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骑-第4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道笑道:“那却容易,张迈如今虽然自称天策上将,又对外宣称是出于民授,然而终究未得他人之承认,他既已认陛下为兄,若陛下能够宽宏大量,赠予王爵,则三年之内,西北可无大患。”

李从珂道:“三年之后呢?”

冯道道:“只要陛下能够勤于政务,三年之后,国家必已安定,兵甲必已精足,那时候征不服讨不顺,还怕压不服一个小小的张迈?”

李从珂转怒为悦,笑道:“好吧,就再听宰相一次。”便命另外一个宰执刘煦拟旨,明日朝奏。

众大臣出得殿来,刘煦拉着冯道到偏僻处,道:“亲家,你可给我出了个难题了!这道圣旨你叫我怎么拟?那个张迈当日既不奉旨,你如何还能让陛下给他封王,我只怕他便是封王也不要,那时候岂不更落了陛下的面子?若有损国威,你我也都要吃罪!”

冯道笑道:“不怕,天策军的情况,我已颇有了解,他们其实是很急着要跟我们和解通商的。至于这圣旨,还不是咱们商量着办?放心,我有办法让张迈接受。”

“怎么办?”刘煦问。

冯道低声道:“圣旨副本存于三台者,仍用一个封字,亦以此告知四方,至于给张迈的正本,则改一字。”

“改什么字?”

冯道道:“将封字,改为赠字。张迈其实愿意退让,只是不愿意低头,用此赠字,再加上许他通商等条件,他就算不跪下领旨,至少不会拒绝。”

刘煦恍然大悟,笑道:“亲家,说到智谋,你终究胜我一筹!”说着便拱手而去。

冯道看着他的背影,再望望身后的宫殿,喃喃道:“智谋,智谋……儒生手无寸铁,在这个乱世,这点智谋又有多少用处?唉,能为百姓多谋一分平安,便是一分吧。”

尾声

成都,天府之国。

过去的一年无论是对西北来说还是对西南来说都算是多事之秋,西北多了个张迈,以新兴之威一举统合安陇,声威震慑万里之外,西南则死了个割据雄主孟知祥。

孟知祥本是后唐派驻巴蜀的方面大臣,在后唐的变乱中割据自立,他正式称帝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但真正掌握蜀中政权却已有多年。

当其时,中原纷扰,北方祸乱,唯有蜀中久安,孟知祥择良吏、除弊政、安流民,与百姓休养生息,就在李从珂穷得连给从龙兵将赏金的承诺都兑换不了时,巴蜀却在原本就厚实的基础上又得到了近十年的平稳发展,整个西南粮丰米,百姓鼓腹讴歌,成都更是满城锦绣,遍地膏油。

可惜孟知祥没能享受到这份福分,在其最得意的岁月里忽然病逝,留下一个十来岁的儿子孟昶继立蜀国的皇位。

巴蜀有山川之隔,但与中原、湖广却广通消息,尤其西北更与兰州接壤,薛复并未收复兰州全境,他驻马于黄河边上,向东便是后唐,向南便入蜀境,因此天策军的动态,蜀国也相当关心。

孟昶是个才子的料,不过在顾命大臣赵季良与王处回的辅佐下却不得不收起一股少年心性,服丧期间披麻缟素,戒酒粗食,看起来却是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样。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说话的是宰相赵季良,他既是孟知祥好友,在孟知祥还未称帝时又长期担任起副手,孟知祥有什么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孟昶以十几岁的少年能够在这个乱世顺利登上帝位,也多亏了这个世叔兼老臣的鼎力支持。

“喜从何来?”孟昶问,对赵季良他还是有些怕的,尽管这位赵叔叔对自己还不错。

“启禀陛下,西北张氏崛起,长安不稳,洛阳震荡,成州守将以城池并军马内附于我,陛下继位之初,未出一兵一卒便开疆拓土,如此美事,岂非大喜?”

孟昶一听也喜道:“成州内附?那洛阳那边岂非要气疯了?”

赵季良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另外一个顾命大臣王处回道:“成州内附,固是美事,但也要防李氏恼羞成怒,将气出在我们头上。我主新立,又兼年幼,万一李氏以此为借口兴兵南下,那时候美事只怕就要变成兵祸了。”

赵季良笑道:“不怕!自来陇右对长安的威胁远过巴蜀,既有张氏兴起,洛阳那边势必要将大部分心力都用在对付张氏身上,纵然听说了成州有变,也断断不会贸然兴兵犯属的。再说,成州既已内附,往陇右的道路也就通了,若李氏真有犯蜀之心,那时候我们便向张氏派遣使者,约同夹击长安,平分关中,李从珂北有契丹大敌,内有心腹之患,断断不敢在这个时候同时与我们两家动手的。”

王处回这才放下心来,道:“赵相爷说的有理。不过就算李氏不派兵来伐,我们也该尽早派出使者,与张氏订交结谊。”

孟昶问道:“这个张迈我之前也曾听过,成都也流传有几段《安西唐军长征变文》,煞是好听。只是不知道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否真如变文中描述的一般英雄神武。”

赵季良笑了起来:“陛下,那变文所述,如何可信?我料这个张迈必是一西北胡儿,要么是党项,要么是吐蕃,要么是回纥,或者竟是杂种,以大唐为名,不过是自高身价罢了,最近他又驰报诸国,建号天策,自称天策上将这显然蛮荒戎狄初学汉文闹出来的事情,若他真的传自汉文正统,哪里会立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名号。”

孟昶道:“既然只是一个胡儿,那我们又何必主动去与他结交?”

