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混球-第4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宁拍着手欢呼:“好啊好啊,我也要听哥哥讲课!”

    杨梦龙说:“那好,出发!”小心的将这个小不点抱上马车,然后坐到车夫的位置,等三位美女上车后扬起马鞭,朝学校赶去

    此时,两位年轻人正在舞阳街头转悠。这两位都头戴儒巾,手里拿着折扇,身材颀长,相貌英俊,风度翩翩,都是浊世无俦的佳公子,大概也只有江南水乡才养育得出这样的才子了。舞阳县城外那宽阔平坦的马路,一望无际的田野,四通八达的水渠和林立的水车给了他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待看到城里人行密集,商铺里货物琳琅满目,看起来很新奇的楼房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之后,又是大吃一惊,如此繁华的地方,在北方可不多见啊!最让他们吃惊的是,这里居然看不到一个叫花子!白衣文士沉吟良久,对蓝衣文士说:“没想到中原这多灾多难之地还有这么一个繁华安定之处,真是世外桃源啊!难怪那么多流民争相涌来,要在这里定居!卧子兄,那河洛新军总兵杨梦龙,还真不简单哪。”

    蓝衣文士慨叹:“怪不得老师如此看重他,确实是有才华啊。密之贤弟,你看那是什么?”用折扇朝一处小亭一指,只见那里聚了一大堆人,一个秀才站在高处正眉飞色舞的读着什么,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呢。这两位佳公子心里好奇,快步走了过去,分开众人挤进里面一看,只见亭子的墙壁上贴着好几张报纸,上面刊登着一些文章。仔细看看,呃,南阳周报?神马玩意!

    那秀才打扮得有些寒酸,显得相当落魄,但劲头十足,指着一篇文章滔滔不绝的读给大家听:“大家看这篇文章,主要是讲棉花种植的一些基本技巧这个棉花呢,不是我们以前种的,这种子是从泰西那边进口过来的,抗旱能力更强一些,棉花纤维更细,更长,织出来的布更加精细。这种棉花该怎么种呢?首先是选种,一定要挑最好的种子,绝不能以次充好。其次是在种植之前一定要深耕,用石灰杀死田里的虫卵,如果泥土僵硬的话就先别种,种点苜蓿、大豆之类的作物养养田,等泥土变得细密柔软了再来播种,这样就不会漏水漏肥了”用的全是大白话,没有半点文采,听得两位公子眉头大皱。再看那文章,靠,同样是用大白话写的,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除虫,什么时候浇灌,平铺直叙,没有半点文彩,就那干巴巴的文字和一串串干巴巴的数字,看着都让人提不起兴趣来。可是那些围在一起听秀才读报的农民可不是这样想的,他们听得可来劲了。

    读完了棉花种植技巧,秀才喝了一杯水,继续读。这次他读的是土豆的种植技术,怎么育种啊,怎么杀灭土壤里的虫卵啊,怎么运输、保鲜啊,巨细无遗,但还是没有半点文采。蓝衣文士一篇篇的看着,有些是介绍一些农业知识的,有些是某某工厂的招工广告,有些是当下时局的最新动态,最绝的是有一栏居然是周边州府的物价变动,哪个地方的粮价涨了啊,哪个地方的丝绸茶叶价格跌了啊,列成长长一个表,现价是多少,涨了多少跌了多少,可谓一目了然。蓝衣文士看得兴趣盎然,白衣文士则越看越觉得乏味,趁着那秀才读完土豆种植技术后歇一口气的功夫,向他拱了拱手,说:“这位兄台请了!”

    那秀才见白衣文士气度不凡,不敢怠慢,慌忙还礼:“敢问公子贵姓?”

    白衣文士说:“免贵姓方,名以智,字密之,这位是在下的好朋友陈卧子。我们偶然路过舞阳,看到兄台在这里读报,敢问这些报纸是怎么回事?”

    秀才说:“哦,这个呀,是方大人出台的一项善政。南阳不是有一个专门研究各项农业技术的部门吗?每次他们取得了什么成果,方大人都会让人整理成文章,刊登成报纸,然后低价售卖,一份才一文钱,便宜得很。不过由于不少人不识字,看不懂报纸,所以他又拨款建了很多读报亭,专门雇人读给老百姓听,以便将这些成果尽快推广下去,造福万民。”

    方以智感叹:“这可真是一项善政啊。”再仔细看看,发现这些报纸印刷质量居然非常不错,字体虽小却十分清晰,不禁越发的好奇起来:“这是怎么印出来的?”

    秀才笑了笑:“那得去问那些负责设计印刷机的能工巧匠了。”

    方以智失声叫:“印刷机!?”

    秀才说:“对啊,据说那台机器是用水力带动,用铅字排版的,速度非常快,一天印上几万份都是等闲事”

    方以智还想再问,有人不满了:“我说两位秀才公,你们有什么话能不能等把报纸读完了再说?我们还想再听一些有用的东西呢!”

