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我独 裁-第7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亚美尼亚军亦没有向前推进,主要是亚美尼亚是小国,兵力不足,财力有限,吞并了整个外高加索地区已经是其极限能力了。

第二卷经营北洋第594章法国沦陷

德军在外高加索战役中失利,这让德军不败的神话破灭,也让亚美尼亚军一跃成为区域军事强国。

当然,全世界并不在意亚美尼亚军成为外高加索强国,而是忌惮亚美尼亚背后的中华帝国的强大军事实力,这令协约国为之振奋,同盟国陷入担忧之中。

德军暂时放过了亚美尼亚,因为苏联战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德军在莫斯科方向上陷入了苦战,这迫使希特勒不得不在顿河方向采取防御措施,将兵力调往莫斯科方向。同时,希特勒指示罗马尼亚军和保加利亚军继续进攻外高加索,同亚美尼亚军作战。

而原本一直对苏联作战的土耳其,亦因为亚美尼亚的参战而产生了顾及。土耳其虽然没有加入大中华共荣圈,但是跟中华帝国是有着密切的准军事同盟关系的。亚美尼亚参战,表明了背后的中华帝国的军事意图,这让土耳其不得不放弃外高加索,避免跟亚美尼亚开战。于是,土耳其成为同盟国阵营中唯一一个没有对亚美尼亚宣战的国家,而亚美尼亚也心有灵犀一般的同样没有对土耳其宣战。

没有了土耳其的策应,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在跟亚美尼亚军的战斗中明显处于弱势。如果不是亚美尼亚军兵力不足,战线太长的原因,恐怕会直接打到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本土了。

德军重点放在了莫斯科方向上,但苏联寒冷的冬天让德军苦不堪言,大量使用柴油的坦克和军车熄火,德军的装甲优势已经荡然无存。没有了装甲战车的德军部队,在缺乏冬衣保暖的情况下,跟苏联红军进行步兵作战时,显然很吃亏。

1942年1月5rì,朱可夫带领苏军发动大规模反击,此时德军进攻能力显然已经衰竭,而苏军其中最主要的攻势集中向zhōngyāng集团军群。从第二天开始,苏军的攻势在莫斯科地区全面展开。

早在莫斯科危急时刻,斯大林从苏中边境地区调回了一些装备了精良的中械武器的苏军部队到莫斯科,但朱可夫一直留待反击之用。他相信苏联间谍理察佐尔格的情报,指亚美尼亚军战胜德军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装备了中械先进武器。

朱可夫投入大量援军以对抗德军的攻势,包括将中械M28A3主战坦克和新建造的T34坦克,以及山寨中华帝国的雷神17火箭炮系统的俄国版本喀秋沙火箭炮。同时,朱可夫已经为冬季战事准备好了多个滑雪特战营。

虽然德军将领都一再要求撤退,而且古德里安和赫普纳都因擅自撤退而被免职,可是希特勒却认为万万不可以退却,否则就会重蹈拿破仑的覆辙。

这一次,希特勒的决定是对的,因为他的固执,才使他不曾跳入法俄战争这个深渊。毫无疑问的是,因为他不肯撤出苏联,不肯放弃斯莫棱斯克以东的地区,才使他的大军避免了一个比1812年还更可怕的浩劫。

希特勒的计划与拿破伦不同,不是全线撤退而是向后方运动,将原前进的补给线都变成了抵抗据点,这样避免了被苏军一路猛打的情况发生。

1942年1月7rì,苏军重夺了莫斯科以北的加里宁,西部战略方向的反攻乃告完成。精疲力竭的德军已经撤退到100至250公里外。德军38个师,内15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遭重创。进攻莫斯科的突击集团被击溃,使德军惊慌失措,希特勒要求死守每一个居民地,一步也不后退,直到最后一兵一卒。

1月8rì,希特勒不得不签署了在苏德战场全线包括莫斯科方向转入防御的训令。但在第二天,苏军便收复了罗加切沃,伊斯特拉和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等地区。希特勒的训令丝毫没起作用,德军主力持续性的大撤退。当苏军解放了图拉后,气得希特勒立即免去了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的职务,自己亲自兼任陆军总司令。他发布命令说:“每一个人应站在其现在位置上打回去。当后方没有既设阵地时,绝对不许后退”。

苏军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实施了进攻战役进攻维亚济马。由于缺乏实施大规模进攻行动的经验以及缺少快速兵团,因而未能全部完成所赋予的围歼“zhōngyāng”集团军群基本兵力的任务。

2月初,来自西欧的德军增援部队(12个师又2个旅)和zhōngyāng集团军群北翼部队,分别实施反突击。

由于苏军持续进行战略防御,大批苏军战斗经营都擅长打防御战,突然间进行大规模反攻德军,使得苏军经验不足,加上各部队过于分散,缺乏机动性进攻能力,致使后退当中的德军突然采取反突击作战,再次重创苏军。

为了避免再被德军反突击成功,避免莫斯科战场的态势恶化。4月20rì,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西方向部队转入防御、撤回外线作战部队。

