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少年之烽火岁月-第5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饷。

    牛,不是一般的牛,为什么?因为张宗逊副司令是黄埔军校学生出身,正经的黄埔六期,跟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廖耀湘、戴笠是同学,这样的出身却参加了秋收起义,在一个大多数人连字的都不认识,不知道战略战术为何物的农民起义军里却有这么一个黄埔的毕业生,这样的人物想不被重视都难,也没有办法不被重视。

    将军从十六岁参加革命,一直到四九年,整整在战场上打了二十五年,是不停歇的打了二十五年,大小战役经历无数次,用身经百战已经形容不了这样的将军了,在西北野战军里,刘景范副司令员原来是边区的政府主席,后来到部队主管后勤工作,张宗逊司令员则不一样,张副司令员是野战军里主管作战的副司令员,也是后世李勇所敬仰的几个人物之一。

    李勇暗自嘟囔:“什么老家伙,除了彭老总以外,都不过是四十岁左右的年纪,这么点年纪也敢说自己是老家伙?张副司令员是1908年出生的,到了四九年不过是四十一岁而已。”

    不过,首长的几句话也确实把李勇的疑虑打消了,彭老总和屋子里的几位是什么人?都是些心胸和大海一样宽广的人物,在这样的人物面前还有什么放不开的,即使说错了又有什么,首长还能怪他不成?

    想到这里李勇彻底放下心来,随手拿起一支红蓝铅笔,指着墙上的挂图说道:“既然首长让我说,我就班门弄斧了,目前在我们西北地区,国民党军队里最有战斗力的就是困守兰州的青马军,要想消灭这个顽固的敌人就要先攻破兰州城,而要攻破兰州的城防就必须要先拿下的城外的天然屏障皋兰山,没有其他办法可想。”

    李勇说到这里的时候,屋子内的几个首长频频点头,张宗逊副司令员用的鼓励的语调告诉这个小旅长:“不用担心,说下去。”

    “在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用了几年的时间在皋兰山上修筑了钢筋水泥的永固工事,后来马步芳接手以后又用了一个工兵团和几千民工,花了几百万大洋,将这些工事又重新加固了一遍,这是一块硬骨头,很不好啃,我军要想拿下皋兰山,必然会付出不小的代价。”

    包括彭老总在内,屋子里的几位首长都沉默下来,过了一会,彭老总用他惯有的低沉嗓音说道:“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我军又会有一大批干部和战士看不到新中国的成立了,李勇同志,你还有什么需要提醒我们的?”

    李勇知道在当时我军的情报系统已经非常厉害了,他所说的这点东西肯定都在野战军高级指挥员的掌握之中,自己所能做的也不过是让几位首长更加重视一些罢了,总归是没有坏处,最后李勇又说道:“武山县离兰州的距离在地图上是二百几十公里,而这只是地图上的公里数,要想攻击兰州,实际上我军的行军距离肯定会超过三百公里,这几百公里都是人烟稀少的无人区,沿途基本上没有办法筹粮,我军的后勤运输能力有限,大部队的补给和攻城所需要的大量弹药和器材都会非常困难,应及时做好准备。”

    !#

第496章 战兰州之让人羡慕的独立旅() 
第496章

    战兰州之让人羡慕的独立旅

    李勇在野战军的司令部里提醒几位指挥员要注意部队的后勤供应问题,彭老总和几位首长互相看了一眼,刘景范副司令员眼睛亮了一下:“哈,这到是个需要注意的细节,不过,老总你也不必担心,部队的后勤保障我一定做到位,如果我的工作做不到家,你这个当司令员的可以随时打扳子,我决不喊委屈。”

    西北野战军的大部队在武山一带简单休整了一下以后马上出发了,攻击的箭头直指兰州,独立旅又一次被彭老总和野战军的几位首长留做了主攻部队的预备队,让他们做好准备,什么地方难啃的时候再让他们独立旅上去。

    几百公里的无人区,在现代汽车和火车通行的情况下,走这几百公里好象没有多大问题,但是在当时就不行了,两个兵团(二兵团和十九兵团),加上地方上的支前民工,几十万人的队伍,大部分都要靠步行来完成全部路程,这就会产生很多意料不到的问题,部队按每天五十公里的行军速度,也得六天才能走完全程,这还是在没有任何意外情况下的估计,如果部队的行军速度再慢一些,所需要的时间就更多了,实际上部队也很难每天都走五十公里。

    这时候就看出部队政治工作人员的重要性了,部队里的各级政委、教导员和指导员都发挥了超强的工作能力,利用各种机会教育战士们要咬紧牙,要为解放祖国的大西北做贡献,多走一步,西北的敌人就离灭亡近一步。

    没有专门来召开会议的时间,所有的工作都要在部队行军中完成,所以,这些政治工作人员就得在队伍里不停的跑来跑去,挨个班排去给战士们鼓劲,战士们每走一公里,他们就得相应的走上两公里甚至三公里,脚上先打的是水泡,后来就是血泡了。

