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扩张之路-第8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在过去,他当然会认为是好事,因为那个时候他就和其他人一样,都把严绍当作是中国的希望,自然希望那些年轻人能聚居在他的身边——————那个时候的詹天佑对严绍还是有这很深的好感的。

    可是时间一长,尤其是在经历了迪兰铁路的事情之后,他却明白严绍绝非是他所见到的那样,只是一个看上去有着和煦笑容的有为青年,而是一个………一个真正的统治者…

    对于严绍,詹天佑也只能想到这么一个还算合适的评价。

    对于普通百姓,严绍自然不乏怜悯之心,这点从他经常会降低税收,并且还推出了大量福利计划就可以看的出来,比方说义务教育等。作为内阁的诸多部长之一詹天佑很清楚,这些计划都是严绍自己亲自提出来的,绝对不是哪位部长提出,而后严绍再同意等等…

    有些福利项目,身子是严绍自掏腰包来支持,如今正在全国进行的荣军计划,也就是让伤残退伍军人能有一个体面工作,至少是能维持生计的计划,在最初的时候就是严绍自己自掏腰包维持的,而当时严绍的理由也很简单——————“既然那些军人已经为国家付出了他们拥有的身体,那我们就必须要照顾好他们未来的生活,为国家的利益作战是他们的责任,而照顾好他们便是我们的责任…”

    这番话,哪怕是现在詹天佑也是牢牢地记在心里,可是现在…

    他却觉得有些看不清严绍了…

    尤其是看不清严绍的做法,毕竟在他的命令之下,已经有上千名工人失去了自己的性命,而哪怕是这样,严绍依旧没有暂停工程的意思,哪怕是减缓的意思,非但没有减缓,反而不断的催促着加快进度,完全是一副冷血的样子…

    这种姿态,与过去的严绍相比实在是差距太大了。

    但不知道为什么,他却又时常想起在北京时严绍对他说过的话…

    “利益,理解,值得…”等到那个年轻人离开了帐篷之后,詹天佑在帐篷内来回踱步,不停的低声念着这几个字。“难不成说,在18年前后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吗…”想到这里詹天佑的心里不由得一愣。

    此刻他并不知道,他其实已经猜到了问题的关键之处,那就是在18年,的确会有大事发生…

    很大的事情…

    一个甚至可能会改变中国命运的事情…

    ————————————————————

    最近感冒了 =…=(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三章() 
时间是种很奇妙的东西,有时候你觉得一天的时间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过去。可有些时候你往前回首,却发现一两年前的事情,就好象昨日一般,就好象严绍在前世一样,或许是脑子糊涂了,明明是去年买的冰箱,结果却记成了今年才买的。

    如果说这一年的时间才刚刚过去几个月到还好说,可实际上,他已经过去了大半年了…

    如今也是这样,自从索姆河战役开始之后,虽然从欧洲不断传回一些大大小小的战役与战斗回来,让人不断想象着当时的场景,但很快就过去了数个月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中国远征军也逐渐成为西线战场的重要角色及中流砥柱之一。

    随着五个军的兵力全部抵达前线,蔡锷麾下所能指挥的兵力已经达到了三十万之多。而后作为严绍对协约国的承诺,国社政府也开始逐渐对欧洲增兵,并在国内的一些地区进行动员,将原来国防陆军七十余万的数字,一路扩充到了一百余万的地步。

    并且除了一部分部队留在国内,作为对大量派兵前往欧洲,本土兵力缺失的补充外,剩下的几乎全部派往了欧洲和中东两个战场——————自从远征军奔赴欧洲之后,先是第一军和第二军两个甲种步兵师,而后是第三、第四、第五等五个甲种师,原本国内不过才三十三个甲种师,一下去就减去了五个,本土的常备部队已经只剩下二十八个师六十余万人。

    这个时候因为欧战的关系,中国北部的压力已经减轻不少,甚至可以说是半点压力也没有,但是由于和日本关系的恶化,中国在沿海和东北地区的压力却增大许多。

    虽说现在中国与日本是盟国,但是考虑到日本人的性格,谁也不敢保证他们不会抽冷子给中国一下,所以保持一定数字的本土部队就成了必然。不然若是真的有事情发生,岂不是要被日本人打个措手不及。那个时候国内的预备役征召需要时间,也需要足够的武器,且战斗力不可靠。而在欧洲的部队单是回来的路程就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还不算上从战场上撤下来所需的时间,以及沿途日本人可能会作出的拦截等…

