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总统-第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

    新大内侍卫总管张勋站出来,高声的反驳道:“皇上,微臣反对朱大人的奏议。朱大人,你可知道攘外必先安内,我国古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其源有自。当内外交困; 面临重大统治危机时; 历代统治者为应付危机、维护统治,常常以安内为中心,“安内”、“攘外”并举。”

    好家伙,尽然明摆着针对自己,这张勋最近深受皇帝的信赖,就敢胡作非为与自己作对。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好在我心平气和,否则定要你小子好看。

    朱兜兜暗自摇了摇头,后笑道:“张勋大人啊,小官知道的历史不比你少,攘外必先安内比你了解的多的多的多。你知道蒋委员长吗,知道毛领导吗,他们都提过攘外必先安内。‘要打倒帝国主义,就必须要打倒国民党,而且实际的经验将告诉他们,只有苏维埃政府。才能同帝国主义做彻底的斗争。’你知道这是谁谁谁说的话吗,最后事实证明此话没用。皇上,先对外后安内此为大计啊。”

    乌士保王爷站出来道:“皇上,老臣认为朱大人此言不假,国乱乃是我民族之动荡,这属于自家事。而外国侵略者则是入侵,这称之为敌人。我们应当先对付外敌,方可安心平定内乱。”

    刑部尚书刘振龙道:“微臣附议。”

    镇国将军站出来道:“老臣自然是希望打仗。无论是对内对外,老臣都无异议。不过方才听朱大人与乌士保王爷的话后,觉得我们应当先对外。毕竟外敌难测而家乱好平。”

    徐元梦冷哼道:“此言差矣,国乱并不是简单的家乱,国乱的严重性胜过一切外敌。况且八国联军的人数稀少并没有什么大不了,而国乱则是威胁到了数个省地。如果不养加制止,只怕无敌没到内地,大清便不再是大清了。要知道汉人的人数太多了,多国满族数百倍。皇上”

    雍正点点头打算说话,朱兜兜打断道:“徐大人。我想你是误会了,你用词不当啊。什么汉族、满族的,我们国内的五十六个民族都是一家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都生活在华夏地界里。我们是中国人。ok!”

    众大臣暗自思索时,李光地突然鼓掌道:“朱大人说的不错,我们都是中国人,不应该分什么族类,难道人类要种族歧视吗。我们愈来愈不如先祖,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可没有出现过族论啊。不过微臣举得无论先对付外面的还是内部的,都要快,正所谓快鱼可吃慢鱼也。”

    首辅总理大臣八王爷说道:“西汉时期,汉景帝的老师晁错力主削藩“攘夷必先安内”,引起当时朝廷的激烈争论,大多数人都不同意或认为时机还未到,以窦婴为首的一派认为当时应一致对外,对付匈奴;晁错以政治家的眼光说服汉景帝最后选择继续和匈奴和亲,而将注意力集中到鼓励农耕、致力本业和守边备塞以及削藩上。结果,汉景帝的削藩除去了内忧,加强了中央集权,增强了国力,为武帝对匈奴动武、解决边患创造了条件。臣弟认为攘外必先安内。皇上,三思。”

    总理大臣马齐道:“皇上,当年明军在松山之战惨败后,兵部尚书陈新甲上书崇祯皇帝,要求与关外清朝议和,先安内对付农民军,崇祯也有此意,但又不愿承担“议和”的名声,命令陈新甲秘密从事。但陈新甲做事不周泄密,朝臣上书反对,崇祯不敢担当,于是杀陈新甲,罢议和事。明朝丧失了最后一次延缓危机的机会。两年后,明朝就在两线作战中亡于李自成。这就是没能贯彻“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反例。臣认为先内后外!”

    福全:“臣附议!”

    张廷玉:“臣附议。”

    十阿哥、十三阿哥、十四王爷、李光地、满都护、阿布兰、王鸿绪、何焯、张明德、勒席恒、陶赖、马尔齐哈、栾廷芳、郭允进、徐元梦、巴海、鲁尔金、乌尔陈、苏尔金等等跟着表明了附议。

    朱兜兜叹了口气道:“好吧,你们讲的很对。我附议!”

    待得朱兜兜附议后,刑部尚书刘振龙、镇国将军、正红旗乌士保王爷、京五营将军王大雷、陈虎、巴德尔、曲大荣、苟连天、王勇、陈海涛、纳兰杜图、陈志朋,乌雅术等等跟着支持了附议。

    雍正看着堂下的百官,没有说话待得好久之后才道:“众位爱卿听旨,朕决定先平内再对外。命山东总督、巡抚调遣兵马,围堵八国联军水师与青岛海,天津水师进入青岛海协助围困。国内平乱抓紧,务必在三个月内收尾。”

    说完话,想了想接着道:“阿布兰听旨,朕命你为谈判大臣,即日启程赶往青岛,与八国联军指挥谈判。不为成果,只为拖延时间,拖个三四个月算你大功一件。好,退朝。”

    朱兜兜上前道:“皇上,微臣有事要奏。现在国内大乱,兵马将士大量的需要,臣认为应该成立新的兵种,同时开设新型军校,以供有新思想的将官培训。”

