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骑-第5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这个建议郭师庸、李膑都吃了一惊,李膑道:“我军在北轮台地区最强的就是外三环,内三环防御力甚弱!若一下子全部撤掉,那么敌军到达这里后就随时都能突入内三环了!”

北轮台城经过改造,诸面城墙都打开了大小城门,一开始就是一个主攻的态势,显示了杨易极强的信心,精兵强将都安排在外面两环,那也是杨易又信心将敌人的攻势扼杀于最外的两环之中,要让契丹与回纥在兵临北轮台城城下时就已经失去了攻城的力量,若是尽弃外二环,全区防力便自削过半了!且北轮台城现在也并不宜于直接面对敌人大军。

“但是我军如今力量大削,”郭威道:“如果不收缩战线,只怕外面两环防线将形同虚设。”他说到这里有些急,语气中就不是下级对上级的口气,道:“万一有变,只怕布置在外二环的兵力都容易被敌军击破碾碎,那时候北轮台城仍然得直接面对契丹、回纥的大军,且徒自损兵折将!”

郭师庸也觉得郭威的话不是全无道理,但对他的最近经常在张迈身边越级论战却有些不舒服,皱眉道:“你这话说的好像契丹、回纥明天就会倾力攻打北轮台城似的。如今敌我军势晦暗难明,契丹和回纥断断不可能同时围困杨都督、伏击元帅又来攻击我们的。他们若有这样的兵力,早就攻到北轮台城下了。”

郭威道:“契丹回纥当然不可能三面用兵,但他们兵力所聚必然攻我一点不及其余,所以应该小心。”

郭师庸道:“那你怎么就知道敌人最大的兵力是攻击北轮台城?若我们将外围兵力全部撤掉,则北面防线也要回缩,那时候契丹、回纥若企图围攻的是元帅,我们却还如何接应?尚未接战就先自弃防线,让胡人望见只会泄露我军的虚实!”

郭威一愕,知郭师庸的这种分析也不是不可能,其实若按照当前的情报而言,胡马究竟是要围杨易,还是要伏张迈,还是要袭轮台,三种可能都有,郭威自己的那个主张走的是极端,且许多预测与判断靠的是直觉,遇到张迈、杨易这种会有某种灵感体验的统帅或许还能采纳,郭师庸走的是中庸路线,用兵素来是四平八稳,又讲究证据与情报,郭威的这种极端建议却是大大不合他的口味了。

郭师庸又道:“郭中郎将!你本在外二环上守卫,这次元帅破格用人,才调你回来之时临时议事,并非入中枢主事,而今议事情已经结束,你还是回你的驻地去吧!”

被他一提醒,郭威才忽然想起自己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中郎将,而且还是新晋,之所以能够在北轮台城开口说话靠的是张迈,现在张迈一离开,一个新晋中郎将实在没资格在临时统帅、老牌上将面前指手画脚,换了杨易的性格,他既然认为正确就算吵闹也要据理力争,郭洛则会外圆内方,利用政治手腕达到自己的目的,郭威却默默地就接受了。

才从庚子砦回到北轮台城,跟着又从北轮台城回到乌宰河东岸的大营,奚伟男、杨信、徐从适、丁浩等都来迎接,问起中枢的决断,郭威道:“元帅已去了北边,这样大的行动多半瞒不过敌军,我估摸着很快就要有一场大仗要大!”

下令全军都做好准备,厉兵秣马,以待胡骑!

不料一天过去,两天过去,三天过去,最外环的守军却一点动静都没有,连乌宰河西岸那些只有疑兵、草人的营寨都未受到攻击。

郭师庸对李膑笑道:“有些人仗着得到元帅的宠信就飘飘然起来,以为自己是诸葛再世,王猛复生,也不看军情谍报,靠着掐指头、望风角就来推断敌军走势了。”

因派出快马通知马继荣,要他尽量和已经出发的张迈保持联系:“如今都督安危未卜,元帅为免被伏击也会缓行,不过有三日功夫,前线或许已经接战也未可知。”因此要马继荣时刻关注,若有动静好让北轮台城尽速驰援。

郭威回到砦中的第四天晚上,杨信和徐从适连夜来见,说道:“明天若还没动静,我们可就要小心了!敌军若持续来攻,反而不怕,现在却太过平静,彼不来则已,一来必然如洪峰破堤岸势不可挡!将军最好提醒郭帅,让他赶紧将兵力内缩。”

郭威道:“郭帅对我似有偏见,若我这样提醒,显得他好像还需要我指点一般,只怕适得其反,徒自招他反感。”

杨信正色道:“是数万军民的性命重要,还是郭帅对将军的观感重要?”

郭威一阵惊悚,赶紧修了一封书信,派人送往北轮台城。

郭师庸对郭威虽不待见,可对他的意见也不好忽略,打开一看心中就有几分不悦,李膑问怎么了,郭师庸将信递给他看,李膑沉吟道:“郭威说的不无道理!最近两天,确实静得过分!”

