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有一个小世界-第16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人的办法。盛铮心里面当然是高兴万分了。

    “好,好,老盛。你的这个提议真的是太好了,这样的话。这一次的退伍军人的安置问题,我就不用再头痛了。老盛,你这一次真是帮了我一个大忙啊!老盛,明天我请客你去青木镇的武林酒楼里面吃一顿好的,我出钱!”铁荆大手一挥,直接大出血。

    要知道在整个玉石区里面,武林酒楼是最高档的酒楼,一餐下来,几百个贡献值就这样出去了。

    当然,这里面的酒楼不像是地球撒上的那些酒楼一样,明面上说是什么酒楼,其实根本就是挂羊头卖狗肉,里面都是大保健什么的,在青木镇里面的酒楼,就是酒楼,只是吃饭喝酒的地方,不要说大保健了,就算是小保健也没有。至于大保健是什么东西,嘿嘿……,大家都懂的!

    对于什么大保健什么的,赵朝纲其实并不反对,孟子他老人家不是也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嘛:食色,性也!

    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确是孔子对于人生的看法——形而下的,不讲形而上的。

    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一个生活的问题;一个性的问题。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男女属于康乐问题,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是与孟子同时代的告子说的。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这几句话,是接着证明了学问的目的,不是文学、不是知识,是作人做事。子夏比孔子少四十四岁,他的名字叫卜商。孔子死后,在战国开始的初期,他讲学河西,在战国时期一般对时代有影响的大学者,蒙受他的影响很大。所以这也是我们大家要注意的;领导历史、领导国家社会的,到底还是学问思想。

    引用子夏的话,证明学问是什么。

    我们看原文“贤贤易色”,两个贤字,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因为中国文字有时候是假借的。第二个贤字是名词,指贤人——学问修养好的人。

    “易色”,古人如宋儒他们,是怎么解释的呢?他们对“色”字解作“女……色”、“女人”、“男女之……色”了。孔子被人叫打倒,就是这样受冤的。

    “贤贤易色”就是看到贤人——有学问道德的人,马上跟他学了。

    “易色”,女…色都不要了,太太都不要了,在恋爱中的,把女朋友都丢掉了。如是女方,男朋友也不要了。如果真如宋儒的说法那样,那么大家都会认为孔夫子不是圣人了。因为圣人,是不会违反人情的。

    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确是孔子对于人生的看法——形而下的,不讲形而上的。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一个性的问题,一个生活的问题。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男女属于康乐问题,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

    很多有关中国文化的文章说“食色性也”是孔子说的,错了,这句话不是孔子说的。是与孟子同时的告子说的。以后引用文章,不要将错就错。一错再错。

    这个性的问题,究竟先天的性或后天的性呢?这个要看大家自己是怎么理解的。但宋儒解释“贤贤易色”,作学问,都可以把自己的妻女或丈夫丢开,这是不通的。

    这个“色”字,很简单,就是态度、形色,所谓“态色”就是态度。

    “贤贤易色”的真实意思是:我们看到一个人,学问好,修养好。本事很大,的确很行,看到他就肃然起敬,态度也自然随之而转。这是很明白,很平实的,是人的普通心理,不管一个如何坏的人,看到一个好人,总会不自觉地对这好人比较友善。这是人之常情。

    “事父母能竭其力”是讲孝道。这句话有一个问题产生了,子夏为什么提到“竭其力”呢?重点在这个“竭”字。

    过去一般人讲到对父母的孝顺,是“非孝不可”。其实孝道也要量力而为,孝要竭其力。不要过分了。

    前些年有这样的一个报道,有个年轻人基于天生的不是教育的孝心,孝养父母。去做了小偷,犯了法。对于这样行孝的人,在心理道德上。我们觉得这个人“非其罪”也,因为他孝顺,医母亲的病,结果偷了钱,犯了法,这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在学问修养上看,对他的批评是“这个人没有受良好的教养”。

    在道理上来讲,这个青年是好心,但是好心要学识来培植它,使他知道要“竭其力”而不要做过分的事。中国古人有两句话综合起来的一副对联说:“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其“原心不原迹”就只看他的心孝不孝。

    比如一个人很穷,想买一罐奶粉给父母吃,但实在没有钱,买不起,因此心里很痛苦,只有希望慢慢积蓄点钱再去买。只要有这个心,只要他这份情感是真的,我们就不能说他不孝。

    “原迹贫家无孝子”,如果一定要在事实上有表现,那穷人家里就没得孝子了。

    这个道理非常清楚,我们用这个道理来解释,就是说明“事父母能竭其力”是尽自己的心力做到了就是孝。

    “事君能致其身”这个“君”字,成为过去打倒孔家店的口实。他们认为这是**思想,是捧帝王、捧独裁的古老教条。事实上不是这么回事,我们先要了解中国文化的“君”字是什么意思。