    再加上中国本身极为辽阔的领土,哪怕是出于谨慎,也需要保留相当一部分的兵力在本土。

    好在随着扩军及征召预备役,中国的兵力已经达到了一百余万,虽然有相当一部分都被派往欧洲,但是在本土的部队一直保持在七十多万,与原来的数字相当,尽管战斗力恐怕无法和原来的常备部队相比。至少足以让日本不敢妄动,也足以保证国内的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眼下国防陆军的规模只有一百余万,在欧洲和中东两个战场作战的兵力也只有四十多万接近五十万而已。

    毕竟短时间内动员五十万人到欧洲,这本身并不是件现实的事情。

    实际情况就是。单是生产这五十万人所需的装备,就已经足够让国社政府忙上一段时间了,所以即便索姆河战役已经发生了相当一段的时间,但是远征军在欧洲西线和中东战场的兵力也只有四十多万接近五十万的样子,其中至少十万还是在中东战场,西线那边只有三十多万而已,增兵数量并不是很多。连带着远征军在中东战场也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对此英法自然是十分不满,他们到不是不信任远征军的战斗力,自凡尔登战役以来,历经索姆河战役和其他大小战斗,远征军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战斗力。

    既,所有奔赴欧洲的远征军官兵。基本上都能与联军官兵达到齐平的水平,即便是刚刚征召的预备役部队,也要远远比殖民地部队的战斗力强。

    所以让中国人负责中东战场,也就是所谓的美索不达米亚战场,其实英法还是比较放心的。

    只不过他们邀请中国参战。目的毕竟是为了让中国帮助他们分担压力和伤亡,以及共同对付德国人。

    伊拉克有德国人吗?

    有!

    但那才不过一两个团的兵力,而在西线的德*队却要以百万计算!那边的占据更关键,一目了然,可现在国社政府居然把军队派到了伊拉克去,英法自然会不满。

    若不是严绍已经向英法保证,接下来的兵力将会集中在欧洲,在美索不达米亚战场只会保留十万人上下的兵力,怕是英法已经要同严绍严正交涉了。

    不过即便在美索不达米亚战场只有十多万人,也已经足够达成严绍的目的,同时负责美索不达米亚战场的指挥官,也多多少少体验了下指挥洋人的快感…

    这些,就暂时不提了…

    虽然远征军在西线的兵力只有三十多万,要逊色联军许多,但毕竟已经是西线战场上兵力第三多的国家,再加上远征军的作战能力很强,成为中流砥柱也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

    虽然在西线有三十多万远征军的帮助,同时也拥有了相当数量的,性能远远要比马克型坦克强悍的【15式坦克】,可实际上西线的形势并没有比历史上好上多少。

    这到不是说蔡锷这些人出工不出力,事实上在指挥作战的时候,蔡锷还是很努力的在为联军出谋划策,并且在与黑格、福熙等人会面的时候提出过许多不错的计划,可问题在于对面的德国人也不是白给的。

    至于坦克?

    有了严绍卖过去的反坦克武器,即便是再厉害的坦克也没用。

    至少在西线战场上,时不时的便可以看见一些被摧毁的坦克,万幸的是,这个时候远征军在西线的坦克也就一个坦克团的数量,多余的坦克基本上都提供给联军了。

    而国社政府在大赚军火钱的同时,也得到了来自联军的‘感谢’——————的确是感谢,至少在联军看来,远征军削减自己的坦克数量把坦克都卖给他们是件值得感谢的事情,哪怕严绍最终的目的其实是为了钱什么的…

    虽说【15式坦克】在面对德军反坦克火力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抵御办法,却依旧要比英国人的马克坦克和后期法国人的施纳德坦克强出许多,至少可靠性有保证,不至于半路趴窝——————即便是趴窝了。几率也要比英法自产的坦克强。

    而且坦克兵们自己弄些钢板装在正面,多多少少也是有些作用的。

    最重要的是,不管这些坦克在面对德国的反坦克火力时是否有用,至少在面对机枪的时候还是很给力的。而眼下德国人的炮火已经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眼下联军最害怕的就是机枪…

    而有这些铁家伙在前面顶着,至少士兵们能放心许多,即便坦克被击毁了,也与他们没什么太大关系,这也是联军虽然不少坦克被摧毁却依旧没有削减订单的原因…

    不过即便是这样,联军的伤亡依旧不小。最初的一个月,每次看到伤亡数字,福熙、黑格和蔡锷等人都感到心中滴血,不过时间长了,渐渐的。数字也就真的变成数字了。

    和索姆河这边的不顺相比,凡尔登方向明显就要顺利许多。

    事实上在索姆河战役发生之后,凡尔登战役并没有宣告终结而是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也因此在索姆河双方互相交战的时候,在凡尔登的方向同样是枪炮连天。

    只不过如果说在索姆河,联军是进攻的一方,那么在凡尔登。彼此的身份就需要调换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