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混球-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是吃腻了,可是守在千户所里一年到头难得见一点荤腥的军户们可没有吃过这样的好东西,绝大多数人都只是割了一小块扔进锅里煮汤,剩下的小心翼翼的保存起来。吃着香软的米饭,喝着肉汤,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幸福的笑容,杨梦龙虽然好话都没有说,但是通过发粮食发肉,已经在所有人心里留下了一个好印象,大家都觉得这个新上任的千户不错,至少还会给大家发点东西。

    筱雨芳也切了一小块肉扔进锅里,煮了一锅香喷喷的粥,安宁和筱君这两个小家伙狼吞虎咽,吃得不亦乐乎。杨梦龙喝了两碗,又忙开了,他得赶紧把张家千留下的家当清点清楚。

    张千户给他留下的家当不多,除了这幢宅子,就是那个铁矿和那些田产了。那个铁矿每年可以给他带来几百两银子的收入,这是他的私产,倒也没有哪个去抢;那些良田产出倒不错,碰到风调雨顺的年景,每亩可以收获两石粮食,只是现在天旱得厉害,再加上土地的肥力消耗得厉害,产量已经减到每亩一石多一点了————放在二十一世纪,这个产量是会让人笑掉大牙的。产量虽然是少了,但是架不住粮价一直在涨啊,靠着这些田产,张千户每年都有几千两银子进账,阔气得很。只是他的好日子是建立在对军户的盘剥的基础上的,也难怪他一死,军户们就开始找他的家属算账了。当然,最让杨梦龙兴奋的是,这家伙居然把孟寨镇马村乡的土地给买下来了,要知道,舞阳盐矿就在那里啊!这可替他省了不少事了!

    “从现在开始,老子也是地主了!”他兴奋的想。

    第二天,新鲜出笼的杨地主带着一帮人马骑马离开千户所,去看张千户给他留下的田产。

    不看还好,一看,眉头都拧了起来。

    由于没有化肥,肥力跟不上,这年代的良田放在二十一世纪,连瘦田的标准都算不上,田里的麦苗稀拉拉的,叶子还皱巴巴,让虫子啃得不成样子了。这些良田浇灌还算便利,不至于干枯,奈何没有足够的肥料,没有农药,再加上种子质量也差,麦子的长势自然好不到哪里去,估计把这些麦苗割下来拿回二十一世纪喂牛,牛也不一定愿意吃。最要命的是,这样的庄稼还算好了,那些军户的更加差劲,浇不上水,麦田里的麦苗青一块黄一块的,害虫多得丧心病狂,这样的麦子,一亩能收八九斗已经算是不错了!杨梦龙看着这些长势差得出奇的庄稼,不禁哀叹:“这还是庄稼吗?怎么看都像野草嘛!”

    蒋正说:“去年冬天舞阳境内只是下了两场小雪,土地肥力大减,庄稼的长势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戚破虏纳闷了:“为什么不追肥呀?”

    陈百户无奈的说:“哪里有肥料呀?我们自己都吃不饱,自然没有余粮去养鸡鸭禽畜,不养鸡鸭禽畜,上哪找肥料?只能到路上捡一点,或者把野草烧成灰撒下去,这点肥料根本就不够。”

    杨梦龙转过头,正好看到好几个孩子背着粪篓,拿着粪叉远远的跟在后面,看样子是想捡马拉下来的粪便。他叹了口气:“要是有化肥就好了。”他跳下马,跑到一块军户的瘦田里用手一拨,呼啦啦的一下,一大片害虫受惊,展开翅膀飞了起来,数量之多,令他目瞪口呆。戚虎跟过来,随手一捉,捉住一条毛毛虫,说:“虫子太多了,庄稼迟早会被它们吃干净的。”用力跺了跺旱得龟裂的地面,感觉像是踩在铁板上,“这还不算什么,最要命的是,久旱之后很容易发生蝗灾,蝗灾一起,全县的庄稼都会被吃清光!”

    杨梦龙心一动,招手叫正在忙碌的军户过来:“弄把铲子过来,就在这里,往上挖,挖一块泥土起来给我看看!”

    军户不敢怠慢,弄来铲子,在杨梦龙指的地方往下挖,几铲子就挖出了一个坑来。杨梦龙叫停,从铲子上拿下一块泥土仔细看着,像是发现了什么,将它砸开,一团白色的米粒状的小东西露出来,密密麻麻的让人头皮发麻。戚破虏惊叫:“这是什么鬼东西?”

    杨梦龙撮起一点轻轻捏着,语气沉重:“虫卵,蝗虫的卵。”

    陈百户倒抽一口凉气:“我的天,这么多!”要过铲子换个地方再挖,没几下又挖出了一窝虫卵。那个军户呆呆的看着那白花花的虫卵,身体不停的发抖,这么多虫卵,等孵出来之后还不变成铺天盖地的蝗虫啊?这些庄稼算是完了,给蝗虫塞牙缝都不够啊!他发出一声惨叫:“老天爷,你真的是要将我们一家往死里逼啊!”蹲在田埂上用手捂着脸,失声痛哭。

