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骑-第4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人之中,宋审虔较知兵事,说道:“不可掉以轻心,自古陇右之兵最为强盛,西北民风剽悍,若让那个张迈占据了凉、兰,尽收河西之众,进而窥我灵武、凤翔、定难,只恐西北之祸,将不在契丹之下。”

韩昭胤也道:“薛学士所言心腹手足之论甚有见地,但心腹之患要牵挂,手足之患也不可不疗,凉州折逋氏等既然上奏内附,陛下何不乘机降旨,与其官职,使之为那张迈东进之阻遏。”

另外一个枢密直学士李专美一听说道:“凉州早得敕封,本有孙超作为留后在。孙超未有奏章上来,那折逋氏乃是吐蕃、羌人与汉儿之杂种,若是舍孙超而封折逋,岂不是亲胡而离汉?再说那折逋某人不过一方土豪,胡人来朝,想必是为张迈所逼,所以入朝求附,要靠他来阻遏张迈,不啻是驱狗御虎,只作徒然而已此事万万不可!”

李从珂一派本出沙陀人,但入中原既久,早已以汉人自居,且其臣属、兵将,也多是胡汉掺杂,沙陀人本身并没有形成一个**的军政系统,可以说后唐一朝只是皇帝血统上有胡人印记,习俗较为武野而已,与后世蒙古、满洲之形势完全不同,所以李专美言语之中出现尊汉贬胡的用语,李从珂听了也不以为意,反觉得理所当然。

韩昭胤道:“若只靠折逋某人一家,自然不行,但河西诸杂虏,早已习惯割据自治,那张迈既然有虎吞河西之心,河西诸侯必然惊心,因此只需陛下降旨西北诸州,许为后援,则诸州必然联兵以抗张迈,作为我朝之屏藩。”

宋审虔道:“只是这样一来,那我们和那张迈对抗之势恐将难以转圜了。”

李专美哼了一声,道:“陛下为天下之主!四方本当来朝,若不朝贡,便为叛虏,叛虏会当诛戮,何惧对抗!”

李从珂眉头微微一皱,他手下这几个谋士里头,韩昭胤、刘延朗相对务实一些,但风评不佳,李专美薛文遇有清廉之名,但作风则偏于文人。李专美刚才这番言语虽然堂堂正正,但后唐如今内忧外患俱重,这处境李从珂却是清楚的,还不至于被几句好话一说,一顶高帽一戴便飘飘然起来。

薛文遇道:“臣有一策,可安河西!”

“讲!”

李从珂年初起事之时,曾遇到一个卜士对他说:“大王今岁,将遇大贤,有此大贤襄助,必将如周文王之得姜子牙、汉高祖之得张子房。”不久李从珂就遇见了薛文遇,且各种征兆都与卜士所言暗合,此后薛文遇屡出谋划,所言皆中,因此李从珂对他也就更加信任了,故而薛文遇虽非凤翔旧班底,但李从珂对他的亲信却不在凤翔五人众之下。

这时薛文遇道:“但观奏章所言,这张迈虽不知何处派系,但其行事,在在皆号宗我大唐,又以大唐钦差之后自称,并以汉统作为号召。西北本多义士,若张义潮便是其一,虽然隔绝多年,宗唐之念未熄,这个张迈又推崇张义潮,或许亦是慕其行径,而其部属既听其言久,亦必有所动于心。既然如此,陛下何不顺势而行,予其册封,使他统领凉州以西诸州镇。同时遍封凉、兰、河、廓诸州。若张迈听封,则不能过逆陛下之意,且从此与凉兰诸州皆同为陛下殿前之臣,再无相攻之借口;若其拒封,则是自绝于大唐正统,其下属对其亦必生疑,陛下再降旨斥其貌为汉而实为胡,则河西诸族亦皆疑其为私非为公,使人心背弃张迈,诸豪群起抵触,则张迈纵然神勇,未必能恃强征服凉兰河廓也。且据凉州传来的消息,那张迈的背后亦不安稳,故其东来之众,非其主力所在,若其不能内抚部众,外巩边疆,则自顾犹不暇,尚何能东进凉、兰,窥我灵武、凤翔?”

李从珂闻言一喜,李专美也道:“薛学士所谋甚正,正是我大朝所当为。凉兰诸州处化外已久,如今迫于张迈压力,必皆受封入贡,如此则不费一兵一卒之力,可安河西。”

宋审虔却不肯就信,道:“不费一兵一卒就要平定河西数千里疆土,我怕天下间没这么好的事情。还是下令凤翔、朔方、彰义、雄武诸节度使严加防范,巩固边疆为上策。灵武张希崇,素为诸胡所畏惧,且灵武又近凉州,正可许其便宜行事。我闻北庭为契丹附属,那张迈既攻北庭,便犯契丹,可秘使人北上,贿赂契丹重臣,使耶律德光注意西北之事,若能使耶律德光引马西窥,那我们就同时去了两个心头大患了。”

李从珂听双方所言都有道理,一时无法决断,问韩昭胤,韩昭胤道:“我觉得两策可以并行,一边让边境提高戒备,一边派人册封张迈以及凉兰诸州诸侯,这个册封的人选,不如就让张希崇去。同时再派人入契丹,挑拨耶律德光向西。”

刘延朗也道:“枢密使所言甚是。”

李从珂道:“好,就依韩卿所言,两策并行。具体如何行动,就由枢密院处置。”

