

“阎王元年第一科乡试”并没有像以前的朝廷取仕那样考八股文,而是改考策论,策论这玩意儿嘛,其实就是现代的议论文。邵捷春本来出的题目是让考生们评论一下古今帝王,但后来鉴于四川缺官的严重人才压力,又临时将考题改为“论四川的经济发展”。

原因很简单,朝廷考八股文是考文采,考生们考上之后,还要在朝廷里见习许多年,才会外放为官,但阎王军这个科举录中的人才,马上就要上任全川八府一州一百二十个县城,若是考八股文,取些只会圣贤书,别的啥都不会的人,邵捷春可不放心将一县行政大权交给他们。

因此邵捷春改考策论,想要录取些对治政有见解的人来,真心好用。

策论写作起来比八股文要自由随意得多,但要求的见识却不少,实际上连后世的公务员考试作文题,也就是考的策论,只不过改了个名字叫“申论”罢了。

在郑晓路的威逼之下,徐申懋老实交待,原来不光有“呜呼哉”这个给郑俊材单独预备的高级暗号,还有许多有钱人家花钱买了暗号,有的暗号是文中连用三个词,有的暗号是一整句话,有的暗号是特定的字词组合……

明朝的科举制度虽然法令森严,例如要糊名,要重新派人抄卷子,但只要是死规矩,就总会有破绽,这种约定好考官,暗中买通暗号的手法,根本就是公开的秘密。不过考官们也知道自己的乌纱重要,所以这些买暗号作弊过关的考生,一般都得不到好名次,通常只能排在几十上百名之后,这样就不起眼,不会被人揭发。

郑晓路哭笑不得地听徐申懋说了半天,又忍不住踢了他两脚,道:“老子的选才考试,你也敢玩这花样,邵捷春知道么?”

徐申懋低下头道:“那人死板,下官不敢让他知道,不过他是主考官,一般也不会来管那些几十名,上百名之后的考生,只有前几名他才会重点关注。”

“嘿嘿,你这贪官。”郑晓路笑嘻嘻地道:“你说,我是把你革职呢,还是把你砍成十七八截,还是把你赶出四川呢?”

徐申懋一听,汗水哗啦啦地直流,心想,砍成十七八截就不用说了,赶出四川就是回到朝廷的怀抱,到时候自己这个发明“阎王元年”的元凶,那还不被朝廷给点了天灯?他颤声道:“下官选个革职……革职吧”

切,没胆子的家伙,哥玩你呢,现在四川缺官员,你这种老官僚就算想搁担子,我也不让。郑晓路眼珠子转了两圈,道:“算了,这次先戴罪立功,好好给我监考,要是监考得不好,我再来处置你。”

徐申懋大喜,屁滚尿流地去了。

见徐申懋走了,皂莺在身后不满地道:“这种贪官,留着做什么?依我的性子,一剑就把他砍了。”

“哈哈,皂莺啊皂莺”郑晓路笑道:“砍了他,换个官员上来,难道就不徇私,不舞弊了?别太天真啦,说到底,还是科举制度本身有漏洞可钻,才有了这些家伙的钻营。这事儿,再过四百年也不能完全杜绝,敲打一下就行了,赶尽杀绝也没必要。”

皂莺奇道:“那你录取上来的人才中间有些废物怎么办?”

“你想多啦。”郑晓路笑道:“用人的学问,不能唯贤,也不能唯亲。用人讲究的是亲贤并举,走后门进来的人,虽然废一点,但好处是感情好,忠心够。靠本事考进来的人,虽然能力强,但是忠心度也差,做起事来不够圆润。一个大公司,必须要亲贤并用,才能保证整个组织的健康”

“吓,听不懂你说的东西,神神叨叨的”皂莺撇嘴道。

郑晓路也不恼,仔细地道:“换句话来说吧,假如把我家阿妹向兰索叫到阎王军里来领一只军队,虽然向兰索完全不是那块料子,但我就完全不用担心这只军队会反叛我。反之,我用你来统领一只军队,虽然你是个好头领,但是……啧啧,你自己都经常拿飞剑和飞刀来扔我玩,你手下的兵,就更可怕了”

皂莺眉头一皱,这话的意思……难道是说我和他的关系,还不够亲?她心里一阵胡思乱想,神思恍惚了一下。

却没注意到郑晓路凑到她身前,突然一伸手将她熊抱在怀里,双手紧了一紧,让两人贴得很近,然后郑晓路笑嘻嘻地道:“这样才不怕。”

我晕,这家伙,消遣我来着,皂莺大怒。

她正要发火扔飞剑,就见郑晓路一转身,向着考场深处走去,边走边笑道:“我去看看这乡试到底怎么回事,考生都是怎么在考,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这玩意儿呢。”

