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空降抗日突击营-第5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代表别林斯基。
值得一说的是,这个小福尔克曼。他的亲伯父可不是别人,正是希特勒曾经十分倚重的第三帝国空军上将,曾经赫赫有名的秃鹰军团总司令。
“汤普森阁下,我认为我们是到了必须向孟遥集团发出正式抗议的时候了,我们再也无法忍受与这些鹰犬之流共在一个屋檐下的羞辱。”
作为一个事实上的亡国政府代表,国内的法国傀儡政权,亨利嫉恶如仇,对真正的入侵敌人德国自然更是不共戴天。
然而对于亨利的哼哼,汤普森却仿佛充耳不闻,耸着肩膀对一旁的亚历山大说道:“总代办先生。假若中日不是世仇的话,现在我们看到的恐怕绝不止是德国的这位小福尔克曼,以及意大利的什么别林斯基,说不定还会有日本的什么小野、木村之流的外事人员。”
亚历山大同样不屑地耸耸肩膀,盯着远处匆匆而去的两个看上去得意洋洋的背影。分不出憎恶还是嫉妒地哼哼道:“汤普森先生,对于什么人出现在这里的问题。我国是毫无兴趣去关心的,不管他是阿猫还是阿狗。我们关心的,是现在离此并不遥远的远东地区,此刻还有一兵一卒都不曾动用过的一支强大的百万大军,仍在虎视眈眈地与我们的战士隔山相望。从列宁格勒到波兰,从波兰到柏林,我们的士兵流淌出的鲜血已经太多、太多了。”
汤普森一听弦外之音,马上反唇相讥道:“阁下,请您注意您的用词和口吻。你们的士兵流了很多血,这没错。但您也别忘了,这次危机首当其冲的,并不是我们这些远在大西洋之外的国家。而且危机之后最大的受益者,说到底最终将还是你们成为第一受益人。”
几个人争吵之际,已经从突击营获得了某种暗示的小福尔克曼,却是一派心生窃喜,竟然第一次毫不掩饰地改变了此前与英美等国擦肩而过时的低调,昂首阔步走了过去。
小福尔克曼如此这般,他的意大利小跟班亨利自然也是亦步亦趋地效仿着,甚至连眼皮都不曾斜视一下。
原来,作为轴心国中唯一两个被特别允许在突击营设立外交机构的国家——德国和意大利,虽然在机构名称上被孟遥特别指明以“商务交流”为特征命名,但作为第三帝国核心部分的知情者,小福尔克曼却是内心的喜悦和复杂程度,比亨利不知又大多少倍。
众所周知,早在1942年夏季的北非战场之上,当时盛名之下的“沙漠之狐”隆美尔。一丝不苟地遵照并执行着他的元首希特勒的每一个命令。对驻守北非的英军发起了一连串的猛烈进攻。
英国在北非的主力,由将军奥金莱克率领的英国第8军团完全不是对手,在几个战场上节节败退。
最终,在隆美尔成功逼近距亚历山大港仅160公里的阿拉曼防线之时,远在本土坐镇指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坐不住了。他心里很清楚,如果德军突破阿拉曼防线,冲入埃及,占据苏伊士运河,意大利和德国的舰艇就可以自由出入红海,进而控制南非战线。渗入到印度洋。
倘若这一战略目标达成,纳粹德国与日本会师的计划就将成为现实。如果真是那样的话,盟军在全世界的整个战局都有可能因此而改变。所以,丘吉尔命令奥金莱克必须死守阿拉曼防线。
可惜的是。这位被隆美尔打怕了的英国将军奥金莱克,不仅已经丧失了在军中的威望,而且自己也已经在心理上完全崩溃,致使英军中弥漫着一种可怕的恐慌情绪,根本无法抵挡德军的进攻。
气急败坏的丘吉尔,此刻只能转而寻找他可以依赖的新的北非英军总司令官,同时完全不顾被隆美尔强大空军拦截击落或捕获的危险,亲自飞抵开罗,在紧急召开的高级军事会议上,毫不手软地解除了奥金莱克的指挥权。由战功卓著的将军戈特接任新的第8军团司令。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曾经公开嘲笑过老毛和他的那支工农红军为“草莽和农民”的丘吉尔,自己怎么也没料到,在飞往开罗的飞机上唯一能给他信心的,竟然就是这位“农民”的这首诗篇。
也许是好事多磨,也许是为了另一位天才的横空出世。
就在戈特临危受命,雄心勃勃赶赴北非战线的途中,因为截获了丘吉尔已在北非的绝密情报而加大了活动的隆美尔空军,没有逮到正目标却阴差阳错地将戈特座机成功拦截并一举击毁。
痛不欲生的丘吉尔,不得不忍痛含泪去重新选择一位能够与隆美尔抗衡的指挥官。为此在他已经没有多少战将的北非军团中。雄才大略的丘吉尔曾经一度伤透了脑筋。因为他深知隆美尔是怎样一个对手,如果选择失当,北非英军将会全军覆没。
经过反复权衡,丘吉尔的目光投向了在一战中就已崭露头角的陆军中将——蒙哥马利。
至此,隆美尔的战星辉煌岁月。即将谢幕。
得到蒙哥马利成为新的英军北非军团总司令长官的消息,隆美尔立刻调集了多达200辆坦克。向阿拉姆哈勒法一带的英军防线发动猛烈攻击。
