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秋小领主-第4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腾嫁婚,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在春秋陪嫁制度当中,姊妹共嫁一夫的现象。《春秋公羊传》说,“诸侯一娶九女,同姓二国往腾之,以侄姊从”说的这是这种婚姻。其中,“九”是阳数,非实指,但言其多。
此诗以一咋。腾的口气,以“江有记”起兴,反复申述:不让我陪嫁。你会后悔的。
中行吴唱这首歌,音调中充满着意犹未尽的意味,尤其是”他是在赵武宠爱的楚姬,哀怨的吟唱情歌之后唱的这首诗,似乎别有规劝的意味。
然而,此诗并不是现代人理解的“咒怨诗”诗中“其后也处”一句。是说肢妾希望夫人在“我”不能伴随左右的时候,也能够安宁快乐。而不是幸灾乐祸甚至诅咒;“其啸也歌”是说腾妾似乎看到了夫人悔过之后舒畅愉快的情景,而不是颓废悲观。联妾的这一切想法和做法,都是一个目的,那就是:自己不违背礼义闹着要陪嫁,更不希望夫人违背礼义。
这首大雅诗中真正要表达的是:夫人按礼应该真诚接纳肢妾,如果当时没有接纳,应当知道及时悔过改正;腾妾理应尽楼妾之责。但无法实现的时候,也无怨无悔。
此时,江上的雾气已经散了,太阳升的老高,亭子周围的江边已经停了好多艘楚国的渔船,船上楚国的渔夫听了中行吴沙哑的歌唱,齐声喝彩。而亭子当中,诸国大夫也集结响应,大呼痛快。
春秋人吟唱诗,仿佛在大比赛中祭出横扫一切的王牌一样,只要唱冉诗来,不懂得以诗歌应答的人都要哑口无言。
中行吴唱这首诗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中行吴即将回国了,他用这首诗向赵武抱怨:在这场战争中,你不让我陪伴你战斗到最后,你会后悔的,知道不?
而正是这层含义,让列国统帅齐声叫下面的战斗中,他们也面临同样的局面,因为服役期限的限制,列国统帅都将陆续带领本国的军队轮换回国,但堵在楚国国都的家门口,实在是一项既光荣、又利润丰厚的商业行为,大家都不舍得轻易告辞,所以大家共同的心声是:你不让我陪你战斗到底,你会后悔的。
中行吴另一层含义是对楚国人说的。他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认清现实,既然楚国现在已经在霸业争斗中彻底夹败了,那就不要一心争夺正妻的位子,安安心心做一个二奶就该满足了,就该心情欢畅的承认自己二奶的本质,别总想着把正妻打倒,以便“二奶翻身把歌唱”这不符合礼节。
当然,如果你楚国若做不成二奶,那么就应该“其后也处其啸也歌”无怨无悔地认清自己“腾”的待遇。,如欲知后


第二百六十章化干戈为玉帛
歌声中,赵武也跟大伙一样拍着手。扯着嗓子相应,期间,他稍作停顿,转过脸去微笑着,丁嘱子产:“上军佐(中行吴)唱得不错啊,请你一定把我们歌唱这首诗的情景告诉鲁国人。”
鲁国人仿佛是春秋时代的小报记者,他们专门记述春秋时代不为人知的事情,而他们不记述的东西,,对于后人来说,那段历史根本不存在。
子产跟鲁国人关系亲密,他也是孔夫子崇拜的偶像。
听到赵武的要求,子产连忙答应下来:“没错楚国人派遣使者来我联军,上军佐在江边唱得这首“江有记”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答复。我一定告诉鲁国人。让他们记下这段历史。”
亭子上的谈话不久传递到祈午那里,当时祈午还在与楚国使臣敷衍。听到诸国正卿已经做出一致决定,他二话不说,立刻扯过一块赵氏出产的绢布,饱蘸浓墨,在绢布上书写下了这首诗。
而后,祈午平静的将这首诗递给楚国使臣:“这是我们列国一致的答复,请你告诉楚君,一字都不能改”小
楚国使臣沈向望着这了半天愣,不自觉的问:“你们,真的把我们楚国,当做周王的联了吗?”
深深的叹了口气,沈向自言自语:“想当初,曾经询问过周王九鼎份量的楚国先王(问鼎天下),知道楚国后世子孙落到这步田地后,不知道该怎么哭泣。”
祈午没有回答。
因为那已是楚国自家的事了,晋国需要的是胜利,需要的是征服。至于楚国对此有什么感觉,那不关晋国的事。当然,如果楚国想要继续战斗,打就行了,晋国求之不得!
楚国使者怏怏而去,稍后几天,楚国再没有派遣使者出来接洽,而晋国的联军将领们也天天待在江边。乐而忘返的欣赏着歌舞。于是,这场战争随后几乎演变成列国的文艺比赛,联军们纷纷拿出本国的特色艺术呈现给在场的列国贵族,也有某些家族首领别出新裁的谱写出新曲,以便在场的人员天天有新节目看。
不久,少数几个家族首领这种别出新裁,立刻引发了大竞争,其中。列国将领抱着“打仗我们不行。唱歌你晋国人不行”的心思,诚心想在这场文艺比赛上压到晋国,在创造新节目的时候力争推陈出新。结果,春秋末的歌舞艺术水平,到是因为这场罕见的文艺大交流,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过了几天,东郭离带着庞大的商队姗姗来迟,他见到赵武,劈头告诉了赵武一件令人喜出望外的事情。
“井么?秦国要跟我们单独媾和?”
