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释怒-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说,它不怕风雨?”张素元瞬间就把握到了其中的关键,他知道火枪有一个弊端,就是在风雨天无法使用,因为火门里的火药不是被风吹走,就是被雨水打湿。

“是的,大帅,不怕风也不怕雨。”

张素元知道,燧石枪仅此一点的优势就已功莫大焉,因为战场上瞬息万变,什么情况都可能遇到,风雨不是你想避开就能避开的。

在刘东山的指导下,张素元亲自填充火药,射了第一枪后,他就知道成了,他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彻底改造军队,从而打造出一支可以真正摧枯拉朽的无敌雄师。

顾忠信主政辽东时,对火器极为重视,刀箭等冷兵器就已退于从属的地位。

当时一营的编制定员总计官兵6627人,其中步兵3200人,骑兵2400人,辎重车夫512人,各级军官、侍从、传令、杂役515人;火器配备为鸟铳256枝,三眼枪1728枝,大小佛朗机(相当于轻重机关枪)共256挺,各种火炮88门;兵器配备为弓箭1273副,大弩256张,长枪、长刀、长斧1280件,火箭7680枝,大棒256条,藤牌256面,腰刀5888口;装备车辆为偏厢车128辆,准迎锋车256辆,辎重车256辆。

以如此之配备,可惜却百无一用,最后还是得靠刀箭与离人对垒争锋。

顾忠信之所以如此编练营制,是以取守势为主来编练的,但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攻守很快就会易势,所以军队的编练也就必需随之改变。

一支不仅战斗力强大,而且来去自如,机动如风的军队才是张素元心目中的无敌雄师,而要造就出这样的军队,就必须对武器进行革新。

张素元心目中理想的武器就是刘东山制造的这种燧石枪!

燧石枪比之火绳枪优越了不是一点半点,而且多是革命性的。

燧石枪不怕风雨天,其射速更快,射程更远;枪身短、重量轻,易于携带,而且夜间使用更不容易暴露,这些都是燧石枪的优点,但这些都还不是张素元最看重的。

张素元最看重的是两点:一是火药添装和射击更容易,比之火绳枪快了近一倍;二是燧石枪更容易瞄准。

以往八旗兵对付帝国军队的火器只有一种战法,就是趁着火器放过后再次填充火药的空当以骑兵突进。

八旗兵这种战术屡屡奏效,其中固然有诸如训练、指挥不利,火器质量不好等诸多原因,但火药添装缓慢也是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如果去掉这些人为的不利因素,将来最能影响辽军战斗力就是这点。

火绳枪射击时,需要先将火绳点燃按入龙头,而后方可端枪扣动扳机射击,这不仅费时,而且也不易瞄准,但燧石枪就不然。燧石枪只要扣动扳机,使龙头下压就可射击,不仅如此,燧石枪还有更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后坐力比火绳枪要小得多。

张素元以前根本就没有想过火枪还有什么后坐力的问题,他以为本来就如此,但刚才试射过燧石枪后,他才发觉这个问题,他发现燧石枪比火绳枪好用得多。

张素元兴致极浓,他连射十枪后方才交给祖云寿。众人轮番射击,约摸放了五十枪后,宝贝又回到了张素元手里。

除了枪管很热之外,张素元没有发现其它任何异常,及至刘东山禀报说燧石枪的有效射程为四百米,至少比西夷火枪多了五十米时,张素元心中大定。

有了这种燧石枪,相对笨重和射程较近的三眼枪以及大小佛朗机就可以不必再配备,而且除了攻城破寨和某些特殊需要外,战车和火炮这些更为笨重的武器也就更不需随军携带,如此一来,军队的机动性就可以充分发挥出来。

在回宁远的途中,张素元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他想到了从西夷购置的火枪会不会只是西夷人手中的二流,甚至是三流货色?这是极可能的。

张素元清楚,西夷远隔重洋,不论他们的火器如何厉害,都可能对他构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但他还是对西夷有着强烈的好奇,那里到底是一块什么样的土地?

