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少年之烽火岁月-第5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央军能有什么好处??还不如用**的力量把这个土军阀彻底铲除。

    在西北地区,如果国民党的高级军官马步芳和马洪逵以及胡宗南再加上公署副主任刘任之流真能抱成一团,形成一个类似于西北野战军的军事集团,战争还指不定打到什么时候,最起码也要推迟解放大西北的时间,但这些国民党的高级军官之间已经没有什么妥协的余地,胡宗南和马洪逵以及长官公署的副主任刘任,都在远远的看着青马军的笑话。

    马步芳的青马军可谓孤军守兰州,指望别人帮忙??太难了,也没有什么可能。

    在青马军内部,意见也未为能完全统一,以八十二军军长,马继援马大公子等少壮派军官认为,青马军以骑兵为主,而骑兵是不善于守城和防御作战的,还不如把部队拉到定西跟河西走廊一带,利用广阔的战略空间进行迂回,与解放军打一场矿日持久的游击战,凭借青马军的凶悍和骑兵的速度,也还有取胜的可能。

    另一派是以八十二军的参谋长,马步芳的小舅子马文鼎等人为代表的折中派,这些人认为,兰州城也可守可不守,守的理由是,兰州城防坚固,物资储备充足,完全可以跟解放军较量较量,不守的理由是,兰州城背靠黄河,属于背水作战,一但主城区失落,城内的部队就无路可逃,到时候青马军就只有死路一条了,所以他建议用少量部队在兰州城外的要点上据险而守,用阻击战和反击战来消耗解放军的力量,青马军主力则撤出城外,在黄河北岸布防,当解放军付出巨大伤亡逐一攻克外围据点以后,青马军就将粮食弹药和各种物资转运一空,包括老百姓家中的粮食和物资,要全部抢走,然后再放弃兰州城,这一招叫坚壁清野,想当初**人用这个办法对付过日本人,现在咱们拿来对付解放军也不错,即使彭德怀能拿下兰州,几十万老百姓和部队的吃饭问题就能让他们陷入困境,更何况黄河又是一条天然的防线,度过黄河的青马军可以在河水一侧重兵布防,解放军无船无桥,想突破马家军的防线绝不是一件容易事。

    最后马文鼎又建议,只要青马军能守住黄河防线,就能得到青海广大地区源源不断的粮食和弹药接济,老蒋与**人划长江而治不成,青马军与解放军划黄河而治还是很有可能的。

    马文鼎是马步芳的小舅子,这个家伙肚子里确实很有韬略,不愧是个干参谋长出身的军官,但此时的马步芳已经听不进去任何人的建议了,对马继援和马文鼎等人的建议置之不理,下定决心要死守兰州,跟解放军拼个鱼死网破。

    对于胡宗南和马步芳、马洪逵以及马洪宾和刘任等几人的微妙-关系,彭老总和西北野战军的高级首长们基本上都能猜个差不多,所以定了一个用军事和行政两种手段解决西北问题的方针。t

        》

第487章 战兰州之两种手段() 
第487章

    战兰州之两种手段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孙子兵法,虚实篇》。

    鉴于西北国民党军事力量之间的各种矛盾,以彭老总为代表的西北野战军指挥机关制订了一个用军事和政治两种手段解决西北问题的办法。

    一,用周士第司令员的十八兵团镇住胡宗南的部队。

    二,用十九兵团扬得志司令员的六十四军牵制住宁夏的马洪逵集团。

    三,用王震司令员的一兵团,许光达司令员的二兵团,以及扬得志司令员的十九兵团主力(六十三军、六十五军及军直属部队),共计八个军的力量来合围兰州的青马军。

    具体部署是:一兵团为左兵团,沿西兰公路取武山、陇西、临洮,得手后渡大夏河直取西宁,截断青马军从甘肃撤守青海的退路,防止青马军跑回老巢。

    二兵团为中路军,由庄浪和莲花镇西出,经由通渭向兰州西南攻击前进,包围兰州守军。

    第十九兵团(欠六十四军)为右路军,经由甘肃和宁夏交界的德隆、固原一路南下,经兴隆镇、会宁、定西、向兰州以东攻击前进。

    第一野战军的总兵力共计为四个兵团(一、二、十八、十九兵团)十二个军外加一些直属部队和地方武装,野司计划用三个军与胡宗南的部队周旋,用一个军牵制宁夏马洪逵集团,用主力八个军从三面合围青海马步芳。

    一野的作战计划看似天衣无缝,但是仔细分析下来,里面也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变数,其中胡宗南的中央军变数不大,因为现在的胡宗南残部还有大约十万人左右的军事力量,负责与他们周旋的解放军十八兵团兵力也大概在十万人上下,两军力量相差不多。