郭师庸道:“确实有些古怪,然而尚未接战就内缩,却是太怯弱了。东北有春华镇守,他自有分寸,且命西北室辉加强巡防,也就是了。只要我军准备充分,胡人兵马再强,也不见得能一下子打得我们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第七十章 野战之城

北庭进入天山南麓的两条干道,一条走轮台山道通高昌,正是此次战役的争夺焦点,另外一条进入伊州,由奚胜主掌防务,张杨二人决策要在西部决胜,因此兵力于精力都聚焦于北轮台城防区,对折罗漫山城方面的方针是宁可保守、不许躁进!

这个月以来奚胜觉得契丹的攻势明显薄弱了很多,虽然还是有兵马在山城的视野边缘四出活动,但像夏秋之际斗智斗力的攻击基本却已经停止了。奚胜与哥硕、丁寒山商量着,不知道对方究竟是什么意图。

“让末将率领一支骑兵出城攻击一下吧。”哥硕道:“可能契丹人已经准备退走了。毕竟寒冬已快到来,如果他们是想退走,那么现在这个情况就说得通了。”

“但要小心胡人在使伎俩!”丁寒山道:“他们也许就是要我们这样想,却引诱我们的骑兵出城加以围歼!”

折罗漫山城城池不大,守城力量不弱,而且与北轮台城不同,山城的构造以及周围城砦的增筑从一开始就是为着防守,充分发挥了天山山脉的险要,地扼南北要道,易守难攻,但相对的城中骑兵的力量就不算很强大,整个兵力战力的配备与张迈所指定的总体战略是相吻合的。

“还是以谨慎为佳。”哥硕道:“宁可错过了追杀敌人的机会,也不容有失!决胜之机就让给轮台方面的兄弟吧。”

不过他还是将折罗漫山城所观察到的情况拟成情报,迂回传给了北轮台城。

然而此时北轮台城与折罗漫山城之间在山北的道路基本不安全,必须走伊州,过高昌,从天山南麓迂回千里转达,所以轮台的大决胜展开的时候,奚胜的这封书信还在路上,若是郭师庸能早数日拿到书信的话,或许会影响到他的一些战术决策。

凛冽的寒风越来越刺骨,轮台的战局也越来越紧张,位于北轮台城防区西北方向的室辉手握着六个营的府兵,在张迈北上之际是没有被抽调兵力的几部正规军之一。

这个北沼黑头乌护出身的汉子经过几年的厮杀如今也成长为一个军中宿将,军务运用十分娴熟,虽无过人的天才,却也将数年来的经验在这个战场上运用得有板有眼。

唐军面对西线回纥有正西与西北两大部分,其西南即为天山,正西是郭威,兵力配备中是明威军、奚伟男部加上民兵,基本是以郭威为中心,西北则是以室辉所在营为中心,在司马署的考量中同样数量府兵的战斗力至少是民兵的三倍以上,所以从编制高低以及装备情况看来郭威部要比室辉部弱得多,根据破阵破弱的铁则,郭师庸倒是对郭威这边更加担心些,所以让他回去其实也是为了怕出差错。至于室辉这个从昭山一战就跟到现在的青年将领,郭师庸可以说是看着他成长,对他的根底十分清楚,因此反而放心得多,觉得西北在室辉这里不会出错。

室辉也确实不负郭师庸的期望,张迈出发之后他将所部军马料理得井井有条,自己所统摄的局部战局不露半分弱势,每天依然派出骑兵巡河,尽量要不让敌军窥破唐军的虚实。

然而限于资质,室辉的能力也仅到这里了,当初在杨易麾下他可以很好地执行杨易的战略战术,但要他自己放眼于整个战役战场并根据各种微妙变化而做出某种直觉的判断,那就不是室辉所能了。他是一个好将领,一个不错的执行者,却注定不是一个运筹帷幄之中、料敌千里之外的天才。不像杨易、郭威、柴荣等人般可以给人惊喜。

乌宰河自中游一下这时已经干涸,有些地段就散还有水也都和泥沙凝结成一起,回纥人在西北面的骑兵往来显得稀松,似乎都已经在寒风中失去了战斗力一般,日复一日的僵持让兵将们都产生了厌倦,直到这一日太阳忽然高挂,却是冬日中难得的一个晴天,就连北风中的冷意也没那么明显了,中午还没到已经给人一种暖洋洋的感觉,使得大地之上所有生物都感到舒服。

“要是这样的天气,多持续些日子就好了呢。”

室辉出砦巡逻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在砦外哨岗的青年士兵这样说,跟着身边另外一个老兵说:“这样的天气,应该会持续几日的,今年兴许会是一个暖冬呢!”

“暖冬?那可就好了。”

“没什么好的,”老兵说:“夏天就应该热,冬天就应该冷,这是老天爷的常道。所以才有瑞雪丰年一说嘛。今年若是暖冬,来年的收成可未必会好。”

室辉走过的时候听了这么几句,想起还在夷播海时老牧人传授他的关于天气的常识与歌诀,隐约记得是如此,他心里想着:“再熬一段时间,回纥人一定得退回岭西去了吧。那时候这里的大部分人就都得解甲回去帮忙农事。若来年收成真的不好,那么就得将力气都花在农牧上,接下来两年可能就不会有战事了。就算有战事也不会像今年这样大了。”

连年的战争只有最狂热的高层才会热衷,下层士兵的话是会很疲倦的。室辉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