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霸蜀-第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氖焙颍闳胧俗隽肆倬诔ぁA倬诤盼缦亍H幢凰卫淼镁刑酢A醣硭篮螅匪嫦戎髁醣福醣干钪哪芰Γń现螅盟鞴茱龉椤⒁牡馈⑽紫亍⒁牧晁南氐木袷拢ㄊ裰螅秩盟隽税臀魈兀罄醋獱櫊樚兀俸罄从肿苛晏兀苤痪浠埃睦镉新榉常团伤ツ睦铩
向朗忙碌了半生,直到后主继位,他才闲了下来,做了步兵校尉,现在又入丞相府,做了丞相长史,是丞相府的大吏之一。作为荆襄系的后辈,霍弋一直对向朗很敬重。其实不仅是他,几乎整个荆襄系的人,对向朗都不敢有什么不敬,连马谡看到向朗都持子弟礼。
向朗兄长之子向宠,也是向家一个后起之秀,在先主时就做了牙门将。夷陵大战,蜀军崩溃,只有向宠的大营完整无整,刘备多次赞他有用兵之能。建兴元年,他被封为都亭侯,做了中部督,负责成都的禁军宿卫,是丞相府中掌兵的中坚人物。
不过,明眼人也可以看出其中的微妙玄机。作为荆襄系的代表人物之一,以能理剧著称的向朗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封侯,而且由地方进入中央,看起来是高升了,其实却没有了实权。步兵校尉是个虚衔,远不及向宠的中部督重要。丞相长史看起来尊贵,可是在诸葛亮的身边,又能有他什么发挥的地方?他的从子向宠封了侯,他却没有爵位,这其实也是在打他的脸。
好在向朗这个人年纪大了,心态好,和一帮后辈平起平坐,他也能泰然自若。召集开会,他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却很少发表什么言论,除非诸葛亮点名问计——不过这样的事好像还没发生过。
“向公,你来啦。”
“嗯。”向朗抚着黑白参半的胡须,打量了霍弋一眼,见他眉宇间有些忧虑,便笑了起来:“小子,小小年纪,怎么愁眉苦脸的。开心点,日子还长着呢,没什么大不了的。”
霍弋展颜一笑,“谢向公。向公请!”
向朗点点头,迈步进了帐,见姜维正站在诸葛亮身边,两人轻声交谈着什么,便走上前去,躬身施礼:“丞相,姜君侯。”
诸葛亮热情的伸手相邀:“向公,快请入座。”
“谢丞相。”向朗走到些自己的位置上坐下。长史与主簿、主记一样,都是丞相府的大吏,长史又为最尊。诸葛亮的丞相府有两个长史,除了向朗之外,另一个就是蒋琬,现在留在成都,称为留府长史。
姜维被向朗那声君侯喊得面红耳赤,讪讪的退到一旁。仓曹掾也是丞相府的重要掾属,地位却低于长史,只能坐在下手,而且名义上长史是可以将兵的,仓曹掾却是完全的文吏之事,不可将兵,所以姜维只能坐在主簿胡济的下手。和向朗斜对面。
向朗入座之后,诸葛亮和他闲聊了几句,时间不长,主簿胡济、参军费袆来了,又过了一会。参军爨习、军祭酒、辅军将军来敏等人也来了。又过了一会儿,丞相掾姚伷和参军马齐联袂而来。
丞相大帐时热闹起来,济济一堂,互相打着招呼。诸葛亮等了片刻。咳嗽一声,声音也不高,大帐里却顿时鸦雀无声,无数双眼睛齐唰唰的看着诸葛亮。
诸葛亮对霍弋使了个眼色。霍弋站起身,将魏将张郃率领一万精骑。已经离上邽不足三十里的消息通报了一遍。
他的话音未落,安静的大帐里顿时“哄”的一声,像是有水滴进了油锅,突然炸了起来。虽然没有人大声说话,可是互相交头结耳的议论声却像浪花一般,连续不断的拍打着每个人的耳膜。
诸葛亮平静的看着,霍弋拿着笔,准备记录接下来各人的发言。姜维低着头,似乎在闭目沉思。看不出有什么异常的地步,可是他的从容在普通有些慌张的人中却显得那么的突兀。
叽叽喳喳的议论了片刻,随着一声咳嗽,有个人站了起来。霍弋都不用看,就在纸上写下了“来敏”二字。他甚至也不用想。就能知道来敏将要说什么。
“丞相,兵贵胜,不贵久。我军出征四个多月,如果从汉中出发开始算起。马上快要半年了。上邽城久攻不下,士气颓落。而逆魏的援军又至,此消彼长,久战不利。丞相,依敏愚见,还是及早撤退为好。新年之后,再作打算。”
霍弋无声的笑了笑,一边在纸上记录,一边想道:果然还是这两句。来敏这个老头,也真是老而弥坚,却一点长进也没有啊。
在蜀汉的朝廷里,来敏是个异类。
来敏字敬达,今年六十五岁,比向朗还要年长几岁。他是义阳新野人,和魏霸是同乡。不过和魏家的出身寒族地主不一样,来家是南阳旺族,传自武帝时的光禄大夫来汉,西汉末,来仲娶了光武帝刘秀的姑姑,生来歙。来歙作为光武帝的表兄,倍受亲信,战功赫赫,后来持节伐蜀,在军中遇刺。光武帝很悲痛,亲临吊丧,并将汝南的当乡县改名征羌县,以纪念来歙的征羌之功。
来家在后汉一直是大族,尚过公主,出过三公,二千石更是不绝如缕。来敏的父亲来艳便做过司空。来敏本人好学,善左氏春秋,尤精于《仓颉》、《尔雅》的训诂,在文字学方面有相当精深的造诣。不过他生不逢时,生在乱世,那一肚子的好学问派不上用场,却给了他一个典型的书生脾气。他的姊夫是黄琬,黄琬的姑母是刘璋的祖母。刘璋派人去迎接黄琬的妻子,也就是来敏的姊姊入蜀时,来敏就跟着来到成都,做了刘璋的宾客,当然也就打上了刘璋的烙印。
来敏有着显著的家族声望,所以刘备入蜀之后对他非常优待,署为典学校尉,后来立了太子,又让他做太子家令。后主登基后,他以东宫旧人的关系,升任虎贲中郎将。
虎贲中郎将是掌管宫中宿卫的重臣,当然贵不可言。不过去年诸葛亮出征的时候,就把他的虎贲中郎将给免了,请为军祭酒、辅军将军,随军出征。这当然是个虚衔,为的是给向宠腾出位置,可惜来敏不是向朗,他对此耿耿于怀,多次发表不合时宜的言论,煽动某些人的不满情绪。
用诸葛亮的话说,这叫乱群。来敏就是一匹乱群之马。
今天,这匹乱群之马又第一个跳了出来。

第208章乱群之马(第十一更,800票!)

