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扩张之路-第14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专利费都是起到过极大作用的。

    ——————————————————————————

    在位于北京的某座火车站内,大批的军政官员正站在那里等候着。

    自然,即便是等候,也免不了一些交谈。只不过站在这里的都是些有身份的人,自然不可能粗着嗓门大声嚷嚷。所以彼此之间的交谈只能用窃窃私语来形容。

    只不过与那些穿着西服打着领带,西装笔挺的政府官员相比,在交谈的过程当中。那些站在站台上的军官们,脸上明显露出了期待的表情。并且在这些军官里面。即便是军衔最低的一个,也是少校,而最高的一个居然是中将。

    事实上这一时期。国防军内有将军军衔的军人数量还是比较多的。这主要是源自于国社政府成立之后,严绍对地方派系的招安。

    在政府刚刚成立的时候,对地方的控制还不是很强。只不过那个时候国社政府毕竟已经是击败了北洋,并且通过对北洋的吞并,彻底的成为了国内最强的一个团体。

    这种情况下,就算是那些地方派系再怎么不愿,除了臣服也没有第二个选择。只不过为了对地方派系进行安抚,严绍到是没有显得太过激进且急切,何况那些地方的实力派也不可能会平白无辜的放弃自己手中所掌握的一切。

    即便这些人曾经也是革命者。但是在享受到了权利的好处之后,变质已经成为必然。甚至可以这么说。在辛亥革命成功以后,没有变质的革命者已经很少了。

    至少辛亥革命成功后的各省都督。要么就是革命的变质者,要么就是一些继承自前清时期的旧官僚。就比如说唐继尧这样的人物,就是因为贪图权利,而选择了与前清时期的一些官吏合作,不然又怎么坐的上贵州都督的职位。

    想让这样的人平白无故的放弃自己的权利和地位,那几乎是想都别想的事情。至于动用武力直接平推?虽说并非是没可能,但是想要成功的话,没有个一年半载却是没可能的。而当时的国际形势根本就不可能给严绍一年半载的时间,毕竟那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很有可能会爆发,而只要战争发生,严绍就必须要想办法先解决山东青岛和日本人的问题。

    如此,妥协也就成了唯一且必然的选择。

    ——————————————————————————

    妥协肯定不可能是单方面的,那样就算严绍同意,政府内的其他人也不会同意。所以严绍给出的选择是两个,一个是选择从军,还有一个则是选择从政。简单些讲,前者就是将地方杂牌部队整编成一个步兵师,由当地的都督担任师长一职,但是从此往后,这个人便不可以做出任何干涉地方政事的事情。

    至于从政,就是当个省长啊什么的,自然,军队的事情也就不需要对方操心了。

    当时许多前清的官僚选择的都是从政,不过那些革命者却多是选择从军——————在经过了一年多的混乱时期后,即便没有人能说出‘枪杆子出政权’这样的真理来,相应的道理还是能感受的到的。

    而如果是想要担任师长一职的话,至少也是需要少将军衔的。再加上他们手下的那些旅长啊什么的,还有北洋的一些军人。等于一下子就多出了几十号将军出来。

    更何况后来国防军扩编,大批的部队需要指挥官,可想而知现如今的国防军里面究竟会有多少将领了。

    只不过那个中将。看样子却似乎只有30多岁的样子。

    能在30岁左右便能晋升为中将,这样的例子虽说并不是没有。但就算是在军官年龄都比较年轻的国防军里。也算是非常稀少的了。至于在其他国家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毕竟对于许多军人而言,哪怕只是最普通的准将,也算是他们一生中最大的追求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卡在了上校这个位置上,熬白了头都没能等到晋升准将的那一天。

    至少在国外是如此,至于国内方面却是因为扩军还有长时间经历战争的关系,有大批的年轻军人得以晋升。不过能早30多就达到中将程度的,却绝对是少数。并且在几个主要的大国里面。恐怕也就只有中国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

    就在站台上的那些人还在切切私语的时候,远处突然传来了火车所独有的鸣笛声。听到这个声音,站台上的众人顿时身子震了一下,而后向着声响传来的方向看了过去。

    不一会的功夫,就看到一辆列车正从远处开过来。

    “终于到了…”

    眼见列车已经越来越近,为首的那个中将的脸上不由的略微露出一丝兴奋的表情来。

    不只是他,站台上的其他军人也大多如此,甚至就连其他文官系的人也一样。

    随着列车的停靠,很快便可以看到一个穿着一身黑色军服的英武军人,在身后随从人员的簇拥下从车厢里走了出来。

    见到这人露面。站台上的其他人顿时忍不住簇拥了上去。

    “元帅!”

