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骑-第3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慕容据则一直想着在那个小房间里头和三个安西青年的对话。

为国为民的大英雄么……过赤亭关后,路上开始发现有些人在偷偷摸摸用运些什么东西。

慕容归盈设法拦住几个,拷问之下才发现是有人偷偷从伊州方面运粮运羊要进入高昌地区去卖。

原来颉利离开高昌之前烧掉了高昌的官仓,使安西军两万多人无法就食于当地,当然,颉利烧掉的只是高昌的官仓,但是局势紧张他没法将民间的存粮也刮个干净,所以张迈进城以后高昌的父老就显得很害怕,担心安西唐军会借机征收重税以度过难关。今年的税早就收过了,眼看进入寒冬,高昌的家庭人人都守着粮袋要熬冬天,如果再征一次税,对富民来说固然会是一笔不小的损失,对贫民来说那更是夺他们糊口的人命粮!

若在疏勒,由于民心基础好又有一套执行力强大的行政配套,张迈或可以考虑推行余粮收集的政策,但其时安西军初得高昌,诸部新附人心未稳,父老们相携来恳求张迈不要加税,结果张迈一口答应,并下令从龟兹、焉耆加紧运粮过来,正因此故,慕容归盈才会见到高昌居民群相称赞张迈的情景。

但两万人的粮草哪有那么容易运到?加上天寒地冻,风雪飘洒,更是增加了运粮的难度。就在这个时候郑济到了,他知道张迈的困难以后当即献策,认为官仓虽然烧了,但高昌民间却应该还有余粮,数百里转运粮食不但困难而且中途消耗太大,还不如就在当地重金购粮,以征税夺取百姓粮食会导致混乱,以重金购粮却不会有这种恶果。张迈认同了他的观点,却还是有一桩难处,那就是安西唐军带到高昌的军资也不够进行此事。

郑济于是又提出,以不公开的方式将他这次带到高昌的所有财产都捐献出来,“国家有困难,我们做商人的也该出一份力量。”

张迈没有拒绝,当即启用他为秘密募粮使,在高昌城市井开了一家米铺,以商铺的名义公开收购粮食。时已入冬,粮食价格本来就较秋天来得贵,而郑济开出来的价格又是冬天粮价的三倍,而且宣布有多少收多少。消息传出轰动全城,无论百姓还是商户,但听说此事都打起了小算盘,许多人家贪钱图利,在留下自家的口粮之后便将余粮拿出来卖。

没一天时间郑济就将他带到高昌的资财花光了,于是郑济又向高昌的和尚借钱,而由张迈居中作保,郑家的豪富之名高昌众僧多有耳闻,他开出来的利息又高,加上再有张迈作保,借起钱来便源源不绝,其中更有一些富室左手卖粮,右手就将钱借给了郑济,张迈对此虽然有所察觉却假装不知。

这一来高昌地区的粮价就忽然高了起来,不但本城民间的百姓纷纷出售余粮,更因此出现了许多粮贩子到各处倒买倒卖,连带着将周边的粮价也抬了起来,张迈当初问诸城诸部的富豪与权势者捐献粮食时人人哭穷,这时在高价的引诱下,整个高昌地区的余粮就像“无中生有”般忽然冒了出来,其中犹以蒲昌城流出的粮食最多。

不但高昌地区,就连相连的伊州地区也有些人听到了消息动了心,粮食的出口无论在那个时代都是较为敏感的事情,所以有一些人便驱羊运麦,走小道走私他们倒也不一定需要走到高昌去,只要运到赤亭关附近就会有粮贩子以高价收购。

慕容归盈和慕容据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各有各的感受,慕容据道:“爷爷,看来张大都护果真是爱民如子啊。宁可自己吃亏也坚守不加税的承诺,只是他这样买粮法,能吃得消么?”

慕容归盈淡淡一笑,说:“收取民心的手段罢了。至于买粮的钱,今天亏了,明天准能翻倍赚回来的。佛陀说因果循环报应不爽,那可不是佛门的空言。”

慕容据道:“爷爷,那么这位张大都护是否值得信任?值得结交?”

慕容归盈道:“他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都能信守承诺,自然是值得信任,不过能守信的人,有时候却比反复无常的小人更加可怕。”

对于爷爷的后半句话,慕容据却是听不懂的。

慕容归盈到达伊州后向主帅曹元德汇报了此去的成果:张迈仍然坚持大唐法统,但也认为在非常时期有些事情也可以变通,同意了归义军方面提出的高昌并入安西、伊州并入河西的主张,共同防范毗伽,并为了加强双方的同盟关系,仿于阗例开放边境,许安西、河西的商人能够彼此往来。

张迈还提出希望与曹议金、李从德三家会盟,以促进唐属诸藩的同盟关系,至于会盟的时间地点,张迈以为地点可以在焉耆、在高昌,也可以在蒲昌海,时间方面则越快越好。

慕容归盈在向曹元德转达此事以后又拟了一封文书详细叙述此事,交给孙子慕容据让他回敦煌亲自呈给曹议金。

慕容据拿到文书以后便冒着寒冬赶回敦煌,伊州离沙瓜二州已经不远,慕容据于十二月初二赶回敦煌,将文书呈给曹议金,这时沙州方面已经撤回了在孔雀河的驻军,曹元深也回到了敦煌,他们父子三人商量的时候慕容据也得以在旁边听着。

曹议金看完了慕容归盈所拟的文书以后,问两个儿子的意见,道:“张迈要与我会猎于蒲昌海旁,你们看如何?”

