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绝命十三燕-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硬门拳的主要技术内容有拳术、器械、基础训练及散手,形成完整的体系,在江西武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拳术套路以四门(包括四门红拳、四门滚肘)、叉步、吞吐、五虎下西川、八虎闯幽洲、八门解锁、双喜、勾白、霸王饮酒、落地金钩剪、床封手、九莲、万法归宗、金蝉脱壳、五马归曹、四对手等套路流行最广。“四门拳”为硬门拳的基础套路,又称母拳,主要练手、步、进退闪躲的方向路线和劲路。硬门拳的器械有耙头、板凳、虎叉、大刀、牛耳双刀、棒等,某些器械形状奇特,练法独具风格,至今传习不多,其中耙头、虎叉、牛耳双刀在全国比赛表演中颇欢迎。硬门套路小巧玲珑,刚劲凶猛,动作朴实;讲究攻防结合、手脚并用,左右开弓,连环往复;势如暴风骤雨,锐不可当,实战性颇强。
硬门手型有柳叶掌、锤子手、四公手、不等。以沉桥手、拉弓手、马蹄手、楼、抛、插、抄、扣、封、臂等为主要手法。步型有四平马、弓步、仆步、跪步、虚步、骑龙步,步高体正,击拳急。步走四面,拳打八方,手法密集,步法灵活,立足“拳打卧牛之地”。腿法以弹腿、蹭腿、踹腿、勾踢、扫腿为主,每种腿法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因势运用,只要对手进入起腿的范围内,不管前后左右均可发挥效力。
“主攻之胜”为硬门技击要点,攻时则连续进攻,垫步而上,专吃对方之马,使其无法可退,然后猛力进攻;防时以柔为主,遇敌拳打脚踢,肩靠臀撞时,则迅速含胸收腹,侧身躲闪,转身退让,以避开冲击之力,少受其害。这种收、放、闪、转、进、退的机关在于腰,腰活一闪而过,所以硬门在技术上要求“重力活腰”、注重身法训练。此拳既重视力量和硬功,又强调技巧,在技击中即要能“一力降十会”又能“以巧破千斤”。
柳姐后来又成为程式八卦掌的弟子,她将家传的硬门拳和八卦掌组合起来,形成了自已特有的技术风格,在云中十三燕中是武艺最高强的一位。因为她性格爽朗,又懂得照顾人,且年龄在云中十三燕中是最大的,所以云中十三燕们都亲切地叫她柳姐。
柳姐见平台的门将要被日军攻破,忙作了一些安排。她让冷观音先顺着竹竿到对面的屋面上,小广东和她守后,躲在贮水塔后阻击敌人。谢冰清随冷观音先撤到对面屋面,用手雷投掷街上的日本兵,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减轻十八罗汉那几个兄弟所承受的正面压力。谢玉洁则先藏在护栏变得一堆杂物后,待日军攻破天台的门,冲上平台,和柳姐与小广东她们激战时,冷不防用手雷炸他们,配合柳姐她们将敌人赶下平台,然后撤到对面屋顶。
只听“轰”的一声,平台的那两扇木门和铁门终于被日军攻破,到了下来。两个日军很有作战经验,门一倒塌,就顺手扔来两颗手雷,呼啸着爆炸在平台上。那两个日军趁这浓烟的掩护,一个滚身滚出平台的门洞,抬手朝水塔就是几枪。又有三个端着刺刀枪的日本并出现在平台的门洞里。柳姐和小广东从水塔的两侧探出身,一枪一个击倒了两个敌人。第三个日军刚想滚到在平台上,就被柳姐一枪击倒。滚身在平台上的那两个日军立刻朝柳姐她们射击。
只听“哒哒哒”一阵响,一个日军端着一挺机枪出现在平台的门洞里,他向柳姐她们一阵扫射。火力很猛,柳姐她们只得暂时躲在水塔后。日军又冲上来五六个人,嚎叫着向水塔冲来。这时,藏身在护栏杂物边的谢玉洁向日军投掷出了受伤仅有的两颗手雷,敌人顿被炸得血肉横飞。柳姐和小广东冲出水塔,向剩下的敌人射击。这几个刚刚冲上平台的日军便被柳姐她们风卷残云一样解决了。
日军又冲上来几个人。柳姐抬手就是一枪,可子弹已打完了。柳姐顺手将手中的枪对准敌人眉心扔了出去,将敌人砸得满面是血,一个后仰便倒在地上。一个日军将枪对准柳姐,正要射击;谢玉洁从杂物后挺起身,一枪将这个日军击倒。小广东的子弹也打完了,她抽出那根随身携带的带有尖钩的尼龙绳,猛一挥,击倒一个端着刺刀枪冲上前的日军;又一甩,绳子上的尖钩已扎进了一个日军的咽喉。
柳姐伏身一掌削中一个日军后腿,又一掌刺中他的腹部,紧接着起身一个朝天仰掌将敌人打得满脸是血。一个日军一枪向她刺来,柳姐一个前摆腿将枪踢飞,伸开两指“二龙抢珠”狠狠挖向敌人双眼。那日军见柳姐两指向他双眼挖来,忙将左手一挡,同时右拳击向柳姐鼻梁。柳姐变指为掌,一下砍在那日军手腕,转身一脚踢在敌人裆部。
冲上平台的敌人越来越多。
