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追的谁?

“华中局开会。那天是分组会,我做记录,记得好像是讨论彭雪枫的问题。屋子又小,坐在老乡炕上。我小时候老得冻疮,一热,手就痒得厉害,随手把手套摘了放在一边,是那种无指手套。会散了,手套就找不到了。搞速记是很紧张的,白天要记录,连夜还要整理出来。会一完人就散了,回去各单位要传达,等不了的。那时没有打印机,全靠手写。手套丢了,也就没心思去找。第二天,你爸来找我,说是捡到了我的手套。我真是又好气又好笑,这么拙劣的把戏!”

“他说党校请他去做报告,要我给他做记录,我知道他憋什么主意,但还是想去听听。”

在这次华中局的扩大会上,应刘少奇同志要求,父亲向各单位介绍了他白手起家创建9旅的经验。当时邱一涵(袁国平夫人)在华中局党校工作,她参加了会,会后邱一涵就邀请父亲到党校再讲一次。袁国平是红3军团政治部主任,他和夫人邱一涵,以及我父亲都是长征路上一道走过来的。后来他们又到皖南新四军军部,和我母亲在一起工作。邱一涵对我妈妈说,爱萍为人正直,是个可以信赖、托付的男人。妈妈和邱一涵,还有吕振羽的夫人江明,她们三个人是桃园三结义,同属当时的新文化女性,她们在苏北那样落后保守的地方,冬天里下河游冬泳,以现在的眼光看,应该是很新潮、很时尚的。

妈妈说:“你爸口才真好,也不用稿子,口若悬河。我是搞记录的,他的报告,逻辑性强,条理清楚,很好整理。讲起话来,旁征博引,生动有趣,没有那些官话、套话。一连4个小时,听得人都入神了。”

对女人来说,男人的语言也是魅力。

“他可赖了!不理他吧,他就死磨硬泡。跑到你宿舍里,把被子一拉,蒙头装睡,当着一宿舍人,打他拉他,就是不起来。真是厚脸皮!”

厚脸皮!当一个男人钟情于一个女人时,他应该怎么去做呢?敢恨,也要敢爱。也许,正是这个厚脸皮,显现出来了在这个英武的军人背后的童真和率直。

不是有人说过吗?一个女人,当她觉得眼前这个男人像一个孩子似的时候,她就是真的爱上他了。

新四军干部的婚姻情况,张震在他的回忆中有阐述:“中央规定的结婚标准为‘二八、五、团’,即男方是28岁、5年党龄、团级干部,女方年龄不限。我们商定也按这个规定办。部队中有些女同志认为这不合适,一找就是老头子,说这是走干部路线。尽管这样,当时基本还是照此执行的。因为这是关系到干部切身利益的问题。”(注:《张震回忆录》162页)

组织真是万能的,什么都能管。

一个红小鬼,一个穷学生,当他历尽千辛万苦、出生入死地走到了今天,成为我党我军的高级干部,甚至是领袖级人物时,当他面对大批投身革命队伍的年轻女孩子,他是否会突然意识到,自己打拼了多年,怎么还是孑然一身呢?即使是铁人也会青春萌动。但怎么去向这些涉世未深的女孩子敞开自己的心扉呢?爱情和性欲,婚姻和堕落,简直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怎么能够分得清楚?我们在她们的眼里可是英雄、是领导,甚至是长辈啊!虽然也就大那么十来岁。年龄、地位、文化的种种差异如同三座大山,横跨在他们面前。于是,组织就出面了!

但遗憾的是,世上的事,并不是都能由组织解决的。当组织部门的领导找这些天真烂漫的小姑娘们去谈话时,先给你倒一杯水,笑眯眯地,做出关心你的样子,绕了180度的弯子后,会神情严肃地说,某某首长很关心你啊,你对他的印象怎么样啊?所有的人都会摸不着头脑对付说:“很好啊!”那就太好了,要的就是这句话!某某首长希望和你结成革命的伴侣。“啊!”革命伴侣?不就是夫妻嘛!怎么?不明白?那就好好考虑一下,不!是认真地考虑一下……应该说,这样的介绍成全了很多人的幸福。婚姻就是婚姻,浪漫的爱情毕竟不是婚姻,婚姻是现实的,是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必要的程序。当你面对一个自己根本不熟悉的人,当你刚刚走出少女的阶段,当爱情对你还是那么神秘时,你就要站在“对待革命的感情”这样的高度去选择自己的幸福了,你会是怎样去想、怎样去做呢?

父亲是个不愿意走组织路线的人。不错,组织在他眼里是神圣的,但这和爱情有什么关系?我自己的事,既然喜欢,为什么就不能说出来?他大概从来没有想过,也不会去想,自己会遭到拒绝。是啊,像他这样的男人,哪个女人能拒绝。

对一个年轻女孩来说,眼前发生的一切变故,使她头晕目眩。未亡人的帽子压得人透不过气来。而现在,摆在她面前的是一个真真切切追求她的男人,而她也喜欢他,虽然他的追求显得那么笨拙,但爱一个人是不讲求优点和缺点的,有时缺点也是优点,而且更显得可爱。

这就是爱情吗?当它向你悄悄走来的时候,你会品尝它的甘美吗?

