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孝经智慧-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譬如今天我们养宠物,大家对宠物一片爱心,买饲料,给宠物洗澡,甚至还用上沐浴露、海飞丝、潘婷什么的。天冷了,还给它做一个棉套子,还定时陪着宠物遛街、散步。宠物生病了,赶紧送宠物医院。有人这样尽心照顾宠物,还真赛过了照顾自己的老父母、公公婆婆。但是这是养动物,养宠物,你能说是孝吗?孝,不仅是养,还要尊重,要敬重。这“色难”就是一大考验。
  关于《论语》“色难”,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这样解释:“色难,谓事亲之际,惟色为难也。”一说,是承顺父母的颜色,如何晏《论语集解》引包咸之说:“色难者,谓承顺父母颜色乃为难也。”后来的人就把子女和颜悦色奉养父母或承顺父母颜色称为“色养”。
  我们服侍父母,不顾劬劳,能够事亲尽“色养”之孝,那么就由“食养”层面提升到“色养”层面了。
  不过读了那份答卷后,笔者还思考这样的问题:两千五百年的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古人连做梦都想象不出来的地步了,比如人类可以飞入太空、登上月球,但是人性进步了吗?
  “色难”,是不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的进步而变得越来越容易解决呢?两千五百年后人们的孝心是否也随着种种思想教育、文化水准、学历、学位、文凭的提高而提高了呢?当一些人还认为《孝经》在现代社会里是毫无价值、古代的孝子孝女都是封建旧社会的愚民产物,那么面对这一份答卷,或许大家都会感到一些沉重吧。
  孔子说孝不只是奉养亲人父母。孝有三个层面,而养亲人父母是最低的层面。《礼记·祭义》说:最高层面的是“大孝尊亲”,尊敬亲人;其次是“弗辱”,不让父母遭受耻辱;最低层面的就是,“其下能养”。因此有“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的说法。
  

从《孝经》说“弑师案”
当不愿意回首又不得不回首那些往事的时候,我们的心情依然是悲痛的。在2008年的后一段时间里,大小媒体报道了多起“弑师案”,悲剧之多令人震惊!
  2008年5月18日,江苏无锡一所小学门口,一名年轻女教师被捅数刀后又遭割喉。行凶者是一名老人,因孙子顽皮,经常受到校方“惩戒”,心怀不满而杀害了她。
  2008年10月4日,又一起“弑师案”悲剧发生。山西朔州市二中的李姓学生,原是内蒙古清水河县人,后随全家迁居朔州市。此学生在初中时,就对老师的严加管教心存不满。读高中后,对班主任郝旭东的管理方法更是怀恨在心,并伺机报复。10月4日晚自习时,李某某将事先准备好的弹簧刀放在书包内带至教室。当郝旭东走到他座位旁边时,李某某突然站起来,从书包里取出弹簧刀向郝旭东猛刺一刀。郝旭东急忙往教室门口跑,李某某追到讲台附近,又摁住郝旭东连捅数刀,致郝旭东失血性休克死亡。
  2008年10月20日,廉江中学校长黄兆峦在家门口遇刺。
  2008年10月21日,浙江缙云县盘溪中学老师潘伟仙,因学生丁于真经常请假上网,与他一起去其家家访。途中,丁于真将潘伟仙推下悬崖,发现老师未死,又用绳索将其勒死。
  2008年10月28日,又发生悲惨的一幕。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内,一天晚上程春明教授正准备上《比较法总论》课程。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大四学生付成励,手持菜刀冲入教室,向程春明右颈部砍去,连砍两刀,仍神情镇定。随后,走出教室,掏出手机并报警。程春明所中的两刀,刀口约1尺长、2寸深,下手较狠,颈动脉、颈椎被砍断,由于失血过多死亡。
  程春明,年仅43岁,曾留学法国,前途无量,程春明的夫人约30多岁,当时已有5个月的身孕,知道消息后,痛哭不止,并几度昏厥。
  报载,2008年底,关押在看守所中的付成励声称,他刺杀程春明,就是痛恨他曾和自己的女朋友发生过师生恋。他在狱中对此供认不讳,毫无歉疚与悔过之意。
  人间悲剧一次次重演,这些“弑师案”告诉我们了什么?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如果我们用《孝经》的角度来解读,或许会被人认为很“迂腐”,但是也许在这种与传统的遥接中恰恰能直达人性的深处。
  一,我们是否忽略了“孝”与“爱”的教育?《孝经》:“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这种德行的根本,是对亲人的爱,对长辈的爱,当然也是对师长的爱。这是需要培养、浇灌的,可是我们的学校、老师、家庭认真培养了吗?我们一味地讲究技术层面的教育,学好功课,考上大学,大学毕业找到工作,挣钱等等,而把道德教育作为附加品,从而导致学生道德缺乏或缺失。