谁知,技高一筹的蒙哥马利似乎早已料定隆美尔将会在这里发动进攻,早已展开了各种力量作好了充分的迎战准备。等到德军坦克攻上来后,蒙哥马利马上组织英国皇家空军对这些集中起来的坦克,趁势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狂轰滥炸。钢铁集团的受挫,使得每个据点中的英军士兵信心大增,居然以少胜多地成功击退了德军狂涛般的进攻。
短短一周的鏖战,德军伤亡惨重。隆美尔被迫停止进攻,但可以想象,这对骄横的“沙漠之狐”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感到自己遇到了真正的对手,不得不对蒙哥马利另眼相看。
然而蒙哥马利并没有就此罢手,犹如神来之笔地组织了一支专门用来欺骗隆美尔的a部队,其成员有银行家、药剂师、魔术师、剧作家、艺术家、情报人员和大学讲师。
尽管这支部队人员构成复杂,但却因为人人都身怀绝技,知识渊博,因而具有惊人的伪装、欺骗能力。
a部队在南面制作了大量的模拟坦克、火炮和军用物资,故意暴露给德军的情报人员侦察和拍照。为了让“演出”更逼真,a部队铺设了一条长达30公里的模拟输油管,还专门修筑了一条与输油管平行的模拟铁路,并在沿途建立了供水站。
为此,虽然隆美尔毕竟是一代名将,已经预料到英军极有可能从北面发起进攻,但在接到情报人员的汇报后,他不得不更加关注南面的动向,始终不敢下定决心把兵力集中到北面的对决中,这样一来,就落入了蒙哥马利设下的圈套,使英军在兵力特别是坦克数量对比上,占到绝对优势。
于是,蒙哥马利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时机,指挥英军从已经打开的缺口沿海向北发起进攻。
令人吃惊的是,这支换了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军,居然也像换了人似的一直打到地中海,竟打得隆美尔不仅丢盔弃甲,而且最后手中竟剩下90辆坦克,而蒙哥马利的手上却仿佛越打越多,竟然还能手握近千辆各型坦克。
最令希特勒无法忍受的是,隆美尔居然把交到他手中的所有t59坦克,败家地一辆接一辆打光了。
当然蒙哥马利也没有好到哪儿去,在对阵t59坦克时,基本上采取都是德军在海上屡试不爽的狼群战术,一个战车营一个战车营地往上冲,硬是用釜底抽薪的笨办法拼光了曾经令所有盟军装甲闻风丧胆的t59装甲突击集群……

第五百七十四章 、希特勒最后的秘密

由于希特勒最为倚重的北非军团及其t59装甲突击集群的损失殆尽,谁都没想到,隆美尔叱咤风云的军旅生涯不仅即将终结,而且在他刚刚成为帝国元帅这一殊荣之际,被怒不可遏的希特勒“赐死”的厄运也即将降临到他头上。*
其实准确地说,倘若隆美尔运用得当的话,他的北非军团虽然仍难逃覆灭厄运,但凭借t59装甲突击集群强悍而变态的战力,由t59坦克组成的最核心装甲战斗群,还是不至于被蒙哥马利全歼的,至少单凭那些围殴上来的差了好几个代差的坦克想要拦住单纯逃跑的t59坦克,基本是天方夜谭。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保命战术其实在突击营交付t59系列之时,都曾一并交与德军知晓。只可惜隆美尔一上来就被蒙哥马利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自己又太过看重此前战绩和他的那一点英名,所以在潜意识中一直不肯正视蒙哥马利这位新出现的新对手,甚至连战术都不肯有任何改进和修订。
直到1942年11月初,蒙哥马利下令停止追击,阿拉曼战役宣告结束,英军正式取得在非洲战场的完全胜利。
整个北非,包括隆美尔的德军4个精锐师,以及作为辅助力量的8个意军师被歼,伤亡2万,被俘3万,损失坦克450辆、大炮数千门。当然,英军也为此付出沉重代价,伤亡1。35万。损失坦克500辆、大炮400门。
纵观此次战役,蒙哥马利超常运用了其海空优势,封锁和破坏对方后勤补给线,使德军难于在沙漠地区机动兵力和持久作战。同时。他又从不看重自己的所谓名将身份,能够随时随地根据地形、敌情等变化,及时改变或调整作战部署,集中优势兵力,实施正面进攻,以德意步兵阵地和有生力量为打击重点,使隆美尔曾经引以为傲的装甲坦克部队因缺乏步兵支援难以固守阵地只得退却。
当然曾经的北非霸主——隆美尔的装甲军团即使打到最后也不是一无是处,同样多次利用沙漠草原地带布雷迅速的特点。广泛设置雷区,依托高地进行防守,对阻止英军集群坦克进攻,以及大兵团跃进。都起到了很大阻滞作用。
只是由于蒙哥马利神来之笔的运用,将a部队的欺骗作用一举发挥到了极致,致使隆美尔不仅在各个战场疲于奔命,而且由于德意联军在兵力、兵器、油料、弹药、粮食和饮水等方面,都得不到及时补充。一代名将“沙漠之狐”隆美尔终于被兵败在蒙哥马利之手。
打光了手中精锐的北非军团,同时更破灭了希特勒曾经一心想要创造更多不败神话的t59坦克装甲突击集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