    没有人去安慰这个可怜的军户,大家都异常沉重。旱灾、涝灾、蝗灾是河南三大害,这其中数蝗灾最可怕,因为旱灾涝灾再严重,多少都还会给他们留下一点东西,只有这蝗灾,铺天盖地的蝗虫浩浩荡荡的扫过,所有绿色的东西都会被席卷一空,根本没法抢救!因此老百姓都将蝗灾视作天罚,每次碰到蝗灾就只能烧香拜神,祈求上苍垂怜,不要再让蝗虫吃他们的庄稼了,就连皇帝都得举行祭天大典,甚至下罪己诏。这些行为固然荒唐,却也不难看出蝗灾的恐怖,连皇帝都得向小小的蝗虫低头。这块田的虫卵这么多,其他田的想必也好不到哪里去,今年的庄稼算是完了。

    杨梦龙拍拍手站起来,若无其事的说:“没事,回头多买些鸡甲放到田里,这些蝗虫出来一只鸡鸭就吃掉一只,免费的家禽饲料,不要白不要。”捏着下巴嘿嘿一笑,“再说了,蝗虫可是极佳的食材啊,蝗虫的味道比虾还要好,营养价值又高,还没有腥味,油炸蝗虫的滋味让你永生难忘!它们吃我们的庄稼,我们就吃它们,这不是很公平嘛!”

    大家目瞪口呆。

    在一些干旱的坡地上,农民种上了豆子、玉米、蕃薯之类的耐旱作物。明朝其实是比较开放的,从不以“天朝地大物博”为由排斥外国的技术和物产,很多来欧洲传教士来到明朝,在将欧洲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带到中国来的同时,也带来了欧洲的技术和农作物,像蕃薯、土豆、玉米、西红柿、辣椒等作物就是在这个时期传入明朝并且慢慢普及开来的,各地都有栽培。不过现在还没有育出良种,种植技术也还在摸索当中,肥力也跟不上,这些作物的产量少得可怜,但胜在能耐旱,而且不占良田,只要有条件,大家都会种上一些,有一点收成总比没有的好。杨梦龙最感兴趣的还是土豆和蕃薯,这玩意的产量高得丧心病狂啊,特别是土豆,亩产六吨都不算高,如果以它为主食的话,一亩土豆就能养活好几户人了。当然,那是现代农业技术的产物,在这个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没有大棚的年代想爆出这么惊人的产量,那是不可能的。这一带的旱地种得最多的就是蕃薯,杨梦龙虽然不是很懂种田,但是也能看出他们明显没有用对方法,都是成毗地成毗地的种的,蕃薯的藤蔓在疯长,但是想在这硬梆梆的地里挖出多少蕃薯来是不可能的。不过蕃薯的藤和叶子可以做猪菜喂猪,先将这一项记下。

    玉米更可怜,快被害虫啃得只剩下一根孤零零的杆子了。

    在军田里转了一圈,杨梦龙心里有数了:这些军田虫害非常严重,肥力严重不足,今年失收几乎成定局了!他又跑到孟寨镇马村乡去,那里也有几千亩田,记在舞阳千户所名下,实质上就是归他了。结果马村乡也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好消息,那里旱情严重,害虫满天飞,很多田地已经让杂草给覆盖了。看着四处乱窜的田鼠,看着五颜六色满天飞的害虫,再看着被啃得不成样子的庄稼,他再也笑不出来了。

    古代的农民真是太艰难了。

    “对了,我让你找的磷矿,你找到了没有?”他问蒋正。

    蒋正说:“回大人的话,小人找了很多矿工,向他们请教,他们都不认识什么是磷矿!”

    杨梦龙眉头大皱:“没有磷矿我怎么弄出磷肥啊?没有磷肥,我拿什么喂饱这几千张嘴?走,带我到矿山去看看!”

第十章 惊喜() 
张千户名下那个铁矿,就是在今天的舞钢市境内,距离县城不到四十里,骑马的话,一个小时就到了。这里有一个大号铁矿,储量达到八亿吨,是河南省最大的铁矿,同时也是全国十大铁矿之一。不过,以目前的技术,想要将这个铁矿全部找出来并且开采出来,难度是非常高的,绝大多数人甚至压根就不知道这里有这么多铁矿。杨梦龙赶到的时候,正看到很多矿工裸着上身,浑身泥土,全身上下只剩下几颗牙还是白的,在矿坑里进进出出,叮叮当当的声音一刻不停,不时有一筐筐的矿石被抬出来倒到空地上,几个家伙守在那里,一脸挑剔的拣选着矿石,将品位不好的扔到一边,好的交给自己的手下,自然就有人抡动大铁锤将这些矿石砸碎,然后重新装好,过称,入库,等着买家前来提货。在这些矿工的努力下,好几座山的植被都被破坏得一干二净,到处都是洞口,跟白蚁的巢一样。这是最原始的采矿模式,效率低不说,还破坏环境。

    山下是一片简陋的窝棚,这就是矿工们住的地方了。

    “小杨将军,这位是吴工头,整个铁矿大小事务都是由他负责的。”蒋正把杨梦龙带到窝棚区,一名精壮的中年汉子早早迎了出来。他浑身肌肉结实,典型的靠力气吃饭的汉子。跟他一起来的还有几名赤着上身的汉子,骨关节粗大,肌肉也很发达,很强壮的样子,其实这只是一种假象。矿工是很辛苦的,繁重的体力劳动给他们打磨出了一副强壮的身板,但是由于营养跟不上,很快就会熬干他们的精血,顶多三十多岁就开始弯腰陀背,四十岁左右便耗尽了生命力,能活到五十岁算是高龄,能活到六十岁的,则被称为老寿星了。那位吴工头可能因为自己是工头的缘故,待遇较好,还算健康,见了杨梦龙纳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