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海千山-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大小小几十名官员齐刷刷拂衣下跪,恭迎圣旨。
大太监霍仙扬平端着明黄绸面制成的圣旨,下巴傲慢的高翘着,看着战战兢兢跪在香案之前的这干封疆大吏,军中豪杰,心中却不无鄙夷。这就是自诩的中流砥柱,就是自诩的清流干将,看到我一个小小的太监,还不得乖乖的跪下好好的伺候着,就是这个现在名满天下的章亮基章大人,在我霍某人的面前,还不是一个唯唯诺诺的庸人。
看到下跪诸人都屏声静气的恭候圣旨,霍仙扬嘴角露出一丝得意,展开圣旨,用他那太监特有的嘶哑声音四平八稳的念将起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知吴州章公亮基,恭忠体国,胸有韬略,宿有忧国之心,深忿社稷之患。奉旨平叛,鞠躬尽瘁,三月平淮贼叛逆,半载剿红巾乱民,功莫大焉,朕心甚慰。特晋章亮基太子太保,领同平章事,赐爵颖川候,开府仪同三司。望卿奋忠勇之力,效武侯往事,怃平江南乱事,还我朗朗乾坤。钦此……”。声音拉长,半晌方息。
踏上一步,霍仙扬保养的甚好的胖脸上带着媚笑,向正在起身的章亮基拱手道:“恭喜章大人,贺喜章大人了。升官进爵,天大喜事啊,我小霍子就在这里给大人道个喜了。”
挥手让亲兵收拾香案,接过霍仙扬递过的圣旨,章亮基儒雅的脸上洋溢热情,立刻转身亲手撩开中军大帐帐帘,延请霍仙扬入帐上座,自己陪坐在下首;几名将官也随着入帐,分坐两列。几名亲兵立刻奉上沏好热茶,章亮基一拂袍袖,伸手向霍仙扬示意品茗:“霍公公,此乃采自云蒙山顶清明时分的上好云前雨露,选用上好松炭焙制,水则采自这首阳山中有名的宗玲泉,整个茶是淡而不涩;清香而不扑鼻;缓缓飘来,精神气爽。”
霍仙扬轻轻揭开紫砂茶具的杯盖,眼光一撇那碧如深潭却又剔透玲珑的玉液,不由深吸一口,顿觉那淡香悠悠而来,宛如空谷幽兰,又似雨打芭蕉,脱口由衷赞道:“妙啊,果然是妙。有此一壶在案,若再能有一书在手,一曲在耳,便有了清新淡雅之心,纵鸟语花香,得失荣辱,心已然不为其所动了。吴州耀公,果然妙人啊……”,说罢,端起茶具,唇到水边,轻抿一口,顿时闭目哑然,抿嘴细细品味,回味一番方道:“在舌得其甘,在唇得其润,在喉得其滑,轻云薄雾,雨露入喉,清幽空际,淡然悠远,实在好茶啊……”
章亮基淡然一笑,也是轻抿一口,放下茶杯,章亮基向霍仙扬谢道:“霍公公,你这样说可就是你的不对了”。霍仙扬愕然抬头,只见章亮基轻捻胡须,口中道:“霍公公随口一句话,已道尽此茶的妙处,耀臣恐此后也无人再敢赞扬此茶了,可让今后的文人骚客们怎么题诗作赋啊?”霍仙扬哈哈大笑,声音尖厉,甚是畅快。
“待友之道,亦如品茶。惟心可品。君子之交,淡如水也。”章亮基待霍仙扬笑罢,手指轻轻敲击紫檀木椅的扶手,又吐出这句话来。不等霍仙扬再问,章亮基已续道:“霍公公给耀臣送来这天大的喜讯,耀臣也不知当如何感激。多说也无用,霍公公待我如何,我章耀臣心知肚明,要说个谢字倒是见外了。虽平日里你我相隔千里,可我心中已以管鲍之交,钟俞知音相诩。虽淡而切,虽疏而诚。今日你我就好好叙叙,聊个痛快,如何?”
霍仙扬一张胖脸笑的花枝招展,白胖的手向章亮基一招,道:“少来了。我小霍子书读得少,你说的那些我都不懂。不过,耀公对小子的厚爱,小霍子还是心知肚明,感激涕零的。虽然说小霍子现在是个宦官,可也知道男儿的义气,耀公有什么想说的,想听的,小霍子可是留得着耳朵,管不着嘴巴的啊……”
章亮基心中暗自腹诽,脸色不变,却笑着向着霍仙扬道:“霍公公啊,不知道你听说过吗?金陵名士汤化龙祝寿之日,居然其弟子诸犍怀拿出了当今圣上亲书的‘一代大儒’的御笔,真是震动天下啊。我久离京师,还真不知道当今皇上有如此绝笔,不能亲眼目睹圣上真迹,实在是让我等惭愧啊。”
霍仙扬一撇嘴:“哼,那个信诸的,不知天高地厚,妄言社稷江山,嘿嘿,总有一天会倒霉的。今天是皇上宠着他,明日我看就该他倒霉了……”
看到章亮基以目示疑,霍仙扬突然一惊,忙道:“这个诸犍怀,性子急,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写,嘿嘿,我出京之日,听御书房的龚锦珉龚公公说啊,他居然秘密表奏了一份《论藩侯》的国策给圣上,不知道耀公可见到邸报没有?”
章亮基心中暗惊,不由俯身上前,悄声问道:“霍公公,你可知道这篇策论可写的是什么吗?”
霍仙扬胖脸上露出得色,向后仰靠到大椅之上,抬头看着四周,突然发问道:“章大人,听说你打下了淮王府,可真见到了不少那反王收集的奇珍异宝啊,可不知道为什么章大人这个大帐里面还是这么简单呢?”