    不过,解放军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体现在这里,高强度长距离的急行军,对人的体力和毅力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可是战士们却没有一个喊苦喊累的,整个部队在超体力的行军中依然斗志昂扬。

    有一个著名的军旅作家当时这样描写部队行军的困难程度:大雨倾盆,河水奔腾叫嚣,电光频频闪烁,雷声在头顶上爆炸,天地间成了可怕而恐怖的世界,部队在大雨中一个拉一个前进,牲口摔倒了,在泥潭水泽中挣扎,人被水推走了,不时听到跌倒的叫声,雨水从脖子里下来,顺裤腰往下流,部队又开始跑步,前边有枪声,既冷切冻,浑身湿透,雷声、雨声、水声,在这茫茫大川里,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走了二十里后找不到村庄,我们站在雨里淋了两个小时,说也奇怪,很多战士坐在泥泞的大雨中睡的呼呼的,疲劳到什么程度可想而知。

    相比这些靠步行来长途行军的部队,被抽调到野战军总部的独立旅可谓风光多了,清一色的汽车、炮车、坦克车,还有少部分的骡马,全旅一万一千多人没有一个是走路的,装备牛的简直都要让人羡慕死了,兄弟部队的战士们看到独立旅的行军序列都是唉声叹气的,有的调皮的战士还互相询问:“他***,这些家伙是从哪里蹦出来的?这不是故意让咱们生气吗!!要不看在他们也是解放军的面子上,老子都要下手抢了。”

    有明白内情的就回答:“傻瓜,是一兵团二军的独立旅,被总部临时抽调过来的,和咱们一起参加兰州战役,咋地,你连他们也想抢,是不是这脑袋瓜子里有问题了?别动,我拿刺刀剜出来大家都看看。”说完后行军的序列里哄笑声一片。

    也不怪兄弟部队的战士们这样想,八路军和解放军靠什么起家?往好了说是靠缴获,说明白了就是从对手手里抢来的,所以说,不管干部和战士,大家都有一种见到好东西就上的心理,骚包一样的独立旅确实是太惹眼了。

    李勇可不管这些,坐在吉普车里一摇三晃,跟着大部队的人流向前移动,爱谁羡慕谁羡慕,有本事自己去跟敌人抢,老子的装备也不是上级发的。

    他是不管了,可是坐在他身边的警卫连长李佳实在是有点受不了,李佳用胳膊肘子下意思的轻轻碰了碰李勇:“旅长、旅长,你看兄弟部队战士们的眼神,有点要吃人的意思了。”

    在战斗部队里弄了一个漂亮姑娘当什么警卫连的连长,还整天在一起行军,吗的,还能让人不羡慕?李大旅长嘿嘿一笑:“甭理他们,和咱们在一起行军的都是野战军总部的直属部队,平时在别的部队眼里他们就很了不起了,今天也让他们知道知道什么才是野战军的王牌,就让他们羡慕去吧,也算是刺激部队的一种手段,没准首长们还会表扬咱们咧。”

    八月十九日,一野十九兵团扬得志部推进到兰州东南大约二十五公里处的定远、郭家庄一带,二兵团许光达部推进到兰州以南二十公里的阿丰镇,并紧接着向兰州以西迂回机动,这就表明,西北野战军经过艰苦的长途行军,终于从东、西、南三面包围了兰州,而兰州的北面则是天险黄河,在黄河的后面还有从远处插过去的一兵团王震部,兰州,已经被一野的大部队团团围住,城内的青马军主力再也插翅难飞了。

    兰州,始建于公元前86年。据记载,因初次在这里筑城时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还有一种说法是依据“金城汤池”的典故,喻其坚固。两汉、魏晋时在此设置金城县。

    隋开黄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废郡置州,在此设立兰州总管府,“兰州”之称,始见于史册。后来虽然州、郡数次易名,但兰州的建置沿革基本固定下来,相沿至今。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兰州一带为陇西之地。

    四九年的兰州为西北第二大城市,国民党西北军正长官公署的所在地,在地理上是遏制青海、河西走廊、新疆以及宁夏的枢纽,也是国民党西北的军事与政治中心。

    这个自古以来兵家必争的重镇确实是有险可依,它北临黄河,三面环山,皋兰山成为古城的天然屏障,山上修建有国民党在抗战时期的永备工事,钢筋水泥的工事密密麻麻满山都是,主阵地上设置有大量的碉堡群,各种各样的母碉、子碉、连环碉互相连接,在主阵地以外挖开了三道人工峭壁,每道峭壁六至十米,在峭壁的半腰处设有轻重机枪掩体,峭壁的再外面是外壕,宽和深大约在三到五米,壕间有暗堡和野战工事相连接,阵地前还设置有数道铁丝网,网与网中间是地雷群,马架山、营盘领和沈家领是敌人的三大主防御阵地,它们与豆家山、古城领、沟娃山的各个制高点形成了高低错落,轻重搭配的交叉火力。

    此时的西北大军阀马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