    雍正道:“此时你可与兵部商拟,如无异议便可举办,一切由爱卿负责。退朝。”

第243章 义和团 起山东() 
攘外必先安内,百官们选择了先安内部再对外敌。开始一切正常,可是随着山东青岛的失利,乱事再次进步的升级,八国联军控制了半个山东,因为各种事件的发生,红巾军、义和团两个民间组织迅速崛起,他们以反对洋人的口号进入时政。在此期间,新军的成立以及新式军校的开设,朱兜兜开始了掌握兵权时代。

    义和团起山东,不出三月遍地红,孩童各个拿把刀,保国称英雄。这一年的三月中旬,一首童谣在山东大地上流传着,传唱度之广、之快,让天下人为之震惊。其实义和团乃是红巾军的分支,这都源于外国侵略者的暴力造就的。

    时间刚刚进入三月,八国联军的庞大海军舰队准备顺水北上,在渤海进天津卫而后直接攻入北京城,控制大清的中兴枢纽。凑巧的是山东大军集结在了青岛,同时天津水师快速的开进青岛水域,在北面一字排开,阻拦八国联军舰队。

    山东总督调集八万陆军入青岛,并且亲自坐镇大本营,扬言誓死保护青岛卫。他让威海水师等沿海水师南下,协助天津水师共同御敌。威海水师、天津水师等等加起来有大小船只七十多艘,虽然在船只、人数方面占有优势,可是威力却大大的不如对手。

    见到水师到达指定地点,山东总督马上命令大军反攻,并且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打残入侵者。总督大人对这些入侵者是十分的痛恨,山东省本来是相安无事平常无奇,自己混过年就能入京升官,现在却被这些外国猴子搅和乱套,成为了朝廷百官瞩目的地方。

    经过师爷的解释,这反而倒是成了好事。如果此次能够平定洋猴。那么这将会成为大清的爆炸新闻,定然会受到大清报的头版报道,不止可以名扬天下。还能被万岁爷重视。嘿嘿,说不定会成为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就像是郑成功那般似的。

    听从师爷的提议,在攻打外国舰队时,总督让海上的渔船混入水师兵舰中,来做出数量更为庞大的样子,用以在形势上恐吓外国人。使得外国人有了恐惧,就会让战斗力大为缩减,如此胜利将会更加容易的走向我们。

    天津水师总官孙大龙提出反对。渔船加入这种大型的水战是不适合的,它们行驶速度慢,又没有过分的载入量,基本没什么用途。在作战的过程中不仅能造成水路堵塞。影响舰队正常性的发挥。搞不好会反过来成了敌人的利用条件,帮助敌人来控制我们的作战形势……

    孙大龙说了一大团的理由,总督都没有听入脑海,心中只想快点拿下海上的外国船。官大一级压死人,孙大龙只有听命行事。在八国联军还没有做出行动的时候。大清十多万人马突然开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来。

    日本舰队在北面,法国与荷兰舰队在前面,英国舰队在南面,其他的则是跟在后面。随着指挥舰上传出反击的旗语。各国的船员们迅速进入战斗准备。轰隆隆的炮声不断响起,海面上不断的迸溅出水花,受到炮弹击中的船只瞬间起火,可怜的那些小渔船们,尽然连一个炮弹的威力都承受不住。

    搞什么恐吓战术是没用的,山县有朋等人在指挥舰上哈哈大笑。对于敢来入侵的人来说,没有一些必胜的准备是不会随便来的。大清水师在收复台湾之前是很懦弱的,而为了收复台湾,康熙帝花费重金打造了多个水师。当时的大清水师可谓是世界最强的水师,稳定性的压倒了以水师出名的西班牙、英国等国家的舰队。

    可惜、可惜,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大清水师便集体没落了,甚至连海上的倭寇都打不过。孙大龙为了以防渔船碍事,以及出于保护渔船的目的,他特意让渔船集合在战舰后面,同时把舰队分成三段。三段就是平常所用的左翼、右翼及中路,三段之间隔开空隙为两里多,正好是交叉的射程点。

    第一局的交战,以大清胜利。陆军是利用岸上的炮台开火,主要是在岸上攻击,而水上的主力作战由水师联合负责。虽然孙大龙是水师里的最高长官,可是因为总督坐镇,他也只是负责按照命令进行而已。孙大龙利用一线齐炮的战法攻击,为了暂避锋芒,联军选择了后退,尽管大清的炮火不如联军舰队的炮火强大。随着第一局的胜利,八国联军舰队选择战术后退。

    见到敌人后退,山东总督大为开心,师爷更加的拍马屁说是领导指挥有方的功劳。正是领导让渔船充当军船,使得洋人心中产生了害怕而失利。同时师爷提出新的看法,他认为水师应该再接再厉乘胜追击,追着敌人打。

    总督拟定了一份高级书面作战计划,命令孙大龙即刻按照书面计划行动。孙大龙与各个水师管带在旗舰上开会,看到总督的作战计划后大为愤怒。书面计划上明确指出,要小渔船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