    与此同时,看着站台上的众人,尤其是为首的几个老部下。刚刚才从列车上下来的蔡锷嘴角也忍不住露出了一丝微笑。

    “很久不见了呢…”

    “是啊!”这么说着,为首的那个中将走到了蔡锷的身边,一脸尊敬的开口道。“自从叶卡捷琳堡战役结束后,我便从乌拉尔那边回来,在北京军区任职,至今差不多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没有见过元帅了呢…”

    “是啊…”听到这么说,蔡锷微微点头,露出一丝感慨。“已经有一年多没有回到北京了…”说着蔡锷看向了周围,尽管只是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然而这一年多里,整座城市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暂且不提脚下崭新的火车站。单是火车站外,几个刷新了北京天际线的高层建筑。就已经颠覆了蔡锷对这座城市的记忆——————要知道在他走的时候,这些建筑可都还没有开工呢。

    事实上这次蔡锷之所以回来,是因为严绍需要确定一下未来几年当中国社政府的战略方向。除此之外,就是空军的成立问题等。

    这一次不仅仅只是驻守在乌拉尔的蔡锷,还有中东的吴佩孚和东北的冯国璋等,几乎都从各自的驻地赶回。

    “对了,现在都已经有谁到了?”在与站台上前来迎接的军政官员见了面之后,在老部下的簇拥下,蔡锷一边朝着火车站外面的方向走去,一边有些随意的问道。

    “基本上都已经到了…”听到蔡锷这么问,那个中将连忙回答道。“除了吴佩孚将军因为路途较远,暂时还未能返回之外,剩下的基本上都已经抵达了…”

    “这样…”蔡锷点了点头,到也没有在意。

    “对了,元帅,听说您乘车回来的时候遇到了点麻烦?”

    “是啊…”蔡锷摇头道。“那边的抵抗分子似乎是探听到了我会返回的消息,所以打算在途中安装炸药,顺便把我的列车给炸掉。”

    “这样…”听到蔡锷这么说,簇拥在他身边的几个老部下心底忍不住露出了一丝担忧来。

    似乎是注意到了这些,当然也有可能没有注意,正朝着火车站外面走去的蔡锷却是继续道。“不过还好,特事局的人提前探听到了情报。所以很轻易的就和周围的驻军一起剿灭了这伙抵抗分子,听说还顺藤摸瓜,顺便端掉了一个抵抗组织的基地…”

    听到蔡锷这么说。跟在身边的那些人顿时忍不住松了口气。

    事实上他们在得知了蔡锷归来途中遭到抵抗组织袭击的消息后,几乎全都忍不住为蔡锷冒出了冷汗。

    到不是说他们会担心那么几个毛贼能伤到蔡锷。毕竟作为国防军内少数几个元帅,蔡锷身边的保护措施是很严密的。就像平时出行的时候,称作的列车上一样,整个列车不但完全是防弹的,在列车内甚至还装载着至少一个连的士兵,再加上列车上的一些武器,完全可以应付绝大部分的情况——————而且这绝对不意味着蔡锷这些元帅平时贴身调动的部队就只有一个连而已。

    事实上严绍的身边目前一直保留着近卫团的编制,而蔡锷这些人身边通常也都会有一个营的警卫部队。

    只不过平时出行的时候。肯定不需要这么大张旗鼓的。而且毕竟是在国内,就算是有些小毛贼,一个连的兵力也已经足够保护蔡锷的安全了。

    真正让他们担心的其实并不是这些毛贼,他们真正担心的会不会有人故意伪装成毛贼的身份…

    ————————————————————————

    在蔡锷遇袭的消息传来之后,蔡锷的这些老部下最担心的,就是历史上曾经演出过许多次的‘功高震主’的戏码会不会再次重现。

    功高震主…

    这样的事情实在是不能不让人担心,毕竟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太多这样的事情。历朝历代几乎都曾经发生过,稍微好一些的也就是北宋时期的杯酒释兵权,尽管手里面的权利没了,但至少他们还能活下去。而且是非常逍遥自在的那种,不像历朝历代的那些开国元勋一样,哪怕是百战百胜的名将。最后却死的还不如街边的一条野狗。

    至于残忍一些的话,就是明朝。

    尽管朱元璋也算是个雄才大略的英主,然而这个英主在对付自己手底下的那些开国元勋的时候,下手却未免太狠了些。当年跟着一块打江山的开国元勋,最后能安然活下去的却几乎没几个,几乎全部都被朱元璋自己给杀了个干净。

    过去的几年里,虽说严绍并没有表现的如历朝历代的那些君王一样。但就算是傻子,也不可能在新的王朝刚刚建立没多久后,就对那些功臣下屠刀。那绝对是嫌自己的江山太稳当了,想要增加一些难度。总要多等几年。等到江山稳定下来,即便是再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