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骑-第3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葛萨丹摩能够爬到这么高的位置,肚子里也是有不少料的,这时说起来条理分明,几乎无懈可击!他的这番话勾起了帐内众人的无限联想,金帐之内一些本来倾向于联毗伽攻张迈的也砰然心动。至于那些墙头草,眼看葛萨丹摩如此说,心想他平时最会揣摩大汗的心意,跟着他总没有错,便都不跌地点头,表示赞成。

葛萨丹摩见众人随己,心中就更有底了,继续道:“南征利少而艰难,东征利多而容易,我们的骑兵进入亦黑山地后难以施展其长,进入天山北麓却是如鱼得水,而安西那边,他们威震西域的陌刀战斧军要进入草原,只怕也没什么好果子吃。眼下安西与我们的实力最多不过半斤八两,但双方平分了北庭,接下来我们的实力一定会占优的,到了那时,安西不来犯就罢了,要是来犯,那是自取灭亡!阿史那却说什么唇亡齿寒来危言耸听,简直就是狗屁不通!若是我们能混一天山北麓和碎叶、伊丽两河,那时候东进漠北收复故地都有机会了,称霸西域乃至南征中原都有可能!区区一个张迈又岂在话下!”

阿尔斯兰听到这里,头微微一点,虽然不是很明显,但众大臣却都看见了,慌得纷纷道:“相爷说的不错,眼下正是夺取北庭的千载良机!”

阿史那。科伦苏急了,叫道:“大汗,千万不能听他的!我们万万不能和张迈联手啊!张迈的手段实在太过厉害,咱们要是一个不慎,一定会被他吞并的!”

葛萨丹摩本来要怒喝,眼看大汗的脸色因为阿史那。科伦苏吹捧张迈而变得很难看,就闭上了嘴,果然便见阿尔斯兰怒道:“你给我闭嘴!若不是看你年高,我就要派人掌你嘴了!”

阿史那。科伦苏这才恹恹退到了一旁。

阿尔斯兰便要下令,但口张了张,忽然又停下,道:“且让我再想想。”

葛萨丹摩本来眼看大汗就要决定了,哪里知道他忽然停下,暗想:“怎么回事,难道我刚才的揣摩错了?其实大汗是想联毗伽攻张迈的?”

阿尔斯兰接连两天都没有召见何春山,也没有召见群臣,到了第四天才忽然传召,当着众臣的面,对何春山道:“你回去吧,告诉张迈,我愿意与他夹攻毗伽。”

葛萨丹摩大喜,喜的不是这个决议本身,而是自己毕竟没猜错大汗的心思。

何春山却只是很淡地一笑,道:“大汗英明。”

阿尔斯兰又说道:“至于进兵时日,任你们大都护抉择,总之只要他兴兵北上之时,我也一定会起兵响应。”

好好抚慰了一番之后,便让阿史那。科伦苏送何春山出境。

何春山听说他要派人送自己处境,心中呐喊,说道:“大汗,何春山只是一介使者,如何敢劳阿史那老将军送出数百里外?”

阿尔斯兰却笑道:“咱们两家既然议定夹攻毗伽,那就是订立了攻守同盟,对待盟友怎么可以怠慢!”

眼见他前倨后恭,何春山明知有异,却也不好再推,当即答应了。

阿史那。科伦苏一双老眼深若桃花潭水,葛萨丹摩却对大汗这次的安排甚是迷惑,心想:“到底是哪里不对头呢?既然要和安西结盟,为何却派极力反对与安西结盟的阿史那去护送何春山出境?”

 第七十二章 这里没有张大都护

何春山出八剌沙衮以后,一路都有数千大军“护送”,阿史那。科伦苏一路对他不冷不热,绝不与他有半点私下接触,直到望见真珠河,才指着河流说:“恨当初未能投鞭截断此水,踏平亦黑山脉。”

何春山哈哈笑道:“有我大唐陌刀将士在,只怕便是真珠河竭,亦黑山平,也是无用!”

这时两人正处于半山腰上,看看下了山就要到达渡口,科伦苏道:“老夫一路未尽主人之道,今天送一送尊使。”两人并骑,护送军不敢靠得太近,马上科伦苏才道:“莫回头,莫有动作,低声说话。”

何春山嗯了一声,道:“阿尔斯兰这次让相爷来送我,是什么意思?”他虽明知道阿史那。科伦苏已经被贬官,却仍然叫相爷。

阿史那。科伦苏才道:“我们大汗的为人,心思缜密,但见事之快不如大都护,决断之狠不如萨图克,但地方诸酋与何使者有来往的事,他只怕已经有所耳闻了。而且葛萨丹摩他们是主张联安西攻北庭的。”

何春山挥鞭指着真珠河,似乎正与科伦苏议论山水,口中却道:“那么他这次让相爷来送我,又作出如此严密的监视,就是不想他们再和我有什么接触了?”

“是。”阿史那。科伦苏道:“因为我是金帐之中唯一极力赞成南征的人,想必因为这样,大汗才让我来送尊使。阿尔斯兰既然已经有所警惕,这次尊使之言,恐怕他就不会尽信,甚至就是葛萨丹摩也可能因此而宠信稍衰,但他与毗伽结盟之心应该还是会有所动摇。当然,尊师回到宁远以后还是请郭将军多加小心,安西那边最好不要露出重大破绽来,否则只怕会有不测之祸。”

何春山道:“若依相爷所料,阿尔斯兰他现在到底算是什么态度?”