    从文字的字形上看,“君”字古写,头上“尹”字,“尹”字的古写是“丮”。我们的文字,是由图案演变而来的,手里拿一根拐杖,下面一个口,代表一个人,这个人年龄大了,学问道德很高,拿根拐杖,也等于指挥杖,所以凡是拿拐杖的,指挥杖的,都是君。

    后来才转借变成皇帝的专用,其实中国文化中的“君”也不是皇帝的专用词,比如我们过去写封信给平辈,不好称他先生,也不好意思称他老弟;乃至一位老师写给学生,这位老师谦虚一点就称学生“某某君”,如果说君是代表皇帝,就是“某某皇帝”了,通吗?没有这回事。

    就像是日本人,日本人因为学我们中国文化,写信通常都是以君为尊称词。

    这句“事君能致其身”的意思是:不论朋友或同事,他跟你感情好,他了解你、认识你,认为非你帮忙不可,而你答应了,那他就是君,你既已答应帮忙朋友完成一件事,要抬轿子就规规矩矩一定尽心,答应了就言而有信。

    “能致其身”,竭尽自己身、心的力量。就好比结婚一样,要做到从一而终。否则当初不要答应,既然答应了,讲作人的道理,就要有信。

    至于替人家做事的道理就是忠,也就是尽自己的力。不可以表面上愿意帮忙,做出部下很恭敬的样子,背地里却一切不同意,反而捣乱扯腿。即使在外面做主管,也常会碰到这些事。

    这就是作人的“臣道”不够,简单说就是不诚恳。

    所以“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白话解释就是看到好的人能肃然起敬。在家能竭心尽力地爱家庭,爱父母。在社会上做事。对人、对国家,放弃自我的私心。所谓许身为国。还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句话再三提到,在感情上说,每个人都认为做到了对朋友言而有信。

    对于这句话,虽然很多人很想彻底做到,事实上却很困难。

    有时候对朋友答应了的事做不到,心里非常难过,自己道德的要求,想尽办法去做。所以仔细研究起来,“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句话,实在很不容易。

    所以子夏说,能够做到这样,“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尽管这个人没有读过一天书,就一定说这人真有学问,这不是说明“学而时习之”并不是说一定读死书吗?

    时至今日,人们更是对“食、色”这两个方面趋之若鹜。几乎达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人们正在陷入越来越混乱的境地之中。

    太重视“吃”了,结果造成了对大自然的严重破坏及国家的严重浪费;太重视“色”,结果造成了无数的良家女子铤而走险。从事肮脏的性………交易,社会风气败坏,人心思乱。

    面对这种局面。如果再不反思,将会有巨大的报复。

    实际上的报复已经出现了。很多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比如最具震撼力是2003年的“飞典”及2005年10月的“禽………流感”。这实际上是大自然对人类急功近利行为的一种巨大的无情的报复行为,还有艾滋病的泛滥更是对人类**行为的巨大的报复。

    人们对“食、色”的不加节制,使相关的商业行为完全蔑视人类的生存权利,只要能赚钱就行,具体一点说,人们所吃的已经几乎没有什么能令人放心了,比如大米是有………毒的、月饼是陈馅的、蔬菜农……药……残……留严重超标、牛肉是注水的、猪肉里面含有瘦肉精并且有的猪是用垃圾喂大的、鱼是喂激素长大的、面粉里含有漂……白……剂严重超标、一些食品中竟含有苏丹红、垃圾食品如洋快餐据说薯条里面含有致癌成份、酒里加有敌敌畏等,不胜枚举。

    “食色性也”本是古代先贤对人的天性的一种尊重,没想到后人却不加思考地继承并发扬光大,以至全世界没有不知道中国美食的,时至今日,这种观念实在应该改改了。

    建立节约型社会,不但是国家的事情,更是个人应该做的。人们当然应追求吃的好,玩的好,但是不能没有节制,不能变本加厉地去破坏大自然,去做一些太过放纵的事情。

    当法律不能禁止一些行为时,神秘的力量却横空出世,用来警醒世人应做什么,不应做什么!当人们的神经变得极为麻木,不为所动时,也许将会有更大的灾难降临到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上。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