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升职记-第4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他虽然敢上门来要盟剑,柳鹏却不敢给,毕竟这可是前任四川巡抚,东三府排在第一位的头号缙绅,自己必须弄清自己有几斤几两才行。

    不过这六十万石对于龙口来说,既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因此柳鹏当即又问道:“对了,姚姐姐去哪里了?”

    谷梦雨当即答道:“姚姐姐已经帮我抢米去了,机会难得,怎么也要前面垫支的款项赚一部分回来!”

    只是说到这,谷梦雨有点迷惑不解地说道:“这朝廷真以为我们登莱是大白菜,割了一茬又一茬啊!”

    柳鹏不由摇了摇头说道:“我只能多难兴邦,反正这事得尽量拿出办法才行,这可是一年六十万石啊!”

    一年六十万石,三年就是一百八十万石,十年就是六百万石,而且这还是考虑朝廷不继续加征的情况,如果朝廷加征的话,或许会一路加征到百万石以上,反正按照朝廷的办法,羊毛出在羊身上,根本下拔银子,而是由山东自行解决这批米豆的召买本金问题。

    而徐应元现在听到风声的时候就直接炸了:“老子真不干了,老子这就找陶朗先这贼子,问问他闯下这么天大的祸事该怎么收场!”

    徐应元作梦也没有想到这三十万石的指标还没有完成,朝廷已经直接压下来六十万石的任务!

    他觉得连三十万石的任务都办法没完成,何况是接下去的这六十万石,这是根本不给人活路,只是宋知县却是第一时间冲上去拖住了徐知府:“知府大人,知府大人,这事得长计议,这又不是道臣决定要海运六十万石米豆。”

    “可就是他开的头!真是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说不定朝廷觉得他陶某人办事得力,要继续给我们登莱加担子,觉得六十万石还远远不够,一百万石才好!”

    宋知县只能拖住了徐知府说道:“可是您就是砍了道臣,也没办法解决这六十万石的重担,而且还是年年六十万石啊!”

    比起来万历四十三、四年的大旱来说,宋知县觉得这一次的六十万石之数至少能勉强应付的任务,但问题是一年征六十万石也就罢了,年年征六十万石就太可怕了。

    年年征六十万石就等于年年遭遇一场空前大旱,因此宋知县这话徐知府能听得进去,他当即问道:“那你说应该怎么办?”

    “怎么办?”宋知县当即说道:“现在的关键是召买的价钱与本金应当怎么办?”

    这实际就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也是登莱两府到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

    万历四十七年朝廷与山东有司达成了一致,一石米银三钱八厘,一石豆银两钱,除此之外每石米豆额外加脚力等价二钱三厘,但是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强制召买,这个价格已经与市场完全脱节,以致召买必须变成了强征。

    所以宋知县觉得米豆召买的价格必须进行调整,除此之外召买的本钱来源也是一个大问题,现在登莱两府能动用的就是东三府的新旧辽饷,除去已经解部的两万两白银,只有六万多白银的份额用于召买。

    但是这批辽饷事实只存在纸面上,所以只能用召买的名义强征米豆,但是空额依旧很大,只能把应当起运户部的起运银强行扣下来,但依然是严重不足,只能继续向北海钱庄借款。

    但是北海钱庄的政策性贷款现在是卡得越来越紧了,眼见这条路也走不通了,徐知府就觉得朝廷与户部在这件事必须通融处理才行:“米豆价钱得涨,朝廷也得拿出真金白银才行!”

    而宋知县倒是说了一句:“实质我觉得数字既然达到六十万石,那有些事朝廷必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尽可能放宽才行!”

    徐知府突然明白过来:“宋知县,你是说盖州那边?”

    宋知县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对,盖州与北信口!”

    盖州套。

    赵经历现在得意洋洋,所谓春风得意就是形容他现在的情况,他告诉手下这帮兄弟:“朝廷已经根据熊经略的要求下部令了,登莱每岁海运辽东六十万石,这六十万石大部分都归我们盖州,只有一部分会运到北信口,兄弟们想不发财都行!”

    只是下面还有人说酸话:“经历老爷,若非你当初那么一折腾,咱们现在就能发财了,不要六十万石,不要三十万石,二十万石就能发财了!”

    原本按照赵经历与盖州这些仓官的谋划,哪怕是一年只海运二十万石米,光是收取耗米每年就能拿到四五万石,然后发放的时候又能拿到上万石。

    可是被柳鹏折腾一番以后,现在耗米全部落到了柳鹏的手里,然后他慢慢返还给盖州这边,最后大家计算了一下,哪怕这六十万石全部运到盖州套,盖州这边能得的耗米也只有六万石而已。

    可问题在于还有大量米豆运到北信口,因此大家都觉得赵经历办事太蠢,甚至连北信口那边的仓官都在埋怨赵经历办事不靠谱,只是赵仓官却是笑了起来:“你们我是瞎折腾的话,可以找柳经历去谈一谈!”