阿史那。科伦苏道:“按理,如果真要东征,对毗伽的使者也就会有动作了,但据我所知,大汗却派了葛萨丹摩的儿子去送毗伽的使者出境。”

何春山奇道:“他这是什么意思?”

“如果没猜错的话,只怕……”阿史那。科伦苏道:“只怕大汗是要两头准备了。”

“两头准备?”何春山不知是因为马上带风听不清楚,还是听明白了字句却不明白。

“两头准备,以观形势,那头不妙就打哪头,这是我的推断。”说话间已到渡口,阿史那。科伦苏一指,道:“到了!”

渡口上都是木筏,没有大船,阿史那。科伦苏送到码头,朗声道:“老夫奉大汗之命,直送尊使上船!望尊使见到张大都护时多多拜会,就说若有机会,阿史那。科伦苏一定会到疏勒一行!再次领教领教张大都护的英姿!”

这几句话客气中带着言外之意,言外之外又藏有暗示,何春山哈哈一笑,道:“那可欢迎得很,就怕真珠河水流湍急,您老年纪太大了,受不了木筏颠簸,要想到疏勒一行,还是另外找条陆路吧!”

阿史那。科伦苏嘿了一声,与他执手道别,周围的人望见都从他们貌似客气的言语中听出了暗藏的杀气,阿史那。科伦苏在临别时忽然身子向前微俯,低声道:“萨图克是关键,谨记!”

便挥手道别。

声名之成,有时候常出偶然。张迈在敦煌做了那么多的秀,真正说起影响力来却还只是打了个底,夜袭狄银的那一役才算奠定了他在河西胡汉各族心目中的地位。然而名气起来以后,他便不再有出格行为也有许多人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并从中分析出许多大道理来。

张大都护在河边洗脚消暑,就有来归的汉家逃民说大都护在看瓜州大泽附近能否耕种,张大都护在河边洗他的爱马,也感动了许多百帐部的忠实崇拜者,觉得大都护这样的大英雄居然连洗马这样的事情都亲力亲为。

其实瓜州北部的土地,大多是一片片的荒土,瓜州大泽的面积甚大,水却不深,只是宽广而已,水味偏咸,勉强可以饮马,人喝却够呛,附近长了不少青草,可是要说到大规模种田则是不行的。

这一带除了百帐部以外,还有一些很小的游牧部落散居各处,这些部落多则数百人,少则百余人,据山据林,一般也很少走出他们赖以生存的领地,曹议金的因循之政使他将人力物力集中在如何笼络既有权势者上面,欠缺了一种对下层百姓的关怀,二十年间也未主动推行减贫之类的政策,偶尔对贫民的赈济也是救济不救贫,且多带有宗教意味或者出于宣传需要,并未成为一种日常的施政。

曹议金没功夫理会这些贫穷部落,这些贫穷部落对曹议金也就没什么感情。但张迈出现之后,却有一些部落主动依附了过来。张迈在百帐军的作为这时已经传播开来,那个“推翻百帐恶酋、平分部落资财”越传越神,沙瓜肃三州的牧民在口耳相传中都很期盼着这个传奇英雄来到自己的部落帮自己翻身。

除了游牧部落意外,瓜州的一些地方领主也开始变得不大听曹家的话,尤其是那些置业于晋昌城外的汉族庄家,在狄银围困晋昌的时候他们大多吃了大亏,如果世上本无张迈,他们忍一忍也就算了,但世上既多了一个张迈,想想张迈的战绩以及他所提倡的政策方针以后,许多人便心动了,开始以各种方式依附过来。

杨易便在瓜州大泽南畔,组合百帐军已经来归之民,在三千精兵之外编成六千牧骑和一千五百名农兵。部伍粗就,但装备却颇成问题,他们虽然吞了刘广武的装备,又在打败狄银之后缴获了许多物资,但六千牧骑还是有将近一半骑的是裸马,农兵用的是木矛那只能用来搞运输,这四千五百人虽能听令进退,但真要他们上战场能发挥多少作用却是难说。

石拔曾半开玩笑地说,那三千牧骑和一千五百名农兵加在一起,他带上龙骧府一个时辰就能将这四千五百人全部摆平。

当时郭漳笑着问:“那要是加上另外三千人呢?”

石拔哈哈地笑,就不肯回答了。

瓜州大泽旁的日子是艰苦而兴奋的,张迈在这里想起了疏勒,而杨易则在这里想起了温宿,在狄银退出这一带而晋昌的影响力尚未重建时,张迈就在这里接收战果:一方面是接收各种物资,一方面是接收各方归民。

他们用收集到的物资,张迈与杨易都与兵将同个锅吃饭,平日作息也都在一起,领导人与兵将之间几乎不分彼此,牧民与农夫们见这个威名犹在曹议金之上的传奇人物居然这样平易,与敬畏之余又生出了深深的亲切感来。瓜北的物质生活并未马上就变得多好,但见堂堂大都护也和自己一般劳苦,许多贫民心里便充实极了,张迈所说的那些话也变得越来越有说服力,许多依附过来的百姓都觉得跟着张大都护,未来会充满希望。

不过长远来说,瓜北并非久留之地,半荒漠半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