  二,真正敬亲的人,是不会轻侮他人的。《孝经·天子章》里孔子说:“敬亲者,不敢慢于人。”这里给人们揭示出人生伦理中的一条原理:真能孝敬亲人的,他就不会去怠慢别人。当然他也不会去“弑师”了。只要想一想,自己举动的后果,会给自己的亲人带来什么耻辱、灾难,也许就不会铤而走险了。《孝经·广至德章》里孔子说:“教以孝,所以孝天下之为人父者。”既然如此,必定会放下手中凶器。
  三,《孝经·广要道章》里孔子说:“礼者,敬而已。”师生之间均要对对方有礼,不管是学生对于老师,还是老师对于学生,都要有礼。然而现实之中,“礼”的教育和教养日趋淡薄,“礼”的理念不仅在社会上,就在本不该淡薄的学校中也日渐淡薄。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其实是一个并不复杂的问题。比如中国有句古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可以看到师恩之深。又比如中国古谚说:“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简单的几句老话,不知道胜过多少大道理。
  古人与今人还留给我们很多的榜样。启功是当代著名的学者、书法家,他在晚年还用卖书画所得168万元以自己的老师陈垣先生的名义设立了奖学金,此举曾轰动天下,传为美谈。这些奖学金,可以促进更多人知道、研究、传承陈垣先生的学术与事业。这是他报答师恩的最佳选择。当然陈垣先生也是一位杰出的人物,受人尊重的导师与校长,不说他的学术,就看陈垣将珍藏的四万余册藏书和几百件文物最后全部捐献给国家,其中有很多珍贵版本,就很了不起。
  古代尊师的风气也很浓,清代国学大师段玉裁尊师的传说就很感人。虽然年龄相差不大,但他在老师戴震面前还尊敬地行学生礼。戴震去世,每月初一、十五,段玉裁常到戴震遗像前垂手拱立,诵读老师手稿一遍,表示对恩师的铭记之心。
  我还看到这样一则感恩的材料。二战期间,上海市民曾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了一千多个犹太难民免遭法西斯*。为了教育一代又一代以色列人不忘中国人民的大恩大德,以色列政府把这个历史事实写进了他们的中小学公民教育读本。古谚曰:“施恩勿念,受恩勿忘。”此古训也许并不随着时代的车轮向前而被远远地甩掉吧?
  

“孝”与商业营销智慧
孝,确实就活生生地潜伏在每一时代的中国人的心中,只不过有时潜伏得很深,但是如果被激发出来,那么在商家那里就会成为极好的生财之道。
  我们来看“脑白金”的商业销售案例,就可以体会其中的妙处。
  脑白金(口服液+胶囊)由“上海健特”制造,1998年进入市场,巅峰时期年销售额超过15亿元,而且至今畅销。
  脑白金的有效成分是褪黑激素。根据国家卫生部的认证,褪黑激素具有改善睡眠的保健功能,可以用来促进睡眠,调整时差,以及延长睡眠时间,主要适宜人群是中老年人。调查发现,交际活跃的中年人和60岁以上的退休老人共有亿人,而其中有90%的老年人睡不好觉。睡眠不好会引起众多的病症,这就为脑白金提供了潜在的庞大市场。
  但是脑白金如果只是凭借帮助人们改善睡眠的功能与意义,很难赢得市场。因为人们睡眠不好,可以服用安眠药、安神药,并不一定要服用保健品。所以健特公司为自己的产品建立起一套延伸的概念,尽量与药品区分开来。
  细细想来,人们认知中有这样的逻辑:睡眠良好就能有效地恢复身体机能,消除疲劳;而人一旦脱离了疲劳,变得精神抖擞了,自然就显得年轻。于是脑白金借用了这个我们心里存在却没有说出来的逻辑,将“睡眠好”与“年轻”联系起来,提出“年轻态健康品”的概念。脑白金要表达一种场景:服用了脑白金的老人,可以像一岁的婴儿般熟睡。这种新奇的概念让人们明白,原来老人也可以像婴儿一般睡得安稳甜蜜。一般人不会将药品和婴儿联系起来,因为婴儿的睡眠是最健康的。这暗示了脑白金不但效果好,并且无副作用的健康意义,成功地将其功能与药品相隔,重点针对中老年消费群建立起外在的、不一般的概念。
  脑白金有了“里”的功效、“外”的概念,又怎样“里”、“外”联系起来呢?营销初期,脑白金的“联系”过于夸张。褪黑激素是人脑的一个腺体松果体分泌的,“上海健特”将松果体强行翻译成为脑白金体,将褪黑激素说成了脑白金,又大肆夸大了脑白金的功效,如“与克隆技术并称二十世纪两大技术的发现”,“每克脑白金的价格是白金价格的一千零三十二倍”等等,又以大量的媒体宣传塑造强大的功能形象。这样,脑白金的年销售额一度飙升到2亿多元。
  虽然以夸张激进的手法使出了奇招,但是过于脱离实际功能的宣传引起了消费者的不信任,后来销售额连月下滑,产品生存出现危机。脑白金的第一次出奇尝试失败了。
  于是脑白金另辟蹊径,走了一着妙棋——主攻保健品市场强大的礼品需求。中国人讲究“孝道”,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