    秀才歉然一笑,说:“抱歉抱歉!”把目光重新投到报纸上,清清嗓子,继续读:“我们再来看这条新闻,它说什么呢?它说的是由官府跟十几位商人联合投资的南阳机械厂已经投入运行了,就在昨天,南阳机械厂成功组装了第一台脱粒机大家也看到了,正如图所示,脱粒机的外壳是用铁皮做的,主体是一个方形的敞开式巨大容器,这个呢,是滚筒,看起来是不是很像一根巨型狼牙棒?只要踩动这个踏板,这个金属杆就会带动齿轮,然后齿轮再反过来带动这个狼牙棒形滚筒,只要把麦子放进去,滚筒就会将麦粒打下来,落进里面的容器,非常方便!”

    有个老农民仔细的看了很久,说:“这个机器倒是方便,我们一直是用牛或者驴子拉动辗子进行脱粒,非常麻烦,还很难脱干净,有了它可方便多了。不知道能不能买得到?”

    秀才说:“当然能买得到。报纸上说了,再过一个月这种脱粒机就将投入市场,大家都可以去购买,只要三两银子就能买到一台了。”

    这年代还没有脱粒机,基本上是靠手工脱粒,或者用辗子辗,这是一项相当艰苦的工作,往往一亩地的稻子或小麦得折腾一整天才能脱完粒。如果种植的是狼尾谷之类的谷物你就该哭了,那玩意绰号“气死鸟”,鸟都啄不动,只能用刀子一穗穗的刮,将它一粒粒的刮下来是不是看着都觉得累呀?大家都种了一辈子的田,知道这项工作有多难,听说有机械能够代替他们干这项苦活,自然很高兴。但是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这样一来,那些靠帮人打谷子挣饭吃的工人岂不是没饭吃了?”

    这倒是个大问题,每一项机械投入使用之前都必须考虑会不会抢走老百姓的饭碗,如果会让太多老百姓失业,就必须慎用了,否则好事都会变成坏事。但马上有人反驳:“靠帮人打谷能换几天饭吃啊?倒不如想办法找一份更稳定一点的工作呢再说了,我们也是要吃饭的嘛,既然一台机器就能找替十个工人了,何必再掏这个钱呢?”

    两位书生听得眉头大皱,这么自私可怎么行呢?正要反驳,街道突然骚动起来,一大群人像是发生叛乱了似的朝着城外涌去,还边走边吆喝:“杨大人要去讲课了,大家赶紧去哟!”一听这话,围在读报亭前听秀才读报的人呼啦一声跑了个精光,加入了那浩浩荡荡的行列之中。方以智有点犯愣了,一把拉住那秀才,问:“出了什么事了?”

    那秀才兴奋的说:“兄台有所不知,我们杨大人今天要到学校去上课了!嘿嘿,他花那么多钱办起了学校,又挂着一个老师的名头,却还从来没有给学生上过一堂课,大家都很想听听他是怎么讲课的呢!要不要一起去听听?”

    两位公子对视一眼,跟着去。就当去看热闹好了。

第九章 化学课() 
这两位老兄几乎是被人流裹着,脚不沾地,身不由己的来到了南阳技术学校,还没来得及为这气势非凡的建筑以及优美的校园环境感叹一下,又脚不沾地的被人流裹着来到了学校的大礼堂提前几百年过了一把春运回家挤火车的瘾。

    大礼堂可以容纳上千人,是专门用来组织各种文艺晚会、颁奖典礼以及学术辩论大会的,一直是整个学校最热闹的地方之一,几乎每天都会有一场异常激烈的学术辩论,众多辩手分成好几派争得面红耳赤,光是听听就受益匪浅了。现在这个大礼堂更是坐无虚席,给挤得水泄不通,以至于后面来的人根本就找不到位子了。大家都知道在南阳日新月异的背后,一门学问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化学。可是,谁也不知道化学到底是什么东东,或者只知道一点点皮毛,现在好了,那个有史以来最不靠谱的化学老师终于想起要给大家上课了,能不来听听吗?

    于是,整个原本宽敞的大礼堂一下子挤得跟沙丁鱼罐头似的。方以智看着雪白的墙壁和天花板上的吊灯,心里暗叹:“真是太奢华了!”

    正嘀咕着,当当当!钟声响了,杨梦龙抱着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家伙走了进来,礼堂里顿时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两千多名老师、学生、旁听者都纷纷起立,向他鞠躬行礼。他笑呵呵的也向大家鞠了一躬,说:“好了,大家请坐,很高兴大家都来听我的课哈。”

    方以智见这家伙比自己还小,一张娃娃脸喜气洋洋的,心里诧异:“他就是河洛新军的统帅,一战大凌河重创奴酋洪太,二战登莱全歼叛军的杨梦龙?不会吧!?”不少人也抱着这样的疑问,这实在是太让人难以置信了,怎么看杨梦龙都不像是做出了这么大的事业的人嘛!但是南阳技术学校那些老师和学生,包括几十名从欧洲来的传教士都坐得端正,全神贯注目不斜视,他们也就不敢吱声了。

    杨梦龙将酒精灯、试管、温度计、硫酸等等等等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一一摆在讲台上,清了清嗓子,搓着手说:“那个化学这门课程呢,是我亲自要求列进入课程表,并且亲自担任化学老师的,只是这两年实在忙得厉害,都抽不出时间给大家上一堂课,让大家见笑啦。还好,这段时间我比较有空,可以好好的给大家上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