来敏的撤退论一出,一片附和声。
诸葛亮的脸色有些难看,他看到附和的人不仅有那些一惯反对他的,还包括了一些以前支持他,至少是保持中立的人。看来张郃给他们带来的压力的确不小。
“来将军请坐,其他人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吗?”诸葛亮摆摆手,示意来敏入座。来敏面色一僵,悻悻的退了回去,却不服气的斜睨着诸葛亮。大帐里至少有一半人支持他,剩下的那些虽然没有明言支持,却也低着头不说话,显然也意识到了形势的严峻,他倒要看看诸葛亮这次会怎么处理。
不管怎么处理,诸葛亮都是一个败局。蜀汉军攻城无果,已经疲惫不堪,魏军援军一到,士气大振,必然会出城反击。双方兵力差不多,魏军又有精骑助阵,优势很明显。战,蜀军必败,不战而退,则诸葛亮的北伐到此为止,同样是一个败局。
诸葛亮注意到了来敏的不愤,却不以为然,而是继续询问其他人的意见。大家互相推让了一翻,爨习站了起来,躬身道:“丞相,敌众我寡,久战无功,愚以为不宜久留。应该先撤回汉中,屯田练兵,以待时机。这一战,虽然未能全取陇右,可是扬我声威,让逆魏惊惶失措,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目的。见好就收,方为得计。”
诸葛亮微微点头,表示对爨习的谢意。爨习虽然也赞同退军。可是他的态度和来敏完全不同。他至少还给诸葛亮留了一点面子。
爨习是建宁大族,他的外甥就是李恢。当年刘备反攻刘璋时,李恢奉命求见刘备效忠,并奉刘备之命招降了马超,立下了功劳。前年诸葛亮南征。李恢以庲降都督的身份督军助阵。平定南弯之乱,又立了战功,现在是蜀汉镇守南方的方面重将。爨习没有那么大的本事,不过他依仗着建宁大族的身份。在丞相府做一个参军,其实就是个闲职,没什么实权。可是他的话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一部分益州大族,特别益州南部大族的意见。就算诸葛亮不予采纳,也要给几分面子。
爨习刚退了下去。姚伷又站了起来,发表了一番看法,主体意思相同,着眼点不一样。他提醒诸葛亮,兵不再役,粮不三栽,现在已经第二次运粮了,再坚持下去,势必要第三次运粮。而汉中的储粮有限。如果要从成都转运,时间又跟不上。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战胜魏军,还是以撤退为宜。
姚伷是巴郡阆中人,现在的身份是丞相掾,负责选拔人才。巴郡原来是最初支持刘备的益州人。刘备定蜀后,巴郡人在刘备的麾下占有重要的地位,不过夷陵一战,那些人大多死在军中。巴郡的势力大衰。姚伷是现在巴郡人中的佼佼者,多次得到诸葛亮的称赞。他的意见。可以代表相当一部分益州北部大族的意见。
“尹祭酒,你的意见呢?”诸葛亮不动声色的转向军祭酒尹默。
尹默犹豫了一下,站了起身,拱拱手,淡淡的笑道:“丞相,默乃一书生,唯知咬文嚼字,不通兵事。不过,兵者,国之大事,还请丞相集思广益,三思而后行。”
尹默是梓潼涪人,他的学问不错,曾经远赴荆州,向大儒宋忠求古学,精于左氏春秋,刘禅做太子的时候,他是太子仆,教刘禅读左氏春秋,也算是帝师之一。在广汉李邈被诸葛亮找了个借口赶回成都之后,他就是广汉、梓潼一带的代表人物。
霍弋一边在纸上写着,一边无声叹息。尹默虽说谦虚的说不通兵事,可是他这句话和反对有什么不同?丞相今天真是很难找到几个支持他的人啊。
诸葛亮依然无动于衷,又把脸转向长史向朗和参军廖化:“向公,元俭,你们有何看法?”
廖化看向向朗,向朗眨了眨眼睛,沉吟了片刻。霍弋诧异的抬起头,打量着向朗,不由得有些紧张。他。得出来,平时一直不怎么说话的向朗今天有说话的欲望,诸葛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