    这里所谓的力量差不多只是简单的人数上的对比,真实的战斗力则很不好比较,胡宗南的部队士气低落,人心涣散,能稳住当前的局面已实属不易,更别提与战斗意志高昂的解放军十八兵团交手了,这些心比天高的中央军官兵们也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们认为,藏在秦岭的大山深处还可以苟延残喘,一但出山,估计很快就会被尾随而到的解放军吃掉。

    历史有时候会奇怪的吻合在一起,解放军十八兵团的周士第司令员和他的对手国民党上将胡宗南是黄埔的同学,都是黄埔一期生,到了四九年的下半年却在秦岭生死相搏,不知道当时二人是什么心情,真是应了那句话了,同学归同学,钢刀对钢刀。

    有了解放军十八兵团的强势出击,胡宗南已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指望他们去救援兰州是不大可能了。

    所以说,兰州战役最大的变数当数宁夏的马洪逵集团,马洪逵的宁马军共有五个军,近十万人,虽然败走银川,但主力并未受到大的损失,基本的力量还在。

    而西北野战军为了能集中绝对的优势兵力围歼青马军,彭老总把十九兵团的主力六十三军和六十五军都调动到了对兰州的攻击行动中,负责对宁马牵制的力量只有一个十九兵团的六十四军,用一个军对付五个军,仗怎么打?这里面的学问就大了。

    野司交给六十四军的任务是牵制住宁夏马洪逵集团,在西北野战军主力合围青马军的时候宁马军不能做出对攻击兰州部队有威胁的动作。

    这样的任务就很困难了,六十四军没有参加对兰州的攻城作战,但是所承受的压力一点都不比对兰州发动攻击的部队小,因为要让宁马军没有任何救援的动作就要对敌人施加相当大的压力才行,可是一但施加压力,面对有五个军之众的宁马军,六十四军很有可能被优势敌人包围,到时候六十四军不但完不成任务,自己还会遭受重大损失。

    部队面临的困难彭老总和野司的首长们当然是心知肚明了,这时候就看出军事和政治上两种方案的能量了,在军事上对敌人保持强大压力的同时,西北野战军也对敌人展开了政治攻势,这里所说的敌人专门指宁夏的马洪逵集团,对青海的马家军,西北野战军的广大官兵们根本就没想到让他们投降或者采用什么政治攻势,青马军也没想投降,两军之间积累的仇恨太多,只好用一场生死较量来解决问题了。

    宁夏马洪逵集团的五个军分别是,马光宗的十一军,卢忠良的一二八军,马全良的贺兰军,马敦厚的第十军,另外一个是马洪宾的儿子马淳靖为军长的八十一军。

    宁马军有五个军,其中马洪逵能指挥动的是:十军、十一军、一二八军、贺兰军,而八十一军则是马洪宾的部队,能不能听指挥就得看马洪宾父子的心情了。

    西北野战军要做的工作就是先从这个八十一军入手,马洪逵和马洪宾虽兄弟相称,当两人并不和睦,马洪宾认为自己和**人没有什么大的仇恨,所以犯不上和解放军死磕,在抗战时期曾经拥护过**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跟**人也有过一定的交往。

    马洪宾父子的心态彭老总知道的一清二楚,为此,西北野战军派出了专门的人手去做马家父子的工作,尽最大努力争取八十一军起义,相对于国民党别的部队来说,解放军对这个八十一军还是比较有把握的,即使暂时他们下不了决心起义,也不会对解放军发起攻击,能做到这一点也就够了。

    对另一个对手马洪逵,解放军的策略就变了,马洪逵与马洪宾不同,这家伙不但与**人没有什么交情,还是**的死硬分子,要让他起义或者投诚简直太难了,但是办法也不是没有,虽然争取这个家伙很难,但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让他动摇,马洪逵本来就对青马军没什么好感,再加上解放军的政治攻势,他就没有可能去救援兰州的青马军,只要马洪逵能按兵不动,解放军就已经达到了自己的意图。

    简单的说,西北野战军在对兰州的青马军发起攻击之前一定要稳住宁夏的马家军,争取其中一个军起义,想办法让其余四个军按兵不动,以达到能集中优势兵力合围青马军的作战意图。

    想法不错,策略也很好,但是让谁去完成这个任务就很费考量了,要让马洪逵动摇就要对他展开攻心战术,所以这个人物必须有份量,也一定能在马洪逵面前说上话,最好还要有一定的交情才行。

    最后彭老总终于想起起一个人来,这个人就是在北平起义的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傅作仪。

    傅作仪是马洪逵的拜把子兄弟,俩人的私交很好,由他出面劝说肯定要比别人好的多。

    为了稳住宁夏的马家军,西北野战军的指挥机关可谓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也有傅作仪将军的一份功劳,所以说,傅作仪将军一个人对解放战争的进程起了很大作用(北平和平起义,绥远军投诚,宁夏马家军的二心不定,都有他的功劳,不是本书章节,不过多交代)。

    第一野战军在定西的军事会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