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唐-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隆基在洛阳的这些年,很多时候都是在这里度过,有时候有些被召来洛阳的道教大师也会被安排到上清宫暂居修行,这些天司马承祯便是居住在这上清宫了。

    马车在上清宫道观门前停了下来,有仆人过来牵了马,李清下车后,早有一个十多岁的道童在等着,过来问过李清,随后引着李清往上清宫里面走去。

    过了山门前的石狮石马,穿过道观大门,往里走,过了两座院落,来到了一座大殿前。李清抬头看时,上面正书“玄元大殿”,里面供奉着道家始祖老子,这时候的老子应该叫做玄元皇帝。周边是很多的壁画,唐时的吴道子就曾在这里作壁画《吴圣图》和《老子化胡经》。

    老子在李隆基做皇帝期间就被几次加封庙号,这时候的道教算是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了。

    大殿上没有人,李清还没有来得及细看,就被道童领着转去大殿的后面。大殿后面是一重更大的院落,有配殿廊房,隐隐有声音从后面传了出来,听上去倒是有很多人了。

    到的一间偏殿,那道童让李清稍待,随后进去禀报了,不一会儿,李含光从里面出来,看到李清说道:

    “二郎随我来,师父在里面已经等候多时了。”

    进到殿中,其实里面已经有不少人在那里围坐闲聊。李清仔细看时,除了中间坐着的司马承祯、还有几十人都看了过来。其中倒是有李清认识的张九龄,另外还有坐在司马承祯边上的一位五十岁上下的人,长的面目威严,面皮白净少须,浓眉阔目,一身鲜黄色圆领长袍,腰系一代白玉锦带,坐在正中间的软榻上。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和尚,一大一下;另外在旁边坐着的还有几位身穿道袍的人,其中竟然还有一位女道士,剩下的数人便是平常打扮,看来是些有身份的人了,李清心里道。

    李含光引着李清上前拜见司马承祯。

    李清看到殿中这十数人目光,并没有什么不自在的样子,施施然上前与司马承祯行了礼,随后与张九龄打了招呼。张九龄笑着回应了,倒是没有说话。

    “想来这就是道隐兄的弟子了?”中间那人说道。

    “是。之前在上元夜被贫道遇见,见他聪明沉稳、心性颇佳,倒是让贫道很是喜欢。这几日在南市巧遇,算是有缘,于是动了收徒的心思。”司马承祯说道。

    “哦,这孩子我倒是认识的?”那人笑着说道,

    “不正是这些日子里盛名洛阳的神童么。”

    “正是。贫道也是这几日才知道的。哈哈,看来贫道的眼光还是不错的,”司马承祯笑道。

    “可曾有什么新诗?”中间的那人问道。

    李清看了看中间的那人,会是谁呢?能坐在中间让让司马承祯和张九龄在边上陪着的,难不成是李姓王侯,不会是李隆基吧。李清倒是没有见到过李隆基过。

    “这些日子忙着读书,不曾有什么新诗出来。”李清轻声说道,态度却是平和,就算是李隆基也必要有什么谄媚的表现啊。

    “二郎快见过圣上。哈哈,之前圣上想召见与你,倒是这时候遇上了。”张九龄在边上说道。

    李清忙上前揖手弯腰行了大礼,既然知道是李隆基,还是要有必要的礼法的。

    李隆基笑着止住了李清:

    “这里并非朝堂之上,不用拘礼。倒是人人都想在朕面前表现他们的才华,以便得到朕的赏识。没想到你却干脆的很。”

    “实在是没有什么诗作,并非想欺瞒圣上。”李清说道,心里却是嘀咕,李白倒是想着在你面前表现,但是得不到重用啊。

    “朕这些年问道于道隐大师,算的上半个道门弟子。以后你入道隐大师名下,与朕算起来倒是又是有师兄弟的情分了。”李隆基笑着说道。

    “圣上,贫道当不得这种赞誉。”司马承祯忙起身说道。

    “圣上为当今天下的圣人,亦是天下道门之圣人,清哪里敢做此想。”李清也在边上连忙说道。

    这句话李隆基可以随便说,听的人也就随便听听就好,如果真有人当真的话要估计离人头落地的时候就不远了。李隆基这一生不管亲疏,死在他手下的人不知凡几。司马承祯哪里敢当得李隆基这么说,李清更加明白李隆基的所作所为。

    “哈哈。”李隆基哈哈大笑,李清的话也算的上是吹捧了,边上的人都附和着恭维。

    随后的时间中大约算的上是一个比较随意的聚会了。其实也不是特意专门请李清与大家相见的,司马承祯这时候不过是想着让李清认识一下这些人,算的上是正式的一次见面,告知大家自己有收了一名弟子。

    李清心里大约有些明白,历史上的司马承祯算起来大约没有多长的时间了,不知道自己算不算上关门弟子了。如果算是司马承祯最后的关门弟子的话,那么司马承祯大约会尽一切自己的努力为弟子争取一份在这大唐上流的社会中生存的资本了。

