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1625-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晓路一听这情况,心里就乐了,这些铁匠的生活如此悲惨,自己岂非只花一点点钱就可以买动他们为自己扛活?

“张师傅,我有些本钱,想雇请一些铁匠给我做些活儿,不知道你可有兴趣?”郑晓路试探道。

张廷禛叹道:“兴趣是有的,但是我每个月要去官坊做十天活儿,若是要帮先生扛活儿,不免两头不着力。”

郑晓路心想,这明朝末年,应该是极**的,这事情肯定有圆转余地,于是问道:“若是不想去官府干那十天活儿,有什么办法吗?”

张廷禛道:“不想去也是可以的,但需每月上缴八钱银子给官府,就可以免去当月的差使,可怜小人一个月拼死拼活赚钱,也不过三四钱的收入,哪里免得去这差事。”

郑晓路一听,顿时大喜,既然可以交钱免役,那就简单了,当即笑道:“张师傅可听说过郑氏农业加工厂?”

张廷禛叹道:“当然听说过,在那里扛活儿一天就有一钱银子的收入,但是我等匠户是被绑了匠籍的,若是不脱了这匠籍,子子孙孙都必须打铁过活,否则就要被充军万里,死于异乡。那加工厂的好活儿,我却只能干巴巴地看着,没法去应征做工。唉!”

郑晓路笑道:“不瞒张师傅,我就是郑氏农业加工厂的东家郑小路!若是张师傅不嫌弃,便来给我扛活儿,我给张师傅五十文一天的工钱,包吃包住,至于官府要的每月八钱银子役钱,也由我一并支付,不计入工钱之中,你可愿意?”

那张廷禛一听,顿时大喜,扑通一声就给郑晓路跪了下去,哭道:“原来您就是郑家的先生,这成都府谁不知道郑先生宅心仁厚,对待下人有如家人。张廷禛愿给东家扛活儿,胜过现在百倍。”他立即改口叫了东家,倒是怕这东家飞走了一般。

郑晓路倒没想到自己名声已经这么好了,微微吃了一惊,心里暗想,看来拉拢民心的手段,已经在暗暗发生作用了,今后还要尽量扩大拉拢民心的面积,各种贫苦的无产阶级,都是拉拢的对象。郑晓路见这张廷禛真情流露,不似作伪,就压低声音道:“但是我要你扛的活儿有可能夹带些违禁的物事,你也敢帮我打造么?”

张廷禛嘿嘿一笑道:“东家一开始拿银子出来给我时,我就猜到了。若是只要些平常铁器,在我店里二十文钱一把随便就可以买到,东家既然拿出十两雪花银来问我个话儿,我便知道您是要弄那违禁的物事,因此一开始不敢接手。但既然您是郑先生,我便敢豁出去了帮您,反正现在这样活着,也是不清不楚的。”

郑晓路心里大爽,暗想,我的名字现在可以当招牌用了,不错不错。当下扶起张廷禛,笑道:“我要打造的是火铳,你把这火铳的事给我说道说道。”

张廷禛细细道来,郑晓路慢慢听了个明白,原来这明朝使用的鸟铳,就是西方的火绳枪,这东西是由明廷从佛朗机人(葡萄牙)手里缴获而来的火绳枪进化而来的,万历年间,火器专家赵士桢又将鸟统进行了一番改进,新研究出了鲁密铳、震叠铳、迅雷铳等十几种火器,其中以迅雷铳最为厉害,这种铳有五个铳管,每打一发旋转一下,又可以继续打下一发,简直就是明代版的机关枪。

赵士桢著有《神器谱》一书,介绍了这些新式火器的制作方法,这书倒也不稀罕,铁匠们大多一人学过几个篇章,但是明朝末年国库空虚,官吏**,这《神器谱》上的火器虽然铁匠们会做,却没能力制作了。因为当时的火铳需要由精铁打成,精铁是由粗铁炼成,十斤粗铁只能炼出一斤精铁,因此火器的成本太高,明廷限于财力,这些高级火器根本不敢量产。

郑晓路心中大喜,忙问道:“先不说厉害的迅雷铳,普通的鸟铳你需要多少时间打出一把?”

张廷禛道:“很慢,最少也需要一个月才能制成一把。”

“这么长时间?”郑晓路大汗,这纯手工制造火铳,确实有点不靠谱。看来得多弄些铁匠才成。

张廷禛显然明白郑晓路的顾虑,压低声道:“东家莫恼,这铁匠街里有许多人都是吃不下去官府的饭了,只需我走动联系一番,自然有无数匠户愿意来帮先生扛活儿。多弄上一个铁匠,每一个月就可以多造出一把火铳来。”

“那就劳烦张师傅了,你得仔细着点,别选中胆子小的,要是走漏了风声,就不大好了。”郑晓路提点了他一句。

张廷禛赶紧应道:“这个自然,我可不想无缘无故掉了脑袋。只是不知道东家打算雇上多少人?”

