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混球-第6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上停留太久,吃饭是不会成问题的。”

    傅宗龙问:“那以现在天雄军的仓储,能够支撑多少部队出塞远征?”

    卢象升说:“供应一万五千骑兵是绰绰有余的,但是如果是步兵的话就要打个折扣了,最多只能支撑一万步兵远征。”

    傅宗龙诧异的问:“怎么步兵反而少了五千?”

    卢象升说:“因为现在草籽渐渐成熟了,战马在草原上不愁找不到吃的,骑兵只要带上两匹从马,二三十斤肉干和几袋马奶酒,再加上一些缴获,便足以在草原上支撑一个月之久。他们行动迅速,一昼夜可疾驰两三百里,就算粮食耗尽,也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撤回来。但是步兵不行,步兵随身携带的给养很有限,必须征集大批民夫和骆驼、骡马为他们输送粮食,这无疑大大加剧了消耗,所以出动步兵的话,消耗反而更大。”

    傅宗龙皱着眉头说:“只有骑兵很容易吃亏啊!”他对天雄军步兵排队枪毙的战术印象极为深刻,认定这才是终结游牧民族的绝佳战术。骑骑兵对骑兵,傅宗龙信心真不是很大,毕竟蒙古人呆在马背上的时间远比呆在地面上的要多得多,怒马强弓,来去如风,天雄军很难单纯依靠骑兵打败他们。

    卢象升叹气:“是呀,以我军骑兵的战斗力,要击败察哈尔部、敖汉部、土默特部、喀尔喀部等任何一部都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如果他们联合起来就很麻烦了,想要彻底把他们打痛打怕,还得靠步兵。”他忽然笑了笑,“不过,银川平原的开发已经渐入佳境,搬迁到银川平原来定居的人也越来越多,时间完全站在我们这一边,明年我们可以开垦出更多农地,种植更多稻谷、小麦、土豆,我们的实力每天都在增强,而鞑子和建奴每过一天便衰弱一天,最多三年,他们就会吃不住劲了,到时候再收拾他们,轻松加愉快。”

    傅宗龙深以为然。据他掌握的情报,自从天雄军进驻大同盆地,切断了晋商走私粮食的路线之后,后金那边物价马上开始飞涨,像粮食、布匹、盐、茶叶等等这些生活必需品一天一个价,其中粮价涨得尤其夸张,在一个月前都飙到七两银子一石杂粮的程度了。现在秋收了,沈阳那边粮价稍稍下跌,然而依靠几十万包衣奴才种粮食,是无法喂饱后金那庞大的军队的————东北变成中国粮仓那是三百年之后的事情,现在松嫩平原、黑龙江平原都没开发,依靠辽东平原的产出想要支撑起一个拥有百万人口的国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吃饱饭,后金还得去抢。问题是登莱水师已经切断了他们劫掠朝鲜的可能,关宁军把关宁防线守得跟铜墙铁壁似的,现在天雄军接手宣大乃至蓟镇,同样守得密不透风,甚至呈现出现当强劲的攻击势头,他们去哪里抢?还是赶紧剥树皮采草籽拾橡子,省点粮食下来过冬吧!

    悲催的是,老天爷站在大明这边,给了大明一块肥沃富饶的银川平原和一支可以保住它的强大军队,随着银川平原重获生机,战略主动权将彻底倒向大明这边,后金没机会了!

    “话虽如此,但是”傅宗龙沉吟着说,“但是如果一连三年都不动弹一下,老夫在朝中也很难说得过去。肃毅侯,你找准机会打一仗,取得几场胜利,哪怕是几场小胜,老夫也能堵住温首辅他们的嘴巴,免得他们没完没了的攻击你们。”

    卢象升问:“是越过边墙攻击鞑子吗?”

    傅宗龙说:“也可以,反正在这几个月里,你看准机会打几仗,斩获一些首级就行了,其他事情,交给老夫。”

    卢象升拱手为礼:“遵命!”

    傅宗龙对此行的成果很满意,天雄军不愧是一支战斗力强悍的队伍,放到边关之后,原本嚣张无比的鞑子马上安静如鸡了,荒凉的边塞人烟日益稠密,大明的边界线长了腿似的朝蒙古草原移动,就连原本半死不活的马政,现在也搞得有声有色了,这些都是政绩啊。作为一位明朝的兵部尚书,能遇到现在这样的局面是非常不容易的,他已经心满意足了,只要天雄军能把边关守得跟铜墙铁壁一样,并且不时打上几场斩获颇丰的胜仗,他就不会插手边关的事情。至于建奴让他们先饿几年吧,等他们饿软了再出兵收拾他们!对卢象升的所有决定,他是百分之百支持的,卢象升保持着强烈的攻击欲望,天雄军也有能力把鞑子打趴下,这很好,他乐意扮演那个橡皮图章的角色,没准他还能像旅顺之战那样搭上天雄军的顺风车,成为大明第一个征服蒙古高原的兵部尚书呢!

    休息了几天,老头子随同卢象升一起返回大同。半路上他发现不少从陕西迁过来的农民正在整理大片明显不适应种植庄稼的旱地,翻好之后就往地里撒草籽,他颇为惊讶:“他们在种什么?”

    卢象升说:“种草。”

    傅宗龙更加惊讶了:“种草?草还用种?”

