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茅盾传-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准备离开重庆前,茅盾积极投身民主政治运动中去,并出面提议成立“陪都文化界政治协商会议协进会筹备会”,推动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同时,写了《八年来文艺工作的成果及倾向》对8年抗战文艺工作进行探索。
 
后来,茅盾在整理女儿遗物时,在女儿的信中发现这样一段话:“《劫后拾遗》我们已经读到。我自己觉得遗憾的是这里面竟没有谈到我所关心的学生与文化人的情况,在这中间我也找不出什么你们在那时究竟是怎样的一点影子来。”过去,茅盾忽略了这段话,现在,爱女去世了,茅盾觉得过去没有满足女儿的愿望,是个遗憾。因此,茅盾忍着丧女的巨大悲痛,用一个多月时间写出一本三万多字的报告文学《生活之一页》,忠实、详细地记述了香港战争时期茅盾夫妇的生活。3月16日茅盾夫妇飞抵广州,在广州逗留一段时间后,于4月13日从广州乘佛山轮到香港,住在铜锣湾海景酒店,在香港时,应亲戚柯麟的邀请,专门去澳门散散心,后来从香港坐船启程,于5月26日到达上海,回到阔别8年的第二故乡! 

 








 
 
第二十七章访问苏联 
 
1946年5月26日茅盾到达上海时,开明书店的傅彬然、内弟孔另境夫妇和欧阳翠等亲友到码头迎接。欧阳翠特地把自己大陆新村二楼的正房让出来给茅盾夫妇,自己搬到三楼。回到自己的第二故乡,茅盾又恢复了以往的繁忙,事后他回忆说:“回到上海的头两个月,几乎天天都忙于接待客人,出席家宴,拜访亲友,参加集会。我只能在晚上挤出时间写文章,而这些文章又是非写不可的。”
 
这些文章,大都是杂文,从6月15日至10月15日的4个月中,茅盾写了近30篇杂文,如《十五天后能和平吗?》、《美国对华政策》、《下关暴行与人民最后的希望》、《从原子弹演习说起》、《请问这就是“反美”吗?》、《对死者的安慰和纪念》、《周报何罪》、《谈平等与自由》、《美丽的梦如何美化了丑恶的现实》、《一年间的认识》、《鲁迅是怎样教导我们的》等等。刚到上海的文学活动中,茅盾译完了《团的儿子》,又编了《苏联爱国战争短篇小说译丛》,同时,又写了一些评论和序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肖红的小说——〈呼兰河传〉》一文,文情并茂,文采斐然,他写道:
 
20多年来,我也颇经历了一些人生的甜酸苦辣,如果即使有愤怒也不是,悲痛也不是,沉甸甸地老压在心上,因而愿意忘却,但又不忍轻易忘却的,莫过于太早的死和寂寞的死。为了追求真理而牺牲童年的欢乐,为了要把自己造成一个对民族对社会有用的人而甘愿苦苦地学习,可是正当学习完成的时候却忽然死了,像一颗未出瞠的枪弹,这比在战斗中倒下,给人以不知如何的感慨,似乎不是单纯的悲痛或惋惜所可形容的。这种太早的死,曾经成为我的感情上的一种沉重的负担,我愿意忘却,但又不能且不忍轻易忘却,因此我这次第三回到了香港想去再看一看蝴蝶谷这意念,也是无聊的;可资怀念的地方岂止这一处,即使去了,未必就能在那边埋葬了悲哀。
 
这一段至情至美文字,茅盾借为纪念萧红的小说而表达了对女儿沈霞刻骨铭心的爱和忆念。
 
8月初的一天,苏联大使馆的一等秘书费德林专程从南京来到上海,交给茅盾一封苏联对外文化协会(VOKS)邀请信,邀请茅盾夫妇访问苏联。后来茅盾亲自去南京办理护照,结果一拖两个月,幸亏沈钧儒从中斡旋,才得以要求在10月份去办护照。在去南京办护照前,茅盾夫妇与赵清阁、凤子、葛一虹、阳翰笙、洪深、陈白尘等8个人,免费去杭州旅游,畅游西湖。茅盾最后的中学时代是在杭州度过的,从中学毕业到现在相隔30多年,弹指一挥间,世事沧桑,西湖依旧,青山依然,茅盾感慨万端。从杭州回到上海后,茅盾便搭周恩来的飞机,去南京办护照。
 
当时从上海去苏联的途径,最为便捷的路,还是坐船到海参崴,然后再取道西伯利亚到莫斯科。于是茅盾定了这条路线。到11月下旬,苏联对外文化协会驻沪代表克留科夫通知茅盾,船12月5日启航。
 
茅盾赴苏联的行期确定以后,接连应邀赴宴,许多团体和友人,纷纷举行宴会和家宴,欢送茅盾夫妇赴苏访问。11月23日,中苏文化协会为茅盾饯行。24日下午,中华全国文协、剧协、音协、漫协、诗音协、学术联谊会、杂志界联谊会、新出版业联谊会等10个民间文艺团体,在八仙桥青年会举行欢送会,郭沫若、马寅初、叶圣陶、熊佛西、潘梓年、侯外庐、许广平、阳翰笙等两百余人,出席欢送会,气氛热烈而亲切。25日晚,苏联总领事哈林夫妇在外白渡桥头的总领事馆设宴为茅盾夫妇饯行。苏方有苏联对外文化协会驻华代表乌拉窦金,驻沪代表克留科夫夫妇,塔斯社远东分社社长罗果夫等;中方有外交界宿耆颜惠庆、中苏文化协会上海分会的会长黎照寰、沈钧儒、郭沫若夫妇、田汉夫妇、叶圣陶、洪深、阳翰笙、潘梓年、戈宝权、葛一虹、叶以群等。席间,其情浓浓,其意融融。在酒酣兴浓之际,纷纷赋诗唱和,预祝茅盾访苏成功。黎照寰率先赋诗:

滨楼此夜酒千杯,为爱人和万意开。
 
两国英雄醒复醉!
 
