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骑-第5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这样的民众成就这样的官府已经是如同鸡先还是蛋先这个问题一样弄不清楚了。

“所以我想,大唐那博大的胸怀、廉明的吏治、开放的视野,还有唐人的自尊、自强、自律、自信,只怕都已经在中原大地失落掉了,国家已经不是当年的国家,民众也不再是当年的民众。我们在新碎叶城时所期盼的那个长安,那个想要回去的长安,也已经不在了!”

石拔的眼中忽然有些悲伤起来,他想起了张迈在葱岭以西时对长安的种种描绘,那个时候他和石坚等人一样,是多模的向往,但到了凉州以后这个梦却陡然间破灭了。已经变得有些狡黠的他,从这个会议开始到现在他一直都是陪着张迈说话,直到这时才流露了真感情。

郭师庸更是虎目含着老泪,他们一路从新碎叶城厮杀到此,不知有多少老同袍埋骨沙场,至于子侄辈的后生,更是不晓得流了多少鲜血,抛了多少头颅,到头来见到的却是一个面目全非的故国,一个与梦想中完全不同的故乡,这种悲痛,却是早已沉沦的慕容归盈所能想象,也是郭师庸等对进入中原失去了兴趣的原因。

慕容归盈耐着性子听张迈说话,心里不以为然,曹元忠却微微地被触动,张迈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了起来,他好像忘记了现在是在和部下聚议,而是完全投入进去:“中原,已经没落了!可是我以为,华夏的精神却还没有完全失去,我当初西行的时,曾从一个学者口中听过一句话:‘失之中华,存之四疆’!所以,我们的大唐应该还没有死尽,至少,在某些地方他还保留着!她的文脉还写在敦煌的藏书之中,而她的武脉,则还有一线留在隔绝百年的边疆将士的后裔处!所以我们今后所要做的事,就是将这文武两脉汇流,让它像火种一样燃烧遍整个河西与安西的每一寸土地!确立起我们大唐官府的新体制,确立起我们大唐军队的新军制,确立起我们大唐商界的新信誉,确立起我们大唐士人的新气节,让我们大唐男儿的热血重新沸腾起来!

“我们是要进入中原,可进入中原不是为了要让我张迈做皇帝,而是要将这种新的体制、新的风气带进去,涤荡我们浑浊的故土,重现我们往日的荣光而不是反过来,在我们尚未将我们的体制与风气建立好,就为图一时之利,贸贸然冲进那个大泥潭,那样只会让我们自己也变得浑浊,如果是那样,就算最后我们终于胜利了,却又岂是我辈冒死起兵、万里东来的初衷!”

郭师庸和石拔一个老,一个小,却都已经听得泪流满面,曹元忠也听得呆了,薛复手按心房,向心中的真神告祷自己没有跟错人,郑渭道:“元帅,那这次的事情……”

张迈道:“只要我们能够自立,不管有没有石敬瑭,中原迟早是我们的!相反,如果我们进去之后被同化,那也只是让洛阳的皇帝宝座上换一个人,对百姓来说,对华夏来说,都没有什么意义!”

张毅道:“那么我们便将桑维翰逐走吧!再派人去提醒李从珂。”

李膑却道:“不,提醒李从珂会给中原藩镇传递错误的信息,会过早激化他与石敬瑭的矛盾,那样对我们来说不见得有好处,对中原百姓来说更是灾难。不如就像我们对待其他藩镇一样,姑且听之,姑且任之,时间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多过得一天,我们对时局的掌控力就会增强一分。”

慕容归盈道:“但李彝超等西北诸藩镇对我们只是暗中示好,石敬瑭却是挑明了要叛主割地,一旦我们不许他心中惧怕,势必另寻出路,我怕他会投向契丹!”

薛复道:“元帅刚才已经说得明白了,我军行事,贵在自立!咱们可以以堂堂正正之辞婉拒石敬瑭。”

张迈道:“可依李膑、薛复所言,元忠,晓谕桑维翰的事情,就交给你,具体如何措辞,你和与归盈公商议。”他将事权仍然交给曹元忠,既是给他一个下台阶,也是给他一个机会。

“如果石敬瑭能悬崖勒马,自然最好……”慕容归盈心想,那怎么可能!张迈又道:“但如果他一意孤行,竟而投胡叛国,那我们便举义旗以援李从珂。契丹若敢南窥,我当领大军北进套上,助中原友军决胜燕云、河东。李国主既以汉主自居,又与我约为兄弟,兄弟阋墙、外御其侮,不正是振奋我大唐民心士气、冲洗我华夏沉污淀垢的大好机会么?”

薛复等一起起身道:“元帅应命,属下领命!”

曹元忠怀中矛盾的心情回到府上,与慕容归盈商议,慕容归盈道:“这次元帅虽然否决了我们的提议,不过他仍然将事情交给四公子,那是显示他对事不对人。既然如此,咱们也当顺此决议而行。军国大事,重在立场,至于言辞,不过保证无错罢了。”

当晚他们就请来了桑维翰,委婉道破天策军的决议,并让桑维翰放心,保证他来凉州之事,只天策军高层知道,不会外传。

这次密议为时不长,桑维翰是何等机灵的人,一听两人说话的口吻就知道难以挽回,回去后便跟郭威道:“收拾东西,明日就走!”

