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工业皇帝-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人单独做主。”

    李建城这话一说大伙都不明白的看着他,想要听皇帝做出更加具体的解释。

    李建城也顺势解释道:“这一次朕打算成立国务会的会议制度。这个会议的制度姓质,就和之前朕让你们开的商议新农产推广的会议一样,将采取投票制度进行决议。此项会议曰后将设为常设会议,会议的基本票数为三十五票,最高票数为四十票。朕个人持有五票,其他每票一人!也就是说,这次国务会的常设人员为三十五人,具体何人够格可以参加此国会,由方首辅和韩学士进行理定。此国务会的会事,朕也有规定,首先是会议商议事项将进行分级,分别为红橙黄绿四级!红级为最高,一般事及一县设为绿;一府为黄;一州为橙;一方为红。国会主要商议事项为红级和橙级,黄级也需要在会议中审提,绿级则可以直接进行审批,但需要移交归档。军需事物都特设最低为黄级,用兵超过百人并为橙级。”

    “此次国务会的成立朕会专门的建造一栋国务院,国务院设有档案室,进行一切会议的归档处理,这个由朕派专人负责。这国务院主要就用来国会的展开,此外国会设一正一副两个负责人,分别由方首辅和韩学士负责担任。朕主持朝会的时候一切事情就由国会进行理定,国会同样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理票定义。三十五人每人每件事情都有一票选权,一般事宜朕不会参加进行投票。而国会理票一但理定的时候并不能在做出修改。此会议朕个人持有五票投选权,另外朕有权无声明撤除国会制度,各位都听明白了吗?”

    李建城所说的话实在是清楚不过,众人听得是目瞪口呆。这个国会制度绝对是前所未有,而且这居然还是采取的那种投票制度的公平方法,这可不比开那个农业会议的投票,这国会会议的投票权那含金量绝对是超高的。

    众人没有想到皇帝居然在眼前这样朝政局势诡异平衡的情况下提出了这么一个国会制度。

    以当前局势来说,不管皇帝将权力交给哪一派哪一方,对方一派都是绝对不会答应的,死也要阻止皇帝干这件事情,但是若是皇帝将权力分给大家的话那就不一样了,这种公平的环境两边人员都不是不能接受。

    相反他们或许还觉得这是最好的办法了,对于双方来说他们只要在国会上保持己方的票权不丢失就基本保存了他们自己党派不会被彻底的清理出朝堂的底线。而李建城自己的五票也基本保定了他对于国会的艹控权,虽然仍旧有些不方便,但是他也保留了自己可以随时撤销国会的权力。

    众位大臣,乃至各党各派都在商议着,众人都开始觉得如果皇帝不专权这无疑是当前最好的办法了。既公平又公正,不用害怕谁会权倾朝野,大伙纷纷都开始赞同,特别是对于曰渐形式严峻的东林来说这国会制度对他们来说太有好处了。于是东林的各位都开始站出来赞同道:“陛下真乃天资聪慧,臣等赞同此议。”

    接着赞同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大家都对于李建城要去当什么市经完全没有兴趣了,国务会的实现决对符合这些大臣们的利益,想想看这个真的实施开来了,而且皇帝不专权利,那这国家大事基本就是他们这些大臣们一起说了算的,没人瞎指挥了不比什么都好?至此李建城的这项决议算是彻底通过了,朝会最后李建城说道:“既然如此那么国务会开始执行和国务卿,具体人选就由内阁理定,朕做过批示之后并开始执行。那么今天的朝会就到这里了,散朝吧!”

    朝会一结束各方人马并带着各自所得的信息匆匆离宫,估计是开始回去开小会了。而他李建城则也是长出一口气离开了皇极殿。

    今天的一切都是他李建城考虑了好几天的决定,即是定然,也是无奈。所谓定然并是他李建城放不开他所新建的那些产业,从军队到新鲜工业的开发这些他都不能在玩那种放养模式了。而所谓无奈并也是他李建城不得不放权的原因,这两个月以来他所搞的事每一件都在挑战着这些大臣们的神经。这次他李建城以帝业来威胁那些大臣们贬了一大票官员,难道他下次还能用这招吗?这不是迟早要逼的那些人造反吗?

    太高深的计策他李建城又玩不出来,太高端的路线他李建城也把握不了。本身就没有多大能耐的他还真的无法与那些大臣们斗来斗去了,明朝亡于天灾也亡与'***'!李建城就是将这些人治的服服贴贴的也救不了明朝以将死的心。仅仅是利益一项李建城就不可能将那些大臣们说服一起共患难。没有人可以轻易的放弃自己手里的利益,指望这些大臣不管是能力还是认知上他们也救不了这个国家。皇帝注定只有他李建城一个,能真正为这个国家付出的也就只有他一个。

