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浴血抗战-第2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办?”

    “这是个问题,看来,我得给所有兄弟部队指挥官好好上一课。”

    罗勇、吉鸿昌、万福麟、张自忠、赵登禹和佟麟阁等将领,都得到李峰的真传,知道应该如何打仗。对在绥远西部的那些军队,李峰十分放心。他们不仅拥有很强的防空力量,而且有十分强悍的战斗力,日本人若是要进攻归绥、包头等地,必然会在以骑兵第二军为首的主力部队攻击之下损失惨重。

    但是在华北和山西的军队,却面临着极大的难题。

    重火力方面不占优势,所有的步兵战术全部都会被敌人压制住。万福麟说得一点没错,日军以重炮摧毁国军为数不多的火炮,然后以步兵炮对付重机枪,以山炮对付迫击炮。消灭了国军两样威胁最大的武器之后,日军再以机枪、掷弹筒和神枪手掩护攻击,那么国军根本就无法同日军抗衡。

    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在半年之内,要把山西和华北,冯玉祥和阎锡山所有的军队全部用重火力武装起来,这根本就不现实。在半年的时间,就连绥远西部的几支忠于自己的亲信部队都装备不完啊!

    “该怎么打?北平是守不住的,保定也守不住,太原也守不住。放弃是必然的,但也不能太便宜了日本人啊!”李峰苦苦思索,考虑这个问题。

    离开乌海,李峰再一次来到大同。

    这次他到北平之后,立即给阎锡山麾下的几员大将,发出邀请函,请他们来北平听课。

    李峰在国外已经是名声远扬。既然连严谨的德国人都肯定李峰的课,那么国内那些将领听说李峰要在大同教课,不仅仅是阎锡山麾下大将全部赶到,就连原东北军将领、西北军将领以及蒋介石派遣在北方的中央军将领,纷纷赶来北平。

    国民革命军军委会北平分会。

    大礼堂里,早已摆上了麦克风和喇叭,主席台上放着一张大桌子,冯玉祥坐在正中间,左边坐着阎锡山,右边坐着李峰。还有傅作义等高级将领,都坐在主席台上。台下座无虚席,北方几乎全部的少将以上军官都赶到北平。

    这次北平军分会戒备十分森严,所有闲杂人等,还有一些资格不够的,或者是可疑的人物都不许进入会场听课。

    冯玉祥先讲了一番话之后,就让李峰站起来讲课。

    “各位长官,各位同仁,在座的各位,你们好!”李峰站起来,对着麦克风,“大家都知道,日本帝国主义亡我中华之心不死!他们占领了东三省之后,利用东三省的资源,使得他们的军力急速膨胀!现在我们中国,即将面临着强敌入侵的威胁!各位,今天我要给大家上一堂课!让大家知道如何去应对日军的战术。”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李峰做了个手势,示意大家安静,他又继续开始讲:“各位,在大战略方面,有委员长、冯长官、阎长官、李长官、陈长官等人制订。今天我要讲的,是对付日本侵略者的战术。事实上,日军的战术十分简单。他们在重武器方面,对我们有着压倒性的优势。因此他们在进攻伊始,先以重炮,摧毁我们的重火力。然后再以山炮对付我们的迫击炮,以步兵炮对付我们的重机枪。接下来,他们以机枪、掷弹筒和神枪手发起攻击,掩护他们的步兵冲上我们的阵地,同我们展开白刃战。”

    “要如何应付日军的这套战术呢?我们在平原,无险可守,根本就抵挡不住日军攻击。但我们可以采取巷战的办法,同日军交战。”

    接下来,李峰在黑板上,画出了各种街区的巷战方案。

    讲完了巷战,李峰又说:“各位,巷战,只是我们拖延敌人时间,尽可能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一种手段。最终,我们应该把敌人拖入到山区作战!怎么打呢?利用地形,以小部分兵力同敌人周旋,主力部队避敌锋芒,迂回攻击他们的弱点。”

    “小部队又如何牵制强敌?这是今天我要说的关键问题!”

    “大家都知道,我是主张攻势战略的。但进攻和防守,并非是单独存在的战术,而是相互结合的战术。我们以空间换取时间,换取到主动进攻的优势。那么敌人会眼睁睁看着我们向他们的弱处攻击吗?当然不会!他们必然会出兵增援!”

    “这时候,就出现了进攻中的防御。”

    说着,李峰抹掉了黑板上的巷战示意图,画了一副坑道图:“各位请看,这种工事,是一种新颖的工事,叫反斜面工事!可能有人会提出疑问,把工事修筑在反斜面上,我们的火力如何对付正斜面攻击的敌人呢?”

