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门贵胄-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既然明知是送死,我不会帮助宋绣屏入宫的,我不当侩子手,这是我的底线。”说到这她突然笑了起来,“我真的太傻了,这事恐怕已经由不得我了。我想在七夕之前姐姐就会召她入宫了。”

“小姐为什么觉得是贵妃娘娘指使绣屏小姐伤了你的右手?”

“太后娘娘把我软禁王府,长公主话里话外都在告诉我,太后并没生气,我不会在七夕当日见到皇上,恐怕只是为了确保我在七夕之日入宫。皇上忌惮陆家这是众人皆知的,皇后娘娘为了让儿子坐上太子之位,只能依靠娘家,她一定会和太后站在同一阵营。至于冯妃,这么好的机会,她只想得渔人之利,应该只会作壁上观。眼见着苏娜公主即将入宫,皇后和冯妃都有儿子,我想贵妃娘娘最需要的不是与她争宠的人,而是一个儿子。”

“小姐既然已经明白,那么就应该知道,七夕当日必定有事发生。”

宋舞霞点点头。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可逃避没用,害怕更没用。皇权之下她只是一只蝼蚁。

赵嬷嬷见时辰不早了,安抚了她几句便劝她先歇着,熄了灯就出去了。宋舞霞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按照赵嬷嬷所言,宋修文一心维护女儿,不想她入宫,那么很可能他对长子宋允琪的冷淡也是装的。回过头想想,宋修文看着懦弱无用,可结果呢?,成了郡王的是他,涉及换嫁秘密的疯妇在他手中,他继室的父亲接触过宋维善,他的两个岳丈,一个是镇国将军,一个避居要塞徐州。再想想这么日子他的行为,没有任何把柄和纰漏。他无能,却不会犯错……

“贵妃娘娘想让宋绣屏入宫,而你不想,那就看看你们谁会是赢家。”她喃喃自语,翻了一个身,想到了苏四娘。

很明显,今天晚上,苏四娘借着劝慰的机会故意让宋绣屏挨了父亲的打,宋修文在做戏,她也在做戏,而她的目的是挑拨他们的父女关系。相比之下,苏四娘的目标是最清晰的,一切为了儿子。为了让儿子取代宋允琪成为王府的继承人,她不能让宋绣屏成为宋允琪登上世子之位的助力,所以让她死在宫中是最好的选择。

“我很傻,傻傻地以为我真心待别人,别人也会真心对我。可事实上,傻的又何止我一个。贵妃娘娘,既然你入宫六、七年都没生下一儿半女,皇上又怎么会让宋家的女人在这个当口生下皇子呢?还有大嫂,你一心世子之位,如果连昌平王府都没有了,又哪里来的世子之位?至于绣屏,你一心想摆脱自己的处境,你想向上爬,让自己过上好日子,可你知道吗?你选择的是一条死路。”

宋舞霞叹了一口气,又转了一个身。“女人都很傻,女人……”她突然坐了起来,“如果秋水阁没有陌生人出入,那么挑唆宋绣屏的会不会是她?”她问着自己。

第一卷 碧琰山庄 第216章

第216章

第二天上午,林妈妈回禀,苏四娘一早吩咐针线房为宋绣屏赶制夏衣和秋衣,言明一定要在七月初五之前完成。

按照王府的规矩,主子们的夏衣一般在春风后就开始裁制,此时已近七夕,照理应该准备冬衣才是。这事让宋舞霞知道,自己前一晚的推测应该是对的,这是在准备进宫后的衣裳。她想了想,问恭立在面前的林妈妈:“妈妈,王爷可知道此事?”

林妈妈摇摇头,“回郡主,王爷一早就去衙门了。”她停顿了一下,偷偷抬头看了宋舞霞一眼,复又低下了头。

“妈妈有话就直说吧。”

“是”林妈妈微微欠了欠身,声音低了几分,不确定地说:“奴婢听清晖堂的小丫鬟说,今早王爷去衙门之前,清晖堂打烂了一个杯子。”

言下之意,宋修文和苏四娘吵架了?宋舞霞看了一眼身旁的赵嬷嬷,见她若有所思,复又问道:“绣屏在何处?”

“回郡主,大小姐依然在安福殿跪着,不过夫人已经命人送了茶水糕点过去。”

“这样啊”宋舞霞略一沉吟,微笑着对林妈妈说:“麻烦妈妈帮我留心一下王爷何时回府,如果王爷回来了,即刻告诉我一声。”

林妈妈领命而出,赵嬷嬷担忧地问:“小姐不是想为宋小姐求情吧?这恐怕正合了王爷的心意。”

“不管他在打什么算盘,名义上我总是她的姑妈,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她嘴上说得淡然,心中却在犹疑:即便宋绣屏有千错万错,即便我再不喜欢她,毕竟是一条人命,难道我真的要看着她去送死?

她叹了一口气,转而问道:“我记得回京当日碧玉给了我一本《陆羽品水》与《茶经》,嬷嬷可能知道那两本书现在哪里?”当日她翻了几页,觉得无趣就随手放下了。碧玉未受伤前还会督促她仔细阅读,后来发生了太多的事,她就再也没想起这事。

赵嬷嬷从书架的底端找出了书籍,轻轻放在她手边。宋舞霞的指尖在书页上慢慢滑过,仿佛看在碧玉一本正经游说她必须熟记时的神情。她笑着拿起《茶经》,“嬷嬷,今**去长公主府的时候顺道拿些银子给碧玉,让她打听一下,父亲在世的时候,与哪些大人走得比较近,那些大人可有夫人、女儿,都有些什么喜好,另外再打听打听,贵妇,官夫人最近都时兴些什么。”

“小姐这是要?”

