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第1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旧都吞武里尽在眼前。

吞武里是郑信王朝的象征,也是当年暹罗最为繁华的城市。但现在一切都变了,五年前郑氏王朝的柱石披差、汶吗、披耶讪,现如今成了陷暹罗于危境地“千古罪人”;五年前暹罗国最为繁华的城市吞武里。现在成了屯驻大军的边疆要防。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事事休啊!

收起了心中的感叹,汶吗、披耶讪二人率军直逼吞武里而来,兵贵神。兵少势弱地劳山军想要拿下重镇吞武里,只有一个机会趁大城(国都阿瑜陀耶城的简称,阿瑜陀耶王朝又称大城王朝)援军未到之时。

在佛统二人留下了五千劳山军,那坤也留下了三千,再加上沿路驻守的士卒。两人手中还握了四万人马,比起驻扎在吞武里的却克里军大概相持平。

不过劳山军中有五千人的火枪队,还有一百二十门地大炮(一些留在了佛统),这个是吞武里却克里军万万比不上的。也因此,汶吗、披耶讪选择了正面对决。

汶吗、披耶讪的小算盘打的哗哗响,可把守披耶素里阿(暹罗王通銮的侄子)根本就不迎战,率军死死的憋在吞武里不出来。

汶吗、披耶讪见状遂率军猛攻。一百二十门大炮打红了炮管也不见吞武里城那里裂了缝。二人都知道,自从中华国崛起之后。为了应对中华国来自海上的突击(吞武里紧挨曼谷,曼谷南边就是曼谷湾)。郑信在七年之中两次大规模修缮吞武里城防,其坚固性绝对是中南半岛屈一指地。而且吞武里又分内外城。内城里面更是还有一个皇城,要想凭火炮轰破城墙再率军突杀。那还不如趁早会比劳山得了。

头一次的猛攻不过是检验一下披耶素里阿地定力,如果他忍不住那个了,劳山军不久轻松许多了。但是披耶素里阿表现的很沉稳,应对地也很得力,除了损失了六七门火炮外,劳山军并没有再取得什么说得出口的战绩。

既然那样,简单地很,土工作业就是了。

这一招本是后世解放军的常用招数,缺乏重火力地情况下,对依旧可以攻克坚城。(不能短时间内砸开城墙的大炮,也算不上重火力了。)

在五年前,吞武里城城外还有很多的居民区,可现在都城变成了边疆要地,地位的翻天覆地赶走了大批大批的居民。而且为了良好的观察敌对情况,和自身防守的必要,却克里军也不会允许层次外围存在一片片的居民点。

现在吞武里城外是一片平坦,正好适合土工作业的要求,可以使劳山军在一夜之间突然出现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土工作业的顺序是由前而后,由点到线,先前后再左右,先建立阵地,再构筑交通壕,并有重点的加以掩盖。不过劳山军为的仅仅是靠近城墙地基,准备爆破而已,那些个阵地、重点就不用在加固、设置了。劳山军大批人马在接敌运动中,都在地面之下,将来攻城时也可以避免许多的伤亡。

第二天清晨,守城的却克里军士卒出了慌乱的惊叫声,叫声划了清晨的宁静,把守城军官都惊起来了,纷纷询问:“怎么回事?”一名值勤的士兵指着前方,用颤抖的声音说:“大……大人,请看那里!”

那守门将领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了过去,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天啊!”头天黄昏,看到城外的几里内还是一片平原,现在,交错的坑道却铺到了他们的面前。

披耶素里阿看到了此情此景也是无可奈何,不用想他都知道劳山军准备要干什么,但是有了这交错的坑道,劳山军却是安全。

随后的两天内,几乎每天都要想起几声轰然巨响。待到第三日,士气大落的却克里军打开了皇城的东城门,一路冲杀,以折损几乎半数为代价冲出了吞武里城。

九日后,八月一日。昭水于吞武里登基称王,并于当日向中华国派遣使臣,纳贡称臣。

八月二十日,国书递会。

次日,整编第四师、地方守备一旅、守备四团、守备五团、守备九团、守备十二团,守备十七二十团,近两万五千人进驻吞武里。

八月二十三日,大败却克里军,兵进曼谷。

九月初,联军攻占暖武里。

次日,兵分两路。中华军并披差部万余劳山军,攻占把吞、塔尼,兵临大城。

汶吗率两万劳山军南下,先后攻占差春、萨莫、巴干、春武里。

九月中旬,北路联军战却克里军于大城外,大胜之。罗勇、尖竹汶两地纳降。

九月下旬,暹罗王通銮宣告迁都彭世落(陈联本是此地守将)。三日后,大城易主。至此,暹罗南北分裂,直至……

十月份,中华军退出吞武里。中旬,整编第四师北上。

 六十四章 涿鹿(一)

南洋的消息传到北京时,时间已经到了十二月了。鹅毛飘雪,寒若九幽,外面又是一片冰天雪地。天,冷的出奇,但冰冷的天气却丝毫影响不了梁明那颗滚烫的心,在看到南洋送上的奏折后,他的眼中并出了炙热的火花,透过紫禁城的金瓦红墙,他似乎看到了外面那片无垠的天地,看到了明年中原涿鹿的浴血厮杀……

