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纵兵夺鼎-第5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急之时最能现实出将领的才干,此时夏侯渊最先反应并非是策马疾奔至遇袭的阵前,而是用了两息片刻环顾左右山林,当即猛夹骏马惊得坐骑人立而起,高声下令道:“前军变后阵,原路后撤,快!”

    这里的夏夜连蝉鸣都没了声息,林间必有大军,他哪里还敢多留!

    几乎就在夏侯渊话音一落,两侧密林中当即传出金鼓之音,紧跟着便爆发出浩大的喊杀声,还未见人影绰绰的密林间杀出军队,率先发出的便是漫天箭矢,兖州兵军阵中爆出蓬蓬血雾。那些北方强弩在就近三五十步外劲射而出的弩矢携着巨大力量甚至能在穿透甲胄后打穿骨头。

    张辽调集了部下全部——两千多张强弩布置在密林之间组成第一道打击力量,他们的首发打击给予夏侯渊部兖州兵重创。兖州兵站得太分散,因为放松警惕而在官道上排成一字长蛇行军,这使他们成了天然的靶子,转眼便不成军阵。

    而在强弩手纷纷上弦的短暂时间里,他们身旁的长弓手再度发箭,几乎不间歇地向蔓延三里长的官道上倾泻箭雨,等到强弩手上好弦时,便不再齐射了。

    战斗仅仅进行了十余息光景,似乎才刚刚开始,但张辽便已经下令强弩手不再齐射,金鼓之音陡然扭转。

    这一次的军令,是精准射击与步卒准备冲锋。

    因为官道上仍旧站着的兖州兵已经不多了。

    夏侯渊看不见前曲、中曲、左曲的情况,他只能瞧见自己前后两曲军卒的情况……情况实在不妙,伏兵的齐射与乱射致使这两曲兵马减员三二,还能站在官道上的军卒已不足五百,转眼间便被击伤过半。这两个曲的情况无疑已经是比较好的了,其他几个曲也不会比他们还好。而前方远处的冲锋与喊杀之音已经响起,显然首当其冲的前曲要更糟糕些。

    这不是狭路相逢,这是敌军以逸待劳,他除了率军逃跑别无他法。只要撤退能让部下军卒活下来更多,否则只能使整支军队全部葬送此处。

    张辽在林间的伏兵,远远要超过他的全部兵力。何况就算他不走,难道备受打击伤亡过半的部下,还能去与养精蓄锐的燕军武士厮杀吗?

    他们早就吓破了胆。

    夏侯渊,又何尝不是呢?

    他一直心有忌惮,忌惮着张辽的兵势。在他没摸到张辽部敌军的边时,他便一直警惕着自己进入张辽的口袋里,当张辽本部出现时一定是动如雷霆的可怕攻势。

    现在,攻势来了!

    夏侯渊撤退时,对张辽而言这场持续不过片刻的战斗便已经结束了,持大戟长戈的步卒突击至官道,留给他们的实际上是打扫战场,向那些中箭未死的军卒补刀。

    最有危险性的困兽之斗是不存在的,那些见势不妙的兖州军卒即便想要奋死一拼,但主将都已撤退,谁也没了死拼到底的底气,能逃跑的便逃了,逃不掉的便只能丢下兵刃投降。

    张辽侧长刀自战场走过,呼啸的骑兵自他两侧向西追杀而去,冲出不远数骑打马而还,为首的卑衍问道:“张将军,我追击多远?”

    “三五里便可,莫要恋战,击走敌军就地设防等我消息,待张某将战场清理,传信与你便随我撤走,此地不宜久留。”张辽说着便目送章碾部骑兵穿过战场向西追击,随后林间大部步卒、弓弩手才出来打扫战场,到处是哭喊求饶与补刀的哀嚎声。

    那些投降的俘虏被张辽在留下他们兵甲后就地放了,他没时间带着这几百个受伤或没受伤的军卒继续赶路。随后半个时辰,张辽都督着部下军卒收整兵甲、辎重,兵甲用于补充己方受损军械,关键是那些射出去未损坏的弩矢、箭簇,没有来自北方的辎重补给令他们在这方面很难得到补充,坏一个便少一个。

    接下来剩余的兵甲在林间被挖坑掩埋,他们带不走也不愿让随后赶到的曹军用来武装军卒,只能将它们全部抛弃,接着收整早已清点好的辎重,派人叫上远在西面的卑衍部军师,一路向东继续行进。

    接下来剩余的兵甲在林间被挖坑掩埋,他们带不走也不愿让随后赶到的曹军用来武装军卒,只能将它们全部抛弃,接着收整早已清点好的辎重,派人叫上远在西面的卑衍部军师,一路向东继续行进。

    接下来剩余的兵甲在林间被挖坑掩埋,他们带不走也不愿让随后赶到的曹军用来武装军卒,只能将它们全部抛弃,接着收整早已清点好的辎重,派人叫上远在西面的卑衍部军师,一路向东继续行进。

第一百零一章 英明神武() 
    燕北料到了自己四面受敌。

    自冀南暴雨降下,燕氏在南的优势便尽数抵消,不要说旁人,就算他自己都不认为仅仅依靠部下麹义、张辽两个将领就能抗住两路诸侯的进攻。黄河北岸内心焦急无比的燕北都准备好在打败仗之后如何罪己以收众将之心了,没办法的事。

    在燕北看来战争,就是由上至下地听从命令,并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使命。从每个将军到每个军卒,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这仗自然就打赢了。可这场兴和二年的仗,要是输了,头一个要问罪的就是他自己呀。他没做到自己该做的事情,为帅者不能指挥部下众将,为天灾大河阻断,仗打输了冤吗?

