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秋小领主-第4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氏)六人得到赵武的当场夸奖。
宴会结束,赵武继续前行,转向了周王室的领地。新王周景王派卿士刘定公在颖(在今河南省登封县东)慰劳,刘定公一见面,首先向赵武告丧周王的冢宰、赵武的岳父单靖公辞世了,现在周王的管家(宰相)是刘定公。
周景王是新继位的,先周灵王在赵武与楚国交战中途辞世,赵武曾经因为吊丧问题,犹豫着回不回国。但现在,一切问题已经解决了:他取得了罕见的胜利,楚王国第一次俯首称臣,愿意去掉“王”的尊号。准备向周王室纳贡称臣。带着这样的胜利回国。让赵武更加无可指责了,因为不管怎么说,他替王室增加了声望,也增加了贡赋来源,所以先王的葬礼他没有参加,就成了为国事操劳误了钟点都是无关紧要的小节了。
周王室现在很困窘了,局促在狭小的领地上,几乎没有什么收入来源。以前依靠单靖公,在虎牢城做一些转手倒卖的活儿,挣一点小钱,如今单靖公去世了,虽然王室新增加了楚国的贡赋,但刘定公还是希望重新拉上赵氏的线,继续做一些转手贸易。
洛水河边,赵武恭敬地献上楚国战俘。同时将与楚国达成的协议内容转告给周王。这份协议虽然是晋楚之间的协议,但其中牵扯到楚国的臣服、去王号,所以周王室也能在其中获益。因此,周王室上下非常感谢赵武。刘定公为此举行了盛大的酒宴,在洛水河边款待赵武一春秋人认为洛水是神圣的,唯有大的祭祀活动,才在水边举行欢宴。所以刘定公举行的宴会,粗粗一看非常简陋,只是在洛水边铺上几张席子。摆上酒宴就算是典礼了,但这个典礼在春秋时代,却是最高级别的接待规格。
刚刚登位的周景王很年幼,而日薄的山的周王室这次成了整个华夏唯一的“王”更加自矜自己的身份。他没有像周灵王一样亲自出面接待赵武,而是按照春秋礼法,派自己的宰相接见就这样,已经是超常待遇了。
赵武的国君是周王的封君;周王的承相,其级别应该等同于各国国君。刘定公是公爵,是对王位有继承权的王室公爵,由他出面接待晋平公,都已经是超常待遇了,更何况他接待的是晋平公的承相赵武。
乐声响起,”其实,这一童周景王离酒宴场所并不远,他的仪仗远远的停留在一处小山丘上,从小山丘可以望见河边的宴会场所。
让丘上王旗高展,赵武早已经看到了,但按照礼仪,他必须装作没看到。
刘定公在钟鼎乐声中,代表周王接受赵武的献俘,刘定公身边的侍者在这项仪式结束旧。与上奔向了王旗所在的小山丘。向周王汇报献俘的数目旧一以周王做出合适的赏赐,,稍后,赵武宣读与楚国的盟约,每宣读一句,使者便跑上小山丘,将协议内容告诉周王。
使者穿梭往来。在场的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大家都装作不知道一这情景,也许用拉姆斯菲尔德解释对伊拉克战争的那句话,最好说明,他的话是:“我们知道我们已经知道一些。
我们还知道,我们有些并不知道;也就是说,我们知道有些事情我们还不知道。佃是,还有一些,我们并不知道我们不知道。这些我们不知道的,我们不知道。”
远处山上,周景王看到赵武态度恭敬,一举一动非常符合礼仪要求。他情不自禁说了父亲当初夸奖韩起的话:“这个人言词恭敬在这个末世还能知道尊卑上下,赵氏将来一定会昌盛。”
周景王这话说时了,他比他父亲要聪明。
战国时代,当王号变得不值钱的时候。周灵王曾夸奖的韩氏后代也是最先称王的那一批人,但列国中唯独赵氏不愿意称王,赵武灵王终身以君自称,他要求自己的国民只称呼自己为“君”并说“无其实,焉敢有其名?”“名副其实”这个成语就来自于此。而“赵武灵王”这个称号是后人加给他的”,
细究起来,这个赵武灵王其实也是一个“被代表”的可怜人,他本人虽然终生自称“赵武灵公”但后人“代表”了他自己,改称他为“赵武灵王”而与此同时,周灵王曾经称赞过的韩氏,却急吼吼的当先称王。
使者奔下山丘,将周景王的夸奖悄悄告诉刘定公,刘定公对着滔诣的江水举杯,突然想到了大禹,感慨说:“禹的功绩真是太伟大了,他的美德真的是流传久远!没有他,现在的我们大约只能象鱼一样生活在水里了吧?我和您现在得以头戴礼帽、身穿礼服,治理民众、管理天下诸侯,也都是全靠当年大禹的力量”您何不远继大禹的功德,广泛地造福于万民呢?”