“是的,秦国的公子缄已经抵达新田城。叔向根据国君的授权。已经开始与公子缄商谈
东郭离垂着手,回答:“商议过程中倒是发生了一点小事”
据说,在前线晋国取得大胜的情况下,秦景公开始恐慌了,况且他现在把目光转向了巴蜀,秦国的军力为此向巴蜀倾斜,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招惹晋国这种庞然大物,显然是不理智的。考虑到秦国早先迫于与楚国的盟约,曾与楚国联合进攻宋国。虽然秦军没敢在战场上露脸。打了一次酱油就跑路了,但晋国人出名的小心眼,从不肯放过与自己作对的人,于是,秦景公派自己的亲弟弟伯车(公子碱)来晋国,要求与晋国缔结盟约。这其实是公子缄第三次来晋国了。前一次是来送嫁,因为秦军出现在宋国战场上,所以叔向拒绝接受秦国使臣递交的公子缄身份证明,他用这个态度向秦国表明,此时此刻。公子缄入境显然是不合适的。
当然,叔向拒绝的理由也冠冕堂皇,他说的是:晋国执政出战了。国内没有相称的大臣,接待如此高规格的秦国公子,所以拒绝承认秦国公子曾经抵达晋国。
公子缄无奈,只好“不被承认”的离开了晋国。过不了多久,他又随同秦颂的商队入境,企图凭借秦颂与赵氏的商业关系,先与晋国的执政进行沟通。可惜赵武依旧在战斗,智娇娇对秦国的赢氏宗姓不感兴趣,在征询了叔向的意见后,她直接将公子缄捆了,“不予承认。的递解耸子缄出境。
第三回,公子缄终于聪明,他承认晋国“伯主(霸主)”的地位,在介绍自己身份信函当中,谦恭的称呼自己为“夫君西部牧守、外臣、秦国公子缄”求见国君。
公子缄这段称呼是有讲究的,“夫君”指的是周天王。
在春秋时代,很少有人称周天王为周天子,因为“子”在春秋时代只是一个平常的尊称,就如同现在的“先生。称呼一样。这种称呼仅是认可对方贵族身份,承认对方身份尊如赵武子、晏子、墨子、孔子等。
在当时,天下只有两个王,一个是周天王,另一个是楚王,所以“王。的称号是最尊贵的,是独一儿一凶六而到了战国时代,连个村长都敢称王王”众个烂大街,一块砖头丢出去,能砸中九咋。“王。”剩下的那个,还正打算称王。于是,后来的人不得不按自己所处的时代特色,将周天王单独列出来,称呼他为“周天子
春秋时,周天子还有另一个称呼。称之为“夫君”。这个“大君。的称呼,等同于后来西方的“大公爵。一样,它的意思导中文的“皇帝。是相同的,甚至它们的来源都相同,都出自闪族的文字一哟小或者哼。
秦国国君曾经是一个牧马人,周天王封自己这位牧马人在西方牧马。这就是西“侯”它的意思是守卫边境,保障周王国西部边境的安宁。所以秦国国君自称“牧守西方”一这也是后来“牧守州牧。一词的来源。
秦国递交的外交公文里,谦卑的承认周天王天下共主的身份同时承认平国国君“伯”的身份,而“伯”这个词除了意味着伯爵之外,还有另一层含义诸侯之伯。在春秋的简单词汇里,它是管家的意思。所以,“伯爵。最原始的意思就是诸贵族之首,替国王管理各个封领的“贵族大管家”。
后来,“伯”这个词因为发音的不同,演化成了“霸”意思是天下霸主。
而“伯”之所以演化成“霸”。也是因为“伯”这个词也迅速像“王。这个称号一样,被弱化成一个烂大街的词。为了与烂大街的“伯”有所区别,所以,春秋人特地把“贵族管家”的称呼单独拿出来。称之为“霸”。
秦国人一直很羡慕楚国称王,而秦国也是继楚王之后,中国第二介。称王的大国,“王”这个词被弱化,并成为烂大街的词之一,是从秦国首先开始的,但这次秦国肯承认周天王“王”的身份,承认晋国“贵族管家(霸)”的资格”那么接下来,周国一位王的普通封君的弟弟,也无需“贵族管家的大管家”即霸主国执政,出面接待,换个普通人,换个霸主国的大夫出面,已经给予秦国封君的弟弟相应待遇了。
秦国这份外交使函符合所有的春秋惯例,符合春秋时代应有的贵族礼仪,连孔夫子后来都称赞秦国的这份外交使函“礼也”对于这份符合春秋公文标准的外交函,叔向不能置之不理,虽然因为本国执政出战在外,无法给出具体操作程序,但叔向请示国君之后,便开始按标准的程序迎接公子缄。
晋国上下对此次议和活动非常重视。为了确保顺利,叔向特意派人召来“行人(外交官)”子员负责接洽,这引起了另一位行人子朱的不满,他提醒说:“今天是我当值啊!你怎么能跳过我去跟别人商议呐?”。
子朱把抱怨的话说了三遍,叔向理都不理。子朱大怒:“我与子员职位相同,你凭什么在朝堂上黜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