章亮基一听霍仙扬突然又改称他为章大人,早已心知霍仙扬所想,不由暗笑其索贿的拙劣,当即笑道:“耀臣那里敢拿那反王的物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自然要归于皇上了。不过呢,我倒是在淮阳发现一个稀罕物事。一只人高的仙鹤,白玉为身,黑玉为羽,红瑚为顶,翡翠为吻,轻触之振翅欲飞,爱抚之清鸣似呖。贵不贵重耀臣不知,不过却是刻着“大雍宁和十年”的字样,想来是一件几百年的古物了,待会我就送到霍公公帐里,让霍公公好好研究研究,看看是什么东西,作何用处了。“
霍仙扬抿嘴强笑起来,两个金鱼眼顿时被肥肉挤得不见:“耀公真是,我一个个小小宦官懂的什么宝贝,没来由糟蹋了古物,也让耀公笑话了。不过呢,京师里我倒是知道几个此间的行家,待我带回京师,一问便知了。到时一定给耀公一个答案以解疑惑,这点本事,小霍子还是有的。”
章亮基端坐到木椅之中,看着霍仙扬淡然道:“如此倒是辛苦霍公公了。真是难为霍公公还要操心此等小事,也是耀臣罪过啊”。话虽如此,脸上表情倒是既不担心也不内疚,倒还是一副施然等待的样子。
霍仙扬突然恍然,凑过头,将嘴对着章亮基的耳边,轻轻道:“龚公公对我说了,那篇诸犍怀的国策他也没有看的真切。当时皇上看了国策,大喜过望,却将那篇策论中的一句反复念诵了几遍,倒让他记得清楚了。好像是‘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其他的则不知道了。”
章亮基心中一惊,这段话对他来说,不啻于雷霆轰顶。自当今皇上登基已来,就一直对分在各处的众多藩王心怀疑惧;加上藩王手中拥兵,自征赋税,用度挥霍,更是让皇上心中忧虑。而还有传言说当今圣上杜遥光得国不正,更是火上浇油。此次征淮之所以有‘拒降令’,未尝不是有这个原因在内。皇上是要给众多藩王看看,反叛的下场如何。不过,朝中以左丞杨昌廉,右丞梁宗漱为首的一众大臣们却齐声反对削藩,认为时机不成熟;而太师池之贤,兵部尚书宁道袭,吏部尚书童易之等则全力支持,一时之间风声鹤唳,鸡犬不宁,倒让皇上举棋不定,不敢遽发削藩令。此刻的诸犍怀的《论藩侯》,恐怕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皇上下定决心。
想到这里,章亮基有点坐不住了。他在外领兵多日,对现在大夏国力所知远远多于朝中的那些清流君子们。现在的大夏,其实已是风雨飘零,外有忧患,内有叛逆,天灾人祸,不绝于世。无论如何,纵然削藩有千般好处,此刻也绝对不是削藩的良机。但是,皇上能听我的话吗?章亮基不由低头沉吟起来。
霍仙扬看章亮基一时不作声,短粗的手端起茶具,轻轻吸了一口,长出一口仙气,随口道:“当今皇上英明神武,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多守点本份,替皇上解忧就足够了。有些事情,还是少想的为妙……”
章亮基一怔,心中已经明白霍仙扬的暗示,不由晒笑道:“多谢公公提点,耀臣受教了。”心中已打定主意,决定上书附议撤藩,当下和霍仙扬二人相视而笑。心下大定,起身站起,随口对霍仙扬道:“霍公公,你看看,我们光记得叙旧,还真忘记了给你介绍我这的文臣武将了。”
当下章亮基指着左首一四十来岁的气宇轩昂、美髯满面的男子,向着霍仙扬道:“此乃我帐下大将,吴州镇守使程灵秀程大人”,又转身指着右首的一三十多的魁梧大汉道:“此乃郎州镇守使苏关庭苏大人……”。程苏二人急忙站起,向着章霍二人施礼。
正当章亮基对霍仙扬一一介绍帐下大将,突然帐外传来喧闹。章亮基皱眉喝骂一声:“何人在外喧哗?”随着这声叱喝,一名身作锋将甲胄的大汉猛然闯了进帐,喘息未定,已报出了一个惊天的霹雳消息:“红巾反贼袭破宁阳,宁阳太守朱效国投水自尽,宁阳团练使刘彦宁以下一千三百人战死殉国……”
“当啷”,章亮基跌坐回那紫檀木椅之中,恍然间,翩翩袍袖已将那碗云前雨露拂翻落地,清亮碧绿的茶水四处流淌,如野火蔓延,不可遏止……

时近夏日,赤日炎炎,江南潮热的空气让所有的人都感觉到沉闷的感觉,一大群蜻蜓在水面上飞舞,杂夹着几只矫健的燕子的身影。没有一丝风的感觉,那挂在树上的叶子悬在书面上的柳丝全都安静的呆愣在原地,而天空中的云层却似乎在渐渐的堆积起来,天上的云层就如同波浪一般起起伏伏,阳光下显的灿烂却郁积。
“要下雨了哦……”,站在宁阳城头的一个高高箭垛之后,陈英起探出半边身子,瞅瞅城外远方的那个宽阔如海的大宁湖,又抬头看看天边有点变得浓稠的云层,回头大声的嚷着。身边站着的蒋锐侠和孙庭先二人都没有接上话茬。一只蜻蜓从陈英起面前掠过,陈英起的手飞快的伸出想捉住这只不开眼的小虫,结果蜻蜓在空中轻灵的一绕,从陈英起的胳臂下迅快的飞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