折逋瑛来到东都走了一圈,却未能见到皇帝,因李从珂对这件事情十分重视,因此有司不敢拖延,决断既下,第二日就派人将折逋瑛送往灵武。临行时枢密副使刘延朗向折逋瑛索贿,折逋瑛献上了良马五匹,牛角半箱,刘延朗甚不满意,折逋瑛又献上黄金十两,刘延朗心中埋怨,暗骂:“摊上这群土鳖!真没个好带挈!”便马马虎虎授了折逋璜一个凉州团练使的官职,折逋瑛千恩万谢去了。

一行人来到灵武,这一趟他们从凉州到东都,再从东都到灵州,除了在东都的五日以外,其它竟未停留超过三天,这实在是罕有之事情,也是各方面形势凑合之故。

此时朔方节度使是后唐的边疆名将张希崇,他接到东都发来的命令后,先细细问询了折逋瑛关于西北的情况,跟着召集部将折从陵、灵州刺史杨泽中商议,说道:“那张迈之事,我也曾耳闻。不过今年我朝正是多事之秋,安西之事又多是道听途说,未是确信,所以我一时不敢妄自上报,免得朝堂诸公借此事作倾轧的由头。但我早已广派细作,本待都中政治稍定,我所得消息也已周全,这才上禀,不想京城却已下旨,凉州地近朔方,凉州有事,我们没有及时上报,还要等都中降旨,如此一来,却显得我等怠忽职守了。”

杨泽中道:“那张迈的事情传到朔方也有些日子了,《安西唐军长征变文》,我也听了不少。他联络河西寺庙,要做什么黄河以西大唐故土之主,志向实在不小。如今河西诸州县都已,听说诸寺都已向凉州派出僧使,计议二十日之后便大会,令公若要行事,需得赶紧了。”

折从陵道:“看那张迈这次行事,既然先派人便谕河西诸州,他本人必等到诸人齐聚,然后才到凉州,这样才显尊隆,我们却可趁机,截在前头,宣布陛下旨意,打他个措手不及。”

张希崇道:“张迈破回纥、占沙瓜,都是用兵取胜,一道圣旨,未必便能服人,也罢,既然都中已有主张,我便往凉州走一趟,从陵,你且选轻骑五千人,随我亲往凉州传旨!”

杨泽中道:“令公若走,灵州防务却该如何是好?令公在时,定难军党项不敢妄动,令公若是离境,万一李彝超竟起祸心,那时如之奈何?”

张希崇道:“拓跋氏世据定难,虽然跋扈,却还不敢公然反叛,但泽中的话也有道理。如今陛下既然命我便宜行事,你便替我拟命,调李彝超领兵四千人随我入凉,再给我知会府州折从阮,让他密切留意夏州动向,若有异动,你可与他互为呼援。凉州之事,或将左右未来十年西北安危命脉,我是不能不用心的。”

朔方治所在灵州,定难军治所在夏州,那定难军自唐末以来,一直由党项人拓跋氏割据,因得唐朝赐姓为李,因此又称李家,数十年来代代相传,如今传到了李彝超手中,仍然是向洛阳称臣而对内自治。

灵州夏州,距离甚近,快马接力疾驰的话一日便到,接到了张希崇的调兵令后,李彝超召集家将商议,他的弟弟李彝殷说道:“中原之主,忌惮我们李家不止一代人了,如今父亲才刚刚去世,他们就来调我们的兵马入凉州,可别是调虎离山之计。”

李彝超道:“不然,那个张迈的事情我也曾经听说,应该是真的。而且李天子刚刚即位,各藩镇都未宁定,他的心腹大患在河东而不在我们,如果现在就用这样的计谋来对付我们,对他只怕也没什么好处。我们世受敕封,这调兵之命还是得听的,否则反而会予以汉儿攻击我们的口实。”

李彝殷道:“既然如此,我代哥哥走一遭吧。”

李彝超道:“张希崇既然要亲自前往凉州,我若不去,他如何能走得放心?还是我领兵前往吧。弟弟你率领子弟,看好家园,等我回来。张希崇既走,杨泽中不足为患,倒是东面折从阮需得小心。还有,那个张迈既然横扫西域,西域也有契丹的属国在,这次凉州的事情,保不定契丹也会介入。因此你在夏州,除了防范东、南之外,还得看好北边的边境。”

李彝殷答应了,李彝超当即点了四千骑兵,出境到灵州附近来与张希崇会合,唐末五代,各地边军最强,双方并作一处,兵力将近万人,浩浩荡荡地朝凉州开来。

 第一二四章 群龙动之二

契丹在耶律阿保机以后,逐渐有部分族众转为定居,但游牧以逐水草的积习未改,这一方面保留了契丹人的野蛮及战斗力,但同时也妨碍了这个民族的文明化。耶律阿保机虽然在立国的时候修建了皇都,但三代君主仍然没有定居京城的习惯,皇帝的宫帐所在,就是政治决策中心所在。

这一年东北的冬天来得早了些,第一波寒风南下时,璜水的部分河段竟然就结了冰,不过结的也只是表面的一层冰皮,有骑兵拿起巨锤将冰面砸了个窟窿,一个三十来岁的英武男子钓起了一尾大鱼,周围下马侍立的骑士纷纷喝彩,高呼:“皇帝陛下万岁!”“大汗万岁!”

这个男子,正是威震天下的契丹皇帝耶律尧骨即汉名耶律德光者也。

其时中原四分五裂,契丹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