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我独 裁-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了。水泥原料工业对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防工业至关重要,王辰浩知道未来跟日本和俄国必有一场大战,修建战备通道和要塞防御工事都离不开水泥,为此王辰浩引进了五十万吨级大型水泥厂一座。

重工业中,汽车工业是一个刚刚兴起的行业,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作为一款新的代步工具,汽车在达的英国、德国和美国市场潜力庞大。而此时的德国卡尔与戈特利布已经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汽油机公共汽车和第一辆汽油机载重汽车,而美国的福特在爱迪生的公司里也制造了第一辆福特汽车。

王辰浩知道短期内他在国内建设的重工业和轻工业都不足以跟列强国家的公司竞争,不但出口非常困难而且在不平等条约下其国内也不容易跟外企竞争。王辰浩选择重工业中的一些新兴产业来率先展,这样国际竞争力小。而汽车工业正符合他的要求,因为英德美三国的汽车需要庞大,他们国内自己的汽车公司无法满足供应,这样王辰浩展汽车工业可以先期获得出口利润。同时,汽车所需钢铁、橡胶、内燃机等各种资源可以带动国内一大批产业链。这样国内企业就算遭到外企打压,也可以凭借自己独立的供应链来生存,直到形成竞争力。

王辰浩根据这种理念,又6续引进了汽车制造、无线电生产等一些新技术领域内的重工业技术和专利,准备在新技术领域抢先起跑笨鸟先飞,以便抢占制高点。

例如无线电生产技术和专利。马可尼研制成功的无线电传输技术正准备向英国政府提出专利申请,王辰浩得知后立刻派人跟马可尼联系,以2o万英镑的费用将马可尼的无线电专利买了下来,得到了编号为12o39的英国电报专利申请书。同时,马可尼无线电公司也因为失去专利所有权而以1。2万英镑的价格卖给了王辰浩,并归入北洋科技旗下的通讯部。

轻工业中,棉、毛、麻、丝的纺织及缝纫,皮革及其制品等都是国内已有的工业,这不需要王辰浩操心。他所要引进的都是国内所没有和不精的,如日用金属、日用化工、日用玻璃、化学纤维及其织品、火柴、生活用木制品等工业。尤其是火柴的制造,国内完全依赖进口,王辰浩不想让国人日后管火柴天天叫洋火,因此轻工业的技术和设备引进中,火柴制造一项被列为重点。

甲午风云第125章筹备工业基地

轻工业方面。棉、毛、麻、丝的纺织及缝纫,皮革及其制品等都是国内已有的工业,这不需要王辰浩操心。他所要引进的都是国内所没有和不精的,如日用金属、日用化工、日用玻璃、化学纤维及其织品、火柴、生活用木制品等工业。尤其是火柴的制造,国内完全依赖进口,王辰浩不想让国人日后管火柴天天叫洋火,因此轻工业的技术和设备引进中,火柴制造一项被列为重点。

除此之外,王辰浩接到了李鸿章的电报,上面称李鸿章准备在天津成立北洋大学堂,要求王辰浩帮忙在欧美聘请一批洋教师回来。随后王士珍在电报中解释了原因,说白了就是李鸿章变相的要钱,因为他已经得知王辰浩卖古董赚了一大笔钱,只不过不好意思开口而已。对此,王辰浩只是苦笑一下,只好大放一些承担了北洋大学的全部筹建经费。

王辰浩在欧洲张罗着引进先进的工业技术和设备,他的一纸命令发回天津却是让王士珍又怕又喜。喜的是王辰浩把打造京津唐工业基地的构想和任务交给了他,这对他是天大的信任和依赖。怕的是如此艰巨的任务交给他,他害怕办不好辜负了王辰浩对他的重用和期望。

王士珍召集小北洋幕府的核心成员开会,传达了王辰浩的最新命令,众人都惊讶不已。

这次的动静可大了,想当年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领袖们花费了三十多年时间不过才办成了三四十个近代洋务工业,而且最终存活下来的不超过十个,而且几乎个个亏损。如今他们的主子王辰浩一口气就要打造一个京津唐工业基地,创办大大小小上百个洋务工业,这个动静可是吓坏了他们。

阮忠枢首先提出疑问,问道:“士珍,大帅他要一下子创办上百个洋务工业,这些工业光资金就要耗费几亿两白银,朝廷可是一毛不拔的,这笔钱咱们上哪去筹集?”

王士珍回答道:“诸位有所不知,咱们家大人本事可强了,在资金上咱们不必操心。事实上,大人他已经向欧美各国的工农商部发出了请求,请他们帮忙联系相关的工业设备出口和技术转让、授权,以及必要的辅助技术人员,大人他已经花费巨资将这上百个洋务工业所需的设备、技术都买了下来,不日就将从欧美各国装运上船起运回国。”

众人闻言无不又惊又喜,张枫出言道:“这可是真的?如此巨款大人是如何筹集到的?”

