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骑-第3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迟疑间,张毅已经取过那个大书箱来,杨易李膑有些警惕,但见张毅打开书箱,里头却都是图谱,看样子竟然有十余本之多,看样子都是有年头的古册了。

只听张毅道:“此为吾张氏所藏瓜、沙、伊、肃、鄯、甘、河、西、兰、岷、廓十一州山河人口图籍,为九十年前张义潮公所制,当时共制成两套,一套献于朝廷,一套留在河西,献于朝廷随长安沦陷而毁,留于河西者却一直由吾张氏秘密保护,曹议金几番要强取豪夺,却都被我们瞒过,如今他只道此图已毁,却不知仍然在我们张氏手中!”

他说着将这河西十一州山河户口图籍一捧,道:“如今老父便代敦煌张氏,将此十一州图籍献于张大都护!”

李膑听得差点惊呼出来,张迈也是有些意外,这河西十一州的山河户口图籍,记载的乃是河西地区的天文、地理、民俗、风情、险隘、物产以及人口户籍,人口户籍状况也就算了,毕竟过了这么多年最多只能当做后世的历史材料,现在对安西唐军来说没什么实用价值,但山河图谱却有大用,得此图籍,相当就掌握了整个河西的地理情报,除去这几十年来所改易的部分防御工事之外,安西军将会对从沙州到岷州二千里土地的军事情况了如指掌了。

看着张毅献上来的这份山河户口图籍,张迈真是惊喜交加,他可没想到这位张毅一见面就送了自己这份大礼,却不知自曹议金执政以后,归义军政权对张家嫡系明里优容,暗中打压,二十年以降,张家在沙州的势力已经是缩之又缩,只因敦煌张氏乃是千年大族,人口众多,根底深厚,所以曹议金才没能将之连根拔起,但沙州军政大员却都已经没有张氏嫡系的人物了,正因此故嘉陵给张迈送过去的名单之中才没有张毅的名字。所以张氏族人一听说“族中”出了张迈这样一个大人物,当然要设法前来挂靠了。

这份图籍对安西唐军来说固然有相当大的使用价值,但更重要的还是它代表了沙州一股势力正在向安西军倒靠,有了这样一个本土大族作为内应,对往后张迈的种种行动来说都将大为有利!

刚才双方都还显得很陌生,这山河户籍图谱一献,无形中便将张迈与张毅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不知多少,张迈将图谱交给李膑掌管,自己却问起来张氏在沙州子弟的情况来。

张毅叹道:“自曹议金执政以来,他任用私人,祸乱政纲,我张家子弟从军从政皆无前途,因此只能以耕读传家,也有一些出家为僧的,也有一些做得两州小吏的,然大体而言实在有些辱没了英雄祖宗!”

其实曹议金在沙州的作为也没那么不堪,至少在“任用私人”这一条上实在是有些冤枉,不过作为被曹氏挤下台的张氏后人,对曹议金有这样的非议也可以想见。

张家本有的传统,要不然如何能在汉朝就出了一个承前启后的大书法家?政治上的道路一时被堵住以后,许多人便转向于“学”,张迈早知道沙州地区有不少家族极重文化教育,这时道:“为僧那是可惜了,但读书却是好事。如今安西正缺文吏,咱们张家的子弟若是有真本事,将来大可到安西去,未始没有用武之地!”

张毅大喜,道:“自曹氏执政以来,我张氏出仕之路几乎堵死,虽然曹议金也曾假惺惺安排了若干吾族子弟为官,但那都只是给个虚衔,但若能到安西出仕,那我族重兴之期便不远了!”

张迈微微一笑,道:“沙州才俊若肯到安西,那边肯定欢迎,倒也不限于张氏。不过咱们安西的政制法度与河西这边大不相同,去到那边之后还得重新学习才是。”

张毅笑道:“这个自然,自然。”跟着便请教了一些安西、河西政制的异同,张迈略为析说,张毅底子很厚,乃是在野人物中文派的佼佼者,虽然没有实职,但他时时观察着河西政制的变化,内心自有一套想法,张迈和郑渭一起建立起来的安西文官系统虽然朝气蓬勃,但说到精密处也未必能胜过大唐故有的文官体系,所以这时张毅听张迈一说很快就掌握到了两者的异同所在,而张迈在张毅的言谈之中也看出他见识大为不凡,心想:“敦煌张氏有着近千年的底蕴,虽然被压制了二十多年,但这未必不是一件坏事,将来若能引入以张氏家族为代表的沙州文化精英再加以培训改造,一定能够大大充实我们安西唐军的文官系统,减轻郑渭的压力。”

两人谈话既涉及到安西的政治制度,这种事情千头万绪,真要深入说下去只怕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李膑看看已过四更,提醒道:“大都护,这些事情是否可容日后慢慢再说?”

张毅呀了一声,道:“看看我,看看我,因与大都护言语投契,竟然忘了时辰,耽搁了大都护歇息,真是该死。”

张迈笑道:“我其实倒也很想与待飞先生彻夜长谈,不过明日要去祭拜张义潮公,还是应该睡上一觉,免得明日顶着一双黑圆圈去,那却是对张公不敬了。”

张毅道:“如此,张毅便告退了,但是临走前还是有一件事情要告知李司马。”

“哦?”李膑有些意外:“请问何事?”