是陈老总亲自批准了他们结成伴侣。面对这对新人,面对自己的部下和战友,面对这段苦涩的爱情故事,组织上难道就不应当承担点什么吗?他就像一个长者,不!一个主教,为他们祝福。他特意送了一支派克钢笔作为给这对新人的贺礼。

也许,因为他们都有过一次不幸的婚姻;也许,因为他们为了自己的幸福都痛苦地挣扎过,当幸福终于降临时,这幸福就伴随着他们走完了整个人生。他们是一对互补型夫妻。父亲刚烈,伟岸如山;妈妈细腻,柔情似水。父亲是为了事业忘身忘家的英雄,母亲则是甘愿为丈夫,为丈夫的事业牺牲自己的女人。

妈妈说:“你爸爸送给我一个类似指环的银圈,是绑在军鸽腿上传递信件用的,从鬼子那里缴获的战利品,小巧精致。”是信物吗?古人鸿雁传书中确有雁足系帛的说法。这是战场上的礼物——伴随着硝烟气息的军人特有的婚戒。

1942年8月8日,这一天,永远成为了我们家庭最重大的节日。长大以后,儿女们走向四方,一年中节日众多,难以聚齐,但只有“八八”这一天,我们都不会忘记,因为我们知道,对两位老人,这一天意味着什么。

父亲的第一个爱人杨纯是一个丽达式的女英雄,她的飒爽英姿能吸引男人,但未必能做个好妻子。经过浴血奋战走入而立之年的男人,或许更钟情于温柔贤淑、善解人意的女性。她吸引了他,他需要她,这就足够了。至于她的人生理想,她对事业的追求,这一切不知他为她想过多少。

父亲刚烈的性格和对事业的执着,注定了他人生的跌宕起伏。妈妈把一生交给了他,就和他一起品尝甘苦。妈妈本是个军中才女,和父亲结婚后不久,就遇上苏北反扫荡,她辗转回到老家,生下了我哥哥。返回部队又赶上父亲负伤,一直照顾他,失去了工作和发展的机会。全国解放后,出台了一项政策,凡不满30岁的在部队工作的女同志可以报名学一门专业。妈妈想,这些年照顾病人,脱离了原来的岗位,回去继续从事行政领导工作已不可能,不如趁着年轻学些东西,将来也好从事些专业技术性的工作,但年龄正好卡在30岁。她说:“我和你爸商量,向组织上说说,通融一下。但他说,这种事怎么好向组织开口的?明明是违反原则的嘛。能做些什么就做些什么吧,实在不行,就在家教育孩子。”我不知道他们是在什么场合下谈起这个话题的,但从妈妈重复爸爸的口气来看,他大概连眼皮子都没有抬一下。

为了照顾伤员牺牲了自己的事业,虽然这个伤员是自己的丈夫,为什么就不能理直气壮地向组织上提出自己的要求呢?难道只要是涉及到个人问题,就一定是违反原则的吗?就算是在原则范围内,难道就真的不能通融了吗?

1955年初,彭德怀签发《国防部关于处理和留用妇女工作人员的决定》,规定军队中,没有专业的女同志一律转业或复员。当时不少人都在找关系、找借口。父亲说:“我就在做别人的工作,我们自己是要带这个头的嘛!”妈妈心里很难受,但又能怎么样?只要对丈夫的事业有利,自己还能讲什么条件吗?

1955年军队授衔授勋,正赶上父亲从华东调来北京。事后妈妈看到有的转业干部照样拿到了勋章,凭自己参加抗战的这段经历,也可以得到一枚“独立自由勋章”,她希望父亲出面和自己原属的南京军区的领导说一下,要求补发。不料父亲却极不耐烦地回答:“要那个干什么?实在想要,我的给你就是了!”妈妈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很久很久以后,她才对我说:“你爸爸这个人啊,他根本就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是啊,在我父亲眼里,勋章,就是个漂亮的饰物,但对我妈妈来说,那是她的历史,是她人生的记录;老爷子这个人,他从来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也从来不在乎别人承认不承认他的历史。是的,他的确不需要关注这些,因为他的名字已经和共和国的许许多多的重大事件和成就联在了一起,翻开战史、军史,我们不难找到他的名字。张爱萍是个什么样的人,还需要勋章来证明吗?但别人呢?那些许许多多像妈妈一样默默奉献的人,牺牲了自己青春,甚至生命的人,他们呢?

妈妈的心并没有死,她后来在艺术师范学院和民航总局找了份工作,但她的级别很低很低。我妹妹就说她,我一生下来,别人就叫你李科长,我长这么大了,还是叫你李科长。在单位也是挺难的,比她资历低的许多人都成了她的上级。她下班回到家还要抄写文件,她说,处长说她字写得好,老让她誊写文件什么的。父亲讥讽她:“叫你不要工作,你不听,干这种无聊的事!”

妈妈眼泪都出来了。

现在的女孩子观念不同了,主张张扬个性,看重自我价值,没有哪个愿意把自己拴在男人身上的,这不能不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