王处回道:“那又不然,人家能驰报至我们关前,那就是向我们微微露意了,我们也该有所表示才对。陇右与巴蜀,既是钳制关中的一对钳刀,同时也是共抗中原的唇齿。只要张氏在陇右立得住阵脚,李氏面对我们时就有后顾之忧。李氏若再要犯蜀,必先平陇。此所谓‘得陇而后望蜀’者也。如今张氏崛起,对我们来说乃是一件比成州内附更大的好事。咱们也不管他是什么来历,只要他们不至于太过野蛮,便该遣使道贺。”

赵季良道:“不错。陇蜀结盟乃是国势使然,非关胡汉喜恶。”

孟昶道:“那我们应该以何种礼节去与他结交?圣旨封赐么?”

赵季良屏退内侍,只余下君臣三人时,才道:“陛下,蜀乃小国,富庶过于安陇,若论强盛,恐未必胜得过西凉之精锐铁骑。张迈虽然只称天策上将,但枭雄之意已甚明显。此次出使,当以兄弟之邦礼仪出行,方能成事。”

孟昶道:“一切都依太保、太傅。”

赵王二人齐道:“老臣领旨。”

出来后各自准备,文书赵季良负责,王处回则挑选了精装书册三百卷、丝绸二百匹为主礼,蜀锦早在三国时期就已经驰名天下,至于蜀中书籍更是海内佳品。

其时巴蜀内部升平,百姓丰衣足食之余,文化也极为鼎盛,蜀地自唐末以来便为华夏文脉之聚处,转至北宋又成华夏文脉之出处,其文采蕴藉处极尽柔美精致,与此时西北天策军的粗野雄旷正是两个极端。

王处回挑选这两份主礼,既是选择了巴蜀最拿得出手的礼品,同时也有标榜自家风流文明之意。

当赵季良与王处回正为出使凉州之事而忙碌时,太原城内,一个叫郭威的青年军官正皱着眉头,踏雪走入家门。

“爹!”

门内跑出一个十来岁的少年来,兴冲冲地拉着郭威的手入内。郭威见到了这个少年,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父子两人甚显亲密,只是两人年龄相去不大,虽以父子相称,看起来却像长兄幼弟,相携走进屋内。

这并不算一个很宽裕的家,屋子已经是赁来的老屋,虽然入冬前刚刚修葺过,但墙角却还是藏着不少破损的地方,一个脸色微带苍白的美貌妇人从后堂走了出来,半带着埋怨道:“你们都指挥使太也没人情味,现在又没仗打,大过年的也不放人。若不是荣儿在跟前,这个年我都不晓得该怎么过。”

郭威喝道:“妇道人家,懂什么!”看看美貌妇人连连咳嗽,又改了口,说:“莫多说了,都指挥使不留别人,独留我,那是对我的看重。”扶住了妇人给她摩挲背脊,道:“这病怎么好像又重了,药可有依时喝?”

说着望向少年,少年道:“有的,我有看着姑姑服下。”

这妇人与郭威显然是夫妇,少年唤郭威为父,却唤妇人为姑,原来他并非郭威的亲生儿子,本姓柴,这妇人柴氏乃是他的姑母,因柴家中落前来投靠,郭威这边的环境也不算很好,可却怜他爱他,又因自己无所出,便养为螟蛉。不过少年与姑母叫惯了,便也没有改口称娘。

郭威叹了一口气,道:“你的身子这般样子,叫我如何放心去……唉!”随手将一个包裹放在桌上,妇人听金银着桌的声音有异,从丈夫手中接过包裹打开一看,里头白闪闪、金灿灿的都是金银!

她大吃一惊:“你哪里得来这许多钱财?”

郭威道:“你莫惊骇,我岂会取不干净的金银回家?这是都指挥使赏赐的。”

柴氏却更加担心了:“这……现在又没打仗,你又没立什么大功,他为什么要赏赐你这么多财物?”忽然将包裹包好,道:“快退回去,这钱我们不要。”

郭威失笑道:“你这是做什么!都指挥使赏赐出手了的东西,哪里有收回的道理。我便要去还,也没处还去。”

柴氏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都指挥使给你这样丰厚的赏赐,只怕是……只怕是……定然是有极危险的事情要你去办。”

郭威笑道:“你莫多心,危险倒并不危险,只是路途遥远,且多艰难,来回多有耽搁,不知何时能够回来,这笔钱,是给我的安家费。”

柴氏将信将疑:“真的如此?”

郭威道:“事到如今,我骗你作甚?”顿了顿道:“只是你这身子……让我如何有心情外出远行。”

柴氏甚识大体,沉吟半晌,道:“若真的没有危险,那也不能随意推却,我这病也就是这样,好不起来,也坏不下去。你呢,熬了多久,总算得到都指挥使的赏识,机会难得,岂可因为我这点小病就放弃?好男儿志在四方!留恋妻儿的人,能成什么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