    所以想来想去李建城决定和这些大臣们斗来斗去他还不如去干点实际的事情,悬桌缚女那件事情也是彻底的伤了他李建城的心,他没有心思在和这些人斗了,那么一件事情已经让他彻底的放弃了指望的他们的仁慈和良知了。他要从市长做起,他要建立一个全新的城市;他要建立一个全新他所认为完好的政权。一个从上到下拥有完善体制的现代政权,然后在未来的某一天用这个政权彻底的替代那些老旧体制,工业革命的现代角就要从这一刻开始打响,总有一天新旧时代的战争一定会在此决斗,他李建城注定将是这些人的敌人,不成功便成仁。

第一百零三章 上任辽东() 
第二天,京城正门之外一片戎马。站在这一众兵马首位的就是孙承宗了,今天他就要上任辽东出任辽东经略,总领辽东边防了。

    孙承宗的出任李建城亲自相送,他李建城可以放弃那腐朽的朝政,但是却不可能放下边境国防!

    放弃朝政那完全是不得已而为之,他李建城坐在那上面简直是什么事都干不成,还不如撒手不管了,反正那些士大夫们也一天到晚屁的正事都不干,就在那里争权夺利反对皇帝了,李建城还不如眼不见心不烦的去搞他的军事以及城市的基础建设,这不比和那些大臣们打口水仗要强一千一万倍。

    当然放弃朝政是放弃朝政,对于军事李建城却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丢下不管的,这也差不多是李建城和大臣们达成的妥协,他以朝政为代价换来的整个辽东的军事权力,国会制度推行出来后他们肯定不会在顾得上辽东事物了,这既是对皇帝放权的让步,也是对于他们能够尽快展开工作不受皇帝干预的筹码。

    这等于说是李建城用朝政换来了整个辽东的军事指挥权,在这件事情上他们不会在来找他李建城的麻烦了。毕竟国会能够顺利的展开着还得看他李建城的意思!

    而他李建城的意思实在是在简单不过了,他就是在争取更多的时间而已,他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发展工业革命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和各种新型人才。

    不过其实对于辽东的军事行动并不能有效为他李建城争取到多少时间,就算建奴占领了辽东全境距离建奴入关也还有近二十多年。这么长一段时间根本就不用急,但是对于辽东军事上的成功却能有效的安定整个明朝的内部根本,首先从天启元年受小冰河影响开始的各种天灾都是造成明朝社会急剧不稳定的因素,在加上军事上的不利就更加加剧了这种情况的发生。比如说更加动乱明朝的奢安之乱奢安之乱指的是明朝天启年间,四川永宁今叙永宣抚司奢崇明及贵州水西今大方一带宣慰司安位叔父安邦彦的叛乱,在贵州又称安酋之乱。白莲教的起义等,这些都是明朝社会急剧不稳定所造成的原因。

    现在的李建城明显无法抗衡小冰河带来的影响,所以只能指望从军事上给社会带来一些安全感,就是败了李建城也不希望败的太惨。

    “孙先生这辽东朕就托付给你了,辽东局势险恶,现如今已如同覆没之舟。从孙先生的战局中想必先生应该已经知道此一行绝非易事!朕在这种危难之际还将此危局托付给先生,朕真的是愧对先生啊!”李建城在孙承宗临行之际当着他的面感慨道,如此国家重任他却不得不将其托付给这样一个老人,要知道对方已有58岁的高年,这种年纪在此时的年代绝对以是古稀之年了。

    孙承宗听了李建城的话他缓缓退后两步,弯腰屈膝的对李建城行了一个五体头地的大礼说道:“陛下听老臣一言,微臣一生都在此等时机。微臣四岁口授韵语,8岁外出从师,17岁参加科试得第一,28岁赴京师为中丞姜璧课授子弟,到31岁被选入京师国子监就学。42岁二月,方参加会试,中一百一十五名。殿试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现如今微臣以有58岁,微臣以是如此年纪!陛下,在微臣这个年纪还能得陛下如此重用是微臣之幸也,是微臣之福也!陛下,微臣并不怕死,社稷也陛下,微臣愿意死而后已肝脑涂地。”

    李建城听了他这一席话也是不得不为之动容,这是真心想要做些好事的人,明末像孙承忠这样有能力又有理想的人真的是不多的,李建城非常感动的扶起孙承宗道:“好,好,好!孙先生辽东朕就托付给你了,孙先生到了辽东有什么需要做的你尽管大胆的去做,辽东的事朕会全全监督的,朕给你一切便宜行事的权利。此外朕在赐你尚方宝剑,以及两百万两白银作为辽东全军近年来到军饷,朕在熊廷粥将军那里已经了解到辽东军饷已经欠发许久,可朕的账册里明明记着军饷每年都有到位,朕虽然知道我大明贪墨严重,可是没有想到这贪墨居然严重到这种地步,那些为我大明流血流汗的人却是大多一分钱都拿不到,真是岂有此理!哎,可惜朕现在也没有精力去清理这些人类,孙先生朕希望你能将这些钱一分一分的发送到那些将士们手中。”

    李建城的话说出来孙承宗也不由得倒吸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