醉中同敬特殊才!
 
接着郭沫若步原韵唱和道:
 
不辞美酒几倾杯,顿觉心花带怒开。
 
今日天涯人尽醉,澄清总得赖群才!
 
田汉也唱道:
 
几度新亭举百杯,愁颜偏许对花开。
 
何须痛恨张君迈,扭转乾坤有霸才!
 
沈钧儒也唱和道:
 
一杯一杯复一杯,贺君万里旅程开。
 
从知领导归文化,旋转乾坤仗众才!
 
叶圣陶也十分激动,唱道:
 
今宵不惜醉千杯,语各相投襟抱开。
 
为送雁冰致一语,幸将慧识发天才!
 
外交界宿耆颜惠庆老人也十分兴奋,站起来唱道:
 
红白旨酒满玉杯,宾主相对笑颜开。
 
敬祝伉俪征万里,不愧我国有奇才!
 
最后,潘梓年站起来唱和道:
 
文化交流酒满杯,中苏合作鸿运开。
 
问谁好战追希墨,举世人民骂蠢才!
 
茅盾被这种真诚的感情感动得泪花闪烁,频频举杯,感谢大家的厚爱和期望。
12月3日,茅盾夫妇又到马斯南路中共上海办事处辞行,主任陈家康和茅盾都十分感慨,陈说:“沈先生,这一别不知何日再能相见。全面内战已成定局,这一战不打出个结局来,大概不会收场,我们上海办事处已作好撤退的准备,恐怕等不到你们回来我们就要离开。”言辞间不胜感慨。茅盾接着说:“那就预祝我们在人民胜利之日再见吧。”“对,我们总会见面的!”
 
陈家康又说“昨天我凑了几句,算是赠别吧。”说完,递过一首七律,茅盾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满园缇骑残葺草,一叶春秋定战和。
 
耿耿归心唯玉帛,茫茫来日识干戈。
 
遥闻新贵朱衣好,猛觉苍生菜色多。
 
剩有亭林书百卷,中原利病再摩挲。
 
茅盾吟罢,连声致谢。两人握手道别。
 
1946年12月5日,一清早,朋友们早早来到大陆新村欢送茅盾夫妇访苏,一间屋里挤满了来欢送的人,一些出版社托茅盾带到苏联的书,也早已装箱待运。
在谈笑间,苏联领事馆派来的汽车已在楼下鸣叫,他们是专门来接茅盾上船的。这天,阳光灿烂,微风轻拂。江海关码头上挤满了送行的朋友和新闻记者、郭沫若夫妇、叶圣陶、叶以群、臧克家、葛一虹、任钧等友人早早等候在那里,苏联总领事夫妇、罗果夫等朋友也专程来欢送茅盾访苏。
 
大家见茅盾夫妇的车子来了,便簇拥上前,郭沫若笑容满面地握住茅盾的手,一边示意身边的夫人于立群说:“献花、献花!”把一篮康乃馨鲜花献给茅盾夫妇,人群里立刻爆发出一阵掌声。随后,茅盾和大家一起坐上登陆艇到斯摩尔纳号。一上船,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和茅盾夫妇合影。然后,茅盾送别新闻界朋友,只剩下叶圣陶、郭沫若等好友。这时,大家都默默地坐在茅盾身边,谁都没有大声说话,怕打破友情的温馨,宁愿默默地沉浸在依依不舍的友情里,郭沫若忽然轻松地说:
 
“等着吧,也许明年9月联合政府成立,10月里我们就可以组织‘访苏团’一起到苏联去!”
 
“好的,明年我就同你们‘访苏团’一起回国。”茅盾接着说。
 
郭沫若轻松的神态,诙谐的话语,一下子,船舱客厅里又活跃起来,大家又都会心地笑了。
 
这时,忽然有人提议,请郭沫若代表大家送几句话给茅盾夫妇,郭沫若推让一会儿后,见推辞不掉,便提笔写了起来,写完后,又让于立群朗诵:
 
寒流过去暖流来,今天就和春天一样。这真是多么喜欢的一天,我们在这斯摩尔纳号上欢笑得和孩子一样,大家都感觉着自由了!
 
这不是离别,因为我们的情感永远不会离开。
 
我们也没有什么临别赠言,因为你就是我们卓越的灵魂的工程师,我们的言语都在你们心里。
 
别了,明年春夏之交的时候,请你们从自由天地更多地带些温暖回来。
 
于立群那流利而富有感情的朗诵,引起一阵热烈的掌声。面对这些几十年患难中的朋友,面对这火样的友情,茅盾心潮澎湃,他慢慢地掏出笔,回赠朋友:
 
离开了这么多的敬爱的师长,虽然我是到温暖自由的天地去,我的心情是难过的,我依依不舍,因为你们将在祖国度过阴暗的季节。谢谢我的敬爱的师友,为了你们给我的友爱和鼓励。
 
这时,甲板上传来一阵喧闹,原来,是时代出版社送来几十册玫瑰红封面的小册子,书名叫《欢送茅盾先生访苏唱和诗辑》,是上次在苏联驻沪领事馆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