柳姐让谢玉洁先撤,她和小广东殿后。她也和小广东一样掏出了那根随身携带的带有尖钩的尼龙绳。她将绳抡圆向敌人抽去,尖钩在月光下亮得刺眼。她施展的是硬门拳中的绳镖技法。
绳镖,是一种将金属镖头系于长绳一端制成的软兵械之一,也作暗器。现代武术运动中使用的绳镖镖头长十二至十六厘米,绳索为演练者身高的两倍或两臂侧平举长度的两倍,并在响环绑上小方彩绸作为装饰。绳镖既可掷抛远击,又可缩短近击,具有携带方便,收缚隐蔽,打击突然,猝不及防等特点。演练时运用身体的各部位做缠绕收放的各种动作,使镖由圆周运动瞬变为直线运动时应手而出。运动方法以缠、绕、抡、击、抛、扫、摆、收、放、背、担为主。
绳镖的练法与别的暗器不同。因有绳的牵掣,故可利用绳的摔劲,发镖而出。而瞄准却很不容易。练习时先在墙上画一对直径一尺左右的粉笔圈作为目标,高与练习者的肩相平。练习者站在一丈五尺处。先将绳的末端绕在左腕上,或在绳的末端先挽-个小圈,套在左腕,象鞭绳等的套腕千斤索一样。然后再用左手握住绳的上部靠近镖头处,相距约三尺。右手握住竹管,两手各放在左右腰上半尺处。运用右臂的力量提镖,使它垂直在右腰外侧。然后从下往上、由前绕后,摔成圆圈。摔二三周,力量已经很足了,等到镖到了前面,与肩平时,左手就变活把,使绳随镖飞出,直取目标。瞄准的地方完全在于右手握住的竹管。要它高时,就将竹管前端上昂;要它低时就将竹管前端下抑。往左往右的方法也是这样。但是,竹管往上昂一寸,镖所着的地方必须超过一尺以上。因此,手中一相差毫厘就不能命中目标。只是在摔镖成圈时,必须用足手臂的全力。若不然,发镖迟缓而力量又不足,即使打牛了也没有作用。左手变活把时,也要略带蓄劲,不可完全脱手。如果完全脱手,在后面的绳较长,心定会荡动,前面就不易对准目标。-镖发出之后,无论命中与否,应当急速收回,不能迟缓。收镖的办法是,将左手猛力向后一抽,同时右手握住竹管,仍象发镖时那样摔成圆圈。不摔圆圈的话,镖头感受一抽动,必定回反向自己,造成自伤。初练时,即使目标如斗大,也很难应手而中。必须练三四个月后,才能镖镖打入圈中,但还不一定打在中心。然后将目标收小一圈,再下苦功练习。这样逐渐收小,直到如银元大小,也能如意了。于是,再练打活靶。先用铜片若干,每片直径五寸至半寸不等,穿上线悬在细软的树枝上。微风吹过时,树枝摇动,铜片也随着动荡。这时用镖打。如果人站在二丈外能够做到想打哪片就中哪片的话,技术就可叫神绝了。如果还能射断悬片的细线,那更是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了。有的人在练活靶前先练刘海洒金钱,就是将一些大小不等的钱横嵌在木板上,用镖射掉它们。开始,只以射掉为目标,然后要求镖头必中钱孔。最后则将钱竖嵌在木板上,用镖射钱的边缘。练过这一步后再练活靶,更是饶有兴趣。这种绳镖练习成功最多过两年。如果练习者悟性稍佳,加之勤奋练习,一年就可成。只是发镖的力量要看练习者的力而定,不能一慨而论。力大的人即使坚厚的衣服也能洞穿,否则只能使人伤及皮毛。
柳姐使的绳镖技法是属于江西硬门拳中的乌鸦门的。硬门拳在长期转辗流传中,形成许多练法不一、风格各异的流派。“萍乡硬门拳”糅合了广东南拳的特点,刚劲突出。相传一百五十多年前,农民出身的李德和入粤习拳,艺成返乡,将当地所传的南拳结合广东的南拳的特点而创“萍乡硬门拳”在萍乡一带广为传授。迄今“萍乡硬门拳”又衍望为龙门、苍门、和乌鸦门三个支派。龙门招法犹如龙的动作形状;苍门的技法讲究上下并重,桩步较低,乌鸦门具有湖南南拳的风格特点,习者稀少。据传龙门和苍门各有十个套路,但大部分已经失传。流传在宜春,万载一带的硬门拳吸取了湖南南拳中的手法和步法,套路内容较全面,还有跳跃和地趟法。清江、丰城等地的硬门拳,步法稳健,攻防严密,在密集的手法中配以腿法,左右出击,攻势凌厉,富于阳刚之美。有冯家、孔家之分。冯家的特点是;马高、步小、动作紧凑,攻防结合;孔家则采用大弓大马,动幅度大,进攻多于防守,刚中寓柔。
乌鸦门的技法很神秘,尤其是绳镖一技,使得神鬼莫测。柳姐在这绳镖上下了多年功夫,她用绳镖打蜡烛,打香火,打黄豆,打米粒,将枣放在人的头顶,用绳镖将枣击碎而不伤人;用绳镖缠打碗口粗的树,在绳镖一抖一缠之间将树击断。柳姐更有个独门绝技,在施放绳镖的一刹那间,将藏于手掌中的十三根银针射出,这十三根银针专门刺人的双眼和咽喉。柳姐身上藏有九九八十一根这样的夺命银针。这些银针和普通的缝衣针一样大小,但银针的头更加尖利。
柳姐将绳镖抡圆,一抽,一个日军的刺刀枪便被她抽落在地;她接着又将尖钩一抛,尖钩便扎进了那日军的咽喉;柳姐将绳镖往脚下使了个“秋风扫落叶”,又将绳镖抡圆斜抽,使了个“泰山压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