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到雍正继位之后,先封耿氏为嫔,然后进阶为妃子。这位女服务员的寿命超长,活了96岁。

    耿氏从一个美貌小姑娘,坚韧不拔地活成一个没牙的老太婆,这好像说明不了什么问题。至少从这里,我们无法找到她生出来的儿子弘昼,何以会对自己的葬礼如此感兴趣的因由。

    实际上,弘昼之所以喜爱参加自己的葬礼,并有蹲在贡桌上偷吃自己贡品的怪癖,是因为他还有一个兄弟:弘时。

    弘时是雍正的皇三子,母亲是知府李文辉之女。雍正登基后,立李氏为齐妃。齐妃生三子一女,前两个儿子弘盼、弘昀寿命太短,莫名其妙地死了。独有弘时和一个妹妹活了下来。齐妃既然能够一口气替雍正生四个孩子,可知雍正对她的宠爱。而且事实上,雍正也对皇三子弘时寄予了厚望。

    但不晓得是怎么搞的,弘时到了青春期,左看他爹不顺眼,右看他爹不舒服,于是这孩子一咬牙一跺脚:我叛逆了我,我弑父情结了我,我弗洛伊德了我……于是这孩子星夜投奔了雍正的死对头,康熙的皇八子,跟老八合伙来搞雍正。结果老八一伙在夺嫡大战中失利,雍正登基,然后就开始修理弘时。

    雍正将弘时削去宗籍,没有封爵不说,还将他赶了出去,送给十二弟修理。从此,弘时出局,帝王之位再也没得机会了。

    但是皇五子弘昼,却和皇三子弘时私交不错,不排除两人联手挤兑皇四子弘历,争夺皇位的可能——事实上,登基之后,由弘历转型的乾隆皇帝,就是这么认为的。

    后来弘昼病重,乾隆抹不开兄弟情面,不得不御驾亲自探望。当时弘昼躺在床上,拿手在头上比划,意思是央求四哥给个面子,让弘昼一脉的爵位世世代代承袭下去。乾隆却假装听不懂,反而摘下自己脑袋上的怪帽子,递到弘昼手上,说:老五啊,你是不是想要朕的这顶帽子啊?哈哈,哈哈哈……

    乾隆的意思是说:老五啊,你也想跟我争夺皇位?就凭你?我呸!

    话说到这里,事情就清清楚楚了。弘昼的脑子没一点问题,不仅没问题,而且聪明绝顶。他知道自己跟皇位无缘,而且被乾隆视为最大的敌人,生恐稍有不慎,灾祸临门,干脆就装出半傻不疯的模样,天天为自己举办规模盛大的葬礼,并隆重地蹲在桌上吃自己的贡品。

    没法子啊,皇帝只有一个,兄弟却有许多,不装疯卖傻,弘昼又如何能够延寿益年?

    除了弘昼,有资格和乾隆弘历争一争的,大概只剩下小皇子弘曕了。但这小家伙生得太晚,不给力,雍正死时他刚刚两岁,比乾隆的大儿子还小五岁,根本没资格和乾隆争高下。

    所以乾隆皇帝一开端,就拉出了一个大阳线,行情好到了不能再好。

    (12)鳌拜与岳飞

    乾隆初政,主要有三件工作:

    清宫室,理旧案,翻老账。

    先说清宫室,以前的皇宫,只有一个男主人雍正,现在雍正死翘翘,儿子乾隆住了进来,首先就是看看宫里有没有别的男人混进来,有就赶紧轰出去。

    按理来说,宫里不应该再有别的男人吧!有也应该是太监……不对,雍正时代的皇宫,除了雍正,至少还有仨大老爷们儿。一个是道长张太虚,另一个是道长王定乾;此外,还有一个秃脑壳和尚,叫文觉禅师,来自长沙。这个禅师可了不得,他至少参与了年羹尧、科隆多、康熙皇八子及皇九子的四起大案件,说这个禅师是雍正的智囊,也不为过。

    乾隆入宫,头一桩事就是找来俩老道并禅师,说:几位,有这么个事。先皇在的时候啊,给你们写了不少的书信,据说还有免死券。你们把这些书信拿来,朕让人登记一下,存档记录。以后你们有事,咱们也好查证啊。

第114章 从萝莉到御姐(4)() 
俩老道并禅师大喜,立即回到自己的房间,翻箱倒柜,将雍正写给他们的所有书信纸条,全都找了出来,拿到乾隆这里来。乾隆收下这些书信,笑道:三位,还有件事,刚才忘了跟你们说了,先皇驾崩前吩咐过的,让你们老哥仨即刻出宫,不得稍做停留。对了,那个秃脑壳的文觉禅师,就是你,你马上回长沙,不许骑马,不许坐轿,不许搭车,只允许你步行走回长沙……什么?你要回去换衣服?换你个头衣服!有没有搞错,现在朕是皇帝,朕的话就是圣旨,说让你走回长沙,你就得给朕走回长沙,少走半步也不行!

