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征服者-第2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松一路向襄阳而来,忽见一队军马,约有五百余骑,为首一员大将,轻妆软扮,勒马前问曰:“来者莫非张别驾乎?”
张松点头称是,那将慌忙下马,说道:“赵云已经等候多时。”
张松大惊,眼前这位莫非就是张扬手下第一大将,常山赵云?急忙下马答礼,说道:“将军便是常山赵子龙?”
赵云道:“然也,奉主公张扬之命,为大夫远涉路途,鞍马驱驰,特命赵云聊奉酒食。”言罢,军士跪奉酒食,赵云亲自敬上。
张松受宠若惊,暗想人言人言张扬宽仁爱客,果然名不虚传。

☆、第二九四章 张松献

是日天晚,一行人到馆驿休息,张松见驿门外百余人侍立,击鼓相接。一儒生于马前施礼道:“奉主公将令,为大夫远涉风尘,令在下洒扫驿庭,以待歇宿。”
张松问道:“敢问阁下大名。”
“不才鲁贾翊。”
张松肃然起敬,急忙施礼。与赵云、贾翊同入馆舍。
翌日,早膳后,上马行不到数里,只见一簇人马到。为首一人,年龄不到三十,威武而又不失儒雅,身后跟着数位文官武将,正是张扬率领荆州数位要员,前来迎接。遥见张松,早先下马等候。
张松亦下马相见,张扬笑道:“久闻大夫高名,如雷灌耳;恨云山遥远,不得听教;今专此相接。倘蒙不弃,到荒州暂歇片时,实为万幸!”
松大喜,遂上马并辔入城。张扬设宴款待。饮酒间,只说闲话,并不提起西川之事。
张松也是非常人,虽然张扬的接待让他受宠若惊,但是这点恩惠到也不能将他完全打动,他还要继续观察下去。
张扬也很耐心,一连留张松饮宴三日,这三日,每日派专人陪同张松在城中走走看看,即使是各个府中的官员处理事务,也不必有所顾及和避讳。
本来诸文官武将对宇文枫如此对待这样一个小小的别驾,都颇为气愤,但是主公的命令,他们不好发作,就暗地里去找郭嘉和赵云,可是赵云一向以张扬的命令为首要的,没有丝毫的反感,而郭嘉只是微笑,没有发表任何的意见。
而张松这些日子,亲眼见到了荆州的繁荣和开明的政策,很多东西让他耳目一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经意间,他也渐渐融入到这样一个氛围当中,说话举止也不那么傲慢了,而且还经常对某些事件适当的发表着自己的意见,往往也颇为见地。
荆州的官员在接触之中,也渐渐见到了这位长相猥琐之人的才华,也开始接受他了。
数日后,张松要回去了,求援之事到现在还没有提,张扬也不着急于十里长亭设宴送行。说道:“今日一别,蜀地遥远,不知何日可再向先生请教!”
张松心中感动,说道:“大将军严重了,松有一言,不知当讲否?”
“请先生赐教。”
“大将军据冀州、幽州、徐州、兖州、淮南、荆州,天下已然得其二,虽然兵强马壮,粮草充足,但是有一个很大的隐患。”
“哦?”张扬心中不禁奇怪,就连一旁的郭嘉也有了些兴趣,眼神中也有着一丝欣赏。
“这几块地方,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北有曹操、东有袁绍、中间刘备,东有孙策,西有我巴蜀,而且荆州初定,还有许多不安稳的因素。一旦开战,即使再富有的地方,也经不住多方的挤压。”
“先生可有良策?”
张松深吸了一口气,说道:“益州险塞,沃野千里,民殷国富;将军若起荆襄之众,长驱西指,以巴蜀为后方根据地,兵出汉中,再稳固荆州,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张扬一听,知道张松意图,诚恳地说道:“刘益州帝室宗亲,恩泽广布,他人岂可轻易动摇,不知先生有何良策教扬?”
张松笑道:“某非卖主求荣,今遇将军厚待,不敢不披沥肝胆。刘季玉虽有益州之地,但是禀性暗弱,不能任贤用能。张鲁在北,时思侵犯,现在蜀中人心离散,思得明主。张松此行,明为求援,实为将军而来。将军先取西川为基,然后北图汉中,兵出荆州,收取中原,匡正天朝,必可名垂青史。若取西川,张松愿施犬马之劳,以为内应。”
张扬说道:“我很感谢先生,但是我若此时入川,必遭天下人唾骂!”
“大丈夫处世,岂可顾及如此之多,今若不取,被他人得手,悔之已晚!”
“可我闻蜀道崎岖,地势险要,就是想取,也很棘手啊!”
张松于袖中取出一图,递与张扬,说道:“此图,尽写蜀中着地理行程,山川险要,府库钱粮。而且松有心腹好友二人,法正和孟达,此二人必能相助。二人若到荆州时,将军可与之共议。”
张扬心中感动,说道:“青山不老,绿水长存。他日事成,必当厚报。”
张松亦道:“松遇明主,已经心满意足,还请将军早做打算!”说罢作别。张扬命赵云等护送数十里方回。
当张松回到了西蜀,先不去回复刘璋,而是直接去见了友人法正,说道:“孝直,我已经将益州许个大将军张扬,此人的确是英明之主,今特来与兄商议。”
法正说道:“我等早已料到刘璋无能,张扬将军之名,仰慕已久,永年不必多心,等会子庆(孟达字)来了,我们再筹划一二。”
少顷,孟达到了,见张松回来了,笑道:“永年此行如何啊?我看益州将要易主了!”三人相视大笑。
次日,张松来见刘璋。刘璋急忙问事情如何,这些日子,葭萌关数次告急,西川的大将虽多,但是驻守在各地要隘,不得轻动,况且很多也不是自己心腹之人。现在张松回来了,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急忙询问。
张松说道:“主公放心,松已经都办妥了,张扬大将军仁慈宽厚,只要主公好好准备一下,很快荆州军就可以如蜀,依松的意思,主公何不借此机会,遣使结好,使为外援,何惧张鲁?”
刘璋说道:“我也有此意思,只是派谁去呢?”
“法正、孟达,一文一武,必可成事。”
“好,就这么办。”刘璋便召来二人,修书一封,令法正为使,先通情好;次遣孟达领精兵五千,准备迎接张扬入川。
正商议间,一人飞速闯入,大声说道:“主公若听张松之言,西川四十一州郡,尽数归于他人矣!”
张松吓了一跳,刘璋也是一惊,来人姓黄,名权,字公衡,现为刘璋府下主簿,说道:“张扬待人宽厚,甚得民心,手下文武皆是当世英雄人物,坐拥数州,天下已然具其二,兵精粮足,富甲天下,若召到蜀中,以部曲相待,张扬安肯伏低做小?若以客礼相待,一国岂容二主?请主公先斩张松,拒绝张扬入川,则西蜀依靠天险,可保矣!”
刘璋道:“若张鲁到来,如之奈何啊?”
黄权答道:“我西川豪杰众多,主公只需派遣大将一人,兵马数万,必可解决,实在无法解决,不如闭境绝塞,深沟高垒,以待时清。”
刘璋摇头说道:“贼兵犯界,已经是烧眉之急,若按照你的意思,等待时清,只怕西川早进张鲁手中多时候了。”遂不从其言,遣法正去荆州。
却说法正离了益州,到荆州来见张扬。参拜已毕,呈上书信。
张扬自然知道法正是个什么样的人才,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只见书信上大致意思是说西川与张鲁素有冤仇,如今西川危急,请张扬念在同为汉臣,又身为镇北大将军,还请出兵相助,事后必有厚报。
张扬大喜,当日设宴款待法正。酒过数巡,张扬屏退左右,对法正说道:“久仰孝直英名,张松张永年多谈盛德,今日终于得以求教。”
法正谦逊道:“在下蜀中小吏,何足道哉!永年昔日之言,大将军考虑如何了?”
“蜀中富庶,孝直也非外人,我虽有意,奈何顾虑颇多。”
“哦?大将军请讲。”