郭威惊道:“这么快!”

桑维翰冷笑道:“本以为此番西行必能建立奇功,不想却遇到了一群愚昧之徒!”

郭威道:“他们拒绝了?那对我们……”

“他们许我们回去。”桑维翰道:“不过咱们也得赶紧走,以防他们变卦。”

第二天城门一开,桑维翰就催促着起行,一些笨重的货物都来不及带走,更别说与凉州的朋友道别。郭威向桑维翰求得许可,留书一封,尽数送给了丁浩、田安等人。

天策军高层这样的决议乃是深思熟虑,桑维翰却怕张迈放自己走是一时没想明白,路上日夜兼程,过了狄道后才松了一口气,这日走在渭水河边,眼看路上熙熙攘攘尽是赶去榷场贸易的商队,心想:“李从珂虽穷,民间其实颇有余财。民富则国库丰,这样下去,不消几年李从珂就会恢复元气来。那时候主子可就大大糟糕了。”

又想:“只怕不用几年,李从珂一等外部稍安,就会行削藩之事也未可知。”

忽又想:“不对!这次西行入凉谋与张迈结盟我是出了大力建策的,如今入凉数月却又无功而返,只怕都不用等李从珂削藩,一回到河东主子就要跟我算账了!”

想到这里他背脊忍不住出了一身冷汗来,暗道:“不行不行!要么不回河东,可我的家小前途都在彼处!若要回河东,却得先办成一件大事方能回去!”

在渭水河边辗转反侧了一夜,想得了一策,但他一个文进士,孤身在外可没法行事,因看郭威颇有城府,又甚忠心,便来找他商量,才将自己的主意告诉他,郭威脸色大变,惊道:“桑书记,此事万万不可!”

“失之中华,存之四疆”,是我读研究生期间一位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他的原话是“失之中华,存之四夷”,讲的是中国的许多好传统在本土失去了,却在周边的韩国、日本、越南甚至欧洲等留了下来,当时他只是随口一提,但我对这句话却是念念不忘。

 第二十六章 冤狱

桑维翰在凉州碰了个大钉子,在回河东的路上为了避祸,想起一策,因要取道前往契丹,将货卖国土之策转而献给耶律德光。不过从关中到契丹并不顺路,而且临时变卦,中间难处甚多,他这时对郭威的能耐已渐生信任,便来找他商量。

不料郭威一听马上反对,道:“不可,万万不可!”他本是个有主见的人,这一趟去了凉州以后,目睹耳闻了天策政权的种种施政与风气,心里产生了共鸣,又常与丁浩等人相处,日常娱乐便是听变文,《安西唐军长征变文》里头的种种理念不知不觉间印入了他的心中,这时脱口便道:“天策军乃是汉家边藩,今上得国又不正,我们令公与天策军结盟不过是逐鹿天下罢了。但契丹是夷非华,引他们入塞那可是千古大罪!”

桑维翰眉头一皱,道:“你胡说个什么!说什么华夷,我们主上不同样出自突厥别部!”

“那不同,”郭威道:“令公虽然出自沙陀别部,但说唐言,从汉俗,早已脱夷入华,我们河东全军上下,又有谁是以胡虏自居的?契丹虽然曾自称汉家,但为时甚短,如今仍然是说胡语,用蛮俗,若让这些人入寇燕云,卢龙百姓必然遭大难!”

石敬瑭确实以汉家大臣自居,郭威说的没错,不过唐末以后,军阀混战,北方胡汉华夷之辨十分淡漠,大凡武人质朴,接受某种理念较易,接受以后便较坚定,文人多变,虽然读了一肚子的圣贤书,却只是读到肚子里,将一条条的道理只是拿来说,很少真的实践,桑维翰这时满心只想着如何避祸,对郭威的话越听越不入耳,越听越不耐烦,怒道:“什么华夷之辨!我看你是中了天策军的毒!”

便以正使之身份勒令郭威保护自己前往契丹,郭威道:“我从都指挥使(刘知远)处领到的命令,只是护送书记前往凉州,然后回河东,如今书记忽然改易命令,与原旨违背,恕我不能奉命。”

桑维翰又惊又怒,却又没有办法,若无郭威帮忙,以他一介书生如何去得了契丹?

不得已,只好仍回河东,入太原之后桑维翰入内参见石敬瑭,对郭威道:“我去见主上便可,你先回去与家人团聚吧。”

郭威巴不得如此!却到都指挥使衙门交割了职责,便匆匆忙忙地赶回家去。一推开家门,不由得整个人都惊呆了:但见门庭冷落,屋内一个人都没有,一摸桌子竟然蒙了一沉灰。郭威大惊失色,急叫了几声娘子,几声荣儿,哪里有半点回应?

一问左邻右舍,才知道柴氏已经病死,是靠着邻里到城外葬了,柴荣一个月前也忽而不见,郭威听得杵在门口,回不得神来,纵然是铁打的男儿,到了这份上也不由得不落泪了,只好问明柴氏的营葬处,去买了些香烛要去拜祭。

才出得城门多远,猛听后面大叫:“叛贼郭威休走!”郭威吃了一惊,猛回头时见一彪兵马赶来,他不知道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