太恐怖了,在宋国,人那赵武跟周武王相比;在郑国,人拿赵武跟管仲片较,现在刘定公这是拿赵武跟大禹相比,赞扬赵武在这个春秋末世,重新确立了这个世界的规则。
真实的历史上,刑参加完第二次“饵兵大会”的赵武,对自己的行为充满了失望,连带着,产生了一种自我懵恶的情绪,他懒洋洋的、冷淡的回答:“我只是履行自己的职责,惟恐获罪罢了,哪还能想那么长远的事?我们偷食芶安,早上都不去想晚上的事,至于大禹”您说的也太长远了。”
现在的历史,赵武也感觉到刘定公说的话太遥远了,虽然他用“白马之誓”摧毁奴隶制,用“租庸制”替代“井田制”颁布军功损爵制。让武士们有了一个公正的竞争环境;他压服楚国,使得整个华夏统一在一面旗帜之下,这些,确实是一种确立新规则的行为,但远远谈不上比拟大禹。
赵武离席,冷冷的说:“我只是履行自己的职责,唯恐获罪罢了。这个世界从来都没有救世主。一切要靠我们自己,我的努力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想竭力让自己生活的安稳一些,不会因恐惧而睡不着觉。怎敢去考虑大禹的功业。”
赵武说这话的时候,想起了他与鲁国叔孙豹的对答,当时他说的中心意思是:强盛不是由别人恩赐的。必须自己去努力争取才行。周王室衰弱到这个程度,纯属自己的原因。原本在“马太效应”下,周王国应该强者恒强,利用华夏文明的先进与强势,迅速将楚王国吸纳进入华夏集团,但不公正的制度与环境。让“马太效应”失效了。
如今楚国虽然臣服,周王室虽然多了一份贡赋,但如果自己不振作起来,光想着依靠别人恩赐,来帮助周王室获得意外收入,以及天上掉落的馅饼,那么,王室最终的衰落依然不可避免、不可阻止现在,“马太效应”已在别人那里了。
刘定公很失望,他用大禹来夸奖赵武,是期望赵武能再接再厉,重新确立周王室王权的至高无上。但赵武冷淡的推辞。这下子,刘定公说不下去了,他举杯借酒遮面,匆匆结束了这场宴席。
侍从本打算将赵武的话汇报给山丘上的周景王,但刘定公有气方,力的摆了摆手,阻止侍者的行为。等赵武告辞离开,刘定公失望的叹了口气。自言自语:“王室不振,礼仪崩塌,这个世界,我到哪里寻找乐土?”
刘定公的喃喃自语中,赵武的仪仗登上了河边的船,船离开了岸向河对岸驶去。船上,随行的晋国大臣面无表情,说实话,这时在场的大臣们已经觉得,自己的国家为王室做得够多的了,赵武的拒绝也算是合情合理。
黄河北岸,叔向领着执政府的官吏迎接了赵武”
更新最快


第二百六十九章牛人到哪儿都是牛人
叔向鞠躬,开口:“元帅,我等已经在河边等了十多天,你可算回来了。”
赵武先公后私,询问:“副帅的军队集结好了吗?”
叔向回答:“已经集结完毕。目前军队已在韩氏领地待命,只等元帅与副帅举行一个交接仪式,副帅便动身南下。”
赵武点头:“楚国人反复不定,我们必须保持对楚国的压力”我马上去见副帅,让他提前南下。”
叔向拱手领命,马上又接着说:“元帅的行程比预定日期拖后了十多天,不知元帅耽搁在哪里?。
赵武回答的很轻松:“回来的路上。我去宋国与郑国看了看,顺便也看了看智盈的新领地
叔向马上问:“宋国的政治稳定吗?”
赵武回答:“宋国的子罕品行高洁。左师向戎尊重他的权威,我看宋国二十年内将政治稳定,从此不用担忧他们了。”
叔向歪着头,马上接过话题:“元帅只说宋国不提郑国,那就是说:郑国的政治有点不稳”这可不好,宋国与郑国将是我们的南方屏障,如果郑国要发生政治动荡,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不知元帅可曾把这猜测预先通知了智氏。或者,元帅不打算动用智氏的力量平定郑国一需要我们在国中预行准备?”
赵武回答:“前不久的大灾中,宋国与郑国的救援工作做得很好,郑国的罕氏甚至在平民借贷粮食时不收借据,使得国内因灾荒产生的危机很快过去。如今郑国的罕氏、宋国的乐氏(子罕)深受国内庶民爱护。恐怕他们将是两国最后灭亡的家族了吧?再且我认为,两家最终都将执掌国政!因为民众愿意归附他们。
两相比较,宋国的乐氏(宋国司城、执政子军)不以接济他人为自己的恩德,似乎要更胜一筹,估计这个家族恐怕将与宋国同在。而郑国的伯有(良氏)骄奢,对待执政较为无礼,印氏其次,这说明两家族对执政心中并无尊敬,我猜,恐怕郑国的动乱就在眼前,,叔向,你认为我们是该坐观动乱,最后收拾残局好呐,还是在动乱初期就让智氏插手,快速平定乱局?,小
叔向表示同意:“宋国与郑国是我们伸向南方的两只拳头,如果郑国动乱,我们一只拳头就要瘫痪了,我认为应该尽快秘密通知智氏,让他们做好平乱准备虽然,我们霸主国直接插手别国内政,不符合礼法,但郑国的事情事关我们南方边境的安静,我想,即使元帅不发话。智氏也不能坐观成败,所以小我们还不如让智氏提早准备,以免智氏插手时,武力受到损害!”
稍停,叔向继续汇报:“元帅还不知道吧。我们与秦国的盟约又出了岔子,秦景公似乎又想反悔小他中途将使者公子缄召回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