    一点儿都不冤!

    五万大军,军侯以上将校百人,皆葬在河南埋都没地儿埋——这是燕北心中对这场仗做好最坏的打算。没有全局掌控,各部不能沟通,甚至连兵粮军械都无法得到补充,这就是燕北派往河南大军所需要面临的窘境。

    打赢了才奇怪啊!

    可到目前为止,局势居然非但不坏,还接连制胜。麹义早先击破袁氏先锋军,掠取青北三郡,随后的战报里表达了对局势的担忧,无法得到军械补给让他部下军卒战力接连下降,但袁氏锐气已挫,也不敢再全军压上贸然北攻,非但吃进肚里的青北三郡绝不吐口,还将战线推进至齐国一线,与袁军对峙。

    麹义能守得住青北三郡,燕北倒是没什么好奇怪的。说实话袁氏也没什么底蕴了,北方的战争,燕氏与袁氏相伐数年之久,袁氏都没讨到什么便宜,反倒是早年借名望聚拢在身旁的才俊不是死在战场上就是做了燕氏俘虏。没了良将,再多的兵又能有什么用处呢?

    但兖州不同,暴雨来临前燕氏在兖州并无丝毫根基,张辽率军像摸黑渡河般被丢掉东郡,用上下三万兵去面对曹氏六万大军与数万民夫,情况不可谓不难。

    燕北甚至都不奢求张辽能守住东郡,只希望待天时转善,张辽还能有几千残部占据东郡的哪个不知名小山头固守着营寨也就罢了。

    再没有更多的期盼了。

    可是偏偏,张辽虽然没守住东郡,却着实自顾自地打出一场漂亮至极的大战!明明是一直偏师,却偏偏过于生猛,在主力尥(liao四声)蹶子时硬生生将局面圆了回来,将有预谋的战斗自我发挥成了战役。

    黄河南岸的兖州,燕曹两军投入兵力近十万、人力过十五万;调兵遣将曹仁、阎柔、乐进、李典诸部将帅行军皆在千里之数,大小交战十余仗,以急行军著称的夏侯渊与燕军偏师大将张辽转战行军皆近三千里!

    难道还不能被称作战役?

    这若不是战役,恐怕也只有黄巾乱、羌乱、董卓乱、李郭乱能称作战役了。

    燕北在黄河北岸低头看看案上堆成小山的战报,抬头望望水面未宁的大河,挠着脑袋很想给曹操写封书信送去。上面不说别的,就写:‘孟德兄,这实在并非燕某本意啊!’

    未能表诸侯之敬,全故友之情。这两军交战的基本礼仪,难道不是拿出浑身解数应对敌军,以示重视?说什么也要派个十万大军南下啊!

    居然就派一下将就阻住了兵横二州占据中原所向无敌的曹氏,岂不小觑曹操。

    太失礼了!

    当然,以上都是燕北自己偷着乐,他是真捡到宝了。一场本应大败的战斗成了战平的战役,这可要比大胜的战斗要高出不知多少。而更关键的是,他终于在自己部下找到最合适作为主帅之人。

    所谓将才帅才,其实区别并不大,都是要从小小军卒一步步经历血战,经历胜战也要经历败仗。经验足够,统帅兵马运筹帷幄于内,调兵遣将于外才会不出差错,不出纰漏,这样的人不论为将还是为帅,都是可以的。

    但将帅之间也有区别,将者善将兵,因为他就带兵一军之中军争最强者。如燕氏大将麹义,无疑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将领之一,天下出其右者不过寥寥;而帅者善将将,并不是他的指挥才能就比大将高超到哪里去,而是在帅的指挥下,将能绽放出更耀眼的光华。

    若将张辽麹义对调,兖州的战果也许会比现在更好,麹义绝不会像张辽一样,本部所面对战事皆败。不论阎柔、阎志、章碾、卑衍等人之军如何,但凡与麹义对阵的敌将,大约都不会得到太好的下场。但同样可能带来的结果便是诸部皆败,独麹义大胜。

    在没有后军辎重的前提下,能保住己方不败已经很难了,这么说并非是麹义不好,而是张辽的处理方式更好。

    阎志不过初阵,面对曹仁这样的曹氏宗亲大将,想要保全自己,谈何容易?但用胡骑去冲击民夫军阵,恐怕胜利要比失败难得多;阎柔率乌桓军受命在谷道口堵截曹氏兵马,布下疑兵,虽战不利但死守谷城,同样拖住于禁部兵马。

    下驷拖上驷,张辽运用得极为顺溜,从头到尾他都在寻找时机用二流军队去拖敌军一流主力,等到敌军二流军队周转疲惫到战力下降,再以一流军队一举击破。

    长远来看,部下拥有张辽这样能打的大将,是人之幸事。但就现在对燕北来说,南面收到的一封书信才是最令他畅快的事。

    “大王在想什么?”

    郭嘉看燕北打开书信看了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