这一天,阎王军在四川第一次开科举,艳阳高照,暖洋洋的好一个日子,穿着郝孟旋发放的羽绒服的考生们,看到一个眉花眼笑,贼焖兮兮的阎王大人在考场里转着圈圈监考,他的背后跟着怒气冲冲的九指皂莺……

许多年后,这一幕仍被考生们传为佳话

'w w w 。bxwx。'



第二十九章 江南水师来了

第二十九章 江南水师来了

在郑晓路亲自监考的情况下,第一届四川科举落下帷幕,本次科举共录取了三百五十名读书人,在经过短期的培训之后,他们就将上任四川省内的八府一州一百二十个县城的各个职位。

郑晓路出人意外地并没有将那些使用了暗号的富家子弟作弊生给挑出来,不但没把他们踢出去,反而将他们都以低名次寻取,给了一些类似县丞、典史一类的小官儿。

阎王大人亲自舞弊,这可把邵捷春给气坏了,但是郑晓路一手抓着军政大权,硬要委任几个小官,邵捷春也没办法,只好对着他吹胡子瞪眼睛。大有一副:“你自己的江山基业,你居然也胡搞”的味道在里。

“咱这招,一方面叫亲贤并举,另一方面可以让四川的富人们更贴紧我阎王军,省得以后朝廷来打四川时,这些家伙又生异心。”郑晓路解释道:“我给他们家里的读书人一个小官位,就把他们都绑上贼船,何乐而不为?”

邵捷春给了他一个大白眼。

不光帮着徐申懋搞舞弊,郑晓路还亲手舞弊了十几个生员,原来这十几个生员是来自各个少数民族的。

例如石柱来的土家族的读书人。石柱人读书的可不多,这几个香饽饽是土家族里万里挑一的读书人,但就这么万里挑一出来,成绩也不太好,比起汉家的书生们,文采差了好几个级数。

还有几个苗族的、藏族的、壮族的……郑晓路故意把每个族推出来的生员都取了几个,也不管他们文采如何了,能识字就成。

邵捷春差点抡着拳头上来了

巡抚衙门里一度响起邵捷春的暴吼:“你录用的都是些啥怪物,这个苗族的考生……我都不知道他怎么拿到的生员资格,这家伙连笔都拿不太稳,也就勉强识字的程度,这样的人你也要?”

你不懂,这个叫少数民族加分,咱们后世都兴这个。郑晓路笑嘻嘻的也不解释,反正邵捷春这死板家伙也不懂,这是为了维护多民族团结的必要手段,尤其是在祖国西南地区,这样做的好处尤其明显。

四川从来就不是汉族一个民族的四川,说得难听点,在四川你抓一把碎石子在街上乱扔,打中二十个人里面就有一个是少数民族的,如果再加上云贵,那就真的必须做到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否则别想把西南治理得风调雨顺。不过这些事给邵捷春讲了也未必有用,这大明朝的读书人,有几个是真正懂得少数民族与汉族那密不可分的关系的?

郑晓路从天启六年开始,就一直在和少数民族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因此阎王军占领四川的过程出奇的顺利,没有一个少数民族的土司发兵来帮朝廷作战,反倒还有羌族猎人下雪山来支援,这都是郑晓路的团结政策带来的好处,不然结果还真不好说。

最终的阅卷和挑选完成之后,邵捷春将手上仅有的明廷降官们都升了一两级,担任了知府、知州一类的要职,例如远在盐井卫的贺文龙知县,被邵捷春调回来担任重庆知府,原先的一些降官,都得到了相当重要的职位。

因为这些官员毕竟轻车熟路,太重要的官职是不能完全使用新手的,新考取的三百五十名“举人”,先要由邵捷春培训一些基本的行政处理方法,才会下放到各县城。四川省的文治注定还需要一定时间的折腾。

文治方面在折腾,武功方面也在折腾,由于三十六营和官兵的战败,大量还在望风的人终于确定了阎王军政权已经稳定,于是放下担心,大胆地来参军。

短短数十天之内,阎王军的兵力就增加了上万,这可愁坏了四川锻造总厂的厂长张廷禛,这么多人,我到哪里弄这么多兵器给他们,除了拼命打铁,那就只有拼命打铁了。

谭宏也觉得一个脑袋两个大,这些新兵蛋子要全部训练出来,要花的精力也不少。

阎王军的精锐士兵们大量被提拔成百户和千户,把新兵蛋子交给他们统领和训练,兵营里整天响着报数的声音,以及士兵们操练时发出的嘿哟声。

阎王军忙得够呛,百姓们也没闲着,大街上开始披红挂绿,张灯结彩,安定下来的四川人民,开始走街窜巷,购买年货。原来,崇祯五年的春节,马上就要到来了。

今年的春节,是阎王军占领四川后的第一个春节,万物复苏,百废待兴,百姓们的兴致很高,因为美好的生活已经近在眼前。

郑晓路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