    侍卫出动,引刀搭弓,骑马坐轿,监督文觉禅师前后左右一起走。而且侍卫们押送文觉禅师,是公费出差,每顿饭四菜一汤,鸡鸭鱼肉,一样也不能少。而文觉禅师就惨了,只能是边走边化缘,见人就合掌哭求:施主发发善心,可怜可怜小僧吧,叵耐小僧已经多日水米未曾沾牙,眼看就要饿死了……

    可怜的文觉禅师,就是这样被赶出了历史——连同他参与雍正时代政治活动的所有文字资料,统统被乾隆堆成一座小山,丢一支火把上去,就见熊熊的火光之中,真正的历史消失了。留下来的,只有雍正酷毒寡绝的孤家寡人之怪相。

    销毁了历史证据之后,乾隆下旨:给冤死的老臣子鳌拜平反。谁都明白,鳌拜冤案,冤就冤在这个老臣过于忠诚,康熙打掉他,就是因为鳌拜太忠诚了。如果康熙不挑他下手,而找上别人,铁定会被对方当场干掉,绝不会跟你客气的。只有鳌拜,他明知康熙在冤枉他,目的只为了养成自己欺男霸女的帝王酷毒心态,但鳌拜仍是一声未吭,成全了康熙的帝王之名。

    康熙在世的时候,为了竖立起明君的形象,就是要活活冤死鳌拜。雍正在位时间太短,来不及平反这件冤假错案。现在是乾隆时代了,他当然要借这个案子,再竖立自己明君的形象。

    鳌拜平反,谥武超公——这是清朝武将最高的谥号,相当于岳飞的武穆。获得这个最高荣誉的武将,历史上只有鳌拜和岳飞,尽管把鳌拜和岳飞摆在一起,感觉上有点别扭,但历史就是这样。

    鳌拜平反之后,就轮到了乾隆的叔叔爷们,也就是与雍正夺位失败的八阿哥、九阿哥等皇子。

    此时,八阿哥已经被囚死于宗人府,九阿哥则是在保定监狱中被活活虐死,但还有十阿哥、十四阿哥等,仍然在囚禁之中。

    乾隆传旨,大意是说:当年逮你们,是正确的。朝廷的决定嘛,岂有个错误之理?现在要放了你们,也是正确的。放了你们不是说你们没有错,只不过这么多年以来,你们面壁思过,改过自新,稍微有了那么一点点的小成绩,所以释放以示嘉奖。

    替诸皇叔平反,乾隆的声望,霎时间高涨起来。

    然后乾隆做了第三件事:翻老账。

    这个老账,就是曾静、张熙之案。当年这师徒二人忽悠岳钟琪造反,结果被岳钟琪扭送到朝廷,雍正与曾静展开了廷辩,大获全胜。此后曾静和张熙敲锣打鼓,游行天下,到处揭发自己的谋逆罪行。因为曾静、张熙二人悔罪态度超好,所以雍正力排众议,驳回了群臣诛杀此二人的众议,将曾静、张熙释放回乡,并专门下旨,吩咐当地官员不得以任何理由伤害曾静、张熙师徒。

    雍正的目的,是要留着这两个反面教材,以更好地教育广大群众。

    而且,临死之前的雍正,已经感觉到儿子乾隆不是省油的灯,所以还特别给了乾隆一个旨意:朕之子孙,将来亦不得以其诋毁朕躬,而追究诛戮……意思是说:弘历,你丫是我的儿子的话,就不能翻这个案,不可以杀曾静和张熙。

    当时的弘历连连点头:皇阿玛圣明,皇阿玛说啥就是啥……说话间雍正死翘翘,乾隆登时就翻了脸:我乾隆一个活皇帝,难道还在乎你雍正一个死皇帝不成?

    传旨:捕曾静、张熙,凌迟处死。

    也知道这样做,天下人会议论自己叛父,所以乾隆郑重地发表公告,解释说:相信朕,你们一定要相信朕,我绝对听先皇的话。先皇说曾静、张熙不要杀,我就决不杀……可是,不杀曾静、张熙,广大人民群众不乐意啊。你看那白山黑水之间,你听那长江黄河两岸,每个人都发出了愤怒的吼声。所以虽然我不想杀曾静、张熙,可是人民群众的意愿,我也没法子违背啊……况亿万臣民所切骨愤恨,欲速正典刑于今日者,朕又何能拂人心之公恶乎?

    然则,乾隆为何要杀掉曾静、张熙,而且是以如此残忍酷毒的手段呢?

    这是因为,乾隆实在是受不了老爹的愚蠢。

    (13)坏人不知道自己的恶

    说过了,雍正之所以不杀曾静、张熙,留着他们就是要做一个反面活教材,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知道,他雍正是何等的宽厚大度,是何等的仁慈为怀。

    而雍正之所以产生这种想法,其内在的心理动因,还是曾静及张熙传递给他的信息,深深地震撼了雍正。

    雍正这个人,跟世上的绝大多数人一样,都具有神性的自我认知人格。

    什么叫神性的自我认知人格呢?

    就是说,雍正看待世界,评判事物,不是从客观世界的角度,而是从自我认知的角度出发,以自我意识为衡量这个世界的唯一依据。表现在认知层面上,就是雍正坚定不移地认为:他雍正是世界上最最善良、最最正直、最最仁慈的,他认为对的,就是对的,他认为错的,就是错的。如果他认为对而别人认为错,那么别人就是错的,如果他认为善而别人认为恶,那么别人就是恶的。

    总之一句话,雍正这种思维,是典型的求诸外而不求诸内,始终坚定不移地认为自己绝对正确,不正确的都是别人。

    事实上,雍正向来以圣徒自居。他走路的时候,从来都是避开人影,不忍心把脚踩到别人的影子上。至于地面上爬动的小蚂蚁之类,更是他关心爱护的主要对象,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