    卢象升说:“当然要种!”他指着那大片大片灌溉困难的土地,说:“这些土地引水灌溉极为艰难,仅有的水源是从百里之外的黄河引来的,满足居民和牲畜的需要之后就所剩无几了,这点水是无法灌溉农田的。因此我让他们在这些地里种植狼尾谷,这种草可以喂牛羊,结出来的果实也可以吃,虽然每亩只能收五六十斤,但胜在耐旱和能抗虫害,收成稳定,种上十几二十亩也能让一家人吃上饱饭了。”

    狼尾谷有个绰号叫“气死鸟”,它结出来的谷物鸟根本就啄不动,得用镰刀一粒粒的刮下来。狼尾谷结出来的谷物富含淀粉,去掉皮煮熟之后就能吃,口感不一定很好,但营养还是有保证的,最重要的是它好养活,跟野草差不多,种下去就不用管了,因此不失为一种理想的作物,抗战时期延安就曾大量种植。

    再往前走,又碰到了种草的,而且一种就是几十万亩。为了种好这几十万亩草,天雄军可是下了大力气,铺了整整一百五十里长的地下输水管道,将水从黄河那边引过来,同时还用石灰杀灭地里的虫卵,又撒上骨粉、草灰、磷肥,下足了功夫才播种。傅宗龙要了一把种子过来看,靠,这回是真真正正的草籽,如假包换了,大概也只有苏武那样的非凡人物吃得下去。他疑惑的问:“这又是什么?肃毅侯你不会告诉老夫这是真正的草吧?”

    卢象升笑说:“这可是下官花了大价钱从番人手里买过来的,它叫黑麦草,一种非常优秀的牧草,据说一亩黑麦草能提供的鲜草比草原上一亩草场所能提供的要多出数倍,同样是一亩草场,种它能多养活四五倍的牛羊。”

    傅宗龙乐了:“种粮食老夫见多了,种草还是头一回见,开眼界了!”

    卢象升说:“我们需要养殖大量牛羊为边塞军民提供肉食和奶酪,需要养殖大量马匹作为军用,但是没有那么多草场,再说也找不到那么多人愿意像蒙古人那样赶着牛羊顶着风霜雨雪四处放牧,只好动点歪脑筋了。”指向草场另一边那一个个用铁丝网圈起来的围栏,“我们在那里建牛栏羊栏,从草场割了草然后运到那边去喂牲口,整个草场分成若干块,轮着割草,等最后一块割完了,第一块也长好了,如此循环。牧区还有自来水,牧民不必四处漂泊也能为牧群提供充足的草料和饮水,圈养的牛羊比放牧的长得更快,更肥。”

    傅宗龙惊叹:“如此,我们不擅放牧的汉人也能在草原上立足了,侯爷果真有鬼神莫测之能,老夫佩服!”

    卢象升说:“这是冠军侯给下官出的主意。”

    傅宗龙的惊叹变成了叹息:“冠军侯委实深不可测啊可惜这家伙实在太懒了,想让他帮忙多做一点事情真的比登天还难!”

    卢象升心有戚戚焉:“同意!”

    远在信阳的杨梦龙没来由的打了一个大喷嚏。

    ps:抱这种想法的人请自呼八万耳光。

五十一 金山西见烟尘飞1() 
卢象升和傅宗龙回到大同的时候,大同盆地已经变了样。往日的大同总是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腐朽气息,除了往塞外走私粮食铁器等军国利器之外,大同人就没有别的活路了,而走私可是暴利,晋商集团是不会容忍任何人插进来分一杯羹的,外地人想在大同立足,实在是太难了。但是现在大同人烟稠密,几十万亩军田已经开垦完毕,而随军而来的移民也见缝插针,开垦出比军田更多的农田,这些开垦出来的田还不能种小麦,所以屯田的军民就种了土豆、萝卜、红薯、大豆、红豆、黑豆、白菜、黄瓜等作物,一畦畦的红红绿绿,十分诱人。每天都有人收了菜,然后一车车的运到关外去卖,草原上是种不了菜的,这些青菜在草原上可以卖出天价,一担白菜牵回几头羊那是常有的事情————谁让那些牧民不会种菜呢?坑的就是你们!大豆、红豆、黑豆早已收割,现在都晒干进仓了,这些豆子是人和牲畜的口粮,把它煮烂了加点油盐,有米饭的时候可以当菜,买不起米了也能当饭吃————就是会狂放屁而已。

    土豆和红薯的收成也相当不错,虽然没有达到内地的水平,但也比小麦的产量高出八九倍,种了整整五十万亩,怎么着也够吃了。现在淀粉加工厂的风磨正在昼夜不停地转动,磨出一袋袋土豆、红薯淀粉来————跟直接啃土豆和红薯相比,大家还是更喜欢吃淀粉加工而成的面条、面包、馒头。

    傅宗龙对这红红火火的局面简直满意极了,在他看来卢象升简直就神了,把他扔到大同这等贫瘠之地他也能经营出如此红火的局面,如果以前大明的边关将领有卢象升一成的本事,早他娘把蒙古人给修理得服服贴贴了!这也让他越发?的坚定了支持卢象升所作出的一切决定的决心:能在如此贫瘠的地方做出这样的事业的人,能错吗?他在大同逗留了十多天;着实领略了一番边塞风光;这才满意的打道回府。

    傅宗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