张毅道:“在张大都护抵达敦煌之前,北边已经来了一伙人,人数不多,大概只有三五之数,但来历却有些奇特,乃是从伊州方面入境。且入城之后便不见了,至今不知藏在哪里?”

李膑为之愕然:“来自伊州?伊州如今已是归义军治下,伊州来人,倒也不算什么奇特之事情。”

张毅道:“不对,这伙人虽然从伊州入境,但我可断定他们绝非伊州之人,只是借道伊州罢了!”

这些本地的世家大族,根基之深、耳目之广,绝不是李膑、嘉陵派出几个几十个探子就能比拟的,因此能够探查到许多探子无法接触到的情报。

“那先生认为这些人是?”

“我怀疑……”张毅道:“这些人很可能是来自北庭,甚至可能来自契丹!”

 第五十四章 招魂

灵俊与张毅离开以后,张迈问李膑:“你看如何?”

李膑道:“若真是契丹或者北庭的使者来到沙州,则归义军中必有人与之暗相勾结。如今河西在大都护的带动下民气正旺,汉民犹思宗唐,如果曹议金真勾结了毗伽来对付我们,那绝不是好招,反而是昏招!不过我们也不得不有所防备。”

杨易道:“高昌乃是一盆地,虽然没有巴蜀盆地那样的绝险可也四面环山,年初经过一番清洗以后内部已经干净得很,只要不出差错,就算是东面北面同时遭受攻击也还扛得住。但我们现在人在敦煌,曹议金动向未明,要小心的反而是我们。”

李膑道:“依我看来,曹议金与北庭暗中来往是很可能的,不过现在最多也就眉来眼去,是曹议金尚不肯断绝与北庭回纥的关系,但要真公开连胡叛友,我想他不至于这么昏!”

议论既定,当下各自休息,因第二天还有一件大事要办那就是前往莫高窟祭奠张义潮。

张义潮乃华夏民族之大英雄,其功业之盛足可附于班超之后,张迈一路西行又一路东进,对这位民族英雄极尽仰慕,所以未入敦煌,已经和归义军的使者议定,此次前来沙州,祭奠张义潮便是一早就定下的行程之一。

这日天色却忽然转阴,回春寒的风拂得人有些惊寒,张迈纵马驰至莫高窟三里外,望见张义潮的衣冠冢便即下马。张义潮卒于长安,所以河西军民所立坟墓只是衣冠冢,并非原坟。

自景琼一事后,曹家对张迈的态度变得微妙起来,原本计划中要大张其事的“联祭”这时也变成了应付之举,曹议金推说旧疾发作,只派了曹元德代表自己出席。

不过张义潮乃是河西汉民心目中的“护国神”,张迈要祭奠张义潮的事情沙州百姓大多早有耳闻,这一日虽然天气不好却还是空巷前来赴会,对此曹家也不好横加阻挠。

到了衣冠冢边时,头顶的乌云越来越黑,竟然淅淅沥沥下去回寒春雨来,曹元德缩了缩被凉雨洒到的脖子,匆匆将一片骈四俪六的祭文念完烧了,不料祭文被雨打湿竟然烧不着。

张迈出列,眼看天凉雨冻,但数千百姓却无一退去,知道他们不是来看热闹,而是真心敬爱他们心目中的河西护国神,心头感动,将祭文藏在怀中,站于高处,一阵狂风刮来,将雨点如铁豆一般劈在张迈脸上,张迈全身都湿了却全不躲避,对着数千沙州百姓朗声背诵起安西唐军的《祭右神武大将军张公文》来。

这时风势渐敛,雨势渐弱,方圆数里全无人声,只有张迈那雄壮的声音在莫高窟左近回荡赫赫大唐!雄立东方!

以仁以武,辟土开疆。

东渐于海,西被流沙,声教宇内,威临万邦!

降及安史,国祚几斩,君险臣危,万姓仓皇。

安东不守,北庭成墟,安南割据,河西沦丧。

赖有将军,重开旧路,慷慨归义,图盛图强。

惜乎伟业,未克全功,中兴未至,英雄已亡。

大恨诸胡,趁乱觊觎,侵我四镇,吞我甘肃。

西域万里,遍地狼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

泱泱中华,岂甘为臣?

汉家苗裔,誓不为奴!

迈等不才,愿效先烈,奋剑驰马,整军经武。

重建律令,重整河山,以期规复,以期雪辱!

丹心碧血,倾出肺腑。

汉道不昌,此志不渝!

伏惟尚飨!

这祭文写得颇文,百姓也未必全听得懂,但张迈的念诵铿锵有力,又在风雨之中屹立不动,所有人还是都被他感染了,张迈朗诵着,朗诵着,风势忽大忽小,乌云却飘得远了,阳光透了过来,天色忽而大霁,明媚的春阳照耀着莫高窟,一扫方才的阴霾阴冷,仿佛是祭文引来了温暖的阳春。

这一刻的气氛,没有张迈刀斩景琼时的那种猛烈,有的却是另外一种肃穆,遥念张义潮,又一起展望“重建律令,重整河山,以期规复,以期雪辱”的未来,忽然间数千人的心似乎都融在了一起,这一刻不分你,不分我,唯有的只是一群不甘为奴的汉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