曹元深道:“张迈自起事以来抑胡兴汉,而且他事事都维护大唐法统,我以为这个朋友我们应该结交。”

曹元忠也道:“二哥说的不错,这位张大都护英雄了得,我也觉得他值得结交。”

曹议金道:“除此以外,你们就没有其它见地了?”

曹元深、曹元忠齐声道:“请父亲指点。”

曹议金一笑,道:“会盟是可以的,但这番会盟最要紧的,一是要张迈承认河西当归我们曹家所有,二是要与他建亲,将他挤兑住,那他以后受限于同盟之约就不敢轻易东侵了,而我们却可以背靠这个盟友,戮力经营东路。我有预感,咱们曹家在西域百世不易的地位也将由此而巩固!”

慕容据听他们说来说去,都是讲如何扩大地盘,对比起安西军那种为国为民的信念便显得私心极重,他是少年人,心事还藏不大住,脸上便有些不大自在。

曹议金却会错了意,招他近前,道:“此事若能顺利,往后河西将是咱们曹家与慕容家共贵共荣之天下了。”

这句话其实是要借慕容据的口说给慕容归盈听的,慕容据虽然年轻,但看破这一点的聪明还是有的,心中反而生出了几分惭愧来,暗道:“大英雄,大英雄……他们安西或许有吧,但我沙瓜二州,却不过是有几个大家族罢了。”

 第四十三章 大杀而后大治

岁末,天寒地冻,郑渭却仍然坚持每天工作九个时辰以上。

在攻下高昌之后,他和张迈、杨易在这个地区办了几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颁布新的律法,这是以唐律为基础,又由张迈、郑渭、杨定国等人根据实际情况删削增补过的一部律法,然后又从中挑出最基本的十条律法编成歌曲,教全民传唱以此来普及全民最基本的法律知识。

新的律法强调诸族平等的同时又淡化民族观念,其最根本的一点是强调在法律面前所有平民人人平等,削除掉所有回纥贵族的部落特权,不但税金平等了,连法律地位也平等了。对于占人口多数的非回纥人口来说,他们都很拥护这样的改制,所有进入境内的旅客必须要和本地居民一起遵守同样的法律,当然,奴隶所享有的权利要比平民少,这是照顾到现阶段安西境内有大量奴隶的现实。

这时候,张德从还在下疏勒时就开始培训的一批法官来到了东方三镇,以大概三万人口一个法官的比例配置了下去,境内的民事纠纷均归法官处理,法曹系统**了出来,不再接受长史的管理而直接向大都护负责。

郑渭办的第二件事是厘定了税金。龟兹、焉耆、高昌三地的农牧税收,不能说很重,也不能说很轻,然而有一些地方很不合理,其中最不合理的地方,便在于某些回纥统治阶层拿着毗伽或者先代可汗的特许而避开了所有税收,寺庙的庙产一般也不收税,可是统治者的需求就是这么大,开支总得维持,因此这些缺口就都转移到了农民、牧民与商人身上,造成了很大的负担。郑渭调整了这种关系,他适当调轻了农、牧、商的税金,而宣布所有回纥与寺庙都必须无条件地缴纳同等的税金。

这两项改制引起了轩然大波,旧贵族和佛教都觉得自己被张迈欺骗了,尤其是在蒲昌城这里是回纥残存贵族的聚集地,对于张迈的进入他们原本是张开双手欢迎的,希望的是张迈的到来能给他们带来利益,哪里想得到的却是这样一个结果!

正月初三,当安西大都护府的税吏拿着新的税制表前往蒲昌城收取第一次冬税的时,进城的五个税吏当晚全都失踪了。法曹派人彻查,却哪里查得到一点蛛丝马迹?

户曹再派五个税吏去征收,那五个人又失踪了,这一次由于有了准备,第五个人在混乱中逃出蒲昌城十余里才被人赶上灭口,但踪迹已经暴露了。

这件事传开之后东方三镇无不震动,连伊州方面听到消息之后也推迟了曹议金与张迈会盟的时间,慕容归盈判断高昌要出乱子“如果张大都护处理得妥当委婉,事情还不至于闹大,但如果处理得不够谨慎,那只怕要出乱子的啊。”

和高昌不同,慕容归盈对伊州的治理是“从旧俗”,也就是尽量不动既有的权势者,只是对他们加以统合,要他们和新的统治者合作。正因如此,在慕容归盈治理下的伊州在短短半个月间就稳定了下来。

蒲昌是有首附之功的,本地势力又盘根错节,这样的事情牵连一定极大,唐军又是新得高昌,如果蒲昌城出现动乱,安西军在高昌的统治都有可能因此而变得不稳,从以往的经验看来,慕容归盈觉得最后的结局多半是以一个各方面都可以接受的条件来不了了之。

但是张迈这次的处理却叫慕容归盈颇为意外,他竟然直接让军方去处理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