☆、第二九五章 大战葭萌关

“其一,荆州年年征战,难得有个休整的时间,实在是不愿意再兴刀兵;其二,我进西川,名不正,言不顺,名为救援,实为侵略,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借口,师出无名啊;其三,蜀中豪杰众多,我荆州虽然不在其下,奈何徐州、淮南、荆襄四周未稳,我几员大将镇守各方,使我军实力大打折扣;其四,西蜀之争,必定扰乱百姓,我不忍也;其五,山路遥远艰险,纵有这地图,一切粮草辎重的运输,兵源的补进等许多问题都很难解决。”
法正静静地听着,略作思考,答道:“荆州乃兵家必争之地,连连交战,的确元气损伤不小,但是这一年多的修生养息,以大将军的才能,听永年的描述,相信现在的荆州综合力量已经完全恢复并且大大超越了以往的水平。”
“第二,进取西川,是刘季玉亲自邀请,只要将军的真的有心,何患没有好的理由呢?第三,荆州各地已经基本稳定,只要留下合适的人,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至于江东孙策,更是大将军的盟友,只要孙策在,相信他们是不会打破同盟的,而北方曹操和刘备自己则元气大伤,哪里还会有多少兵力顾及到南方。再说了以大将军留守淮南和徐州的力量,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唯一要注意的就是宛城,大将军只要再加强一下那里的防务,就万无一失了。”
“第四,西川百姓虽然过的比较安稳,但是刘季玉治理极松,政令不行,矛盾一触即发,大将军实为百姓而战,相信西川百姓必定会理解的;至于最后一个问题,将军更不用担心,除了地图,我与孟达也会随军,以我二人蜀中的影响力,也肯定会招来许多志同道合之人,同为将军效力,有了我们做向导,相信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妥善的解决;”
“第五,到时将军攻取西蜀之后,就可以三面进军,灭掉曹操;再兵出虎牢关,四路合围,刘备不堪一击,到时只怕袁绍,孙策只有请求为臣,天下可定矣。”
当晚,张扬送走了法正,叫来了郭嘉、马良、刘晔等几位荆州的主要谋士。向他们说了法正的回答。
郭嘉赞道:“此人才思敏捷,一语中的,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不错,主公得此人物相助,取川之事情必可成功。”马良说道。
张扬见众人都肯定了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