德军见苏军不再反攻,于是亦放弃进攻,就地部署防御,莫斯科会战就此结束。苏联付出了伤亡和被俘共计90多万人,坦克9800辆,火炮1。2万门的惨重代价,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最后胜利。

经过莫斯科会战,德军一口气吞并苏联的野心告吹。在冬季战局中,德军35名高级将领,其中包括布劳希奇元帅、博克元帅、古德里安上将、施特劳斯上将等被撤职。德军在莫斯科会战中损失兵力50多万,投降9万,丢失坦克3300辆,火炮1。4万门,汽车1。5万辆以及其他技术装备不计其数。

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的失败,标志着希特勒闪电战的彻底破产。这是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重大的失败,远远不是德军在外高加索作战失利所能够相比的。

尽管苏联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但在在大战略态势下,苏联依然处于危险当中。德军只不过放弃了全面进攻战术,但德军的攻势远远没有停止,整体上还算苏军处于劣势,随后的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方向上再次爆发苏德激战,德军针对性的部署了新式武器装备,使得苏德战场陷入了胶着状态。

尽管德军在苏德战场和外高加索战场上碰的头破血流,但是在西线战场上却是意外的打开了局面。

1942年1月初,就在莫斯科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功,苏军展开反攻,德军被迫进行战略性撤退的时候,希特勒为了增援苏德战场,于是从法国前线抽调了15个机械化师和22个步兵师,造成德军在西欧战场上的兵力锐减。

英法协约国统帅部亦得知了苏德战场上的逆转情况,为高加索战役和莫斯科战役的胜利而高兴,认为同盟国不败的神话终于被打破,推断同盟国末rì即将到来。

很快,协约国的间谍发现德国大规模从西线战场上抽调精锐部队,凭借德国强大的运输能力,迅速调往苏联战场,意图挽回德军在苏联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英法协约国推断德军精锐东调苏联,西线战场上的压力顿时大减,这时斯大林亦兴高采烈的向英法提出了灭亡德国的作战计划,指出苏军正在进行全线大反攻,德军正在大规模后撤,苏军计划在三个月内攻入德国本土,但要求英法协约国提供军事支援,立即在西线发动大规模攻势。

英法协约国当即答应了斯大林的请求,但是英法迟迟不发动大规模攻势,只等待德军主力调往苏联的机会。到了这个时候,英法依然算计着苏联。

当德军主力从西线秘密调往东线时,英法协约国立即组织了总兵力高达250万人的庞大反攻兵团,其中42个机械化师囊括了英法几乎全部的机械化精锐部队。英法准备借助苏联拖住德国大部分主力之机,一次性的大反攻打垮西线德军,然后将战场直接烧到德国本土。

为此,英法协约国一口气从中华帝国进口了总额高达840亿龙币的武器装备和各种作战物资,包括1500辆M28A3主战坦克,600辆W30轮式步战车,320辆Z29反坦克战车等陆军主战装备,空军采购了3000架歼十战斗机、400架轰五轰炸机和200架轰六轰炸机,以及2。4万辆运输车辆和800架军事运输机等。甚至想租借中华帝国的战列舰、航空母舰,但是被中华帝国拒绝了。

当然,这批物资就算以中华帝国的强悍工业生产能力,亦需要至少3个月的时间才能生产出来。但英法协约国这次很走运,中华帝国的各大军火商们当中,有一批军火商们早就开始投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他们秘密囤积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战略物资。此时投英法所好,瞅准英法急于在短时间内得到这批武器装备的心里,以高于市场价20%的价格卖给了英法协约国,为此狠狠的敲了英法协约国一笔。

英法两国此时已经不在乎被中华帝国的无耻军火商们敲诈了,他们只在乎这次大反攻作战的成败,并且两国为此倾尽国力,准备一口气灭掉德国。

然而,希特勒亦不是傻子,他当然不敢真的将全部的精锐部队都调往苏联战场。尽管苏联战场的局势出现了逆转,但是希特勒相信德军能够稳住,至少能够拖延住苏军的反攻时间。

当德国OKW情报局探知英法协约国的异动后,希特勒和德军参谋本部决定将计就计,表面上将德军大部分精锐部队调往苏联前线,实际上真正去苏联前线的只有其中的四分之一,其他德军精锐到达德国本土后,立即跟德国本土的预备役部队悄悄的替换了。预备役继续做火车开往苏联前线,而德军精锐部队则扮演预备役部队留了下来。

德军故意秘密行事,给英法苏三国造成逼真的军事行动,让他们信以为真。为此,知道计划的只有德军高层少数人,德军中下层军官甚至大部分高层军官都不清楚参谋本部的计划,真的以为增援苏联前线,这样顺利的瞒过了英法苏的间谍,甚至连中华帝国的间谍亦未能掌握德军的真正情报,以至于未能给英法协约国提出jǐng告。

希特勒的战术欺骗成功了,因为苏联战场上的德军成功的顶住了苏军的反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