    一说到这,在场的仓官齐齐闭嘴不说话了,大家都是明白人。

    过去一时嘴快龙口或许会大人有大量,可是现在就在盖州没有多远距离的广鹿岛可是驻着好几百龙口人的巡防队。

    虽然这支巡防队多数并不上陆,但是他每次上陆都会弄死不止一条人命,北信口那边之所以认输同意按照盖州这边的规矩来办,就是因为龙口的巡防队公然在北信口弄死了十几条人命。

    因此一提到要跟柳经历亲自重开谈判,这群仓官就全部鸦雀无声,而赵经历也得意起来。

    虽然收益率比当初的预期低得多,而且耗米给多少什么时候给完全都在龙口的操控之中。但是他却是借机捞了一大笔。

    柳鹏是将两成半的耗米分了一半给他,而他却跟盖州的仓官们说只有一成的耗米,这中间的差额就全部落入自己腰包,加上他其它方面捞到手的好处,一年哪怕没有三万石,两万石落袋而安也是不成问题。

    因此他得意洋洋地说道:“你们这些人真是头脑简单,你们或许比我聪明,比登州柳经历精明,难道会比熊经略更精明吗?”

第610章 威海卫() 
赵经历说得一点也没错,现在山东的一切问题都源于万历四十七年十一月经略辽东熊廷弼的这份题本:

    “今议用兵十八万、马九万匹。……每兵一名岁计饷银一十八两,兵十八万名,该饷银三百二十四万两。”

    “内每军月给本色五斗,该粮一百八万石。又每马日给豆三升,九万匹该豆九十七万二千石,草重十五斤,日给一束,岁除四个月青草不计外,计八个月该二千一百六十束,小束倍之。”

    根据熊廷弼的核算,辽东本色米豆至少要达到二百万石,“通共岁计船费几何、车牛人工各费几何,此皆一毫裁削不得者。”

    不到半年时间,辽东岁用米豆数量即增加了一倍有余,督饷大臣李长庚无奈之下,只能继续以摊派手法筹措这二百万石。

    按照饷臣的看法,一百万零八万石米的任务可以分解给几个方面,天津原有截留漕米二十万石,登莱召买三十万石,山海关存米十五万石、蓟州召买五万石米、天津召买六万石米,还有三十万石缺额则于淮安截运漕米,直接海运辽东。

    至于豆料召买,饷臣认为原定辽东召买三十万石的基础上,永平十万石、蓟州五万石、密云三万石,天津十万石、真定保定近河地方十万石、山东三十万石,其价即以留用各州县辽东新饷充之,不足者户部补发。

    饷臣的建议对于山东来说几乎是釜底抽薪,不但要求山东召买米三十万石、豆三十万石,而且真正的关键是“留用各州县新饷充实”,不但不愿意通融处理,甚至继续要求辽东旧饷继续起运解部,只是把这两年加征的辽东新饷拿出来凑数,至于“不足者户部补发”,谁都知道怎么一回事。

    户部对于李长庚如此合情合理的奏议当然是第一时间作出答复,万历四十七年十二月在二次加征辽饷的同时决定由山东负责召买米豆六十万石。

    而现在柳鹏一家人难得聚在一起用心学习着这些各处抄来的题本、奏议,即使是张玉蝉种对政治的残酷性欠缺认识的女人仍然多说了一句:“山东六十万石米豆,这也太多了吧!”

    “天下不过二百万石,山东六十万石独占三分之一!”谷梦雨给出了明确答案:“三分之一由山东负责,而整个山东的三分之二又由登莱两府来负责。”

    她拿着熊廷弼与李长庚的题本第一时间就计算出答案,只是柳鹏却是冷笑一声:“是山东几当天下之半才对。”

    柳鹏说“几当天下之半”自然是另一种计算标准,从表面来看,辽东米豆二百万石,由山东负责六十万石,山东几乎占了三分之一,但是去掉截留的五十万漕米与山海关的十五万存石,新增的召买数目之中山东几乎占了一半。

    不管是截留漕米还是存米都只是改换一个使用方向而已,并不增加地方负担,可是召买如此之多,对于地方来说就难以承受,而山东召买的数目又是最多的,特别是米召买上,山东必须负担三十万石,其它方面却只要召买五六万石就够了。

    谷梦雨甚至不用拨算盘珠子就给出了答案:“如果单以召买数目来计算,山东应当占天下百分之四十三。”

    而那边魏瑜君也把题本放了下来:“更致命的是留用各州县辽东新饷充之中的辽东新饷四个字,这是要命啊!”

    辽饷有旧饷与新饷之分,旧饷是指万历四十六年战事爆发之前诸省接济辽东的饷额,新饷则是指万历四十六、七年两次加征的饷额。

    现在户部与饷臣就是要求山东这六十万石米豆的召买只准动用加征的辽东新饷,辽东旧饷依旧解部,这比今年召买的条件还要糟得多。

    万历四十七年虽然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