    “这个问题,不需要担心。我们的工事坑道,是在反斜面上。从反斜面到正斜面,有一道棱角线,我们以部分兵力驻守棱角线,采取上油战术。一旦那部分兵力损失殆尽,我们再从坑道内拉出一部分兵力,登上棱角线作战。而我们在反斜面坑道口的兵力,也并非是摆设。敌人的直射炮打不到反斜面,榴弹炮和迫击炮这些武器,因为视线的问题,因为无法攻击反斜面坑道。而我们布置在坑道口的迫击炮和掷弹筒这些曲射武器,就能在棱角线的兵力引导下,向正斜面发起攻击。同时,布置在棱角线下方一点的步兵,还能以手榴弹投掷杀敌。战场上,有时候投掷武器威力更甚于直射武器。”

    “近战,这点不必担心,阎长官的部队配备了大量冲锋枪;而冯长官的部队有大刀队。这些都是近身白刃战的利器。”

    接下来,李峰又说了一些其他方面的战术,譬如说关隘的驻守、迂回的攻击,还有夜战技巧等方面的知识。他主张的,不是死守一点,而是灵活作战。该放弃的阵地,就果断放弃;不该放弃的阵地,应当寸土不让。

    李峰在北平的这堂讲课,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赢得了所有在场军官的尊敬。

    “云龙真厉害!才三十岁左右,就已经是中将了!”台下的胡宗南感叹了一句。

    汤恩伯附在胡宗南耳边,有些担心的说:“寿兄,依我看此人日后必将是我们委员长的心腹大患啊!若是有朝一日他有异心,我们都不是他对手。”

    “等赶走日本人,我们就用他来对付共匪。”胡宗南轻声道。

    散会之后,李峰又分别向冯玉祥和阎锡山提议,让他们尽快做好迎战的准备。

    冯玉祥和阎锡山答应下来。

    随后,李峰带着几名贴身警卫返回南方。在南方他也需要准备迎战。而冯玉祥和阎锡山两人,则紧锣密鼓的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

    冯玉祥,让宋哲元和佟麟阁开始转移北平的几所大学,所有的大学都开始向绥远一带迁移。二十九路军中的学生兵,都被送往乌海,并着手在乌海准备建立军事学院,这些学生军训团的学生兵,即将成为学员兵。

    一些热血的学生不愿意离开,宋哲元耐心的劝告他们:“孩子们,让你们拿枪扛刀的去和日本人面对面的打,你们只能是无谓的牺牲!你们去了乌海,在那里学习坦克驾驶,学习火炮使用,学习飞机驾驶,这样你们才能更多的杀敌!”

    在宋哲元耐心劝说之下,所有的学员兵都同意转移去乌海军事学院。

    阎锡山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他调动军民,把太原兵工厂的所有设备全部拆卸下来,以火车运到石门,再通过准轨铁路,送往乌海,同乌海李峰的兵工厂合并。

    太原兵工厂的加入,可以使得乌海工业区的枪支产量得到极大的提高,尤其是汤姆逊冲锋枪大批量生产,可以让北方军队士兵大量配备上冲锋枪。

    不管是北平、大同、保定还是太原,官兵们耐心的劝说老百姓,让他们尽快离开这些即将交战的城市。一些不愿意离开家园的老百姓,则被军队强行送走。

    转移了老百姓之后,北平基本上是一座空城。李峰不愿意在北平打巷战,他知道一旦在北平开战,这座古城将会毁于战火。而保定、大同和太原等城市,正在逐步改建成适合巷战的城市堡垒。

    ps:明天是元旦了,祝各位2012年快乐!明日笔者偷懒一天,莫见怪,呵呵。

第十二章 卢沟桥事变() 
转眼之间,就到了1937年6月26日,距离卢沟桥事变的时间越来越近。

    远在泾县的李峰并不知道,因为自己的到来,导致卢沟桥事变提前爆发。这一天,华北驻屯军步兵旅团旅团长河边正三少将也刚好不在北平。

    不过李峰认为,卢沟桥事变爆发是必然。既然日本会在去年爆发了226兵变,而中国也在去年爆发了西安事变,那么卢沟桥事变也必将爆发。只是历史已经变得让他不可预测,李峰并不知道事变会在哪天爆发。

    事情一切都是那么凑巧,就在27日凌晨,日本华北驻屯军一个名叫志村菊次郎的新兵,在队伍临晨紧急集合时,因为身体不适,拉肚子而离队。到了日军全部集结后,日军第三步兵大队大队长一木清直才发现,自己麾下有一名士兵“失踪”。历史的列车,有着极大的惯性,尽管李峰要把这列列车带到另外一个方向,可是历史却进行了自我修补。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卢沟桥事变注定要爆发。

    发现一名士兵“失踪”,第八中队长清水节郎大尉向一木清直汇报:“大队长,支那人对我们心怀不满已久,我们失踪的士兵,会不会是被宛平城内的支那军队抓走了?大队长,我建议,我们应该派人进城搜寻!”

    一木清直和清水节郎一样,都是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是“少年热血”军官。自从关东军司令武藤信义“逝世”之后,日本就一直没有拿出更强硬的对华政策,这令日军中那些少壮派军官十分不满,觉得大本营对中国过于“软弱”,需要进一步采取更强硬的手段来彻底灭亡中国。这次士兵“失踪”事件,刚好给了他们机会。

    一木清直道:“清水桑,我们若是进城,支那人必然会有过激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