他的话代表了其他人的想法,众人看向王士珍,因为只有他负责跟王辰浩联系,他肯定知道内幕消息。

王士珍于是将王辰浩如何挖取海底沉船宝藏获得巨款一事跟众人简单的说了一遍。

阮忠枢先是惊诧接着一副所以然的样子,笑道:“大帅他真有本事,这一下子捞了几亿两白银,难怪敢一下子创办上百个洋务工业了。”

众人无不惊叹,作为王辰浩的心腹部下,他们感到自己没有跟错人,对未来之路充满了信心和斗志。

严修说道:“既然大人把这上百个洋务工业所需的设备和技术都买了回来,那咱们就按照大人的意思把这个京津唐工业基地办起来就是了。”

梁如浩这时道:“你说的倒是轻巧,一下子创办上百个洋务工业谈何容易?就算大人解决了最困难的资金、设备和技术引进问题,创办这些洋务至少需要十几万人来工作,普通工人倒是好办,可那些技术活儿咱们上哪找这么多人去?”

张枫不悦的说道:“总不能跟大人说咱们办不了吧?那还要咱们做什么?这事儿咱们顶得住顶不住都要顶。”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张枫的话无疑戳到他们的心窝上了。

阮忠枢说道:“张枫说的对!既然跟了大帅就得为大帅分忧,不能事事都让大帅一个人去想办法。”

王士珍点点头,道:“大人列出来的洋务工业单子上,有一批是重点建设的,咱们国内技术工人太少,我看先紧着重点来办。”

张枫赞同的说道:“有道理!从各国运回来的设备最快也得三四个月时间,有些重工业的设备提体积庞大运输更慢,怎么也得一年半载的时间。咱们趁着这段时间先把地方选好了,划分出每个洋务企业的地皮,先把基础设施建好,先紧着一些重要的、容易的先办起来,然后咱们再想办法解决那些不容易的。”

严修补充道:“其实国内也有不少洋务实业家,从洋人开始欺负咱们那天起,国内的有识之士们就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了,到今天已经五六十年了,只要咱们肯下功夫去寻找,十万人不容易找到,但一两万人总是有的。”

阮忠枢进一步补充道:“正如张枫所说,很多大型洋务设备得一年半载才能运抵天津,而洋务设备安装到运营还得一段时间,趁着这段时间咱们先找些实业方面的学者和洋人来担任教员,现学也来得及。”

众人你一句我一嘴的出谋献策,拿出一大堆方案来,使得整个大问题被陆续拆散为一个个的小问题,然后一个个的解决。

最后,众人研究出了解决方案,一方面先在天津沿海地区寻找适合打造大型工业园区的地皮,先做好简单易上手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归划好厂址、厂房,先建设工人宿舍、公路、铁路和港口设施。等到设备运抵时直接分配到划好的各个洋务工业的厂房去。另一方面,王士珍和阮忠枢等人联络国内实业方面的精英和学者,从全国各地招募相关技术工人。

而张枫和严修则远赴上海和广州二地寻找各方面的工业人才,同时从上海和广州的列强租界区内招募洋籍技术人员回天津负责教授相关技术知识。

这么大的动静不能瞒着李鸿章的,王士珍转达了王辰浩给李鸿章的电报,将王辰浩要大规模兴办洋务的事情告知李鸿章。

李鸿章先前知道王辰浩挖海底宝藏弄到了大笔的银子,他不知道详细数目,只是借着成立北洋大学去试探一下王辰浩。不料王辰浩很大方,直接承担了北洋大学的全部建设经费,这让李鸿章很是高兴。但他得知王辰浩要大兴洋务创建一百多个洋务工业时,还是惊诧万分,如此大手笔证明王辰浩弄了数亿两银子的巨款,他顿时羡慕嫉妒了。

不过王辰浩很精明,他给李鸿章的电报中称他把所有赚来的钱都花在了购买这一百多个洋务工业的相关设备和技术转让上面了。

“几万万两银子就这么花出去了,这个辰浩真是个败家子儿!”

得知王辰浩把银子都花了出去,李鸿章心疼的要命。

杨士骧笑道:“大人这是好事。辰浩把钱都花在了洋务上面,可以壮大北洋实力,又可富国强民。”

李鸿章道:“老夫以前也是这个想法,拿钱来办洋务,可办了几十年的洋务,到头来还不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倒是把那些蛀虫们养肥了。办洋务不如整军备武。眼下最重要的是把北洋陆军和北洋水师建成铁桶一般的家底才是,其他的都还是次要。”

杨士骧笑了笑,说道:“大人不必担心!辰浩几亿两银子都能够轻易弄到手,我想辰浩的赚钱的本事不可能就这一个。以他喜欢把持军权的个性来看,他不可能不留足了整军备武的经费。”

“看起来莲府你还是蛮了解他的。”李鸿章笑过之后旋即皱眉叹道:“也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杨士骧自然明白李鸿章的担忧,于是安慰道:“大人不必太过担心,我观辰浩对朝廷还是很尊重的。”

“但愿吧!”李鸿章苦笑了一下,随后道:“不说这事了,反正老夫有生之年他还是没胆子的,至于身后事老夫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杨士骧微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