“呃,五百个吧,多弄点人,别造那种最烂的鸟铳,都造高级的,比如你说那个什么《神器谱》上的东西就挺不错,就造那个。”郑晓路笑道。

“五百……”张廷禛大吃了一惊,心想:“东家好大的手笔。”

铁匠街在发生了一阵暗流涌动之后,一些铁匠开始陆陆续续不去官府服役了,每到了服役的日子,便有家人向官府送上八钱银子役钱。负责匠户的官员们大喜,这些怠慢铁匠,不来便不来好了,从中拨出三钱银子,便能另外雇来一个铁匠顶役,多的五钱,自然就落入了官员们的腰包。

最后有五百个铁匠不再来服役,负责匠户的官员乐坏了,他现在每个月能从中卷走二百五十两银子,这位官员甚至在想,要是不来服役的铁匠再多些那该有多好。至于这些铁匠不再来服役背后所隐念的危险,这位官员压根就没考虑过。

而这五百名铁匠,将妻小留在铁匠街维持着铁匠铺子,撑着还在开店的假象,本人却已经来到了红崖子山上的太平天国寨里,一个规模庞大的巨型军工厂,正在红崖子山上悄悄地建立着。

编者按:赵士桢、《神器谱》、迅雷铳,这些玩意儿是历史是真正存在的,千万别认为我是在忽悠。要说这赵士桢也是奇人了,明朝时就研究出了机关枪,可惜啊,明廷不争气,唉。

铁匠街是真实存在的,但并不在成都,而是在内江,我为了写作需要,把这条街搬到了成都,看官们笑笑就可以,不用深究。而且铁匠街的得名,是在清朝,我把铁匠街穿越过来了,厉害吧!一整街的穿越,哈哈哈!





第三章 扰乱

有了铳,下一步该马了!郑晓路开始苦苦地思索起关于马的事情来。四川其实也出产马,但并不是北方那种高头大马,而是比较矮小,吃得苦,爬得山的山地马。

在后世时,郑晓路就曾经骑过四川的建昌马,这种。马体格短小精悍,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机敏灵活,繁殖能力也强,很善长爬山涉水。千米冲刺时,建昌马时速最高能达50公里,行军状态一小时能跑4-5公里,一整天能跑70-80公里,并且善长连续不断地多日行军,是非常吃苦耐劳的好马。

相对于北方普遍使用的蒙古马来说,在平原上短距离的冲刺建昌马完全落于下风,千米冲刺时蒙古马最高可达60公里的时速,但一整天行军的话,却比建昌马要少上十几公里,若是连续多日不停的奔跑,建昌马更有优势。尤其是蒙古马只善于平原作战,一进山区立即就要抓瞎。

四川位于大西南,想要偷偷运些蒙古马来圈养,也是不可能的事,郑晓路便将目标瞄准了建昌马。

“杨帆,这建昌马主要在哪些地方出产,少爷我看看能不能买上一些。”郑晓路叫杨帆去查探之后问道。

杨帆苦笑了一声,道:“少爷,这马只怕不能大量买进。我们只能自己养了!”

“什么?”郑晓路奇道:“这马贵得我们买不起还是怎么的?”

杨帆哗哗啦啦地翻了翻手上的资料,苦笑道:“建昌马的主要产地是凉山彝族领地……我想,那些家伙不会愿意卖给我们马的。”

“彝族?”郑晓路猛地想起奢寅来,在郑府后花园那场战斗,自己损失了几十名家丁护院,也导致五十名白杆兵丧命,最后用洪武手铳轰了奢寅一个满脸开花,也不知道他死了没有。奢崇明父子现在肯定恨自己恨得牙咬咬的,估计不太可能卖马给自己。

郑晓路想道:“买马看来不成,那只能收集少量的种。马,自己养了。要自己养马,就需要牧场,这四川到处是山,连块儿平地都没有,我要到哪里弄牧场去?”

郑晓路苦苦思索了半天,突然心中一动,后世时自己虽然很穷,没怎么旅游过,但是经常看到电视里打的旅游广告,四川有两个牧场在后世是非常有名的旅游景点,一个是阿坝州的若尔盖黑河牧场,一个是达州武隆县仙女山牧场。向前推上四百年的明朝,这两个牧场估计还没被人开发出来,应该还属于无主之地。

“哈哈哈!”郑晓路大笑道:“天上白掉下来的牧场,不用白不用。”虽然郑晓路没去过这两个地方,但只要知道大致位置,再派人去寻找,必定手到擒来。当下便吩咐杨帆,赶紧派人去把这两个牧场找出来,然后安排一些人去养马。

郑晓路仔细地回想了一下自己在后世的农业大学里学过的养殖专业课程,拿出纸笔,将养马的新式方法,注意事项,还有马圈的建造方法,马饲料的制作方法等等,整理出来了几十页。不过他的字是简体字,这种奇特的字在现在无人识得,于是只好叫来郑佳怡,让郑佳怡照着抄成繁体版本,每当碰上郑佳怡不认识的“错别字”,就由郑晓路亲自给她翻译。

养马可不是一塌而就的事,只能慢慢来,不过短期内清军也不可能打进四川来,如果只是和张献忠这种泥腿子打交道的话,先用着步兵就够了。

张逸尘开始坐不住了,他乃堂堂锦衣卫千户,如今居然被一股贼人堵在兵营里,颜面何存?而且张逸尘贫寒出身,入过军旅,见识也比较多,在万寿寨里躲了十几天之后,他突然想到个疑点,这里是石柱,土家族人的地盘,怎么可能有几百的匪众四处堵路?真闹成这样,只怕秦良玉早已经提着白杆兵在四处追剿了。张逸尘大呼上当,赶紧点起自己的十几个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