“嬷嬷说得对,我不能再欺骗自己了,有些事情我必须要面对。”

“小姐能这么想就好了,只不过您也不要操之过急,现在的局势,我们根本分不清谁是敌,谁是友,只能步步为营……”

“这个我知道,只是我已经二十了,恐怕……”以大楚的习惯,她早已过了适婚年龄,即便宋绣屏能为她暂时挡住皇帝,名义上她还有个未婚夫,谁知道哪一天会生出什么变数。

“小姐,依老奴看,不如请陆公子订下婚期,如此一来也许能避免横生枝节……但皇后和太后那边……”赵嬷嬷一方面觉得陆博涛能保护她家小姐,可另一方面又怕陆家的人为了阻挠婚事而不择手段。

对她的建议,宋舞霞微微摇头,想到陆博涛,想到已死的宋清霜,她再次摇头,转移了话题,问道:“关于丁文长母亲去衙门告状的事,嬷嬷可有什么消息?”

“老奴暂时没听到什么谣言,不过传闻太后会亲自过问,恐怕不会那么容易不了了之。”

“太后……”宋舞霞回忆着几次见到太后的情形,不确定地问:“据我说知,当年太后之子夭折后,先帝再也没有添过一儿半女,依嬷嬷看,这事……”她本想说,太后会不会知道自己不会有儿子,索性让别人也没孩子。她没有说出口,只因觉得这想法太恶毒了。更何况古人都信奉多子多福,特别是皇家,涉及子嗣一定会十分小心,相信即便贵为一国之后,也很难做到。

建兴二十八年,太后之子夭折的时候,赵嬷嬷只不过是下等宫女,对当年的事知道得并不多,但她想到李嬷嬷比她早入宫,几乎大半辈子都在后宫,马上建议宋舞霞可以找她来问问。

按照李嬷嬷所说,建兴二十八年之后,虽然先皇没有留下成年皇子、皇女,但从那一年到宗正二年的九年间,先后有三子二女出生,只不过都没长大而已,反而是宗正二年,敏嫔被杀,郑晟睿被立为太子之后,后宫再无妃嫔怀孕。至于死去的五个孩子,表面看或是先天不足,或是意外,死因并没太大的可疑,至少先皇并没像太后之子夭折时那般太开杀戒,把接生,伺候的人全杀了,也没有罢朝三日表示哀痛。

关于宗正二年之后为何没有子嗣,官方解释,那时适逢宋太傅辞官,而宗正三年大楚与南吴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战争,宗正八年天灾频繁,先皇因为政务繁忙,很少踏足后宫,身体也日渐衰弱。

这番解释看起来也说得通,毕竟当年的郑鑫世也不年轻了,生育能力降低也是有可能的。可宋舞霞听着总觉得太合理了,突然间想起了另一件事,问道:“我好像隐约记得建兴三十二年,北辽是不是曾入侵边界?”

“郡主记得不差,那确实是建兴三十二年的事。”

“那皇上是何时过继给太后娘娘的?”

李嬷嬷略微惊讶地看了一眼宋舞霞,沉声回答:“也是建兴三十二年。”

“何事先,何事后?”宋舞霞急切地问。

李嬷嬷看了一眼赵嬷嬷,见她微微点头,又见屋里没有其他人,“噗通”一声跪下了。

“嬷嬷这是干什么?”宋舞霞示意赵嬷嬷扶起她。

李嬷嬷推开赵嬷嬷,在地上磕了一个头,颤抖地说:“老奴不敢枉议政事,老奴只知道,建兴三十二年,北辽扰边,当时先皇还是太子,太祖皇帝欲招陆大人入京……”

“哪位陆大人?”

“如今的太后娘娘,当时的太子妃胞兄,陆明陆大人。”

“然后呢?”

“因陆大人迟迟未入京,战事又吃紧,太子欲亲征,临行前把如今的皇上过继到了太子妃名下。之后太子领兵出征,随行的先锋正是如今的镇国大将军冯大人。太子离京的第二日,太子妃亲自出城迎接兄长。陆大人没有入城,快马追上了太子,拿着太子手谕去了边关,而太子与随后到达的太子妃回了京城。”

见李嬷嬷每说一句就停顿一下,小心地组织着措词,似十分害怕,宋舞霞用眼神询问赵嬷嬷,发现她亦不解,只得按下疑惑,继续询问:“那陆大人后来如何?又回了甘州?”

李嬷嬷摇摇头,似更害怕了,许久才说:“回郡主,陆大人在凯旋回京途中,被……被北辽的……刺客……刺杀了。”

“刺杀?”宋舞霞深深看了李嬷嬷一眼,见对方低着头,并不接话,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好一个刺杀……”

“小姐”赵嬷嬷对宋舞霞摇摇头,转而问李嬷嬷:“关于太后娘娘,也就是当年的太子之子夭折的事,你知道多少?”

“回郡主,这事老奴知道得不多,只是听说,那时候太子妃足足生产了两日,稳婆和医婆都以为……后来陆平陆大人爱女心切,寻了民间有经验的稳婆进宫,第三天太子妃终于产下一男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