不知胡杨雷找没找到他想要的人?望着迷蒙、银白的山川,张素元的思绪飞到了一碧万顷的南方海疆。

进得城来,将马匹让卫士们牵回经略府,张素元只带着方林雨和佘义漫步在长街上。

除了常常呼啸东西的一群群小孩子,街上没几个人,张素元他们脑袋上又都扣着厚厚的狗皮帽子,所以没人认得他们。

张素元难得如此轻松地逛街,于是心情愈发的好,兴致也就更浓。

张素元的心情好、兴致高,方林雨和佘义的心情自然更好,三人一路徜徉,说说笑笑,穿街过巷。

“大哥,你猜猜看,那是干什么的?”指着一间小门脸,方林雨笑着问道。

顺着方林雨指的方向看去,张素元看到了一副对联。对联的上联是“问天下头颅几许”,下联是“看老夫手段如何”。

张素元不觉哑然失笑,对联的字体一般,但语义却是相当风趣幽默。

停下脚步欣赏了一会儿,张素元抬手摸了摸下巴,而后便抬脚向小门脸走去。

“大帅!”佘义见状大急,脱口喊道。

“无妨。”冲佘义轻轻摇了摇头,张素元轻声说道。

宁远的剃头业虽出现不过几个月,但该有的也都有了,其中剪刀和剃刀就是剃头房不可或缺的两件东西。

老板是个六十多岁的老者,手艺极好,和门上的对联相得益彰。老板这方面的手段不输于云香君,但利落劲却远非云香君可比,不到两刻钟就已大功告成。

老板不仅手艺好,还非常健谈,极是风趣幽默,张素元这个头剪的非常愉快。

目送着三人消失在茫茫的风雪中,老板这才回到屋中,瘫坐在暖暖的火炕上。

天幸自己小心,没让其他人主持这个剃头铺,否则今天非露馅不可。

怔怔地看着炕上红彤彤的火盆,老者神色复杂之极,也落寞之极。

既生瑜,何生亮!这是老者心头挥之不去的悲叹。

祖上随同先皇漂泊海外,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又经过十数代人的卧心藏胆,其间更不知吞了多少血泪方才积下今日的基业。

到了他们这一代,帝国风云变幻,机会终于到来,而更令他们欢欣鼓舞的是少主横空出世,其天纵英才赢得了所有人的敬服。

和其他人一样,老者也曾毫不怀疑,他们一定可以席卷天下,梦想,会在他们手中实现!

“张素元……张素元……”

这个充满魔力的名字一遍遍在老者心头滚过,就是这个名字一步步动摇了老者曾经坚定不移的信念。

张素元惊才绝艳,少主绝艳惊才,老者毫不怀疑,将来的天下之主必由他们两人间决出。

但是……但是……这一刻,老者终于不得不痛苦地承认,他一直以来的感觉是正确的,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少主比不上张素元,少主斗不过张素元。

少主的能力不见得比张素元差,至少没见过真章前,任谁也下不了这个定论,但少主与张素元之间真正致命的差异不是能力上的强弱,而是境界上的差异。

能力和境界的关系有时就如战术和战略的关系。

提高能力容易,提升境界却难!

能力上的差异容易弥补,但境界上的差异却极难弥补,很多时候甚至是不可能的,就如战术上的失败可以弥补,而一旦战略上失败就几乎不会再有翻身的机会。

正如决定战争最终结果的是战略,而不是战术一样,决定少主和张素元之间角力最终胜负的是境界,而不是能力。

项羽百战百胜,但却不能把每一次胜利结成最终胜利的势,结果落个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的结局;刘邦百战百败,但却能将每一次失败结成最终胜利的势,结果席卷天下,一统江山。

世人眼中所谓的能力,项羽胜于刘邦百倍,是故项羽百战百胜,刘邦百战百败,但最终的胜利者却不是项羽,而是刘邦,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项羽和刘邦不同的境界。

通过短短两刻钟的接触,老者发现张素元太平凡了,如果是陌生人,没有人会害怕张素元,甚至没什么人会注意到张素元的存在。

骄傲的根源是自私,而自私是人的本性。

在比自己差的人面前,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会在心里产生骄傲或者得意的情绪,这是人之常情。

注重修养的人会以这种情绪为耻,从而加以克制,没什么修养的人会把这种情绪行之于外。

骄傲与才华并行,而傲慢则是权势的影子。

不论才华,还是权势,张素元都已站在了最顶峰,但老者却从张素元身上察觉不到一丝这种负面的情绪。

老者觉得,张素元心中已经没有什么才华和权势这类俗世的观念,张素元心中有的已只是信念而已。

境界虽只是某种心境,但伴随这种心境的则必然是某种无可言说的能力,项羽之所以败于刘邦,就是为此。

那少主呢?老者绝望地想到。

张素元还会不会再来?如果再来,他是不是按照最初的设想,行险一搏,刺杀张素元?

老者并没有犹豫多久,第三天,祖云寿的中军大营来人特聘老者为军中的专职剃头师傅。

老者心中一声轻叹,张素元了得,身边的人也同样了得,他知道这一定是张素元身边那个卫士的主意。

那个卫士一定暗中使人调查过他,虽然调查不出什么,但也一定不会再让他的剃刀靠近张素元。

那个卫士担心劝不住张素元,就来个釜底抽薪,让张素元再也找不着他。

老者知道他没的选择,机会去了就不会再来。

阳春二月,北国还是雪地冰天,南国却已春风荡漾,草色近看虽然还很恍忽,但遥看却是绿意葱茏,美不胜收。

与帝国处处破败的景象完全不同,烟柳十里的秦淮河畔繁华依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望着船头负手站立的,大袖飘飘、白衣胜雪,如劲松,似玉山的贵家公子,歌女边缓缓摇动船橹,边轻声唱着。

月映波底,灯照堤岸;河水悠悠,烟柳荫荫。

此声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