梁明在北京登基已经过了半年了,中华政权已经稳稳当当的屹立在京津要地。心怡满清的老老少少,没有看到自己希望见到的情形,梁明没有像当年的李自成一样灰头土脸的滚出紫禁城,反而是根基逐固,立足已稳。

中华军也是四面出击,各个战场开花结果,硕果累累。两广、福建、江西,一年之间半个江南变了颜色;湖南、浙江、山东、直隶这四省也是半壁江山换天地。

如今,算时间第四师应该也到了岭南一月有余了。按照计划,年底之时第四师、第五师两万余人应该由上月南下的越南分舰队护送,沿长江直逼江宁,也就是后世的南京,掐断满清在江南诸省的龙头。如此一来,江南富庶之地便可尽入我手了。

地盘在扩大,人口在增多,参军的青壮越来越多,投靠的士子也不在少数,一切都是如此的顺利。(运河不通,沿岸漕帮数十万子弟失了生活来源,一部分投了清军义勇;一部分投了中华军,添进了忠勇军、仆从

以至于梁明都时常会产生一种错觉。是不是但凡穿越的人都是“天定”主角,自己没了那身所谓的王八之气,反倒得了一身地先天大运。

但话也说回来了,这世间的气运之说总归是缥缈虚传,一切都是靠实力说话的。梁明现在日子过的很舒坦,因为他手下的部队能轻而易举的便将满清从蒙古各部、各总管旗调集来的七八万骑兵挡在了长城外,能够压得南面的直隶、河南、安徽连上和,四部联军连连后退。他有让自己舒坦地实力。

但那些个没那个实力的呢?就像山陕聚义的白莲教,虽然牺牲自己帮了梁明一把,可到了现在,他们的日子过地就差劲多了。

白莲教。在梁明看来那就是一帮喂不熟的狗。当年豫楚大起义失败后,北方处对于山陕的白莲支派常有资助,双方关系处的相当的融洽。在中华军出师北伐之时,特别是定鼎北京之后,为了搅乱山陕两省。得到一丝缓息之机。在梁明地指示下,大笔大笔的银两送到了混元教、九宫教、红阳教等支派手中。

可这些人倒好,接银子时说得好好的,一定听从中华政府的调遣。接着“黄河清”之事举兵之后,转脸就变了一个人似的,对于北方处都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除了当年清水教流传下的几只余脉之外。其余地白莲义军不过是打着中华国旗号的独立武装罢了。

这一次白莲教是狠狠地得罪了梁明一把,得知详情后他当即训斥了汤心梓一顿。这个刚刚上任的北方处处长地职务前也多了个“代”字。

一时之间山陕两省地所有同白莲教联系过地北方处据点都转入了地下。梁明地指示就是保存、壮大八卦教、青阳教等余脉义军。

虽然知道自己等人地作为肯定会得罪中华政权。但是自信满满地白莲教众头领没一个在乎地。他们都在争着扩充队伍呢?广阔地山陕大地。将是他们地好地方。

早前地豫楚大起义之所以失败。有一个重大原因就是白莲教义军始终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地领袖。庞大地义军掌控在一个个不同地分支流派手中。无形中将偌大地白莲义军分割成了大大小小地团体。

这一次他们依旧没有吸取上次地教训。高举大旗之后。转眼间就散成了大大小小近二十支队伍。白泽领导地一支义军就是其中之一。

白泽出身混元教。是教中地巨头之一。是以独立领军。自成了一派。因为陕西清军实力较强。且有甘肃清军相助。白莲义军很难在那里站稳脚跟。白泽眼看着清军愈大愈强。也不是个事。索性带着队伍转入了山西。

进入山西活动后。因为山西清军主力被太行山地清水军和另外几个支派吸引。开去了晋东。是以晋西北留下了大片空白。白泽到了这混地是如鱼得水。利用劫富济贫地办法来争取相当一部分穷苦百姓地支持。义军四处流动作战在旬月地时间里倒也组织起一支具有相当势力地大军。总兵力多达两万余人。

白泽人多势众,接连达了几场胜仗,清军、义勇消灭了一两千人,还准备趁虚而入要攻打太原,把山西巡抚明兴气的两眼直冒火。

当即调回了一支万余人的清军,大同一战,白泽的两万乌合之众被打的溃不成军,大同副将奇尔哈克率军掩杀了三十余里,斩获了六千余人。

落荒而逃的白泽收拾了一众残兵败将,还有一万出头,也不敢在望南去了,遂率军从广武出,绕过娘子关,竟然一路翻越了太行山,突然出现在邯郸以北的地区。

现在已经是待罪之身的直隶总督刘峨问报后,马上派遣洛阳总兵吴元庆率部前去剿杀。那清兵打起中华军是不行,可对付一群乌合之众,还是翻山越岭、溃逃千里的乌合之众,那是手到擒来。

吴元庆手下有八千人,三千由副将带领留在了邯郸,凭借五千人把刚刚越过太行山的白泽部疲兵给杀的不轻,连连后撤。

白泽在连战受挫后,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