    道教虽盛,但是皇权依旧强大,在唐朝更是这样,道教的兴盛可以说是李氏皇族的一手扶持才有了今天的成果。在庙堂之外,道门之中,需要与道门的诸宗交好,同时得到诸位前贤的提点;在庙堂之上少不得与张九龄等大臣交往博取资本,更何况今日李隆基微服而至,更是巧缘了。唐朝也是有很多道、释两家的人出入朝堂,为官为相的。

    闲聊期间,众人说些市井故事,古今往事,李清在边上应对得体,众人心中颇以为奇的。其实作为后世的人,更何况是研究唐史的历史学教授,李清在见识或者说是思想上面都要比现在的这些人占的更高、看的更远些,缺乏的只是对这个社会具体细节的了解了。因此对于席间所说的很多事情童谣有着不同于其他人的想法或者观点,偶尔说上几句,倒也让其他人深思一番,颇以为然。

    司马承祯在边上看着,心中更是惊喜。

    从上清宫回来的时候,家里人都在,大约是知道李清就要离开家前去王屋了,气氛有些微的忧伤,但控制的很好。老太太也是笑着嘱咐几句,花解语在边上伤心不已。

    但总之,一个新的开始即将来临,李清是颇为期待的。

第46章 王屋山上() 
其实,在唐朝,道士的地位是很高的,想入道门的话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连李隆基也是司马承祯亲授法篆才成为道士皇帝的。

    李清对于这时候道教的影响并没有一个特别具体的认识,大约在老太太的意识中,入了道门,却是要比一个商贾的身份高的多,所以才没有反对。更何况,司马承祯应该算得上是这时候最为最贵显赫的道家领袖,能拜其门下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了。

    这一日李清出了洛阳城,老太太、李仁济、李瑞以及花解语等李家众人送至城外,颇多不舍之心,期间有人也悲伤滴泪一番,被老太太喝止了:

    “哭什么,清儿又不是去遭罪,能入道隐大师门下是二郎的福气,该高兴才是。”

    于是忙收了眼泪,众人上前与李清说些送别的话。李清心中确实也有不舍,从穿越过来到现在已经在李家待了近半年的时间,期间,老太太、李仁济、李瑞对李清是颇为照顾的,在老太太那里能称得上是溺爱了。人总归有感情,更何况李清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身边一切人的帮助都会是自己融入这个时代的助力。就连服侍自己的花解语以及其他丫鬟、仆人在李清眼里都是应该感激的对象,但是不舍涌在心头,并没有表现在脸上,李清微笑了与众人道别。

    走到老太太身边时说道:

    “奶奶放心,孙儿此去定会在师父门下好好学艺。我会常回来看看。”

    “嗯,好好跟着道隐大师学,家中不用挂念,有我在哪里用你这孩子操心,更何况还有你父亲和你大兄呢。只管在山上好好学艺。”老太太安慰说。

    李仁济上前说道:

    “有时间就下山看看奶奶。”

    “是。”

    “不方便的话就让昆仑来回送信。”

    “是。”

    登车回望,洛阳城离自己渐行渐远,送别的众人已经变成了小小的模糊的身影。远望去,老太太还在众人的陪同下站在那里。

    李清挥挥手,挥别眼前的洛阳城,挥别这些日子里关心自己的人。

    马车辘辘,出洛阳城,穿过黄河,再回首,王屋山已经在自己眼前了。

    作为道教的第一圣地,十大洞天中的第一洞天,王屋山在道教中的地位无与伦比。王屋山东依太行,西接中条,北连太岳,南临黄河,是中国九大名山之一。相传轩辕黄帝在此祈天,主峰之上有天坛,即为轩辕祭天之所。干百年来,一直被视为华夏炎黄子孙大统天下的圣地,神话中的“愚公移山”就起源于这里。

    王屋山在历朝历代都是著名的圣地,起于神话,成于道门,在道门的眼中,王屋山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作为十大洞天之首,王屋山又被道门称为小有清虚之天,为天下第一神山。无数的历代先贤在此修道,这时候的王屋山上除了司马承祯所在的上方院,还有奉仙观、清虚观、罗仙人观、阳台观、山神庙、太山庙等等道观。在王屋山修道的人逾千人有余,成了道家第一香火之地。

    王屋山因“山形若王者之屋”而得名,主峰天坛山高逾数千尺、群峰环绕,周围山峰层峦叠翠、气势雄伟、山间宫观林立、人文荟萃,山中飞瀑百丈落、清泉石上流,珍禽异兽不时出没其间。

    这时候的王屋山正是山花烂漫时,山间百花绽放、五颜六色,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风景秀丽,确为人间第一仙境。在李清的印象中,后世的王屋山应该已经没有了这时候的风景,大约是随着气候的变化和人类的活动使得这一仙境圣地变得平庸异常了。

    到了山脚下,李清下了马车,跺了跺脚下的土地,呼吸一口清新的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